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FE55/f1.8對比蔡司Loxia 50/f2 (24-70/F2.8ZA客串)

2022-01-05 LENSMO
前言

索尼FE55/f1.8,推出以後就獲得爆棚的好評,號稱緊隨蔡司Otus之後光學素質極高的一款標準鏡頭,DxO Mark的評分也印證了這一點,雖然全開只有F1.8的光圈讓很多影友大呼不爽,不過我個人認為全畫幅的F1.8鏡頭如果能夠做到全開可用,且體積可以做到這樣便攜,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而蔡司Loxia手動50mm/f2的推出,自然而然地成了FE55的競爭對手,畢竟焦段光圈都非常接近,而且是蔡司的正牌軍,不禁讓人期待更好的光學素質和傳奇的蔡司「德味」

於是我在一個無聊的下午(又是無聊的下午),找出這兩款鏡頭,在索尼A7RII上進行了近場靜物的拍攝對比,來看看兩款鏡頭的銳度和虛化如何。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客串角色,就是A口著名的頂級標準變焦鏡頭24-70/F2.8 ZA。

把變焦鏡頭拿來和定焦鏡頭進行對比,說起來並不公平,不過看到ZA兩斤重的大塊頭上,也不算欺負它,更何況測試的應該是24-70變焦鏡頭中的黃金焦段50mm,具體素質如何,下邊即將揭曉。

開幕式,選手入場,噹噹噹噹

點到為止

請注意,本次測試的條件十分有限,只能反映在此特定情況下鏡頭之間的區別,而並沒有測試遠場、逆光等項目,所以並不能全面概括每款鏡頭的優缺點,僅作參考,未來有機會我會不斷完善。

測試條件

三腳架固定位置,距離拍攝物體大約2.5-3米,基本上是拍攝人像半身的距離。

全程手動對焦,以減少相機全開光圈對焦後再收光圈的對焦誤差,對焦點為Guide字樣。

2秒中自拍,ISO100,未壓縮RAW格式

後期Lightroom最新版本,開啟鏡頭矯正後直接出100%質量JPG

所有截圖均為100%,拼圖後壓縮80%質量JPG

註:由於24-70鏡頭使用LA EA 3轉接環,所以畫面構圖和位置略有偏差,但測試的焦距仍然儘量保持50mm且和Loxia構圖一致。

焦距區別

FE55比Loxia的焦距多出了5mm,在實際拍攝中,這5mm會給構圖和景深帶來一點點變化。

在此次測試狀態下固定位置的景深區別參考值約大致為:

可見雖然焦距只有5mm的區別(10%),但是景深方面尤其是大光圈的情況下FE55有著近20%的優勢,當然5mm帶來的構圖區別我們也需要考慮進去,不過很明顯論虛化背景的能力來說,FE55應該會更好一些。

中心銳度

下面我們來看中心的銳度,左至右依次是FE55、Loxia50和24-70ZA。

可以看得出來,FE55在F1.8的時候在白色的文字和藍色的背景交接的地方仍然有一定的色散,但是解析度已經非常高(見紙的紋理)。

F2光圈下,FE55的紫邊好轉了很多,仍有一些但是不明顯,Loxia50入場,兩者的解析度比較接近,當然由於焦距的區別FE55的圖看著稍大一些,從顏色上看,Loxia的顏色更濃鬱一點點(之後我們還會看到更多色彩對比的圖片)

F2.8, FE55的色散基本消失,銳度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沒有Loxia50的銳度提升明顯,目測Loxia在解析度上更勝一籌,24-70ZA慢悠悠地出場了,當然變焦全開的情況下解析度稍差一些。

F4,FE55的銳度繼續提升,看起來已經比Loxia高了一點,並且在灰色圓弧的地方出現了一點摩爾紋(印證了此鏡頭銳度之高),Loxia在這個光圈下的解析度提升有限,而讓人覺得驚奇的是24-70ZA在銳度方面似乎超過了兩個定焦鏡頭。

F5.6-F8,FE55在灰色圓弧出仍然可見一定的摩爾紋,整體銳度都非常高,Loxia的銳度緩慢提升,在F8時有了一定的提升。而我個人感覺24-70ZA的銳度仍然超過Loxia,而且顏色更濃鬱一些。

