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500字,主要分為四大部分。
(一)難以理喻,印軍再次越界挑釁
(二)疫情蔓延,印度經濟慘遭重創
(三)措施失當,底層民眾陷入困境
(四)轉嫁危機,挑釁中國投靠美帝
(一)難以理喻,印度再次越界挑釁
雖然寫印度很歡樂,但是最近我不想寫印度。因為我們最主要的對手是美帝及其走狗,但今天不寫不行了,因為印度起到了美帝走狗的作用。
這次消息又是印度先曝光的,印度軍方8月31日爆料說,8月29日夜到8月30日凌晨,在班公湖地區,中印兩軍再次爆發了激烈衝突。
印軍方面表示:由於解放軍在班公湖地區採取軍事行動,印度方面先發制人對鄰國阻止,保護了印軍的陣地,挫敗了鄰國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意圖。
根據印度媒體《今日印度》援引印度軍方消息人士的話說,500名軍人想要進入班公湖附近的地區,但印度軍人先行佔領了這些陣地。
隨後西部軍區新聞發言人對這件事進行了澄清,說印軍破壞前期雙方多層級會談會晤達成的共識,在班公湖南岸、熱欽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線佔控,公然挑釁,造成邊境局勢緊張。
雙方對比著看,可以確定的是,雙方在班公湖附近再次發生了衝突。由於印度自己承認了先發制人,因此可以斷定是印度越界進行了挑釁,引發了衝突。
大家很關心傷亡情況。目前根據印度NDTV援引印度軍方的消息,印軍這次表現英勇,造成了一人死亡,自己也搭進去一人,戰損比1:1,不算太丟人。
立功的是一名印度卡車司機,他可以說是有勇有謀,在沒有接到開火命令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踩下油門駕駛車輛就撞了過去,造成了一名上尉當場重傷不治。
只不過死者也是一名印度人,陸軍上尉——迪克尚特·塔帕。當時印度軍方正在將一輛戰車裝上拖車,這一撞導致拖車傾覆,剛好砸到了這位上尉。
所以這場衝突中,印度卡車隊擊斃上尉一名,印度陸軍被擊斃一名上尉,中國吃瓜群眾當場笑死若干,總之印軍大獲全勝。蛋總再次提醒各位吃瓜群眾,珍惜生命,遠離印度。
邊境衝突的再次爆發,等於宣告自六月以來,雙方六輪談判成果和分歧管控降溫措施都白瞎了,也說明印度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
說起印度,真是個棘手的傢伙。隊友談不上隊友,對手也談不上對手。連李德勝這樣千年一遇的戰略家、政治家和思想家,都無法理解印度的行為邏輯。
1962年,李德勝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想通尼赫魯為什麼要搞我們。十天十夜啊!1938年他鑽在窯洞裡寫了五萬字的《論持久戰》,也沒花十天時間。
其實印度的行為邏輯,現在也很難理解。按照中國人的思路,印度目前戰術的當務之急顯然是疫情的控制,戰略方面的當務之急是「韜光養晦、埋頭發展」。
現在印度是徹底搞反了,疫情完全失控不說,從9月1日起還要全面復工;此外,別說韜光養晦了,反而整天上躥下跳,惹是生非。
(二)疫情蔓延,印度經濟慘遭重創
印度的疫情極其糟糕,累計確診超過362萬,暫列世界第三;累計死亡6.4萬人;每天新增確診七八萬,位居世界第一。
更可怕的是趨勢。照目前的趨勢,印度確診數量追上美國指日可待。加上印度的人口基數大、醫療體系不如美國,最終確診和死亡人數將會是美國的好幾倍。
因此可以判斷,美印關係一定會因為疫情而大大改善,因為莫迪大大緩解了川普在疫情控制上的尷尬,給了川普一個天大的臺階。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面對新冠病毒,美國的底子要厚實多了,抗擊打能力要強很多,畢竟美國的甩鍋體制更加健全。
