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川普支持者闖入美國國會,驚心動魄的美國大選最後一役持續發燒,1月7日川普團隊開始瓦解,第一個內閣部長趙小蘭交通部長辭職,兩黨高層和華爾街日報要求川普辭職,FBI 通緝肇事者,川普團隊聲明拜登宣誓就任當天會有一個「有序的權力過渡」
美國亞裔新聞局子哲1月7日發自愛荷華州德美茵市
美國國會:拜登確認勝選 川普承諾有序過渡
據BBC,2021年1月7日上午身兼參議院議長的彭斯宣布拜登和哈裡斯勝選時說,票數顯示拜登勝選,指出這"足以證明兩人當選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美國國會確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和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中文名賀錦麗)在去年舉行的總統選舉獲勝,將會在1月20日宣誓就任。一名川普的幕僚之後在社交網站發表川普的聲明,指他雖然完全不同意選舉的結果,拜登宣誓就任當天仍然會有一個「有序的權力過渡」。
這名幕僚斯卡維諾(Dan Scavino)發出的聲明又說,這標誌著美國歷史中「最偉大總統任期的終結,但只是我們令美國再次偉大的抗爭的開端」。
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周三(1月6日)在首都華盛頓與警察發生衝突,更一度闖進國會大樓。警方平亂後國會在當天晚上重新召開會議,經過連夜審議各州的選舉結果後,副總統彭斯在當地時間周四(1月7日)凌晨確認選舉人團在12月的投票結果。
結果顯示拜登和哈裡斯取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和彭斯就取得232張人票。
川普多次質疑選舉結果,又向不同官員和共和黨黨人施壓,要求他們投票拒絕確認結果,但要成功這樣做的話,需要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投票表決拒絕確認結果。
眾議院由民主黨人控制,因此外界普遍認為國會會議的結果不會有什麼變數。另外,較早前在喬治亞州一場關鍵的參議院決選當中,民主黨參選人贏得全數兩個席位,意味著民主黨將在未來兩年掌握美國參眾兩院的控制權。
BBC援引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稱,民主黨眾議員劉雲平(Ted Lieu)及大衛·西西林(David Cicilline)於1月6日向彭斯起草信件,要求他動用第二十五條修正案讓川普下臺。一些共和黨當選官員也發聲要求川普下臺。佛蒙特州(Vermont)州長、共和黨人菲爾·斯科特(Phil Scott )在推特上表示,美國的民主與共和國的原則「正受到總統的攻擊」。「川普總統應該辭職或被他的內閣或國會免職,」他寫道。CNBC同時指出,目前沒有共和黨國會議員提出川普應該下臺。
川普的前白宮通訊聯絡主任安東尼·斯卡拉姆齊(Anthony Scaramucci)向路透社表示,川普與當選官員們需要被彈劾並免職。「他們已經破壞了我們在國際社會中的聲譽,現在正在威脅我們生活的方式。」還有兩名不具名的長期共和黨活動人士及白宮盟友向CNN表示,他們認為應該動用第二十五條修正案。
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會(NAACP)主席利昂·拉塞爾(Leon Russell)在推特上表示,「煽動政變必須遭到彈劾」。
路透社報導稱,如果想要川普下臺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啟動美國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另一種是參議院對其定罪後對其進行彈劾。無論哪種情形出現,都將由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接任總統,直到拜登就職。CNBC早些時候還稱,無論是用哪種方式,國會都「極不可能」得到足夠的支持將川普免職。
據法廣報導,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宣布辭職。趙小蘭表示,我們國家經歷了一次慘重的創傷,這本來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事件(...),我不能為我非常困擾的事情裝作若無其事。趙小蘭是美國參議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妻子,麥康奈爾曾祝賀拜登和哈裡斯當選美國正副總統。 她是國會騷亂後首位辭職閣員。
此前12月,美國國會眾議院調查趙小蘭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眾議院監督和改革委員會正在對趙小蘭是否利用她作為美國交通運輸部長的身份為其家族謀取利益展開調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美國國會大廈發生暴力事件後,美國總統的幾位高級助手正考慮辭職,其中包括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副顧問馬特·波廷格(Matt Pottinger)和副幕僚長克裡斯·利德爾(Chris Liddell)都在考慮最快7日晚辭職。
