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永昌英烈--陳國泰的後代親屬,如今在哪裡?

2021-02-19 永昌圈子
近日,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與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合作,攜手幫助在臺兒莊戰役中犧牲的英烈尋找後代親人。臺兒莊大戰,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近半個月的激烈戰鬥中,三萬多名將士為國捐軀,但有名可查的烈士只有4000多人。「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傳承珍貴的記憶,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幫助烈士尋找親人。」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館長孔令欣說。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英烈牆

本次要尋找的,是一位甘肅金昌英烈——陳國泰的後代親屬。

資料顯示,陳國泰,甘肅永昌人,下士班長。臺兒莊大戰爆發以後在山東嶧縣作戰時犧牲。根據檔案記載,其父為陳澤,其母為王氏。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說,整個臺兒莊大戰從前期阻擊到最後決戰,經歷了池淮阻擊戰、濟寧、汶上攻擊戰、藤縣保衛戰等多場戰役。

姓名:陳國泰籍貫:甘肅永昌(隸屬於金昌市)職務:下士班長犧牲地點:山東嶧縣親屬關係:父:陳澤;母:王氏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城區西南郊。1992年由臺兒莊區人民政府籌資建成,1993年4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34000平方米,融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於一體。2004年8月24日,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為銘記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2013年,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曾開展「英雄臺兒莊、尋找大戰英烈」活動,通過網絡、微博等方式,尋找大戰中的無名烈士,讓他們的名字載入大戰史冊。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英烈牆英烈的名字鐫刻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的英烈牆上。此次幫助烈士尋親,是為了讓英烈後代知曉烈士犧牲地點,方便進行祭奠活動。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尋找烈士親人的活動,讓烈士的英魂回家,讓烈士的的忠魂不再孤單,讓烈士的親人不在牽掛。」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館長孔令欣說。

學生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祭奠

今日頭條致力於用科技弘揚先烈的英雄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

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與臺兒莊紀念館合作,通過紀念館整理的資料,將目前未找到親人的、有明確籍貫的烈士信息,利用地理位置推薦技術,推送到烈士的家鄉。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等單位合作,共同發布「尋找臺兒莊大戰英烈後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xunren@toutiao.com;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與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辦公室(電話0632-6612711)。

小提示:文末廣告由騰訊配送,內容與本號無關,但您的每次點擊都會給平臺帶來幾毛收益。

相關焦點

  • 尋親 | 陝西籍抗戰英烈的親人,你們身在何方?
    2020年10月   我們在河南滎陽收殮抗戰英烈遺骸  1941年秋至1943年春,日寇鐵蹄肆踐中原,戰火燃至鄭州、滎陽、鞏義周邊。中國軍隊從東、南、西三面拒敵,將日軍包圍在霸王城近三年。河南滎陽、廣武人民積極參戰,幫助軍隊開挖工事、運輸物資、引路嚮導、救治傷員、不畏犧牲。
  • 肖勁光的後代如今過得如何?8個子女其中3個是將軍,兒媳名氣更大
    現如今肖勁光將軍早已去世多年,那麼他的後代今都在哪裡呢?接下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長子肖永定,因為父親的緣故,十幾歲就成了一個光榮的黨員。長大以後去了莫斯科留學,回國以後擔任國家機電輕紡公司總經理,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了很多年,如今已經退休安享晚年。次子肖伯膺,長大以後進入了部隊,靠著自己的努力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了我國的中將。
  • 【紅色印記】這位清遠人,名字被刻上空軍英烈牆,而且刻在新中國人民空軍成立前
    在犧牲75年後,被譽為我國空軍史上首批飛行員、第一個飛行教官的連州籍烈士馮達飛,其名字於11月3日被鐫刻上人民空軍英烈牆,並且排在了名單的第一部分——「人民空軍成立前」。空軍英烈牆增刻上馮達飛烈士的姓名。
  • 地主後代都在控訴土改血淚,貧下中農後代去哪裡了?
    簡單看了看前面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地富反壞右黑五類後代。證明我之前的一個判斷是對的:在改革開放後迅速成為新時期精英群體的,基本上還是49年之前的地富反壞右,也就是精英階層的的後代。當然,也要加上革命過程中湧現出來的政治、軍事和文化精英。雖然他們在革命前可能也在社會下層,但革命的過程給了他們實現向上的階層流動的機會。
  • 43名英烈為國捐軀—花都某坦克團赴千裡祭奠,現場令人動容!
    今天,我團坦克一連、修理連和團裡部分老兵、烈士親屬及各位好友,不顧年老體弱,不畏路途艱苦,克服重重困難,千裡迢迢來到龍州烈士陵園,為的就是緬懷戰友,祭奠英烈,寄託哀思。       戰鬥中犧牲的烈士,都是我們的好首長、好戰友、好親人,他們的音容笑貌還歷歷在目,但至今卻陰陽相隔整整四十年,怎不叫人悲傷?怎不叫人心痛?怎不叫人思念?
  • 為國捐軀英烈的身後事
    烈士陣亡通知書的下發,烈士犧牲後,部隊填發陣亡通知書,79年對越作戰時,3月5日宣布撤軍後,炮兵26團政治處於20日填發陣亡通知書,「軍烈字第0053」是炮兵26團指揮連副連長馮仕平烈士的陣亡通知書,同時部隊派出烈士工作小組,會同地方民政到烈士家中慰問看望烈士親屬,在此後很長的時間內,烈士家人會因為地方政府有些事情解決不好,請求部隊幫忙解決,我曾經到過兩個烈士家中
  • 長徵路上的英烈!奮鬥在新長徵路上的中國人!
    從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中央蘇區,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和今屬寧夏的將臺堡會師,歷時兩個寒暑。          他們穿過槍林彈雨,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共進行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十餘萬英烈獻出生命……
  • 小老虎·喬,你在哪裡?美軍飛虎隊的後代在找你!
    時隔半個多世紀,一位第14航空隊士官的後代希望通過中評社,尋找這個外號叫「小老虎喬」的男孩的蹤跡。陳納德離開中國的那一天,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依依不捨地相送。一個中國人對他說:「自從馬可.波羅以來,還沒有一個外國人那麼博得中國人的人心。」   時光飛過60餘年,如今,兩張發黃的老照片,揭開了陳納德與第14航空隊在中國的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 網上祭奠 致敬英烈
    「看了英烈們的事跡,我深深感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才能對得起長眠地下的先烈們。」
  • 武平籍抗日英烈藍挺將軍本月23日入祀臺北忠烈祠
    藍挺親屬受邀赴臺觀禮。    去年7月、8月,在導報《尋烈士忠骨 讓英魂回家》大型報導的推動下,在統戰部門、民政部門關心下,閩鄂兩地媒體千裡聯動;長眠異鄉75年之後,藍挺將軍英魂終於榮歸故裡,他的骸土回到了龍巖武平縣大禾鄉大禾村。    在追憶藍挺的系列報導裡,在臺為搜尋藍挺資料奔走的作家劉臺平先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