雖然全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裝修高潮,雖然全國發起了一波又一波零元購活動,但美國社會還沒有崩盤的跡象,經濟在第二季度也僅僅衰退了9%。
在疫情面前,印度似乎更加不堪一擊,還沒見頂就現了原形,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經濟更是縮水嚴重。
說來你可能不信,作為金磚五國之一的印度,第二季度的GDP竟然同比下降了23.9%,注意是同比下降,直接縮水了四分之一。
具體指標,貿易、酒店、運輸和通信下降了47%,製造業萎縮了39.3%,建築業萎縮了50.3%,礦業產量下降了23.3%,電力和天然氣下降了7%。
唯一的亮點是農業,增長了3.4%。看來印度的牛挺賣力氣,牛糞產量沒有受到影響。不過這一數據存疑,畢竟印度今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蝗災。
問題是印度的疫情還遠遠沒有到頂,下半年都在疫情的籠罩之下。由此判斷,印度全年的經濟要比2019年衰退20%左右,相當於一下子吞掉了過去四五年的努力。
經濟的衰退還不僅僅是數字上直接打折,更可怕的是引發經濟危機。因為印度的政府債務驚人,印度政府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高達111.7%。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2019年底,我國全口徑外債餘額是20573億美元,只佔我國外匯總量的三分之二,只佔GDP的14%(國際公認的安全線是20%,印度是44%)。
由於風險攀升,今年6月初期,國際著名評級機構穆迪,不給莫迪面子,就把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從此前的BAA2,下調到了BAA3,比垃圾級只高一級。
6月18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發布公告將印度定為「BBB-」級,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而且由於存在二次感染的可能,群體免疫的道路也被封死了。美國、比利時、荷蘭、中國香港等多地,都發現了二次感染的情況。
也就是說感染之後產生的抗體並非永久的,康復之後還可能會感染,這就糟糕透了,徹底宣告了群體免疫的破產,很多國家都得遭二茬罪。
當然美國和印度,肯定沒有二茬罪的說法,因為一年就一茬,一茬受一年。一直在波峰,無所謂第二波第三波。
(三)措施失當,底層民眾陷入困境
從宏觀上看,印度面臨著疫情以及疫情誘發的經濟危機,從微觀上看,很多印度民眾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面對疫情,莫迪政府採用了停工停產的嚴厲措施,但結果令人匪夷所思,病毒沒有受到影響,老百姓反而因為失業而飽受打擊(1.4億人失業)。
同樣的措施在不同的國家會收到不同的效果。中國藉助春節停工停產停學,其實是為了全民隔離,因為老百姓都宅在家裡。
但是歐美停工停學之後,他們上街遊行去了;日本停工停學之後,他們上酒吧去了;印度停工停學之後,他們祈禱去了。
3月份,印度曾舉辦過一次「喝牛尿、抗新冠」的宗教活動。在印度人心目中,牛尿可以殺死一切細菌。當然,他們根本不關心,引發新冠肺炎其實根本就不是細菌而是病毒。
還有的民眾因封鎖而賦閒在家,但閒著也是閒著,乾脆趁機辦婚禮。印度的比哈爾邦就有一位30歲的軟體工程師,5月份就沒工作了,6月15日在老家舉辦了一場婚禮。
當時,他雖然發高燒,但是他覺得自己可以堅持,畢竟請帖都下了,吃了退燒藥照常進行。婚禮很隆重,300多人到場祝賀。
不料婚禮結束兩天後,新郎病情急劇惡化,並於6月17日死亡。人一死,喜事頓時變成了喪事,家人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再次邀請親朋好友參加。
