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他是鄧稼先!

2021-03-05 中國搜索

鄧稼先是誰?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

兩彈元勳

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然而

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

活得究竟有多偉大

走得到底有多壯烈

 

不足兩年修滿學分並通過論文答辯

獲得博士學位那年

他只有26歲

也正因此

鄧稼先有了一個綽號

「娃娃博士」

抗日戰爭勝利那年

鄧稼先圓滿完成大學學業

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

他回到北京

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

 

助教生涯很短暫

因為他一心想著

學習、掌握更先進的知識

才能報效國家

1948年,鄧稼先遠渡重洋

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就讀物理系

1950年8月,獲得博士學位

就在同一年

他毅然踏上歸國的輪船

迫不及待投入祖國的懷抱

1958年

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

——

「為國家放個大炮仗」

二機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九所)

設立兩個研究室

鄧稼先是理論研究室的主任

 

帶領剛畢業的大學生

開始原子彈理論的白手起家

鄧稼先對待大學生們

就像對待弟弟妹妹

常常把自己的糧票分給大家

剛開始

大學生們還「主任」、「主任」地叫

但是鄧稼先一再聲明:

 「你們就叫我老鄧!」

據當年與鄧稼先朝夕相處的同事回憶

「翻他的衣袋找煙抽

翻他的抽屜找糖和點心吃」

是常有的事

 

平易近人、謙遜隨和的外表下

是強大的責任心和巨大的壓力

原子彈該怎麼搞?

誰也不知道

在嚴格的保密規定下

一切的壓力、苦惱、焦慮

都只能自己消化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回憶說:

「受命赴任時我問他,調哪兒去?他說不能說

我問幹什麼?他說不能說

我說你到了那地方把信箱的號碼給我,我給你寫信

他說不能寫信,不能通信

他說這個家以後都靠你了

他說

『我的生命就獻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

他這句話說得非常堅決

他說

『如果做好了這件事,

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

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那時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原子彈研究難度之大不言而喻

可他們能夠利用的科研設備

簡陋至極

電子管計算機、手搖計算機、

計算尺甚至算盤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最早輪廓

就來源於那些無窮無盡的計算

 

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境內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這是基地監測地下井核試驗的工作站。唐召明攝

 

 

 

這是中國「兩彈城」內鄧稼先舊居的書房。新華社記者劉坤攝

 

(原標題:「30年後,人們會記住我們嗎?」 記住!他是鄧稼先!)

