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陸火星,難點究竟在哪裡?人類真能在五年半內登陸火星嗎?

2021-02-14 外星人UFO科技

當地時間本周二,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在進行星艦原型機SN9的試飛時遭遇失敗,落地後發生爆炸。馬斯克並沒有受到影響,在SN9的旁邊,SN10已經就位,等待著屬於它的試飛。

星艦是SpaceX開發的新一代重型火箭,其重要使命就是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就在前不久,馬斯克剛剛放出豪言,要在5年半的時間裡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偉大壯舉。相比之下,連人類航天工業領頭羊——美國宇航局的相同計劃也只是預期在2033年。

早在1969年,人類就已經實施載人登月了,如今52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取得更多的突破。

那麼,登陸火星和登陸月球有何區別?為什麼登陸火星如此之難呢?

說到底,登陸火星有兩個最為關鍵的難點,那就是距離問題和火星環境問題。就是這兩個難點,像蝴蝶效應一般,引發了更多的難題。

(圖片說明: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

距離

火星和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28億公裡,而地月距離只有38.4萬公裡,前者是後者的近600倍。人類太空飛行器想要飛到火星,就需要更多的燃料。同時,攜帶更多的燃料,有需要更多更多的燃料來攜帶這些燃料。也就是說,隨著距離的增加,對火箭運載能力的要求就呈指數級增加。因此,NASA也一直在嘗試開發核動力火箭,以求大幅提高火箭的能力。

因此,人類向火星發射太空飛行器,必須要選擇地球和火星的相對位置最近的時機,也就是所謂火星衝日的時機。這樣的機會平均每26個月出現一次,這就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2020年7月底,我們迎來了一次新的火星探測窗口期,世界上有三個國家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而下一次的窗口期,就要等到26個月了。

最近這三顆火星探測器,都將在最近幾天抵達火星,比如我國的天問一號,將在2月10日除夕當天進入火星引力場內。沒錯,即使是在窗口期,火星探測器也要在旅途上花費至少5個月的時間。這意味著,火星探測不可能像月球探測一樣得到實際意義上的任何補給,所有的生存必需品都要一次性攜帶到火星上,這對火箭運載能力的要求就進一步提高了。

(圖片說明: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

在月球上,太空人呼吸的空氣、食物和水源的補充,都可以和他們一起升空。而對於火星探測任務來說,一口氣攜帶這麼多補給是非常困難的。正因如此,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也攜帶了許多設備,嘗試在未來幫助太空人在火星上「自力更生」,通過先進的設備在火星上製造氧氣、合成淨水、製作食物。

而且,這些設備又不是憑空就能運行的,這需要大量的能源。你可能以為用太陽能就可以,但實際情況是,由於軌道半長軸是地球的1.5倍,火星上的太陽能遠比地球要少,尤其是要支持這些先進設備的運行,更是力不從心。因此,如何攜帶足夠多的能源,也是一個難題。

正是由於火星探測有26個月的窗口期,太空人的返程也不得不遵從這樣的限制。這意味著,生活在火星的太空人將不得不在火星上生存超過2年的時間。再考慮到往返的路程,他們將不得不離開地球差不多2.5年的時間。

在這兩年半的時間裡,即使會有幾個同伴,但終於只能與這幾個人相對,再加上對親人、朋友的思念,將會給太空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孤獨感。你可能想像不到這樣的孤獨感有多可怕,但幾乎可以肯定,比你想像的要更加可怕。這種心理上的持續打擊,將會給人帶來可怕的衝動行為。因此,載人登陸火星任務,對於太空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質都提出了極其嚴苛的挑戰。

(圖片說明:人類未來火星基地藝術圖)

環境

科學家認為,整個火星任務執行期間,太空人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強大的輻射。在地球上,我們有大氣層和地磁場的保護,幾乎不用擔心被輻射所傷害。但是到了火星,大氣層比地球稀薄,磁場也更弱,太空人就要面臨被來自於太陽和宇宙的各種輻射所傷害的威脅。尤其是往返途中的10個月,連這樣稀薄的大氣層和微弱磁場都沒有,太空人也更有被輻射導致癌症或者大腦相關疾病的危險。