不過,話說這些親戚朋友真給力,又有200多人參加。經檢測,參加這兩場儀式的人中,已有111人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歸根結底,美國和印度,都沒有強有力的基層組織力量落實防疫政策,加上擁有大把大把反智的民眾,就算是全面停工停產停學,也無法起到隔離的作用,疫情最終完全失控。
停工停產對病毒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影響非常大,很多人失去了生活來源。不少家庭受生計所迫,將女兒嫁出去以減輕負擔。
印度是一個對女性歧視特別嚴重的國家,印度殺女嬰的現象非常普遍,以至於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建議女拳們關注一下。
印度是個等級社會,有自己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女子不可以嫁入低種姓,這樣會給自己家族帶來不祥,而男子可以娶比自己低階的女子。
女子若嫁給了高種姓,那麼不光自己成了上等人,自己的家族也會被追溯為上等人,就相當於清朝的「抬旗」。
等級社會都是呈金字塔狀的,所以印度女性選擇的對象並不多。所有女性都想嫁給高種姓的的男子,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為了保住家族的地位和階層,嫁女兒這件事就變得非常重要,一大競賽科目就是比嫁妝,這成了姑娘們的加分項。
嫁妝越少,新娘在夫家的地位就越低。窮點的姑娘嫁過去之後不僅會被家暴,甚至可能一言不合就被老公燒死。
沒有錢人家的女兒就成了家裡的負擔。處理掉這些「負資產」,就成了家裡的大事。因此又誕生了另一大印度特色——童婚。
因為姑娘越早出嫁,需要拿的嫁妝就越少,甚至可能會被免除嫁妝。於是,印度小女孩在七八歲時,可能就要被嫁人了。當然,印度教本身鼓勵早婚。
由於疫情,很多印度家庭經濟拮据,為了節約嫁妝開支,也正好趁著有空,於是開始嫁女兒,疫情期間,印度很多地區的童婚數量翻倍。
疫情失控,民眾失業,社會不滿情緒不斷增加,有些地方發生了打砸搶燒現象,民眾試圖通過暴亂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8月11日,印度的加羅魯爆發了暴力和縱火事件,有3人在警察開槍中喪生,數十人受傷,其中包括至少50名警察,300多輛汽車被燒毀。
這就是印度再次挑起邊界爭端的社會背景。之前我們說過,莫迪超高支持率有三大法寶:經濟、宗教和民族主義,目前有兩個已經失效。
經濟經濟不行了,甚至可能倒退到2014年莫迪上臺之前;宗教也被證明無法戰勝病毒。總之一場疫情,將印度徹底打回了原形。
(四)轉嫁危機,挑釁中國投靠美帝
現在莫迪手裡唯一能打的牌,那就是民族主義。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碰瓷中國,來轉移國內輿論焦點,掩蓋抗疫不力引發的不滿,給民眾找到發洩渠道。
對印度的政客來說,中國是個天然的碰瓷對象。同樣是文明古國,同樣是十億級人口,同樣在二戰後實現民族獨立,都是發展中國家,起點也比較接近,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
對,你沒看錯,印度1950年的憲法規定他們是(印度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實踐中也有五年計劃,目前在十三五中。
人往往就是這樣,容易跟自己條件類似的人比。比如很多人都知道,馬雲身價2491億,但很少有人會嫉妒。
但是如果是自己中學的一位同學,或者閨蜜老公的公司突然上市,躋身億萬富翁,可能心裡就會酸酸的,很不服氣,心想:他憑什麼呀?我那點兒比他差了?
