中國不但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領土,還有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尤其是西沙、南沙眾多島嶼,如璀璨珍珠一樣分布在南海上。
目前西沙群島完全是由我國政府控制,南沙群島局面複雜。
相比之下東沙群島存在感極低,以至於我們都忽略了它的存在。但是東沙群島雖然不像南沙群島那樣經常上熱搜,卻是我國未來維護海洋安全的重要立足點。
由於歷史原因目前東沙群島仍在臺灣當局控制之下,近段時間美國智庫和島內綠媒頻繁炒作「解放軍將攻取東沙」。
那麼在臺灣當局眼裡東沙島的價值幾何,未來東沙群島的命運又會走向何方呢?
東沙島
處在大陸和臺灣之間的交通要道,是臺軍唯一能威脅廣東的堡壘說起東沙群島,不看地圖會望文生義地認為其位於西沙以東,或者是在南海中部的什麼地方。
但神奇的是,東沙群島並不位於海南島之南;而是在廣東東南方的臺灣海峽與南海連接處,大致位於廣東深圳市(香港),海南,臺灣高雄市和菲律賓的連線中間。
之所以命名為東沙,乃是因為其在萬山群島以東;和南海的其它島嶼並不存在地理上的因果關係。
東沙群島,其實只有一個東沙島和東沙礁組成的東沙環礁在海面上可見,另有兩處暗礁:南衛灘環礁及北衛灘環礁。
東沙島
但是東沙群島的地理條件還是有其獨特之處的。其北距離廣東省汕尾市260公裡,西北距離(深圳)香港320公裡,西距離海南島667公裡,東北距離臺灣省高雄市445公裡。
東沙群島扼守著巴士海峽和南海航運通道,又是東亞和東南亞民航航線的必經之地。東沙島長約2.6公裡,面積為1.8萬平方米,是完全意義上的珊瑚島。
東沙島的礁盤呈新月形,又稱為月牙島;主體部分有一個較大的瀉湖,可以滿足小型船舶停泊的需要。東沙礁是直徑約25千米形如馬蹄的圓形環礁,同樣由珊瑚發育所形成。
整個環礁長約46千米,在環礁內部水深僅16米,內有許多珊瑚丘、小沙洲和淺灘暗礁,在退潮時會露出或接近水面。
環礁的西北、西南各有兩個天然缺口,東沙島恰好位於這兩個缺口的中間形成所謂的南北水道中。
東沙群島的地理位置
因距離臺灣較遠,目前臺灣在東沙島並無常住居民。由於東沙群島為西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的必經之路,早在上世紀20年代,島上就已經建了氣象臺和颱風觀測站。
目前臺灣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當地設有東沙管理站。臺空軍有一個班負責管理機場,臺海軍有一個氣象班負責氣象工作,臺灣「海岸巡防署」下屬的東沙巡防指揮部設有兩個中隊;這樣共有200左右的準軍事化人員駐守。
駐軍武力不強,主要裝備有81毫米迫擊炮和50毫米迫擊炮,威力最大的也不過幾門120毫米迫擊炮。作為巡邏兵力,有3艘10噸級的海岸巡邏艇,3艘20噸級的海岸巡邏艇和3艘M8快艇。
東沙群島整體圖
說起東沙島的歷史,我們有絕對的證據證明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由於東沙距離大陸只有300多公裡,早在晉朝的時候中國廣東東莞的漁民就已經在東沙島附近進行捕魚作業。
到了明清時期,中國政府更是多次在廣東省海圖上將其列為石星石塘[1]。明代時東沙群島屬海南島的萬州管轄,清代則劃屬給惠州府所管。現在東沙島上有幾百年來福建和廣東漁民,所建的漁村、廟宇和墳墓遺蹟。