研究表明,發達國家平均每個人每年受到的輻射劑量約為62毫西弗特。而根據NASA的一項研究,太空人在往返路上每天要接受1.64毫西弗特的輻射,相當於地表的9.5倍;在火星上的每一天也要受到0.73毫西弗特的輻射,相當於地表的4.3倍。計算下來,執行一次火星登陸任務,他們要在兩年半時間裡接受1000毫西弗特的輻射。

科學家指出:人體每受到1西弗特的輻射,患癌概率將增加1.65%。2西弗特的輻射就極有可能導致一個人早逝,6-7西弗特足以致人馬上死亡。尤其是為了解決能源和動力問題,NASA嘗試開發核動力火箭,或將帶來更多的輻射。可以說,太空人真的是在用生命來執行任務。

(圖片說明:利用當地資源和3D列印技術在月球建造人類基地的假想圖)

對此,科學家們也提出了解決方案,那就是利用3D列印技術和行星上的材料,建造出可供太空人居住並且能夠抵禦輻射的基地。這種方法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夠有效地建立起人類的生存基地,便於未來對火星的開發。

重力對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要求,又分為兩個方面:

(圖片說明:繞火星軌道基地藝術圖)

火星表面重力是地球的4/9,相當於月球的2.67倍。首先,這對於著陸器的降落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即使是火星車,著陸失敗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更不用說完全不在同一個重量級的載人登陸器了。同時,航天員還是要回來的,和登月相比,火星著陸器上升並返回地球的難度要更大,需要的能源也更多

即便如此,火星表面和地球相比也算是低重力環境,更不用說往返路程上10個月太空微重力環境。這種重力對於人體的影響,科學家所知還比較少,只知道會對骨骼、肌肉、視力、血液循環等方面有比較明顯的影響,這些方面也已經足夠令人擔憂,甚至也會造成 心理問題。因此,在開展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的同時,如何保護太空人的身心健康,也是科學家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總結

不得不說,上面說到的每一個問題,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都是很難解決的。誠然,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火箭發射能力上非常優秀,並且未來的星艦技術能夠取得更大的飛躍,但是其他問題如何解決,不知他們是否有所考慮。至於他此前所說的2050年前實現100萬人登陸火星,就更讓人感到神奇了。

在舉辦於12月8日至10日的科學與技術論壇線上會議上,印度彭迪切裡大學的研究生研究員和物理學副教授Malaya Kumar Biswal 和Ramesh Naidu Annavarapua 則一共羅列出了人類面臨的14大挑戰。或許,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未來還會發現更多的問題。

(圖片說明:埃隆·馬斯克)

我們當然希望人類早日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但我們希望去哪裡的是能夠安全回家的太空人,而不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敢死隊。