來源: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新華網 、清華新聞網、新浪微博@央廣軍事

編輯:高   茵

校對:王亞群

監製:趙嘉麟

關注轉發吧

相關焦點

  • 「普通人」鄧稼先
    從1958年至1986年,28年間,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全部成功。如今,鄧稼先的名字家喻戶曉。但對於他投身核武器研製的這28年,還存在不少誤讀。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合影有媒體報導,「鄧稼先與妻子分開28年,沒有和妻子通過一次電話,也沒有寫過一封信。」真的是這樣嗎?
  • 7.29,「國士」鄧稼先
    而絕大多數人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才第一次聽說了他的名字——鄧稼先。鄧稼先是誰?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第一位,是他日後默默支持他的妻子許鹿希;另一位,是當時在物理系讀書的于敏,二十年後鄧稼先與他合作,為氫彈的理論設計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47年順利地通過了考試,留學美國。而他留學海外的目的並非是鍍金。而是為了學成更好地為祖國服務。在西南聯大打下的堅實基礎此時在美國學習的時候顯露出來,鄧稼先各門功課優異,並且拿到了獎學金。甚至第二外語課他一次沒上過,居然也能順利通過考試。
  • 他是古往今來中國科學造詣最高的人,曾三救鄧稼先,卻常被網友罵
    不過在物理學方面,我國除了有鄧稼先和錢學森外,其實還有楊振寧,儘管他屬於美籍華人(現已放棄美國國籍)科學家,但他的研究絕對是不可否認的。但他卻常因美籍的身份,自身的感情狀況被網友罵。
  • 鄧稼先:為了那一柱耀眼的蘑菇紅雲
    其中「兩彈元勳」鄧稼先,就是他們之間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今年是鄧稼先誕辰90周年紀念,也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50周年紀念,我按捺不住湧動的激情,以他的事跡為線索查閱史料,尋訪他的歷史足音,傾聽他的內心的訴說,了解那些最感人的故事、最鮮活的細節。
  • 鄧稼先與楊振寧,祖國已經不必讓你們面臨抉擇
    鄧稼先獻身祖國的國防科研,為中國造出原子彈做了那一代科學家中典型的巨大付出,他的故事感動了整個中國社會。他為了中國的「兩彈一星」,耗盡了最後一絲氣血。這是人們把他同楊振寧作對比時,最容易感慨萬千甚至潸然淚下的情節。
  • 「我們去打了一隻松鼠……」鄧稼先和于敏的隱語,藏著驚天秘密……
    于敏構型算得上是中國的最高機密在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於老的一生,尤其令人敬佩,他跟錢三強、鄧稼先、程開甲等為國「鑄核盾」的功勳科學家不同,他沒在西方名校留過學,沒喝過一滴「洋墨水」。有了突破之後,于敏激動地給在北京的鄧稼先打了一個著名的「隱語」電話:於:我們幾個人去打了一次獵,打上了一隻松鼠。(發現有效氫彈構型!)鄧:你們美美地的吃上了一頓野味?(你確定?)於:不,現在還不能把他煮熟,要留作標本,我們有新奇的發現……(基本確定,但是要進一步研究!)鄧:好,我立即趕到你那裡去。
  • 後藤健二:記住他最好的方式,是記住他做過的事 丨 熱文
    記住他最好的方式,是記住他做過的事在日本記者後藤健二不幸遇難的消息傳出以後,我看了很多外媒的報導,才知道這個我之前不太了解的日本人,根本就是個瘋子。他不強調誰贏誰輸,他只說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戰爭衝突和恐懼的孩子們的故事。他說,是那些普通人對生活的適應激勵著他。如果你問他,到底是怎麼到達那些危險的地方去報導的,他說,他只是跟著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的腳步,是他們,給他指引了道路。」去年5月,後藤健二在接受日本一家新聞網站的採訪時也說,自己想要幫助那些受到衝突影響的普通人。
  • 【大棠資訊】讓歷史記住他們——「兩彈一星」研製帶給我們的啟示
    王希季和他的團隊同時挑戰生理和心理的極限越過茫茫大漠成功將衛星收回,為東方紅系列衛星研發成功作出卓越貢獻。     四、大師風範。何林教授列舉鄧稼先、朱光亞等一系列偉大科學家的例子,尤其是鄧稼先在研發過程中遭遇挫折回家聽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的事例,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偉大科學家們的共同品質——奉獻、堅持、責任。
  • 看了他的一生,我懂了
    他的身上有這些光芒璀璨的標籤:「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有人說他一個人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他曾說:「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他,就是錢學森。今天,就是他誕辰106周年紀念日。
  • 伊朗核武器之父慘遭暗殺,幕後黑手果然是他
    比如說程開甲,比如說于敏,比如說鄧稼先。但他們所有人,都是到垂垂老矣的退休年齡,才被公開授勳,第一次被公眾所認知。隱姓埋名,甚至連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行蹤,這是中國每一個頂級核科學家常年的生活狀態。官方的解釋原因只有一句話,為了保密。
  • 【致敬】他是地道的「國產專家」,卻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
    他喜歡沉浸在「純粹」的理論之中,高深的物理學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他。1946年,于敏轉到理學院物理系,他的學號1234013常年在成績排行榜的第一位。有一次全年級考近世代數(他的選修課程),數學系成績最好的一個學生也只得60分,于敏卻得了100分。
  • 今天,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記住他!
    今天是我男神周恩來的誕辰,所有中國人都必須記住的一個男人。我最迷戀的不是他謙謙君子的一面,也不是他外交場上幽默的樣子,而是他武藝過人的英姿。但只要看他的對方實力如何,也就可以掂量他的輕重。 當時整個共產黨裡武功最高強的,就是許世友。 相傳許世友洗臉從來不倒掉洗臉水。
  • 毛主席曾把國家未來託付於他...
    1960年,劉傑總攬二機部全數工作,他麾下的幹將,想必大家都如數家珍,鄧稼先、王淦昌、于敏,錢三強、趙九章、錢學森、孫家棟,雖然劉傑不負責具體科研,但他卻是核武器研製成功的「頭號功臣」。其實,當時劉傑心裡已經有三種結果,一是乾脆利落,直接爆炸,二是拖泥帶水,三是完全失敗,而劉傑之所以敢不留餘地的向總理保證,是來源於他對科研工作者的信心,悍將無弱兵,鄧稼先、錢三強,豈是酒囊飯袋之輩?
  • 如何記住地圖上的地方_怎麼記住地圖上的地方
    如何記住地圖上的地方?怎麼記住地圖上的地方?
  • 請記住!他叫趙丹!
    臨走時他和隊友約定晚上一起測試無人機。沒曾想,這一走,竟是他和隊友的永別。兩小時後,在文縣城關鎮營救被困群眾時,趙丹被洪水衝走了……2020年8月13日上午,一心想著衝刺在前搶險救災的趙丹,停下了他追夢的腳步。他的一生,永遠定格在了風華正茂的24歲。「萬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