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17時09分在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北緯38.43度,東經141.84度)發生7級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
日本氣象廳官員表示,今後一周還有可能發生餘震,並提醒當地居民提防餘震及降雨可能導致的落石和塌方等危險。
這也是40天內,日本第2次大地震,2021年2月13日晚,日本福島縣東部海域發生7.3級地震,造成至少1人死亡,約190人受傷。
短時間內2次大地震襲擊日本,讓許多人擔心,京都大學教授鐮田浩毅等專家對日本的預言,或將要成真。
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大震,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也可能發生9.3級大地震,這種級別的地震和海嘯根本無法用沿岸堤壩防禦。
如專家預言大地震發生,地震強度將是東日本大地震的1.8倍,引發的海嘯會直接襲擊日本東部海岸沿線大部分城市;死亡人數預計最多將達32萬3千人,到時候,中國也將受到波及。
有關專家預言
日本將很大概率迎來超級大地震
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巖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衝插入大陸板塊,而在日本東側,在日本東北的東部近海,有厚度為70~100km的太平洋板塊,以每年約8cm的速度向西北西方向運動。
另一方面, 陸地一側的日本列島, 從來就是歐亞板塊的一部分。這兩個海洋板塊都俯衝到了大陸板塊之下。
在伴隨板塊的下沉, 以海溝部位附近的板塊邊界作為斷層面, 隨著上盤一側的回彈, 產生緩角逆斷層型地震, 這種地震就稱為「 海溝型地震」 或者是「海槽型地震」。
海溝型地震是震源沿著海溝發生,同時引發其他震源地聯動的巨大地震。
在這種地震發生時,被擠壓的板塊會上翹,將會形成非常可怕的海嘯。日本在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就屬於海溝型地震,巨大海嘯對東北部幾個縣造成了毀滅性破壞,致死逾1.5萬人,並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洩漏。
日本在南海槽區域設置了很多觀測點,其中有的觀測點每年移動距離達到6-8釐米,意味著發生大地震的概率非常高。
日本南海海槽每隔100—150年左右就會發生8 級以上巨大地震,每次地震都會引發大海嘯,根據上次發生的時間推測,巨大地震在2020年左右發生的概率將接近85%。
日本南海海槽如果全部發生聯動性破裂,根據日本東北大學研究小組的報告書,日本或將面臨的地震將會超過1960年智利大地震。
日本專家的預言更像是對現實的一次科學預測。從2020年3月至今,位於日本東北海域沿岸以及東北到關東海域的「日本海溝」周邊,處於地震次數較多的狀態,也就是說海溝周邊地震活躍度較高,非常頻繁。
另一種說法:
此次地震屬於正常情況
沒有什麼特殊的
不過針對此事也有說法表示其實日本的這次地震完全屬於正常的情況,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每天全球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我們地球真的是天天都在震動。
如今只能說是正常的情況,板塊運動是自然地震之中最為常見的,所以沒什麼意外,加上日本本身也是地震活躍度較高的國家之一,出現地震再正常不過了。
最後提醒一下,在日本的朋友需要多多注意下,地震防禦不能少,本身日本就是地震相對較多的國家。剛好這又是近一個月來第二次強震,2月才發生了7.1級大地震,這次又是7級,大家一定要時刻警惕,做好防禦!
↓↓↓
來Ujob
製造職場「志同道合」的相遇
在日華人必備求職交友APP
【福利速遞】
Ujob官方招聘了!!
什麼都不怕,就怕官方來發話!
想成為Ujob形象代言人嗎?
機會來了!
掃描下方二維碼
下一個可能就是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