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軍旗紅之清河建軍

2021-02-13 英勇善戰的渤海子弟兵

火紅的八月裡,迎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九周年這個輝煌的節日。近期因為考試原因,數月未有動靜,值此八一建軍節之際,整理一下清河區和冀魯邊區建軍情況。

英勇善戰的渤海子弟兵,頑強拼搏、浴血奮戰,革命戰爭年代徵途漫漫、刀光劍影、激流險灘,社會主義新時期勵精圖治、風雨歷程、燦爛輝煌,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凱歌,鑄就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並且在黨的領導下,與渤海人民一起用鮮血和生命鑄成了自己特有的「不屈不撓、艱苦奮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老渤海精神和「敢為人先、大愛為國、不屈不撓、團結奉獻」的冀魯邊精神。


 

八一軍旗紅之清河建軍

 

清河區東至昌邑,西抵章(丘)歷(城),南到膠濟鐵路,東北瀕臨渤海,是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六大戰略區之一,聯繫魯中、膠東和冀魯邊三個戰略區的樞紐,戰略意義重大。1928年春,中共濰縣縣委組建了擁有40多支長短槍的赤衛隊;1932年8月,中共博興縣委領導武裝暴動成立了擁有長短槍300多支、700餘人的魯東革命軍第一支隊。但是清河正式建軍則始於抗戰軍興,1937年冬,日本侵略軍進犯山東,國民黨軍狼狽潰逃,黎玉領導的中共山東省委召開緊急會議,作出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的決定,於是黑鐵山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牛頭鎮起義成立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蔡家欄子和瓦城起義成立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七支隊、臨淄組建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廣饒組建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九支隊、益都組建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十支隊、博興組建抗日人民志願軍。

(一)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

1937年10月,臨淄縣立西關小學校長李人鳳與陳梅川、崔棟生等擁護我黨抗日主張,在中共黨員李曦晨協助下,組建了以中小學生和青年教師為主體的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並與中共魯東工委取得聯繫。


1938年1月5日,軍訓團在臨淄合順店和矮槐樹村之間伏擊沿膠濟鐵路來犯日軍,擊斃日軍分隊長吉田舍本滕太郎,打死打傷日軍10餘名,打響了清河平原抗日第一槍;戰後為保存革命力量,軍訓團接受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冀魯邊區第二遊擊司令部王尚志部收編,改稱三大隊。3月,益都車站鐵路護路隊進步青年安碩庭、寇鏗堂、劉竹溪等攜帶武器加入臨淄三大隊。4月,臨淄三大隊與頑固派王尚志決裂,臨淄三大隊成立政治處,主任楊滌生、副主任李曦晨,同時逐步在各中隊成立黨支部。5月,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十支隊(臨朐縣和益都縣抗日武裝)在益都口埠遭頑固派張景月部偷襲損失較大,根據中共清河特委命令編入臨淄三大隊為7中隊,支隊副司令員劉鬥辰改任三大隊副大隊長。7月7日,臨淄三大隊編入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為10團,團長李人鳳、政委陳興(後叛變,羅文華繼任)、副團長劉鬥辰、政治處主任李曦晨,下轄三個營又兩個連:

1營營長王翰西、教導員吳祝存,

2營營長陳梅川、教導員崔棟生,

3營營長李墨軒、教導員趙子謙,

特務連連長王立庠,炮兵連連長訾梅村。

(二)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937年12月26日,抗日愛國志士馬耀南與共產黨員姚仲明、趙明新和紅軍幹部廖容標等發動黑鐵山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司令員馬耀南、政委姚仲明、副司令員廖容標、政治部主任趙明新。隨即利用馬耀南在當地聲望,收編國民黨長山縣大隊張殿臣部300餘人改編為1中隊(指導員魏思文)和2中隊(指導員周次溫),黑鐵山起義部隊改編為3中隊(指導員孫鐵民)。不久,中共淄博礦區工委組織的抗日武裝改編為4中隊(中隊長高光宇、指導員孟金山),桓臺縣二區曹村抗日武裝改編為5中隊(中隊長周立浩)。