趙小蘭出生臺灣,祖籍上海,畢業於哈佛大學,現任美國第十八任交通部長。她是首位兩度進入美國政府內閣的華裔女性,同時也是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女性。
2019年3月就在世界各國政府和各大航空公司紛紛「抵制」737MAX客機之後,趙小蘭不僅拒絕「下架」這款飛機,她本人也親自乘坐了這款飛機返回華盛頓以示力挺。
川普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後 數名白宮高官辭職資料照: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uttingger)
據美國之音,美國國會大廈周三遭到川普總統支持者暴力衝入並進行破壞後,數名白宮高級官員辭職。路透社星期四(1月7日)報導說,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uttingger) 星期三以辭職作為回應川普在其支持者暴力闖進國會後的反應。
其他辭職的白宮官員包括:第一夫人梅拉尼亞幕僚長格裡沙姆(Stepanie Grisham),白宮副新聞秘書馬修斯 (Sarah Mattews),白宮社交秘書尼斯塔 (Rickie Niceta)。目前擔任美國駐北愛爾蘭特使的前白宮辦公廳主任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 也在星期三晚間向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提出辭職。
先前美國媒體曾報導,博明的頂頭上司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 也考慮辭職,但是路透社星期四報導說,一名川普政府的高級官員表示,奧布萊恩沒有辭職打算。
這名官員說,在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情報單位、以及國家安全委員等單位中有一個堅強的國安小組,這個小組一直努力確保在當選總統拜登執政之前美國不會遭到外國威脅。這名官員說,這個國安小組已經與拜登過渡團隊合作了幾個星期。
白宮對這幾位官員的辭職沒有做出評論。博明原本打算在去年11月3日大選日當天辭職,但是這位官員對路透社說,奧布萊恩要求博明繼續留任,幫助拜登新團隊的過渡事宜。
博明曾擔任華爾街日報駐北京首席記者,中文極為流利,他是川普政府主導對華政策的官員之一。他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明白表示,對抗中國的外交政策或成為川普總統的標誌性外交遺產。
馬爾瓦尼接受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 採訪時說,他非常喜愛目前的特使工作,但是不能再做了。他表示,如果有更多他的朋友在接下來的24到48小時之間辭職的話,他不會感到意外。記者問他,回過頭來看,他是否想過自己幫助川普造成現在這個局面,馬爾瓦尼回答說:「這是個公平的提問」。
馬爾瓦尼對CNBC說:「顯然他(川普)跟8個月前不一樣了,肯定的是,那些為他提供諮詢的人跟8個月前不一樣了,這導致了一個危險的組合,發生了你昨天(周三國會暴力事件)看到的那樣。」
第一夫人梅拉尼亞幕僚長格裡沙姆在辭職聲明中並沒有說明她的辭職是否與國會大廈暴力事件有關,但是路透社報導說,一名了解她辭職決定的消息人士表示,川普支持者暴力闖進國會破壞事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白宮副新聞秘書馬修斯則在她的辭職聲明中說,她為在川普政府服務感到榮幸,但是曾經在國會工作過的她對周三發生的事件深感不安。她說「我們的國家需要和平轉移權力。」
美國國會周三為確認總統當選結果舉行聯席會議,在國會大廈被示威者暴力衝進打斷後,認證程序中斷。周三傍晚在國會安全無虞情況下,聯席會議恢復,並在周四清晨確認前副總統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共和黨人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拜登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新任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將於1月20日舉行。
星期三川普的支持者聚集國會山,抗議他們所指稱的大規模選舉舞弊,並要求國會拒絕認證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總統大選。抗議者攀過國會主樓外牆,強行闖過警戒線,在國內大廈內進行破壞,與持槍警察對峙。警方發射催淚彈,要國會議員躲避。這些畫面震驚全美也引發全球關注。