F11,三位解析度都開始下降

F16和F22,解析度都比較不堪了,慎用。

邊角銳度

接下來看邊緣銳度,畫面中基廉列克的左眼基本上和圖書封面是一條平行線,所以我在這裡取圖。

考慮到三個鏡頭不同的像場曲線,大光圈下的邊緣測試很難找到一個合適合理的區域,所以本處對比只做參考。

F1.8,FE55基本上看不到太多的色散,對於全開光圈的FE55來說這個確實是非常好的結果,尤其是拍人像構圖時候可以放心的使用邊角區域。

F2,Loxia入場,色散略重於FE55,FE55的色散改善很多。

F2.8,FE55和Loxia的色散都基本消失,解析度上FE55略勝一點點,24-70ZA慘澹入場,在光圈全開的狀態下,色散嚴重得已經出了重影,但是請注意(!)此處我並沒有嚴格測試在使用邊角對焦點對焦時候的畫質水平,所以暫不清楚是鏡頭設計問題還是像場彎曲導致,但至少說明24-70ZA全開光圈的時候,使用中心點對焦再重新構圖來拍攝,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嚴重色散。

F4,24-70ZA迎頭趕上,銳度和兩款定焦鏡頭已經相差不遠,如很多其他評測所指出的,這款標變確實是收光圈到F4就會很強大,不過考慮到它的塊頭、價格和地位,還是略有遺憾。

F5.6以後,基本上維持了中心畫質的結論,而FE55在解析度方面始終有一點點的優勢(注意嘴唇上的汙點),24-70ZA在解析度上一直於兩款定焦保持極其接近。

仍然要迴避使用F16和F22.

背景虛化

這兩款鏡頭最受關注的方便,背景虛化,下面開始測試。

以下我僅提供F2,F2.8,F4和F11這4檔光圈的測試圖片,大家可以參考。

F2的情況下,FE55的焦外虛化近乎完美,有極其少量的軸向色差,但是只有在100%的狀態下才能隱約看到,Loxia的軸向色差相對明顯,且虛化光暈稍亂一些,請注意這裡FE55的較長焦距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稱尼康的58/1.4G是Bokeh King),很多人問我多出的這5mm有什麼用? 在這個測試裡它的功效就很明顯了。所以請不要馬上得出FE55的虛化更好的結論,只能說在同樣拍攝距離下,FE55的焦外虛化會更潤一些。

F2.8,拋開兩款鏡頭焦距區別帶來的漸暈圓的尺寸區別,兩款鏡頭都表現的非常好,在這種鏡頭虛化測試地獄的樹葉子場景下,且在畫面非常邊緣的位置,漸暈圓依然保持著非常好的圓形。24-70ZA入場,顯而易見24-70ZA在全開的時候虛化會有一點橢圓形,且有一點點色差,在這個場景下雖然不太明顯,但是在畫面中的其他位置則顯示出了一些焦外二線性,不過作為一款變焦鏡頭,已經算是不錯。

F4,24-70ZA的焦外表現幾乎和Loxia一樣。FE55仍然佔了焦距便宜,光點大一些。

F11,虛化光點變得很小,三個鏡頭的表現已經接近一致。

背景虛化的測試結論,我個人認為只看虛化,FE55略好過Loxia50,因為5mm焦距的優勢和可以開到F1.8的光圈,但是差距非常小,而24-70ZA的表現雖然和兩款定焦差距並不是太大,但是畢竟最大光圈要慢一檔,這個時候不難發現,在想虛化背景的時候,差出一檔光圈往往就是差了不少。

像場彎曲

接下來,我想提一句FE55和Loxia50的像場彎曲問題,24-70ZA的客串結束,暫時退場。

像場彎曲簡單來說就是對焦平面不平,而是一個曲線,當然這個曲線是看不到(或者很難看到),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鏡頭的MTF曲線會有波浪形狀,如下:

FE55的MTF曲線上能看出,在最大光圈F1.8的時候,在畫面邊緣16mm的地方,40線的區域有一個坑,然後馬上好轉,而F8的情況下則是在11mm處開始下降到邊緣逐漸好轉,而實線虛線非常接近,說明在這些對應的區域的色差非常小,但是可能會有微小的像場彎曲。

不過看MTF曲線,FE55基本可以算事像場較為平整了,在測試中可以以它來作為一定的參考。

Loxia 50的MTF很明顯在40線的15mm區域有個很大的坑然後迅速好轉,說明此處的像場彎曲情況比較嚴重。而F2.0和F5.6的情況還有所不同的是,F5.6在5mm出40線居然還有一個上跳的凸起。說明此處的對比度反而比中心還高,我們一會要看一下。

要注意的是,有些鏡頭的像場彎曲情況會隨著拍攝距離的增加而好轉,有些鏡頭則需要縮小光圈來減少帶來的問題,而像場彎曲往往也是一款鏡頭的光學特色,並不能一味地證明鏡頭好或者不好,有興趣的朋友可查閱萊卡著名的35mm f/1.4 Summilux-M ASPH的MTF。

