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字查看
中國【青少年視力健康工程】
本文轉載<冰河眼視光>
冬季到臺灣去看雨
夜遊臺灣眼鏡店
很小的時候,記得我父親曾經和我說過,他參軍以後,部隊曾經在福清機場駐紮過,主要任務就是防禦海峽對面,國民黨空軍對大陸的襲擾,這是臺灣在我頭腦裡最早的印記。
1992年孟庭葦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紅遍大江南北,作為東北人的我,第一次知道,臺灣的冬天竟然是下雨的!
今年的11月底,我終於藉助單位組織的旅遊,有機會置身其中的,領略一番寶島臺灣的別樣風景!同時,也有了一個向臺灣同行,近距離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由於是跟團旅遊的原因,我們白天的行程主要是觀光,所以只有晚間入住賓館前後的時間,才可以自由支配,這也是為什麼,本次臺灣之旅,我只能夜遊臺灣眼鏡店的原因!
11月22日下午,我們的班機在桃園機場降落,接站的旅遊巴士載著我們,駛入一片淅淅瀝瀝的冬雨中,一陣陣的海風,時不時的撩起雨霧,掩映在霧靄朦朧中的臺北,由遠及近,若隱若現的映入了我們的眼帘。
第一天的臺灣之旅,就在這陣淡淡的冬雨裡開始了,國父紀念堂、臺北101大廈、這些人文景點,是臺北的必遊項目,尤其是國父紀念堂、中正紀念堂的花式操槍換崗,
(圖片1、花式操槍換崗)已經是臺北旅遊的標誌之一了。
第一天晚上我們來到,臺北的饒河街夜市,這是臺灣旅遊第一天的最後一個景點,我也和臺灣的眼鏡店,第一次不期而遇!這家眼鏡店名叫小林眼鏡館,就在饒河街夜市正門左側大約100米的地方,這家眼鏡店的面積,在50平米左右,規模不大。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家眼鏡店,無論是裝潢還是設備都非常一般。給我印象很深的是,臺灣眼鏡店的名字和大陸不同。很多臺灣眼鏡店,都叫「某某眼鏡館」。
(圖片2、小林眼鏡)
這家小林眼鏡館使用的電腦驗光儀是一臺老式的,韓國產的電腦驗光儀,機器的外殼已經泛黃。綜合驗光儀也比較老式,似乎是日本產的,貴精功綜合驗光儀,該款式在大陸已經不多見了。
我走進店內,和裡面的工作人員聊聊天,才知道,這家店面,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而且店面的位置在臺北不算市中心。所以,我想當然的認為,這家小店,在臺灣的眼鏡店裡面,只是一個特例而已,我想在臺北的西門町那樣的商業街,裝潢考究、設備先進的眼鏡門店自然是大大的有啊!
乘捷運的松山新店線(捷運就是臺灣的地鐵),在西門站下車,從六號出口,出來就是西門町。
西門町是臺北著名的商業街,真的是很繁華,也很擁擠,在西門町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日本的文化烙印。在西門町,我走進一家叫做 「年青人眼鏡店」的字號。
(圖片3A、西門町 年青人眼鏡店)
(圖片3B、年青人眼鏡店)
步入其中,我同樣告訴人家,我是大陸來的同行。工作人員禮貌的讓我自己隨便走走看看。這個眼鏡店,面積比前面的「小林眼鏡館」大很多,大概兩百平米左右,不過,店面的裝潢和驗光設備,最多只能說是,沒有我預期的好吧!和大陸眼鏡店的裝潢,尤其是和大陸的驗光設備比較來看,最多算中遊水平吧!
而且,臺灣的眼鏡店有個規矩,就是不允許在店內拍照!既不能照設備,也不可以照員工,和小林眼鏡一樣,我只能照一個門臉兒的照片而已。
可能是由於已近午夜的原由,我沒有領略到這家門店,為客人驗光的過程,我謝過臺北的同行,走入依舊燈火闌珊,卻顯出些許寂寥的西門町!
第二天去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臺北故宮的館藏文物達六十餘萬件,集千年華夏瑰寶之大成!