1938年1月,張殿臣離隊逃跑,1中隊和2中隊走散。3月,章丘歷城地方實力派亓振東、嶽伯芬、郭振庭、黨鐵軍等部懾於五軍實力強大,改編為第五軍11支隊,支隊長亓振東。4月,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在戰鬥中壯大,改編各地抗日武裝陸續成立:2中隊(張店車站抗日武裝)中隊長鄒國梓、指導員譚毓璽;6中隊(張店張趙莊抗日遊擊隊)中隊長趙振幹、指導員高振起;7中隊(長山八區抗日遊擊武裝隊一部)中隊長楊信、指導員路海波;8中隊(長山八區抗日遊擊武裝隊一部)中隊長馬函三、指導員由子真;12中隊(臨淄石家毛坨抗日武裝)中隊長石一辰、指導員石瀟江;13中隊(益都軍屯抗日武裝)中隊長邢輯五、指導員梁雪堂;14中隊(淄東大吊橋抗日武裝)中隊長劉殿三、指導員張天民;19中隊(長山六區聯莊會區隊)中隊長韓子衡、指導員李壽嶺;21中隊(章丘人民抗日救國軍一部)中隊長李曼村、指導員宋樂生;23中隊(淄川佛村抗日武裝)中隊長周芬田;29中隊(周村抗日武裝)中隊長潘建軍;37中隊(歷城抗日武裝)中隊長蘇子元、指導員王新崇;特務大隊(鄒平地主看家護院農民武裝)大隊長賈效昆。鄭漢卿率領的博山抗日武裝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六方面軍一部100餘人亦加入第五軍。

1938年6月,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政委霍士廉、副司令員楊國夫(9月到任)、政治部主任鮑輝。至此,清河部隊前身形成部隊雛形。


1938 年底,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成立大會照片。

 

註:1、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六方面軍

1938年2月,中共博山縣委負責人張敬燾與博山聯莊會訓練大隊大隊長徐化魯、東北抗日義勇軍回鄉軍官鄭漢卿(鄭興)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徐化魯、參謀長鄭漢卿、政治部主任譚克、政治部副主任張敬燾,不久發展到三個中隊,300餘人。4月,四支隊政委林浩率1中隊路過博山石馬,隨即配合第六方面軍以及國民黨地方武裝吳鼎章、李興唐部攻克博山,為防備日軍反撲和李興唐部藉機吞併,張敬燾、徐化魯率200餘人撤離博山,加入四支隊(該部隨四支隊改編為山東人民抗日聯軍獨立第一師教導大隊,大隊長徐化魯,後編入四支隊1團)。不久,鄭漢卿率100餘人加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2、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支隊4團

1938年6月,廖容標、姚仲明率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一部南下魯中,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四支隊4團,團長廖容標(兼)、政委姚仲明。1938年12月,山東縱隊第三支隊8團南越膠濟鐵路。1939年1月,山東縱隊第四支隊4團與8團合編為新4團;5月,4團整編為四支隊基幹3營。1940年5月,基幹3營改編為四支隊1團3營;9月,3營改稱山東縱隊1旅2團3營。1942年8月,3營隨團編入魯中軍區。1945年9月,3營編入山東3師8團為3營;10月,山東3師8團挺進東北,3營與警備2旅5團2營對調,編入5團為3營。11月,3營編入山東9師26團為3營。1947年1月,3營編入華東野戰軍8縱23師68團為3營。1949年2月,3營編入第三野戰軍8兵團26軍77師230團為3營。1950年11月,3營隨團入朝參戰,參加第二、四、五次戰役和金化、鐵原防禦戰。1998年10月,3營編入濟南軍區陸軍26集團軍摩託化步兵77旅為步兵3營。該營1946年7月在淄川衝山掩護魯中軍區機關突圍,堅持八個多小時,擊退敵兩個團六次衝鋒,戰後被山東軍區授予「衝山阻擊營」榮譽稱號。