我們知道看MTF知道了像場彎曲的情況,但是仍然不知道是向前彎還是向後彎,在這次簡單的測試裡,肯定是搞不清楚了,不過我們可以上張圖來分析一下。

首先,F5.6的光圈設置下,如下圖所示,在以圖書封面對焦為焦平面的基礎上,對焦點非常清晰的情況下,書背後的葉子(距離焦平面距離小於2cm)則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樣子,FE55的葉子虛化掉,而Loxia50的則非常清晰,看右側比葉子離焦平面還近的粉色花朵也是同樣的情況,理論上來說F5.6的光圈下的景深範圍應該在0.7-0.86m左右,即使考慮到4200萬像素的高解析度,在前後10cm以內的畫面區別也不應該如此之道,說明同樣的對焦點下,如果認為FE55的像場較平,那麼Loxia 50在此處(畫面約5mm處)的像場則是更加靠後(遠離相機)。

很多測試過Loxia的攝影師都會認為Loxia拍出來的照片立體感比較好,我個人認為這和它本身的鏡頭設計帶來的像場曲線有一定關係,尤其是在拍攝人像的時候,舉例,如果我們拍攝半身,對焦在眼部,而向後縱深的像場人像清晰的範圍增加,我們的視覺感受第一時間一定會反應這個圖片更清晰,主體更突出。

更多F2.0對比

由於兩個鏡頭在F2.8及以後基本上都是銳利無比,再次我只提供一些F2.0的對比圖片,大家可以自己判斷孰優孰劣。

總結

對比了半天,基本上如同我讀過的大多數評測結論一樣,論絕對畫質,兩款標頭都已經到了非常高的水準,用在4200萬像素的A7RII上仍然能保證足夠的解析力。

FE55大1/3檔的光圈和多出來的5mm焦距對於追求背景虛化的拍攝者來說仍然有一定優勢,無可挑剔的銳度和像場平整度會讓攝影師拍攝的時候更加有信心也更容易掌握。外加FE口自動鏡頭支持眼部對焦而帶來的拍攝人像時的巨大便利,確實讓這個鏡頭稱為索尼系統裡必備的鏡頭之一。

Loxia50最大的不同則是純手動的體驗,獨特的像場表現,會讓它們兩個在實際拍攝中有微妙的區別,當然在開始使用經驗較少的時候難免會遇到類似「我明明對上焦了呀」,「怎麼還是跑了一點」這樣的困惑,不過手動鏡頭的操作感和控制感只有真正使用了才能體會到。本次評測沒有時間多聊Loxia的機械設計和操作手感,但是對我這樣一個熱愛蔡司和手動鏡頭的愛好者來說,Loxia 50確實是一個有錢就該收的鏡頭。

以上,暫時寫到這裡,僅作參考。

長按下圖關注我的公眾號,感謝每位支持我的影友

相關焦點

  • 索教信徒的福音 E口蔡司Batis 1.8/85試用
    蔡司 Batis 85mm F/1.8光圈鏡頭,應說是蔡司為索尼E卡口研發的高素質定焦鏡頭。該鏡頭才用了8組11片鏡頭的sonnar結構設計,內部更有3枚特殊玻璃鏡片添加其中,以提升成像素質。因此,自動叫能力也是讓筆者很喜歡蔡司Batis系列的微單鏡頭的最大動因。
  • 夜神的逆襲 中一50 0.95挑戰索尼55 1.8
    最近主編大人@寧思瀟瀟 的筆記粉兒購買了一隻新版的中一光學50mm F0.95,我們第一時間拿到了IT168評測室,來看看這款鏡頭和索尼自家的55mm F1.8 ZA哪個更值得買。  為什麼要對比這兩隻鏡頭呢?
  • 玩轉索尼α6500,治好你的「帕金森」
    如果選擇XAVC S HD模式,NTSC制式下可拍攝1080p視頻(包括24、30、60或120p),或PAL制式的1080p視頻(包括25、50或100p),碼流全部為50Mbit/s(其中120p和100p模式提供60或100Mbit/s)。XAVC S模式下必須搭配SDXC存儲卡使用。
  • 真香警告 尼康Nikkor 50mm f1.2 S體驗
    它的建議零售價達到了2099.95美元,實際上尼康目前還擁有了另一支廣受好評的Nikkor 50/1.8 S可供選擇。因此很多用戶都有個疑問,就是值不值花費如此大的差價去購買新的Nikkor 50mm f1.2 S。
  • 尼康新舊24-70mm外觀及關鍵參數對比
    24-70mm f/2.8E VR延續了舊款24-70mm f/2.8G的外觀設計風格,但是光學結構大幅複雜化,相對的,也增加了體積重量。當然,這與加入VR防抖不無關係。尼康還在其中加入了不少新技術,包括電磁光圈、非球面ED鏡片,以及防汙氟塗層等等,另外對焦馬達、機械結構也得到了一定強化。而單單從MTF曲線來看,新鏡頭數據指標也好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