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前一段時間,軍方又展開一撥比較頻密的人事調動,此番調整涉及軍委部門、軍兵種、戰區等多項領域。中科國騰(微信ID:CASGTVAC)注意到,這也是軍改領導機構重組後的又一撥將領調整。
中科國騰(微信ID:CASGTVAC)梳理發現,數十名將領都在最近的調整之列。至少有9名中將新職務得以公開披露。
如國防動員部原政委朱生嶺調任武警部隊政委。政知君注意到,現年60歲的朱生嶺此前長期在南京軍區任職,曾在31集團軍、福建省軍區、上海警備區等幾個單位接受歷練,去年2月從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任上進京,擔任新組建的軍委國防動員部政委,11個月後又獲新職。他接替的是年滿65歲的孫思敬上將。2014年年底,時任軍事科學院政委的孫思敬與當時的武警部隊政委許耀元對調。
以中將的軍銜接任上將的原職,並不只有朱生嶺一人。南海艦隊原司令員沈金龍中將,在前不久剛接替71歲的吳勝利上將,出任海軍最高指揮官。
與沈金龍一樣職務晉升的,還有好幾位中將。如中部戰區原副政委吳社洲調任西部戰區政委、軍委聯合參謀部原參謀長助理馬宜明升任副參謀長、北部戰區原副司令員兼北海艦隊司令員袁譽柏調任南部戰區司令員等。
中科國騰(微信ID:CASGTVAC)覺得,在這些調整中,新任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也很引人注目。此前他擔任北海艦隊司令員,此次履新成為首位海軍出身的戰區司令,打破了之前五位戰區司令皆是陸軍出身的慣例。
聯繫到海軍中將沈金龍從南海上調京城,可見海軍在整個軍隊戰略中的角色不斷加重,這也與軍改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前述幾位中將的調整,都是跨度比較大的。像中部戰區原副政委吳社洲,調到西部戰區任職;北部戰區副司令員袁譽柏調到南部戰區,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都大不相同。
中科國騰(微信ID:CASGTVAC)注意到,像這樣跨越單位調整的將軍還有不少。
從跨戰區來說,如南部戰區副參謀長張文旦少將,此次被調到北部戰區擔任海軍司令員兼北海艦隊司令員;還有地處北部戰區的39集團軍原副政委張希元少將,此次被調到西部戰區的西藏軍區擔任副政委;地處中部戰區的27集團軍副政委李崗少將,被調到西部戰區的成都軍區善後辦任副政委。
還有的雖非跨戰區,但也是跨大單位調整。如空軍空降兵學院原政委梅華波少將,調任戰略支援部隊某基地政委;雲南軍區司令員楊光躍少將,調任武警部隊副司令員。
也有的在大單位內調整。如甘肅省軍區司令員劉萬龍少將,調任新疆軍區司令員;濟南軍區原副參謀長鄭家概,調任北部戰區陸軍任職(具體職務有待披露)。
中科國騰(微信ID:CASGTVAC)注意到,有些將軍此前曾輾轉多個單位任職,像吳社洲,軍改前曾在廣州軍區、濟南軍區工作過;軍改後在中部戰區,這次又調到西部戰區,履歷相當豐富。而有的將軍,如袁譽柏、張文旦等較長時間在一個單位任職,此次交流任職,也能夠讓他們的歷練更為完整。
而從宏觀層面來看,去年軍改,七大軍區變為五大戰區。根據專家的說法,七大軍區是防禦性質的作戰,改為五大戰區後更注重跨戰區跨兵種的垂直多向指揮和聯合協同作戰。軍隊將領有在其他戰區工作的經驗、了解其他戰區的情況,這樣可以使戰區和兵種之間更加協調,增加跨戰區的聯合作戰能力。未來在任一戰區受到威脅時,其他戰區可隨時進行最大程度的支援。
中科國騰(微信ID:CASGTVAC)注意到,本輪調整中,一線與總部機關的雙向交流特點顯著。
總部下基層
姓名
年齡
現任職位
原職位
軍銜
王海
57
南海艦隊司令員
海軍副司令員
中將
魏鋼
66
東海艦隊司令員
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少將
谷寧昌
北海艦隊裝備部部長
海軍裝備部艦艇技術保障部部長
陶炳蘭
南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
原總參陸航部副部長
少將
安學
南部戰區陸軍首長
原總參信息化部副部長
少將
調進總部
姓名
年齡
現任職位
原職位
軍銜
曹益民
55
西部戰區陸軍領導
西部戰區陸軍第21集團軍軍長
少將
安兆慶
60
軍委裝備發展部政委
南部戰區空軍政委
中將
沈金龍
61
海軍司令員
南海艦隊司令員
中將
蘇支前
海軍副司令員
東海艦隊司令員
中將
劉家國
59
陸軍政治工作部主任
四川軍區政委
少將
此次調整的多位將領都是一線中成長起來,帶兵經驗豐富,有重要作戰部隊的指揮經驗。如此次擔任南海艦隊司令員的王海,就是殺了個「回馬槍」。他曾長期在南海艦隊工作,還是航母部隊首任司令員。2014年任北海艦隊參謀長,一年後升任海軍副司令員。此次又從海軍指揮總部重回南海艦隊。經過多個崗位鍛鍊以後,重新執掌這支最大的海軍艦隊。
而調任海軍司令員的蘇支前曾在俄羅斯留學,先後擔任南海艦隊參謀長、司令員,之後調任東海艦隊司令員。2016年出任東部戰區副司令員兼東部戰區海軍司令員。
現任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楊光躍從西藏軍區團長到副司令員,再到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並先後調任四川省軍區、雲南省軍區司令員。
與之相對應的,軍委機關方面也打破壁壘,實現了多軍種聯合任職。此番調整中,南部戰區空軍政委安兆慶晉升軍委裝備發展部政委,成為裝備系統史上第一位非陸軍的主官。
海軍、空軍正在多方面與陸軍並駕齊驅,為立體化聯合作戰打下基礎。
1月17日,陸、空軍同一天舉行儀式,17人晉升少將;1月19日,武警部隊5人晉升少將;1月20日,海軍7人晉升少將。
本輪晉升的29名少將名單
陸軍