第三天我們到日月潭觀光之後,晚上住在臺灣嘉義,由於時間比較早,所以我決定再一次夜遊臺灣眼鏡店!
我住的賓館前面的新榮路,和中山路交匯的路口,也有一家「年青人眼鏡店」 世界真小不是嗎?
在臺北初識「年青人眼鏡店」,在嘉義又再次相遇,真有一點,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的感覺。
(圖片4、嘉義 年青人眼鏡店)
走進這家字號,在和嘉義的同行交談中了解到,臺灣「眼鏡館」的稱謂,多數是因為日據時期,日本殖民時代的遺存!
這家「年青人眼鏡店」的驗光師姓劉,五十幾歲,祖籍是無錫人,她1995年和2015年,兩次回大陸探親,感覺大陸眼鏡店變化很快,尤其是2015年回大陸,感覺大陸眼鏡店,現在某些方面的綜合條件,似乎比臺灣還要好!
正聊著天,一位客人來配眼鏡,驗光師劉女士去接待客人,我在遠處看著她的綜合驗光過程,看得出,劉女士的檢驗過程非常純熟,綜合驗光儀的操作極其標準。整個過程乾淨利索,一氣呵成,沒有任何拖沓的步驟,在接待被測者,和轉交客人給銷售員的過程中,也非常幹練果斷,職業素養絕對一流。
在這期間,我仔細看著店內的設施,發現,驗光室的牆壁上面,掛著一排像證書一樣的相框,劉女士的照片也在其中,我走近一看,發現是臺灣驗光師的執業證。
原來臺灣的眼鏡店,所有的驗光師,都必須持證上崗,而且臺灣驗光師的執業證,不是臺灣的勞工部門頒發的。而是臺灣的醫療行政機關頒發的,臺灣的名稱是:視光師證書。也就是說,臺灣驗光師的執照,和醫生是一樣的!
視光師證,臺灣當地人叫做牌照,所有的牌照,都掛在驗光室迎面的牆壁上面,一目了然。其中有持證人的姓名、學歷、牌照號碼、頒證時間,從業時間等等,不一而足。看來,臺灣眼鏡店驗光師的含金量是比較高的!
等到劉女士接待好客人之後,我笑著向她道別,感謝她抽時間接待我,劉女士笑著說:「沒所謂了!有機會再來臺灣玩兒!」
也許是海洋性氣候的關係,嘉義的街頭,剛才還是晴朗的夜空。忽然間,淅淅瀝瀝的冬雨,說來就來。
但是,我發現臺灣街道的兩側,商鋪的二層以上建築,都是延伸到人行道的最外側,商鋪一層是向內收進去的,二層延伸出來的地方,下面就是人行道。所以,如果你在臺灣沿街商鋪的前面步行,是不用擔心淋到雨的。
在嘉義的中山路兩側,眼鏡店非常多,不到兩千米的一段,就有至少十家眼鏡店。其中相隔不遠就有兩家同名的眼鏡店,臺灣的眼鏡店,大多早上9:30開業,晚上10:30打烊。我看看手錶時間還來得及,就順便走進,路邊的一家眼鏡店,想請裡面的同行,幫我洗洗眼鏡。
我告訴營業員我從大陸來,幫我洗洗眼鏡好嗎?
營業員很年輕,笑著接過我的眼鏡說:「當然好了,歡迎您光臨!」
因為我的眼鏡架特別像玳瑁鏡架,所以,營業員接過我的眼鏡,先是端詳了一下,而沒有直接放進超聲波震蕩器中去清洗。當她確認我的鏡架不是玳瑁架之後,才放進震蕩器中開始清洗。而且在同時,她還在接待一位年齡比較大的女士,(臺灣叫:「阿婆!」) 進行裂隙燈的眼表檢查。
這位小妹妹在門店快要打烊之前,進行純服務類接待的時候,也能夠做到熱心細緻,忙而不亂,這份敬業精神的確值得吾輩學習!