(三)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七、八支隊

1、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七支隊

1937年10月,中共魯東工委成立,書記鹿省三、組織委員張文通、宣傳委員楊滌生。11月前後,鹿省三在濰(縣)北和昌(邑)北一帶領導地下黨員開展抗日活動。12月底,鹿省三在濰北華疃村主持召開昌(邑)濰(縣)武裝起義領導人會議,決定成立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七支隊,支隊長王培漢、政委鹿省三、參謀長欒新齋、政治部主任王一之。


1938年1月27日,中共濰縣縣委在濰北蔡家欄子村集結400餘人發動抗日武裝起義,起義武裝編為三個中隊:

1中隊(高裡、前後河套、一孔橋、李家埠、橋西花園、河南等村人員)中隊長張玉波、指導員郭煥中,

2中隊(耿家小莊子、牟家溫莊、碼頭、安國、柳科等村人員)中隊長楊殿選,

3中隊(池清一帶人員)中隊長孫效東、指導員牟子芳。

隨後又編4中隊,中隊長姜道木、指導員趙寄舟;三天後在高莊成立特務中隊,中隊長牟漢華。

2月5日和14日,中共昌邑縣委兩次在昌北瓦城發動抗日武裝起義,起義武裝100餘人編為兩個中隊:

1中隊中隊長陳龍飛、指導員翟瑞符,

2中隊中隊長陸升勳、指導員董振才;

15日,鹿省三率濰北起義部隊開赴瓦城與昌北起義部隊會師;16日,張鴻禮、朱文淑和郭家瑞等20餘人在安丘縣大朱旺村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成立國民革命軍山東八區第三十四別動大隊,軍事指揮員張鴻禮、政治工作負責人朱文淑。3月2日,何鳳池、何鳳鳴和田化寬等在濰縣東曹莊帶領100餘人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成立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七支隊2大隊,大隊長何鳳池、副大隊長馮國祥;6日,七支隊在昌邑肖家營駐地突遭日偽軍襲擊,部隊失散,僅30餘人隨支隊部轉移到火道村李福澤家隱蔽;中旬,昌北起義武裝在瓦城集結了200餘人,濰北起義武裝集結了300餘人,恢復七支隊1大隊番號;20日,七支隊西永安村(昌邑縣)整編,代理支隊長張鴻禮、政委鹿省三、參謀長劉光漢、政治部主任王一之,700餘人,下轄三個大隊和一個特務中隊:

1大隊(濰北武裝改編,四個中隊)大隊長魏培德、政委於效輝,

2大隊(張鴻禮部改編,兩個中隊)大隊長張鴻禮(兼),

3大隊(昌北武裝改編,兩個中隊)大隊長陳龍飛、政委郭煥中;

特務中隊(昌北武裝一部改編)中隊長陸升勳、政委薛紹庚。

2、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

1937年11月下旬,中共壽光縣委在牛頭鎮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籌備抗日武裝起義;不久,成立了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主席張文通,委員馬保三、王培漢、王雲生、李文和王文軒。12月中旬,壽光縣委書記陳少卿帶人在王古城村截擊國民黨小清河測量艦,繳獲大炮1門和步槍17支;29日,軍政委員會領導壽光縣各路抗日武裝在牛頭鎮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打起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大旗,指揮馬保三、政委張文通、副指揮韓明柱(翌年1月10日到任)、政治部主任楊滌生,下轄四個中隊和特務隊、騎兵隊:

1中隊(王高、邢姚武裝)中隊長王克禮(後王西安、王其今、呂中和)、指導員王永周,

3中隊(南北臺頭、南北洋頭武裝)中隊長鄭德卿、指導員王文介,

5中隊(南河、吳家營武裝)中隊長吳吉亭、指導員陳梅五,

7中隊(豐順、王家莊武裝)中隊長兼指導員王文軒,

特務隊(牛頭鎮抗敵後援隊和崔家莊武術隊)隊長李文輝、指導員陳梅五(不久調5中隊)。

1938年1月中旬,八支隊發展到700餘人,300多支槍;下旬,發展到1000餘人,近1000支槍。2月5日,八支隊副指揮韓明柱帶40人打響壽光三裡莊伏擊戰,擊斃日軍3人,擊毀日軍軍車1輛;不久,曾在國民黨韓復榘部隊擔任營長的孟祝三(柳疃戰鬥後投靠壽光土頑張景月部)帶40人槍參加7中隊,孟祝三擔任中隊長;15日,八支隊7中隊奇襲大地主朱子芹護院武裝,繳獲長短槍50餘支;23日,副指揮韓明柱帶1中隊和3中隊在小韓莊迫使河北省一個偽軍大隊(大隊長韓堂)繳械投降,獲槍70餘支,俘虜68人。3月16日,八支隊在壽光傅家莊集結,部隊發展到2000餘人,長短槍1000餘支,共產黨員137人,下轄1、3、5、7、9、11、12、15八個中隊和特務中隊、騎兵隊、交通隊;不久,八支隊整編,指揮馬保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文通、副指揮韓明柱、參謀處主任馬健生、供給部主任侯連三,下轄三個大隊和三個直屬中隊(特務、騎兵、交通):

1大隊大隊長孟祝三(後叛逃)、政委王永周,

3大隊大隊長鄭德卿(後叛逃)、政委王文介,

5大隊大隊長吳吉亭(後叛逃)、政委王文軒。

3、八路軍魯東遊擊指揮部

1938年3月23日,因七支隊肖家營被襲損失較大,中共魯東工委命令八支隊東進昌濰,協助七支隊鞏固發展;24日,土頑張景月部白樸臣營在西劉家營村襲擊我部,被我擊潰,繳獲戰馬6匹,白樸臣營原羊角溝水警40人攜槍加入我部。4月2日,七支隊1、3大隊和八支隊1大隊(附特務中隊)柳疃拔點戰鬥受挫,傷亡較大,八支隊1大隊大隊長孟祝三帶7中隊叛逃壽光張景月部,八支隊9中隊孟兆瑞率部逃跑,八支隊5中隊2分隊分隊長張方坤率部投敵;5日,中共魯東工委決定部隊東進膠東,並成立魯東遊擊指揮部,指揮馬保三、政委鹿省三、副指揮韓明柱、參謀長李福澤、政治部主任王一之、供給部主任翟紹先、衛生部主任任儀亭,下轄兩個支隊和特務大隊、騎兵隊:

七支隊支隊長張鴻禮、參謀長劉光漢,

八支隊支隊長王雲生、參謀主任馬健生,

特務大隊大隊長陸升勳、政委薛紹庚,

騎兵隊隊長陳介章;

10日,七、八支隊開赴膠東,與膠東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在掖縣會師,獲得物資供應上的巨大援助;26日,七、八支隊進駐黃縣,武裝收編黃縣雜牌武裝國民黨第五戰區遊擊指揮部第十六支隊第九縱隊王景宋部1支隊,繳獲長短槍300餘支;是日夜,在昌濰南部單獨活動的七支隊2大隊在何鳳池帶領下歸建,打退圍攻黃山館的招遠國民黨山東抗日第五縱隊焦盛卿部,繳獲長短槍100餘支。5月13日,七、八支隊與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組成抗日聯軍,指揮馬保三、政委林一山、參謀長趙修德、政治部主任宋澄。6月2日,魯東遊擊指揮部收編國民黨龍口海關武裝紀永芳部60餘人和龍口公安局武裝李梅生部200餘人:

龍口海關武裝改編為八支隊機炮大隊,大隊長紀永芳、政委王文軒;

龍口公安局武裝改編為13大隊,大隊長李梅生、政委李夢先(一說李傑)。

月底,七、八支隊在掖縣平裡店合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指揮馬保三、政委張文通、副指揮韓明柱、參謀長劉光漢,4000餘人。11月底,八支隊南下沂蒙山區,為開創八路軍魯中抗日根據地再踏新徵程。