第31集團軍政治部主任何紀抗、南部戰區陸軍後勤部部長賈祥玉、第14集團軍副軍長嶽安德、西藏軍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趙忠、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張宏、南京炮兵學院政委曾勤
海軍
北海艦隊副參謀長柏耀平、北海艦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郭宏偉、92538部隊政委汪光鑫、東海艦隊副參謀長管柏林、南海艦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楊志亮、指揮學院副院長馬慶雷、政治部主任何清鳳
空軍
空軍某師師長張洪斌、南部戰區空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王遠明、中部戰區空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姚丹江、空降15軍參謀長孫向東、95861部隊副司令員景建峰、空軍武漢某指揮所政委曲德華、空軍工程大學政治部主任朱瑞、空軍預警學院院長馬曉巖、空軍西安飛行學院院長唐維忠、蘭州軍區空軍善後辦副主任劉曉鋒、濟南空軍善後辦副政委李家勤
武警部隊
北京總隊政治部主任蘇瑞超、山西總隊司令員曾友成、山東總隊政委邊保民、指揮學院副院長吳霆、指揮學院政治部主任張明海
時代呼喚名將!
誰為中國崛起保駕護航,打一個朗朗乾坤。
千金易得,一將難求
——元•馬致遠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中,產生了許多傑出的軍事家和將領。他們有的生逢亂世,在戰火烽煙中成就豐功偉業:有的臨危受命,為祖國統一做出了傑出貢獻:有的在反抗外來侵略中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此為您盤點中國古代七大天才級別的名將,這些將軍為後世又留下了怎樣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
▲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十七歲,現在的95後剛剛參軍入伍。他已率八百勇士,輕騎奔赴大漠,殺敵兩千餘人。那一年,京城高呼又一位「能打仗」的未來將星冉冉升起。
十九歲,現在的小戰士剛剛渾身帶兵味。他已官拜驃騎將軍,春夏兩次隨軍出兵匈奴,殲敵4萬餘人。
二十二歲,多少人退伍的年齡。他已經是統軍將帥,親率五萬兵馬。這一次,殲敵7萬餘人。京城無人不知,這是一個「打勝仗」的名將。
肅清荒漠,意氣崢嶸。連他的對手,都作詩稱讚他的勇敢。一將開來,盛世太平。
二十四歲,正值青春,他卻因病早逝。那一年,皇帝垂淚,舉國哀傷。一顆將星隕落,西漢的邊關又不得平安。
不知道多少年後的今天,是否還有人記得,這個「能打仗,打勝仗」的將軍。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
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
考慮到其戰績有不盡完美之處,列於外甥之後,字仲卿,河東平陽人。
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
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
漠北大戰後未再出徵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車騎將軍,首次帶兵出徵。漢軍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潰敗無功,只有衛青一路勝利,奇襲了匈奴聖地龍城,俘虜700人,取得勝利。被封關內侯。
收復河朔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衛青、李息率兵出擊匈奴,自雲中出兵,西經高闕,再向西直到符離(今甘肅北部),收復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轄地(通稱「新秦中」),並在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帶設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縣(今內蒙古杭錦旗北)。朔方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東,離包頭大約200公裡。
奇襲高闕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襲高闕,包圍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衛青官拜大將軍,漢軍所有將領歸其統轄。
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斬獲萬餘人。
漠北大戰
元狩四年(前119年)兩路出兵,遠涉漠北,和單于兵相遇,衛青以武鋼車結陣,以弱勝強擊敗單于主力。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東漢年間,朝廷與西域各國交好,但中間隔了匈奴鐵騎,外交屢屢中斷。
用今天的話說,那時候的班超就是一個小白領,坐在辦公室裡處理文件,突然聽說國家邊關烽火情,頓時西裝一脫,報名參軍。
從此軍旅三十一年,北擊匈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今天,也希望更多的學子攜雋永之心,樹報國之志。攜筆從戎,投軍報國。
出使西域,促進民族融合。投筆從戎,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 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那一年,守衛禁軍,大水衝至宣武門,他冒死大呼宮門,高宗得以避險,一代忠臣,愛國奉獻。