據民間新聞最新報導,國會一名警察因公殉職,一名曾在空軍服役14年的來自南加州的35歲的巴比特(Ashli Babbitt)是騷亂中死者之一,遭受特警槍擊死亡。開槍的是保衛副總統彭斯的特勤人員。當時彭斯正在國會和議員開會,會場入口處大門被鎖上並從內部用家具堵住阻攔川粉進入。視頻顯示,當時川粉正在猛烈的砸門,已經把一塊玻璃砸碎。門內特勤已經舉槍示警。特勤人員穿西裝,和穿警服的警察不同。這時巴比特開始試圖從被砸掉的玻璃處鑽入,就在她剛剛把頭鑽過去的時候,特勤立即開槍。巴比特胸部中槍倒地。另外3位是由於身體狀況和從高處跌下死亡。6日的攻佔國會事件造成一共5人死亡。
巴比特(Ashli Babbitt)
據BBC, 在她失去生命前幾個小時,巴比特曾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們所向披靡,」她寫道,「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試著阻止我們,但風暴已經到來,會在不到24小時之內橫掃華盛頓。」
她的社交媒體上有大量與「匿名者Q」有關的信息。這名曾經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服役的退伍老兵,最終命喪在了警察的槍口之下。
國會騷亂中至少有五人死亡、逾50人被捕。除巴比特和一名警察外,另外三人死於「緊急醫療狀況」,具體死因和身份並未公布。
騷亂期間,人群持續拍打國會議事大廳大門,持槍警察在門內嚴陣以待。議員辦公區走廊上文件散落一地,白色雕像擺設上沾上了血跡。議員與助理在辦公室就地避難,用家具擋門,防止暴徒闖入。有支持者搬走了國會的演講臺,朝著攝影記者的鏡頭咧著嘴笑。
人群闖進了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辦公室,毀壞了她的名牌,朝她的電腦屏幕拍照並上傳到社交媒體上。
60歲、來自阿肯色州的巴內特(Richard Barnett)坐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座位上,把腳放在辦公桌上,給議長留了個言:「我們不會退縮的!」他還帶走了一個佩洛西辦公室的信封,但堅稱自己沒偷東西——他自稱留下了一個25美分硬幣。
60歲、來自阿肯色州的巴內特(Richard Barnett)一屁股坐在佩洛西的座位上,把腳放在辦公桌上。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美國兩院議員周三(1月6日)原本齊聚國會大廈,認證民主黨人拜登在選舉團中勝出,這一過程在正常情況下只是一種形式,但在幾位共和黨參議員和眾議員宣布將正式反對11月3日的選舉結果後,卻變成了這個非同尋常的選舉周期中的另一個爭論點。此前不久,川普的支持者在不遠處的白宮外聚集參與「拯救美國」遊行活動,川普再次表示不接受選舉結果。「我們永遠不會放棄。」川普這樣對白宮南牆外的人群說。他還說:「我們永遠不會讓步。這永遠不會發生。當涉及到偷竊時,你是不會讓步的。我們的國家已經受夠了。我們不會再忍受了。」川普告訴他們,要向國會大廈進軍,讓共和黨代表「擁有奪回國家所需的那種自豪感和勇氣」。
川普支持者突破警戒線衝進國會大廈,有些人在一樓壓制警察,並打破窗戶。隨後,他們來到參議院樓層,其中一些人穿著準軍事制服。議員們還沒走多遠,安保人員就趕來,護送副總統彭斯離開,撤離了正在進行認證的會議廳。
專家說,正是川普言論導致總統的支持者訴諸後續看到的暴力程度。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威爾森 (Laura Merrifield Wilson)告訴德國之聲:「言語確實很重要。像川普]這樣的人說的話可以煽動暴力,而總統不斷懷疑選舉結果是一個事實。
法廣報導,美國聯調局(FBI)周四凌晨在推特上發表聲明說,「FBI正在尋找有助於識別在華盛頓特區積極煽動暴力的個人的信息。」「如果你目睹了非法暴力行動,我們敦促你在fbi.gov/USCapitol網站上提交任何可能相關的信息、照片或視頻。」
據法廣,美國駐北愛爾蘭特使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1月7日宣布已請辭,以抗議總統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施展暴行。這是川普團隊又一人決定去職。曾擔任川普白宮幕僚長的馬爾瓦尼表示,他已向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請辭。
馬爾瓦尼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我不能待在這裡,昨天之後就待不下去了。你無法看完昨天發生的事後,還認為我想以任何形式參與其中。」
他說:「我做不到。我不能留下來。那些選擇留下來的,我和他們當中一些人談過,他們選擇留下來是擔心總統可能找更糟糕的人遞補。」
美國國會6日開會認證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的勝選,結果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導致程序中斷,事發後川普仍未譴責暴力,導致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辭職。