上圖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騎兵大隊揮師沂蒙行軍照片。

(四)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九支隊

1937年11月下旬,中共魯東工委組織委員張文通與共產黨員延春城、王兆津(剛剛從濟南獲釋出獄,由牛玉恆家小清河漕渡接回廣饒)研究組建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九支隊。隨後分頭行動,延春城、王兆津在東部延集村組織起一支十幾人的隊伍,加上王兆津與劉考文聯絡的人員,共約二三十人;任聖符(即任天縱)、呂致齋(與呂乙亭是父子關係)、呂乙亭等人在西部亦組織起一支十餘人的隊伍並搜集到各種槍枝幾十支(呂致齋毀家紓難,賣掉家中最好的土地50餘畝,換取800塊銀元用於軍費開銷)。12月下旬,兩支隊伍合併為一支隊伍,共約有50餘人、40餘支槍。

1938年1月下旬,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九支隊在廣饒縣延集村成立,支隊長延春城、政委任聖符、副支隊長兼教練呂乙亭、參謀長呂致齋、指導員王兆津;延春城率東隊駐延集村,任聖符率西隊駐呂家王鎮;24日晚,第九支隊開赴廣饒縣大王鎮後屯村伏擊日軍途中,三名當過土匪的隊員拉走部分隊伍攜槍返回延集村;隨後臨淄三大隊李人鳳帶150餘人與八支隊一個連開赴延集村懲治叛匪並奪回槍枝。不久,呂乙亭、任聖符、延子餘等人調入臨淄三大隊;呂致齋、延春城、董直夫等人則以呂家、王鎮二十餘人的武裝為基礎重振九支隊,很快發展到三十餘人。2月下旬,呂致齋任九支隊大隊長,任聖符任教導員,王兆津負責政治工作(廣饒縣委任命);隨即根據魯東工委指示,九支隊併入八支隊為3中隊。

(五)博興抗日人民志願軍

1938年1月,博興縣五區鄭家鄉鄉長、愛國進步人士陳竹村在中共黨員蔡秉虔幫助下,毅然舉起抗日旗幟,組織了一支二、三十人的抗日武裝——博興五區人民抗日自衛團。3月中旬,博興縣黨組織以博興五區人民抗日自衛團為基礎成立博興抗日人民志願軍,大隊長陳竹村、教導員張文韜、副大隊長劉西元,下轄三個排九個班,100餘人,長短槍100餘支。5月,博興抗日人民志願軍擴大到兩個中隊200餘人,駐店子一帶,活動於廣(饒)、博(興)、臨(淄)邊區。8月,博興抗日人民志願軍2中隊開赴臨淄葦子河,與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會合,然後西下鄒長,在焦橋村改編為8支隊直屬特務2大隊,大隊長陳竹村、政委傅敦吾、副大隊長劉西元。

(六)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十支隊

1938年3月14日,吳大偉(1941年叛變革命)、吳祝存領導的臨朐縣抗日民眾組織「互濟會」會員(辛寨、冶源、楊善和縣城等地青年農民100餘人)與國民黨臨朐縣蔣峪區中隊劉鬥辰部(30餘人)在夏家臺子村舉行抗日武裝起義,負責人是劉鬥辰、王士標、吳大偉、吳祝存和馮樹梓。3月26日,起義武裝開赴益都縣閔家莊,與張曰諾和王耀三組織的農民武裝數十人會合。隨後,起義部隊東渡彌河過膠濟鐵路直奔牛頭鎮,投奔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馬保三部,因馬保三部已東去膠東,隊伍隨即南返東朱鹿村,後在益都縣委書記李雲鶴的倡議下留駐益都。4月5日,起義武裝召開骨幹分子會議,宣布成立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十支隊,司令員李雲鶴、副司令員劉鬥辰、副大隊長王鳳五、參謀長王士標、政治部主任吳祝存,下轄四個中隊,300餘人。5月上旬,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十支隊在益都口埠遭頑固派張景月部偷襲損失較大,部隊縮編為三個中隊。後因頑固派張景月部和徐振中部多次作難,劉鬥辰遂率十支隊餘部100餘人開往臨淄,編入臨淄三大隊為7中隊(中隊長衣洪志),支隊副司令員劉鬥辰改任臨淄三大隊副大隊長。