那一年,回紇造反,出戰前他一箭射穿五副鐵甲,以示破敵決心。直面敵十萬大軍,三箭射殺三敵首。至此十萬敵軍潰敗請降,「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神勇守遼東,善謀打仗。
平回紇,徵契丹,定高句麗。將軍徵戰,實跡突出。良策息幹戈,脫帽退萬敵,敢於擔當。愛民萬象城,民心歸大唐,清正廉潔。
不知道多少年後的今天,是否還有人記得,這樣一位「五好」的將軍。
「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
其中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
其中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死,其子泉男生繼位,但為其弟泉男健驅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薛仁貴得知後,率軍及時趕到,擊斬敵首數百級,解救了龐同善。龐同善、高品進至金山,又為高句麗軍襲擊,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將高句麗軍截為兩斷奮擊,斬首五萬餘級,並乘勝攻佔高句麗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泉男生相遇。他衝在士兵前面,不顧自己的性命,各部軍隊非常的有勇氣,這次戰役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接著,薛仁貴又率兩千人,身先士卒,共殺敵萬餘人,攻拔扶餘城,一時聲威大振,扶餘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
▲ 鴻鵠高飛雲霄外 ,劍映豪氣貫長虹
他夜襲崑崙關,一戰成名。北宋年間,西夏多次侵犯,邊關屢戰屢敗,狄青從英勇的士兵成長為一名將軍。
徵戰西夏,勇而善謀,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至此邊關得以籤定合約數十年太平。
一桿長槍在手,壯志懷在胸。邊關風低草吹行萬裡路,血刃霜刀邊塞風。
狄青死後,邊關再次戰亂。我想,那時的朝廷一定深深懷念這個一生都在「打仗和準備打仗」的將軍。
從代兄受過,被罰入伍,到由一名士兵成長為將軍。四年間,前後25戰,大破西夏; 夜襲崑崙關,平儂智高之亂。
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著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公元1126年冬,那一年,國破山河在,北宋破亡,京城淪陷,兩位皇帝被擄,史稱「靖康之恥」。新帝登基,偏安一隅,南宋江山,淪落平壁。
公元1129年,國家風雨飄搖,彈指間金軍揮軍南下,百姓告急,國家告急。這時候,一個壯年人站了出來。這是一個二十歲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世人無不稱談的少年。請戰數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對守衛民族山河有著「鐵一樣的信仰」。
時間回到1126年的某個晚上,他的母親問他:孩兒,你有何志向。年方23的他堅決投軍,志在保衛人民不受奴役、殺戮,保衛國家安康。那一夜,他有了「鐵一樣的信念」。
公元1130年,收復建康;公元1131年至1133年,名揚洞庭,收復六郡。百姓在亂世之中看到了他「鐵一樣的擔當。」
公元1136年,兩度北伐,收復失地。他建立的嶽家軍。卻獨享歷史盛名,流傳千古,寧凍死不侵百姓屋,寧餓死不拿百姓糧,秋毫不犯,鐵一樣的紀律,「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公元,1142年他被奸臣陷害。十二年的赤子之心敵不過一道「莫須有」的罪名,當年被賜死獄中。
時隔三十年,繼位者為他平反。就說了三句話:還我山河,還我嶽飛,還我良將。我想,百姓們一定在回憶這個「四鐵」將軍。
率軍轉戰江南,收復重鎮建康
剿除李成、曹成等幾大遊寇勢力
收復襄陽六郡,積極整頓防務,恢復生產
平定楊麼之亂
連結河朔,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
北伐中原,取得郾城、潁昌大捷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2014年,人們都在殤思這個甲午海戰一百二十年過去的年度。那段歷史註定讓中華歷史蒙羞,讓中華兒女感到屈辱。而有那麼一位將軍,避免了這段屈辱在1557年發生。
嘉靖四十年,倭寇興竄,百姓水火,朝廷未得良將。
他挺身而出,大膽軍改,裁減了臃腫的地方軍,組織新軍事變革,創新了戰法,設立了防區,改良了老兵種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新立了車營、火炮營兩個威力巨大的兵種。陣痛來臨,然而十年過去,沿海再無倭寇,國泰民安。北方再無侵犯,只因有一支強大的「戚家軍」。
不知道多少年後的今天,是否還有人記得,這樣一位改革強軍的將軍。
軍事家,著有《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被收入四庫全書,另創鴛鴦陣,福建、興華、仙遊三戰打破倭寇平海患,救火隊員,隨即北御韃靼。
放眼望去,西部疆藏。
東部臺海,日寇伺機。
南沙群島,祖國憂心。
北朝戰俄,天下未平。
祖國需要強將!
時代呼喚名將!
臨走記得點下方拇指如覺文章不錯,轉發給更多朋友,傳遞咱的中國立場。
© 版權聲明
內容來源於悟石書院,圖片來源於文人空間,中科國騰編輯,版權歸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