唯一會讓東沙島的身份產生爭議的是到清末都沒有中國人在東沙島上定居,按某些西方專家的觀點是「無人島」。
1907年日本商人西澤利用這種強盜邏輯,乘中國政府的疏忽強佔東沙島;但因其沒有日本政府的背書,1909年被當時的廣東水師驅逐[2]。
抗戰時期中國整個東南沿海淪陷,東沙島自然再一次成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並劃歸給高雄市管轄。
1945年後中國國民政府不費吹灰之力重新收回東沙,因此東沙島在歷史上的波折算是最少的。
抗日戰爭時期
1945年之後國民政府將東沙劃給廣東省管轄之後,1949年國民政府又成立了所謂的海南特區,將東沙島劃歸海南特區。
當然1949年後隨著國民黨完全敗退大陸,解放軍的海軍實力過於弱小;故而臺灣當局才利用其海軍優勢,霸佔東沙群島至今。
所以東沙群島的歷史並不複雜,但是由於1949年國民政府的一系列神奇操作,以至於出現了廣東、海南、臺灣都認為東沙群島該由其管理。
目前按照中國大陸的行政區劃,東沙群島歸廣東省汕尾市城區的遮浪街道管轄,實際卻由臺灣高雄市旗津區實際管轄。
解放戰爭
許多人在地圖上找到東沙群島,一定會驚訝原來臺灣軍隊離廣東這麼近。
還有很多人有疑問,既然東沙群島在我海軍活動範圍之內;佔領東沙如探囊取物,為什麼還讓其繼續由臺灣當局控制?
其實我們想一想金門島和馬祖島離大陸更近,就能理解為什麼沒有出兵了。
從1949年到今天 ,臺灣當局軍隊雖然控制著東沙島;但幸好其有自知之明,從來沒有利用過東沙群島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
而在1979年後兩岸正式停火。所以解放軍雖然能夠毫不費力地阻斷東沙島和臺灣本島之間的聯繫,但是既然兩岸仍處和平狀態就沒必要多此一舉。
東沙群島
200人駐守東沙,雖然遠離臺灣卻生活愜意1949年後臺灣當局將東沙島視為其重要的外島。上文說了東沙島和南海的西沙、南沙存在根本性的區別,就在於其並不存在遠離大陸或臺灣,招至後勤補給困難的問題。所以臺灣在東沙島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經營,成為南海諸島中各種設施相對完善的一個。
東沙島的環境相對較好,不似南沙那樣高溫炎熱。島上遍布椰子樹,附近海域海產豐富。
不但有海龜、墨魚、海參、鯊魚和貝類等,還特產驅蛔蟲特效藥海人草[3]。甚至東沙島上百萬年來生活著大量海鷗,使其如諾魯那樣有堆積達數米之厚的磷酸鹽礦物。
由於東沙島面積相對較大,是存在的地下水的;但由於靠近潟湖,地下水受到海水侵襲,含鹽度高不宜飲用。島中心附近水味較淡,可供灌溉及洗滌之用。
東沙島上一景
1949年之後一段時間島上的駐軍只能靠儲存(十餘大型、小型儲水槽還有水庫)的雨水,和從臺灣運淡水;直到1980年代後臺灣在島上設置了幾臺海水淡化設備,一天可以製造7500加侖淡水,才為島上駐軍解決了最重要的生活困境。
由於島礁面積相對較大,臺灣駐軍也在島上經營了一些農場,基本能保證200駐軍對新鮮蔬菜的需求。當然其糧食,仍然要依靠從臺灣本土運輸。
現在臺灣的補給船每個月會出發一次,從臺灣出發需24小時才能到東沙島。估計島上駐軍有的時候都會覺得,如果能從廣東運來的話會方便很多。