 

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和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十支隊後來發展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旅、八路軍山東清河軍區,創建、鞏固並發展了八路軍清河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七、八、九支隊和博興抗日人民志願軍後來發展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八支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八路軍山東縱隊1旅1團和4團,參與開闢了八路軍魯中抗日根據地。



上圖為1938 年10 月,八路軍抗日遊擊第三、四、七、八支隊負責人合影。

相關焦點

  • 建軍節時話「八一」軍旗
    2017年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這裡舉行,虎賁雲集,三軍亮劍,建軍以來,首次由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四個軍種官兵組成的護旗方隊肅立在受閱方隊最前端,在200餘名官兵的護衛下,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迎風招展,這是八一軍旗第一次與黨旗、國旗同時出現在閱兵方陣中。軍旗是軍隊性質的象徵,是軍隊靈魂和精神所在。
  • 八一建軍節,致敬中國軍人!
    今天是2018年8月1日,建軍91周年「八·一」建軍節,致敬中國軍人!有一種追求,叫精忠報國;有一種日子,叫與星相守;有一種情愫,叫思家念親;有一種節日,叫八一建軍節!每年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俗稱「八一」建軍節。
  • 【國風】八一建軍節,鐵血鑄軍魂
    滿江紅  建軍節感懷文/雲宮含姍破霧南昌,霓虹起,軍旗獵獵。秋起義,井岡星火,照天燒發。萬裡長徵傳火種,八年抗戰豺狼滅。倒蔣寇,浴血灑疆場,英雄絕。而今事,何堪悅,波濤急,西風烈。續軍威虎勢,築長城鐵。東海日倭休搗亂,南疆菲越喧囂殺。子弟兵,再建大功勳,新歌接。
  • 《懷寧詩詞》第27期:「八一」建軍節
    」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每年的八月一日舉行,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立,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節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熱血鑄軍魂。
  • 八一建軍節由來
    6年之後的1933年,八一建軍節在中央蘇區首府瑞金誕生。中革軍委決定八月一日為建軍節1933年6月30日,中革軍委發布《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命令》指出:「1927年8月1日發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
  • 「八一」軍旗是何時誕生的?關於八一軍旗,你不知道的歷史!
    艦艏旗為紅底,正中為「八一」軍徽,紅底中央為藍色橫條,代表海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軍對外軍事交往的增多,在迎接外軍軍種領導人的儀式中,也是使用八一軍旗,規格偏高,而以國旗代也不合適。這就迫切需要有相應的軍種軍旗。1991年5月中央軍委常委會提出要儘快研究,設計製作陸軍軍旗、海軍軍旗、空軍軍旗,作為迎外使用。
  • 八一軍旗、各軍種軍旗、武警部隊旗寓意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上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旗面下半部為橫向的海藍色和白色條紋相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上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旗面下半部為天藍色,象徵遼闊的天空。
  • 文社詩友「八一」建軍節作品選輯‖文社社刊總第196期
    9、念奴嬌 建軍節91周年頌文/莞邑散人當年槍響,賊驚駭,喚起工農慷赴。八月南昌,星暗閃,鐮斧矛驅霾霧。志士圖謀,群雄聚首,破碎河山慮。軍旗紅遍,四方群眾同助。千萬先烈成城,血流凝國脈,軍魂鋼鑄。熱血男兒,擂戰鼓,捷報隨風頻遽。鐵骨錚錚,雙肩擔大任,江山牢固。今朝蓬勃,看神州巨龍舞。
  • 遼寧博雅詩詞學會四十九期同題試筆——慶祝八一建軍節(總第265期)
    滿庭芳·慶祝八一建軍節邢春和        壯志凌雲,英姿颯爽,工農起義南昌。銅牆鐵臂,譜華夏詩章。開拓艱難險阻,多坎坷、氣宇軒昂。尋真理,揮師南上,熱血染湘江。   致敬軍旗吳秋蓉八一軍旗言萬千,依稀別夢憶當年。
  • 戰刀青春曲(微電影)—— 獻給「八一」建軍九十周年!