國家之間也是如此,你讓他比美國,比英國,比俄羅斯,他比不著,他只盯著中國。你看中國人看印度的心態就不一樣,中國人不跟印度比,只跟美國比。
我們感覺印度比中國差不少,但是印度人並不這麼認為,千萬不要小看了印度的蜜汁自信。他們稱上海是「小孟買」,還有不少印度人的危機感,來自於「再不努力就要被中國趕上了」。
操弄中國話題,是印度媒體的日常。也因此,只要是diss中國的新聞和評論,總是能博取點擊率。你看印度的頭號英文媒體——《今日印度》,涉及中印的文章每天都一大把。
這些媒體根本沒什麼節操,怎麼博取眼球怎麼來,經常渲染中國威脅論,什麼解放軍又在邊境修路啦,什麼殲20部署到中印邊境啦,什麼中國防空飛彈入駐啦,什麼解放軍又越境啦。
一方面,莫迪因民粹主義民族主義而上臺;另一方面,莫迪也被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所綁架。很多事情必須要考慮民眾非理性的情緒。
他稍微理性一點,就會被反對黨攻擊。自6月中印邊境爆發衝突以來,雖然莫迪去了前線視察,雖然也撂了很多狠話,但是反對黨依然攻擊他說,對中國太軟弱。
而軍方,也會被輿論情緒所綁架。吃了虧會被罵的體無完膚。而立功心切,又慫恿印度軍方鋌而走險,越境對解放軍進行挑釁。
另外,國際形勢也增加了印度挑釁中國的勇氣。最近中美關係比較糟糕,美國正試圖組建全球反華同盟,中國外交壓力比較大。
這種情況下,印度可能會產生誤判,認為這時候挑起中印衝突,中方必然選擇退讓,而印度可以趁機攫取更多實際利益。
在美國組建反華聯盟的背景下,印度挑釁中國,甚至可以看做是向美國向西方交納投名狀,必然可以換取一份豐厚的狗糧。
8月29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表示,他將邀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參加10月份在夏威夷舉行「四方安全對話」。
8月3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準備在9月至10月與日本、印度、澳洲的外交部長會晤。由於時間點比較接近,蛋總懷疑印度挑起新一輪衝突,已經向美國報備。
不僅如此,在8月29日,也就是中印新一輪邊境衝突之前,印度拒絕了下月在俄羅斯南部舉行多國軍演,因為其中有中國及巴基斯坦參加。
印度給出的理由非常牽強,說是疫情之下,擔心印度士兵的安全。這簡直是搞笑,這些國家中,當屬印度疫情最為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衝突發生之前,印度已經將軍艦派往南海及馬六甲。所以我認為印度在29日越境挑釁,是蓄謀已久的,甚至可能得到了美國等國家的背書,這可能還是組合拳。
對於印度,我認為我兔的風格要保持,也就是「說話要低調,做事要高調。」在原則問題上,堅決不能退讓,做好打大仗的準備。關鍵時候出手要穩準狠,但不必逞口舌之快。
我還是老觀點,世界上有兩個國家,關係不能太差,但也不能太好。這兩個國家一個是越南,一個是印度。
不能太差,是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鄰居,在我們的家門口,並且我們的主要攔路虎是美國,在反對霸權主義問題上,還可以團結一致。
關係不能太好,一是因為有領土糾紛;二是因為跟中國可能會有同質化競爭,關係如果太好了,幫他們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之後,產業可能轉移過去,我們自己空心化。
目前的現狀就挺好,偶爾發生一些摩擦,一方面提醒我們有領土糾紛;另一方面,也讓資本轉移有所忌憚。用荒無人煙的大西南,制約著印度其實挺好的。
還是那句話,最怕印度突然韜光養晦了,掏心掏肺地對你好,擱置爭議但就是不把藏南歸還給你,還把你的資本、企業、技術都吸引了過去。
有人對目前的局勢很擔心,我覺得大可不必,西南的事情交給西部戰區就行了。東南的事情,有兩個戰區可能還要爭功,看誰表現好誰才有機會。
至於美國,我們火箭軍專打航母的D21,據說剛好準備了十二個營。為什麼是十二個營,反正美國的航母編隊剛好也有十二個。前幾天,美國剛剛見識了D21和D26的厲害。
有人說當前的形勢是有史以來最差,我並不這麼認為,起碼不比1962年差。1962年,新中國面臨帝反修的聯合進攻——美國封鎖、中蘇交惡(伊塔事件)、常公反攻大陸。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自認為我們自顧不暇,所以悍然入侵我國領土,結果大家是知道的,解放軍從此成了印度的噩夢。
雖然蛋總也相信「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道理,但我還是希望印度不要誤判,畢竟贏印度,並不值得驕傲,也增加不了解放軍對抗霸權主義的經驗值,還惹一身騷。
【 您的讚賞,就是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