當然光靠船對於臺灣駐軍來說還是顯得有些慢,所以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臺灣開始在東沙島建機場。目前的東沙機場擁有一條寬約30米,長約1700米的跑道;但因地勢低洼,停機坪經常被水淹而無法停留飛機。
東沙島上的機場
臺空軍的C-130運輸機,每月第二周的周二當日往返;可運送70人和8000公斤貨物。民航機為立榮航空客機,可運56人及和500公斤行李;每周四當日往返高雄小港機場一次。
客觀地說這樣的航空運輸其象徵意義更大,恐怕在緊急時刻運送傷病員,或者臺灣領導人去視察的時候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由於臺灣在90年代之後,對於維護海洋權益變得不再上心。所以目前東沙島並沒有修建大型碼頭,東沙島海岸又是深度1至2米左右的淺礁地形。
從臺灣派來的運輸船只能在東沙海域停泊,然後由東沙駐軍派小艇將物資搬運回去,補給效率還是偏低。
臺空軍的C-130運輸機
東沙島距廣東比臺灣更近,所以在1949後大部分的時間,島上的駐軍只能偷聽大陸的廣播。
直到1998年11月,臺灣省業餘無線電促進會首度實現了在東沙群島和臺北的電臺進行通聯。
目前東沙島上有醫院、發電站、圖書館等生活設施,與其它廣東沿海島嶼並無太大差別;如果坐船路過時,你可能根本不會察覺有何差異。
東沙群島島上建設
不沉的航母還是活靶子,根本不是臺獨分子所能決定的自從今年臺灣民進黨當局連任後,東沙島的熱度開始升溫。由於臺灣基本上放棄了其作為「中華民國」維護中國南海權益的權力,所以在東沙島的建設和維護基本陷於停滯。
以目前臺灣來看東沙島的價值只限於其漁船避風,或者臺灣海巡署船隻前往南海時,作為其中途補給基地。
之前臺灣軍方認為兩岸爆發戰事,可依託東沙島和太平島對部署潛艇來威脅大陸的海上石油運輸線。但「潛艇自研」到現在都沒結果,所以成了空談。
但是自從2017年之後臺灣當局開始在臺獨道路上越來越冒險,「以武拒統」的聲音沉渣泛起。而臺灣當局又非常清楚,現在兩岸的軍力的天平已經徹底倒向大陸。
中國海軍登陸作戰演習
今年開始我國空軍實現了「繞島巡邏常態化」,海軍也把「搶灘登陸演習」劃定為必備科目。
臺灣當局和綠媒在恐懼大陸奪島之餘,又開始炒作利用離島來牽制大陸。於是東沙島在一夜之間從「危如累卵」,變成了所謂的「不沉航母」。原來有些軍方人士突然發現東沙島某種程度上,可以成為牽制大陸的一把利器。
從地圖上來看,如果臺灣或某域外大國將東沙島打造成一個海空軍基地,再能夠起降重型戰機;那麼就可以對廣東沿海造成嚴重的威脅。而且臺獨分子也認為,如果在東沙島上能有一支強大的駐軍,就可以牽制大陸武力攻臺的速度。
大陸若想攻臺,必先拔掉這樣一根釘子。可進攻東沙又會暴露其攻臺的真實意圖,讓臺灣本土獲得預警時間。
中國空軍 「繞島巡邏常態化」
不得不說這些臺獨政客的腦洞還真是夠大的。臺灣為什麼幾十年來都沒有認真建設東沙,都沒有發現這「不沉航母」的價值;其實臺灣人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如果臺獨分子真的妄圖將東沙交給美國和日本,不經過大規模建設目前的東沙島根本承載不了多少軍力。如果想在東沙島進行建設,那麼整個活動又全在大陸的眼皮底下。
先不說臺灣現在有沒有資金和技術力量,在東沙進行大規模建設。一旦採取這麼大的動靜,怎麼可能瞞得過大陸,而大陸又怎能不對其進行反應?