    戰刀青春曲——致敬「八一」 視頻製作:尹非相關連結:影痕傳奇|星光閃爍 藝術長青 —— 慶祝建軍九十周年八一廠老藝術家再相聚(微電影)慶祝八一|「八•一」軍旗頌影人原創|追憶我們的父輩——懷念電影表演藝術家龐學勤
  • 英子評詩微刊第123期||八一建軍節專刊
    「八一」建軍節寄坪上駐軍幾度深山訪國魂,軍中豪氣壯乾坤。英雄膽略詩人筆,一樣風流萬古尊!   贊奮戰在防汛搶險一線的復員軍人範東學戎衣褪去本平民,今向汛災成戰神。  寫在八一建軍節野鶴山河綠浪平,酒襯霓燈明。危難誰能倚,心中子弟兵。  「八一」建軍節有感董永寧南昌擎義幟,喋血築長城。萬裡金甌固,軍魂鑄太平。
  • 黃埔軍校與中國工農紅軍八一建軍
    以上說明,參加黃埔建校、建軍,是中國共產黨人從不重視軍事到重視軍事的轉變。毛澤東說:黨在幼年時不懂得軍事的重要,但「從1924年參加黃埔軍事學校開始,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開始懂得了軍事的重要。」這是個在思想認識上和行動上很大的轉變。這個轉變,是中國工農紅軍八一建軍重要基礎。
  • 軍旗,英烈熱血浸染的旗幟
    回首建軍九十多年來走過的崢嶸歲月,赤膽忠心和滾燙熱血染紅的一面面軍旗,記錄的是中國革命道路的漫長和艱辛,展示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進行中國革命的堅定初心。1948年年底,時任中共中央機要室主任的葉子龍來到一局作戰室,隨手還拿著一本魯中軍區政治部《前衛》報社為紀念建軍21周年出版的特刊。
  • 八一建軍節,中原大舞臺向中國軍人致敬!
    8.1建軍節
  • 《贛南詩聯》第24期:紀念建軍九十一周年專刊
    肖運華(瑞金)感懷八一八一起義硝煙濃,壯士馳騁戰火中。血染軍旗存浩氣,豐碑史冊載奇功。繼往開來旗幟展,威武之師萬代雄。虎豹敢侵我領土,鋼牆禦敵勁無窮。八一英雄吹號角,十萬星火滅兇狂。巨龍騰躍風雷動,華夏繁榮鑼鼓張。獵獵軍旗鮮血染,碧空護衛鴿飛翔。
  • 【舟山半島咖啡】八一建軍節,致敬最可愛的人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在這偉大的日子裡讓我們懷著肅穆之情聊聊可親可敬的軍人們!Starting in 1927▼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走過了90年的光榮徵程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億萬人民的期盼,託舉起輝煌的軍徽
  • 八一建軍節,致敬最可愛的人!
    片尾曲:我愛你中國2020年,是建軍93周年,致敬八一!八一建軍節到了不論如何請把朋友圈留給他們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微信公號:國學生活】南昌起義後,1933年6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1935年8月1日中共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紅軍在長徵途中,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
  • 八一建軍節,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軍旗,是象徵軍隊或建制的旗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為紅色,上綴金黃色的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以來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鬥爭,終於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著全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標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榮譽、勇敢和光榮的象徵。
  • 山東龍盛供熱有限公司「八一」活動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定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立,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節日。
  • 【八一專刊】|| 中華詩院(總第398期)
    從五次反圍剿戰鬥,到八年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勝利,多少熱血兒女血灑疆場,鮮血染紅了「八一」軍旗。八一建軍節,我們向敬愛的解放軍致敬,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向敬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李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