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許栩,歡迎來到我的專欄《銷售與運作計劃S&OP基礎與實戰》。這是專欄的第7篇文章,S&OP九步流程第2步:初步預測。(專欄明細目錄見上圖)
S&OP的九步流程是:數據準備與處理→初步預測→預測調整與正式預測→供應計劃→S&OP預備會議→預備會議結果溝通→正式會議(高層會議決議)→S&OP輸出→S&OP執行與跟蹤。
專欄的上一篇文章,我介紹流程的第1步,數據準備與處理,本篇介紹流程的第2步,初步預測。先說明初步預測這一步是什麼時候什麼人做什麼事,再談一談做初步預測的思路以及初步預測的方法。
S&OP的九步流程第二步:初步預測。
1、什麼時候:初步預測在數據準備工作啟動的時候同時啟動,每月8日完成。
2、什麼人:初步預測由需求計劃人員完成。如果有內外部人員(專家)進行定性預測的部分,由需求計劃人員每月3日按相關制度和流程向內外部人員(專家)發出請求(索取),專家們6日完成並回復。
3、做什麼事。
3.1、做總業績預測。總業績預測是對金額進行預測,分兩種,一種為滾動的12個月預測;一種滾動的3年預測(或5年預測等),年度預測以年為單位滾動,每年最後一個月做一次即可。
3.2、做分類業績預測。具體的分類按公司的要求而定,比如分銷售區域、分產品群(族)、分客戶群等。分類業績做滾動的6個月預測,也是對金額進行預測。
3.3、做明細產品需求預測。要求細化到每一個產品(SKU),可按BOM展開到每一個物料,同時,可分類匯總。明細產品需求預測是對數量進行預測,做滾動的3個月預測。
註:再提一下本專欄第五篇文章中提到的一種說法,「S&OP處理的對象是產品族,而不是具體某個規格型號」,即S&OP是高大上的,完全是戰略層面而懸在上方的。這其實是個誤區,S&OP完全可以面向具體的明細的產品,而不僅僅是產品族或產品群。或者可以這麼理解,產品族是S&OP的戰略層面,而明細產品則是S&OP的戰術層面,這些,正是我提出做明細產品需求預測的核心原因。
如何做初步預測:思路。
第一個思路,初步預測是無約束預測。即初步預測不用考慮供應的限制,不用考慮有沒有產品向客戶交付,不用考慮供應端,只根據歷史數據和需求端的信息去預測未來的需求。
第二個思路,初步預測是個「初步」預測。這個思路的意思是做初步預測不要有太多的顧慮(除了第一個思路供應的約束以外),不要擔心(或考慮)未來太多的未知因素(比如公司引進投資擴大銷售區域等)。因為一來,流程的後續還有預測調整和正式預測的環節,那時會請相關專家(領導)共同考慮多方因素;二來,預測總是不準,如果過分糾結預測準確率,那預測要麼是做不出來,要麼只能是越來越不準。
第三個思路,需求可預測矩陣。
需求可預測矩陣主要針對明細產品的需求預測。我以歷史需求數據的穩定性為橫坐標,以歷史需求數據量的多少為縱坐標,得到一個矩陣,我將這個矩陣命名為「需求可預測矩陣」。
我們根據需求可預測矩陣四個象限的不同產品,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預測,這是初步預測的第三個思路。需求可預測矩陣的四個象限說明如下。
第一象限,數據穩定性強且歷史數據較多。這一象限的產品一般是公司的成熟產品。
第二象限,數據穩定性差但歷史數據較多。這個象限的產品一般為公司的小眾產品、冷門產品或呆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