只要派軍艦攔截運輸船,就能徹底把臺灣這一企圖消滅在萌芽狀態。把東沙打造成牽制大陸的航空母艦,實屬痴心妄想。
中國海軍作戰演練
反過來看如果我們在解決臺灣問題時,是否有必要先收復東沙島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麼看。
如果目前解放軍海軍仍然沒有航空母艦,那麼在控制東沙之後,將其打造成龐大的基地並部署重型戰機,的確能夠起到在西南方向牽制臺灣的作用。
但是隨著解放軍第三艘航母即將完工,那麼建設東沙島海空基地的意義就大為下降;畢竟航空母艦能夠機動到臺灣東側,在其無防備的東南方向發起攻擊。
中國人民解放軍
同時雖然東沙島離廣東很近,但是其距離還是比不上從福建經臺灣海峽到臺灣。目前解放軍已經擁有足夠數量的重型戰機,無論是從福建還是廣東的基地起飛都可以覆蓋整個臺灣島。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打造這艘所謂的「航空母艦」意義不大。反之如果我方先下手去奪取東沙會提前惡化兩岸關係,臺灣當局必然會大肆炒作。
兩岸的民意變得更加對立,顯然這對於我們日後解決臺灣問題是不利的。
中國空軍
目前沒必要主動出擊,解決臺灣問題之後東沙島將大有可為就目前來看,雖然解放軍曾經多次在東沙島附近進行演練。島內勢力也經常炒作解放軍會武力奪島。
但事實上解放軍之所以會在東沙島附近演練,唯一的原因就是東沙島離大陸太近了。如果臺灣當局主動撤出東沙的話,就不會成天感受到這樣的威脅。同樣的道理,如果解放軍想要攻佔東沙,以目前的實力壓根不需要演練。
一旦直接大兵壓境,島上的臺軍不到幾分鐘就會放下武器。要是提前演練奪島,豈不是暴露我方意圖,令臺灣當局有防備?
另外必須考慮到,佔領東沙對於解決臺灣問題並無什麼實際的益處。有人說攻佔東沙將會是我軍新世紀以來第一次進行搶灘登陸作戰,可以為進攻臺灣做準備。
人民解放軍東南沿岸奪島演練
這純屬異想天開,東沙島的面積如此之小,幾架飛機投彈就能將其炸平又何來的搶灘登陸呢?而且對於解放臺灣來說,搶灘登陸將面臨的防禦火力根本不是東沙駐軍可比的。東沙島如此彈丸之地,自然是提供不了任何的演練經驗。
那麼我們先拿下東沙島,以東沙島為基地向臺灣進攻有無必要呢?這樣做的價值同樣很少。目前我軍的海上作戰能力打贏臺海之戰綽綽有餘,但海運能力卻不夠支持大兵團渡海作戰。
與其兵分多路從不同方向進攻臺灣,倒不如集中全力直接攻擊臺灣北部。一戰消滅臺灣北部的指揮機構和主力部隊,則臺灣全島皆可拿下。
若是先攻東沙再從東沙進攻臺灣南部,反而成了無意義分兵,這就重蹈了日本軍隊在中途島海戰的覆轍。
人民解放軍演練
所以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否短時間內解決臺灣問題,對於東沙的臺軍我方都可以選擇忽略。
畢竟以目前臺灣在東沙的少量軍隊,連一門遠程火炮都沒有根本威脅不到廣東沿海。即使將來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也完全可以只對其監視,大局已定就可以去和平接收。
待臺灣問題解決東沙群島還可以有所作為,因為那時候南海和臺海仍然會面臨嚴峻挑戰。由於臺灣海峽是國際航道,即使實現兩岸統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仍然可以在臺灣海峽所謂「航行自由」問題上大作文章。
因此將來若統一臺灣並控制東沙,我方仍然需要像在南海那樣大規模填島建設,讓東沙成為我軍維護臺灣海峽權益的重要基地。
中國海軍航母艦隊
另外將來統一臺灣之後,澎湖有可能會成為我軍如珍珠港那樣的重要海軍基地,甚至會成為航母和核潛艇的主要母港。
那麼位於澎湖以南的東沙島就可以被打造成一個前哨基地;就好比在夏威夷群島中,瓦胡島和中途島之間的關係。
也許那時候曾在東沙駐守的前臺軍官兵,會非常羨慕他們參加解放軍的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