此外,梅拉尼婭的發言人格裡沙姆(Stephanie Grisham)也已辭職。
美國媒體報導,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的幕僚長蕭特(Marc Short)遭禁止進入白宮,顯然是為了報復彭斯決定不理會川普要求他阻止認證拜登勝選。
以下是維基百科關於趙小蘭的介紹:
趙小蘭(英語:Elaine Lan Chao,即伊萊恩·蘭·趙;1953年3月26日-),美國現任聯邦運輸部長,是一位出生於臺灣的華裔美國人[2],美國共和黨政治家,夫婿為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趙小蘭之資歷橫跨政商學及非營利組織,包括美國銀行VP、和平隊隊長、聯合勸募總裁、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傑出學者,亦曾任小布希政府勞工部長,是美國內閣中首位亞裔女性、以及首位華裔部長。[3]2016年11月,趙獲候任總統唐納·川普提名為運輸部長[4],參院以 93-6 票跨黨派同意任命(夫婿麥康奈爾議員投出席票)。趙部長除肩負全美陸、海、空交通管理及戰時運輸調度外,也執行川普擴大投資美國「策略性基礎建設」重責大任,掌管逾一兆美元前瞻開發[5]。
生平
成長與教育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為上海嘉定人。1946年,趙父考取交通大學航海科,與江澤民同為校友[6],後改由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航政系辦學。[7]趙錫成在隨國民政府搬遷來臺後,逐漸昇任至商船船長。1958年,報名中華民國考試院舉辦的甲級船長特種考試,以第一名成績通過,取得船長執照,被譽為狀元船長[8];母親趙朱木蘭(1930年3月19日-2007年8月2日)為安徽省來安縣人[9],為聖若望大學歷史系的碩士畢業生[來源請求]。趙小蘭的童年在臺北市度過,她就讀於臺北縣私立再興學校小學部,至二年級(8歲時)隨父親舉家移民美國紐約市。[10]
1961年,趙小蘭初抵美國時,一個英文單字都不會。時至1975年,她以四年全A的優異成績畢業自著名的曼荷蓮女子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1979年於哈佛大學商學院取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並擔任當屆畢業生代表。
榮譽
趙小蘭曾經於1987年獲得美國「十大傑出女青年」。1993年獲哈佛大學選為傑出校友,後又獲天主教輔仁大學等全球24所學校的榮譽博士學位。2014年11月17日,國立交通大學頒授父親趙錫成以及趙小蘭名譽博士學位。[11]2016年10月15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63周年校慶,頒授父親趙錫成以及趙小蘭名譽博士學位。[12]
早期職涯
1975年趙小蘭自大學畢業後,曾於父親的「福茂船運公司」工作兩年。1979年趙小蘭取得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進入花旗銀行紐約分行任職,負責有關航運企業的貸款業務。1984年至1986年,她轉任舊金山美國銀行的「副總」(VP)。她最早接觸政治事務是1983年(裡根總統主政時期),當時她獲選為白宮學者,負責政策分析與研究,後又協助加州共和黨候選人籌款。
1986年,趙小蘭棄商從政,此後逐漸在共和黨政府嶄露頭角。
初入政壇
1986年裡根總統時期,趙小蘭進入美國聯邦政府,擔任「聯邦航運署副署長」(Deputy Administrator of Maritime Administration),1988年升任「聯邦航運委員會主席」(Chairman of Federal Maritime Commission),當時已經是聯邦政府中職位最高的亞裔美國人。1989年獲老布希總統任命為聯邦運輸部副部長。
投身公益
1991年起,趙小蘭開始擔任美國重要公益組織的負責人。1991年初任美國知名慈善團體和平隊隊長,1992年又獲任命為美國聯合勸募總裁與執行長。1996年,趙小蘭辭去聯勸總裁一職,專心替夫婿米奇·麥康奈爾輔選,同時她也開始於美國知名保守派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擔任「資深傑出學者」(Distinguished Fellow)。另一方面,趙小蘭及其家族熱心於教育,曾對哈佛大學捐款興建校舍,並時常回到家鄉臺灣,以及父母的出生地中國大陸,與兩岸青年學子座談。
婚姻歷程
趙小蘭於1993年嫁給聯邦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由於趙父為江澤民的同窗情誼,加上趙小蘭出生、童年成長於臺灣,所以婚禮上兩岸駐美使節皆到場致賀。
勞工部長
趙小蘭於2001年獲喬治·W·布希總統提命,並於1月29日獲得聯邦參議院無異議全體表決通過,成為美國第24任聯邦勞工部長,亦是美國首位華裔女性部長[13]。