我順便看到,他們門店內的驗光儀、裂隙燈和曲率計,日本進口的品牌比較多,但是沒怎麼看到臺灣自產的設備,我在徵求門店同意之後,破例允許我拍了幾張店內設備的照片。
(圖片5、臺灣的綜合驗光儀)
(圖片6、臺灣的裂隙燈和曲率計)
這家門店,作為臺灣的投資者,在大陸也有許多分號,來自大陸的人並不陌生。嘉義的這家門店,面積也就一百平米上下,店面裝潢和驗光設備,我真心感覺不如大陸。
但是,在營業人員的接待,從業人員的執業資質,以及驗光技術方面,能看得出來,臺灣眼鏡店從業人員的軟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第四天我們去阿里山觀光,說一句題外話,我以前一直以為,臺灣的路況應該是比大陸好很多的。但是事實上,由於臺灣島位於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剛好處於地震帶上面,所以,臺灣地震頻發,山川險峻,盤山公路的急轉彎非常多。
阿里山海拔雖然只有兩千多米,但是我們的旅遊大巴,卻實實在在的是在崇山峻岭間穿行,比大陸重慶的山路險峻多了,也算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吧!
從阿里山下來之後,下一站是到高雄,我們的大巴車,終於行駛在西部平原,那開闊的高速公路上。
當旅遊大巴在西部不同城市間穿行的時候,我逐漸感覺到,臺灣眼鏡店裝潢水平的一般化,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個案。
因為,我們路過的這些不同的城市,沿路的樓宇和公用設施,都很陳舊。用一個委婉的詞來形容,就是臺灣城市建設的風格都極為「古樸」。
只是,在一片片「古樸的建築風格」中,偶爾也能夠發現,一些零星的、現代感十足的建築點綴其中,讓人在這一片「古樸」中能夠領略到臺灣的「現代」,這種「古樸」與「現代」的奇異融合,構成了臺灣西部城市建築群落,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再聯繫起臺灣導遊和我們說的:「錯誤的政策!比貪官更可怕!」。就不難理解,臺灣的城市基礎建設,為什麼這般的「古樸」與「獨特」了!
(圖片7、臺灣的建築)
這次臺灣之旅,由於是跟團旅遊,所以,對臺灣眼鏡店的探究,充其量只能是走馬觀花,一路走來,我對臺灣的眼鏡店,只能說,有幾個概率的印象吧:
臺灣眼鏡店從業人員的素質:非常好!他們非常專業、非常勤奮、非常敬業、非常隱忍、對門店技術設備的運用,非常到位、非常全面、非常熟練。
臺灣眼鏡店的裝潢和眼鏡店的技術設備:相對而言,比較一般。至少和大陸目前的技術設備,尤其是大陸眼鏡店的裝潢相比較,臺灣的眼鏡店是不佔優勢的!
(圖片8、臺灣中國眼鏡館)
臺灣眼鏡店的價格:
(圖片9、臺灣眼鏡店的價格)
臺灣眼鏡的價格比大陸貴!
臺灣眼鏡的價格,在臺北、嘉義、高雄、花蓮是有區別的,總體而言,臺灣西部地區的價格比臺灣東部的價格高,但是低端眼鏡價格,在臺灣各地卻差不多。
比如,臺灣低端的眼鏡價格,平均大概在1000元新臺幣以內,(1000元新臺幣≈220元人民幣)在臺灣相當於是20桶,滿漢全席方便麵的價格,(臺灣叫:「便當」!順便說一句,臺灣的便當裡面是沒有餐具的,所以一定記得,問店家要筷子!)各位試想,咱們大陸20桶方便麵才多少錢啊?
臺灣眼鏡的中等價格,一般是在5000元新臺幣左右,換成人民幣就是¥1100左右了,作為眼鏡的平均零售價,這絕對不便宜!
這次去臺灣,參觀了臺北故宮、101大廈、遊歷了日月潭和阿里山,也順便看了看,臺灣的眼鏡店。一路上還伴著臺北冬天的雨!
本文系轉載,只為學習,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信品牌的力量
中外眼鏡
微信| AIBES183983
投稿/合作 |2207382880@qq.com
| 版 | 權| 聲 |明 |
轉載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及時刪除。內容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未經核實。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與本文無關。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