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槍反坦克飛彈是美軍研製的一款紅外線制導的可攜式反坦克制導飛彈。標槍反坦克飛彈主要攻擊方式是頂部攻擊,有效射程高達2000米,具有自動追蹤的能力,發射之後就不用去管了。
標槍反坦克飛彈是美國80年代末期開始研製的第四代反坦克飛彈,1996年正式列裝,取代現裝備的龍式單兵反坦克飛彈,能有效打擊最新式的坦克目標。
基本性能標槍反坦克飛彈系統是陸軍攜行式武器,重量輕、彈體小,整套系統包括制導系統及射控主件約重22.7公斤,包含被動目標識別,射控組件及整合式晝(4倍)夜間(4-9倍)放大瞄準器。彈體重11.8公斤,長108釐米,彈體直徑12.6釐米。發射管重4.1公斤,長119.8釐米,直徑142.1釐米,射程約2500米。具備雙彈頭設計,可以同時引爆目標的表層防護,另一彈頭則穿透裝甲,深入破壞。每套系統都具有兩種性能,一用以攻擊裝甲車車頂,一用以攻擊直升機和碉堡等。射手可採用站、跪、臥及坐姿發射。
制導性能「標槍」飛彈系統主要由發射包裝筒、飛彈和瞄準控制單元組成,其之所以能作到「發射後不管」,主要歸功於飛彈頭錐玻璃罩內的焦平面熱成像尋的器和圖像識別處理。這是個64×64單元的汞鎘碲陣列元件,對波段為8-12微米的紅外輻射非常敏感,而且這一波段較之3~5微米波段的抗幹擾能力強。射擊前,射手將發射筒前蓋取下,瞄準控制單元對準目標,當搜索到目標時按下鎖定快門,這時的目標圖像就是飛彈攻擊尋的藍本。飛彈射出後,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中的目標圖像特徵,在成像尋的器上都是連續變化的,處理單元就是依靠這些特徵信號連續變化中的相關性,來自動識別和跟蹤目標。「標槍」飛彈的導引頭得益於美軍多年以來發展末敏彈藥的技術儲備,在反坦克飛彈射程內對目標的尋的遠比遠程火箭炮或榴彈炮彈藥來得容易,因此「標槍」的尋的制導非常可靠。
攻擊模式「標槍」系統有兩種攻擊模式,攻頂模式主要用於反主戰坦克和裝甲車,正面攻擊模式主要用於打擊工事及非裝甲目標。在進行攻頂作戰時這種飛彈以18度的高低角發射,慣性助推裝置完成助推的時間僅需幾秒鐘。射擊時由瞄準控制單元測量目標距離,自動控制飛彈彈道高度,以保證準確將目標套進導引頭視角。由於標槍飛彈採用管式發射和自動尋的,射出後馬上就能自動導向目標。不過剛出管飛彈初速較低,舵效不明顯,因此在最初100米內飛行動作比較遲鈍,也不能做出大角度轉向,因此將最初100米範圍確定為最小射擊距離,在此距離內,飛彈不能保證有效命中,僅僅相當於一發火箭彈。「標槍」飛彈的的最大射程在2500米以上。飛彈的瞄準控制單元有4倍、9倍白光瞄準和4倍紅外夜間瞄準通道。
作戰性能「標槍」飛彈的戰鬥部充分考慮了對付目前主戰坦克裝甲。其戰鬥部為前驅波(預裝藥)彈頭,預裝藥主要用於破壞反應裝甲,而在其鼻錐形鉬質套筒襯墊內裝著的LX-14主裝藥用來摧毀主裝甲的。目前很多國家的主戰坦克沒有頂部附加裝甲,俄羅斯的主戰坦克炮塔頂部有反應裝甲,「標槍」的出現將引起各國對主戰坦克頂部裝甲的重視。「標槍」飛彈的戰鬥部亦可以用來打擊各種掩體、低速飛行的直升機等。由於「標槍」飛彈自動尋的,飛行速度比有線制導的反坦克飛彈快,能夠滿足攻擊以每小時50-60公裡的速度緩慢飛行的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