2009年,隨著小布希政權結束,趙小蘭也卸任勞工部長,並再次回到美國傳統基金會工作;同年10月,趙小蘭訪問臺灣拜會馬英九。2016年10月,趙小蘭再度訪問臺灣拜會蔡英文,她表示其父親向來尊重女性,並對蔡英文獲選成為第一位女性中華民國總統感到相當驕傲。[14]她也再度回到她曾就讀幼稚園及小學母校臺北市私立再興高級中學。[10]
運輸部長
2016年11月,趙小蘭經候任總統唐納·川普提名為新任交通部長;2017年1月31日,參院以93對6票通過這項任命案。[15]由於她不在美國出生,因此亦未在美國總統繼任順序中獲得一席,會被略過而不具有繼任資格。
爭議
媒體提出趙小蘭利用職權為其家族公司在中國獲得便利,指出中國政府為趙氏家族公司提供了數億美元的低息貸款,資助該公司購買外國船隻 [16]。2019年9月,美國眾議院調查委員會主席卡明斯和隸屬眾議院的另一個相關委員會的主席克裡希納穆爾蒂致信與趙小蘭,指出趙受調查,目的是為了澄清趙小蘭「對情況的錯誤描述」。然而,美國交通部發言人則出面回應眾議院的調查已有詆毀趙在政府多年服務與辛勞的嫌疑。
參考文獻1. 趙小蘭訪問臺灣 會見馬英九. 美國之音. 2009-10-27[2016-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2).
2. 美首位華裔前勞工部長 趙小蘭訪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民視新聞二零一四/11/14
3. 趙小蘭傳奇人生:從「難民」到美國史上首位華裔女部長. CCTV. 2013-10-25 [2019-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4. 川普將提名趙小蘭為美國交通部部長. news.ifeng.com.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5. 本報系專訪/趙小蘭:一兆美元投入基建 白宮主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7/1/21
6. Eric Lipton/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 關於趙小蘭家族與中國的密切聯繫,你應該知道的五個要點.[201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7. 陳信/彭琡靜. 趙錫成學長、趙小蘭、趙安吉女士父女三人齊聚交大. [2017-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5).
8. 趙小蘭訪臺 行程受矚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14年11月14日
9. 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三次來皖「尋根」 捐建兩所幼兒園.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10. 跳轉至:10.0 10.1 惜福感恩、追求卓越的人生典範──傑出校友趙小蘭女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臺北市私立再興高級中學, 2016/10/14
11. 趙錫成、趙小蘭父女 獲頒交大名譽博士. 聯合新聞網. 2014-11-18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12. 海大今歡度63週年校慶頒授趙錫成、趙小蘭名譽博士 張清風校長:「海大勇於承擔海洋時代的重任」. 中央通訊社. 2016-10-16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7).
13. 趙小蘭訪臺 行程受矚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14年11月14日
14. 小英:趙小蘭父親與7位女性生活 一定很幸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頭殼, 2016.10.13
15. 川普將提名趙小蘭為美國交通部部長. news.ifeng.com.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16. 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被指以權謀私受調查. 德國之聲.[2019-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17.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利益衝突】遭質疑以職權圖利家族企業%E3%80%80美華裔部長趙小蘭遭眾院提起調查-7Rje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