相關焦點

  • 人類真有可能在2030年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嗎?
    應該說,川普所籤署的這一法案是自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48年後,美國加速推進其太空戰略的重要一步。下面,讓我們不妨藉此機會簡單分析一下美國政府和各大企業所展開的「火星戰略」是否有現實意義以及它們各自能在什麼時候成為現實。
  • 馬斯克的10大瘋狂預言:AI殺手、登陸火星、半機器人類……
    不是半電動,而是全電動。這一點毫無疑問。所有的事情,飛機、火車、汽車、輪船……今年7月,他重申了這種觀點,只補充了一點:全電動只是個時間問題。十年內,美國新車中有一半都是電動車馬斯克今年7月作出了這個預言。
  • 人類最終能登陸太陽嗎? 登陸太陽有多難?
    現代科技發達,人類也嘗試登陸其他星球,例如美國登陸了月球,還計劃登陸火星。其中有個故事講的就是,說某將軍宣布要準備登陸太陽,底下一片騷動,有大膽的舉手說,太陽那麼熱,怎麼登陸呢?將軍坦然一笑,說我們晚上天黑去。大家被他的機智給驚呆了,頓時全場掌聲雷動。
  • 馬斯克的特斯拉跑車,真能到達火星嗎?
    其強大的運載能力足以將16.8噸重的太空飛行器送入前往火星的軌道。由於本次發射主要目的是驗證火箭性能,同時發射也存在較大風險,獵鷹重型火箭首飛時將不會搭載任何傳統意義上的太空飛行器,而是會將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入太空之中。對於本次發射,有媒體報導這輛跑車的最終目的地將是火星。但事實上,它真的能到達火星嗎?
  • 歐派登陸火星?!地球人在火星安家,歐派邁出了嘗試的第一步
    而隨著全球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對太空領域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探索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就比如咱們偉大的祖國,雖說在宇宙探索上起步晚了些,但經過航天人員的多方努力,現在也取得卓越的成果。在數次探月工程的成功歷練後,隨著我國探月工程進行至最後階段,我們又將目光轉向了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火星。
  • 準備好了嗎,我們要去火星了!全球首個火星人類居所方案問世,將採用3D列印技術
    準備好了嗎,我們要去火星了!全球首個火星人類居所方案問世,將採用3D列印技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背景知識:人類為何對火星的探索如此狂熱?此時此刻,我們耳邊迴響:《流浪地球》,無論科技會將人類引向何方,我們決定,滿懷希望,勇敢想像!移民火星計劃也指日可待。人類對火星的痴迷,從科技探索上來說是值得的。
  • 《火星時代》第二季回歸 探秘火星計劃啟動
    (別問了,《火星時代》第一季在騰訊視頻就有的看) 為了繼續完成徵服宇宙的計劃,《火星時代》第二季重磅回歸!我們還聯合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有野心的人類,拉他們入夥。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特斯拉執行長,為解決太空運輸問題成立太空科技公司SpaceX , 建造火箭工廠,並表示希望將來可以在火星退休。
  • 未來一百年內,人類在太空中能走多遠?
    ESA短短六十年間,地球上的人類不但有了向太空發射太空飛行器的能力,更將這些機器人送遍了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大衛星;並組建了一支無人太空飛行器國際艦隊,長駐在月球和火星。那麼一百年內呢?人類的能力正在急速膨脹,已經很難對六十年後作出預測,更不用說一個世紀之內。但是我們之前也未曾想到過我們可以在太空中做到今天所做的一切,本著這種精神,我們完全可以對未來作出一番展望。
  • 馬斯剋星船試驗箭炸裂,人類離殖民火星還有多遠
    這是繼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系統「大獵鷹火箭」(Big Falcon Rocket,2018年11月20日該火箭更名為「超重星船」)的原型試驗箭——「星跳者」2019年8月試飛成功後的又一次試驗。依照SpaceX原計劃,近幾個月內,星船MK1要進行20千米高度的飛行測試。可這次的爆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原有計劃。
  • 甲烷動力星蟲彈跳成功,支撐星船登陸火星夢想
    按照馬斯克的設想,星船將是人類駛向火星開展殖民的渡船,而火星上可找不到什麼煤油,運輸大量的液氫當燃料更是天方夜譚,好在火星有水,同時稀薄的大氣幾乎全是二氧化碳,通過薩巴蒂爾反應可以生成液氧和甲烷,正因為如此,馬斯克特意研製了猛禽液氧甲烷發動機,而星蟲的騰空一跳正是人類液氧甲烷發動機的首次升空。起飛的星蟲,看到那個小點了嗎?
  • 腦洞大開:一百萬年後,人類文明能統治宇宙嗎?
    ,能統治宇宙嗎?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縱觀人類整個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的,比如說我們從只會製作簡單工具的原始人,到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耗費了約百萬年的時間;我們從靠天吃飯產量不高的農耕時代,到半自動化產量頗高的工業時代,耗費了不到萬年的時間;而我們從工業時代到今天先進的資訊時代僅僅用了百年的時間。
  • 三問青海火星模擬基地: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
    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社執行總編龐之浩介紹說,針對火星探測,國內外已經開展過數次模擬試驗。2011年11月4日,包括中國志願者王躍在內的6名志願者走出封閉艙,標誌著著名的「火星500」試驗結束。龐之浩介紹,該試驗由歐洲航天局與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合作開展,模擬了250天飛往火星、30天登陸火星、240天返回地球的過程。
  • 在火星上談戀愛是什麼體驗?|星空旅行局
    (別問了,《火星時代》第一季在騰訊視頻就有的看) 為了繼續完成徵服宇宙的計劃,《火星時代》第二季重磅回歸!我們還聯合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有野心的人類,拉他們入夥↓ 1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特斯拉執行長,為解決太空運輸問題成立太空科技公司SpaceX , 建造火箭工廠,並表示希望將來可以在火星退休。
  • 搬來三哥財主的美帝即將登陸火星? 3月7日科技料理
    圖文 | 維卡 空腹攻城獅自1972年12月,人類執行最後一次登月任務以來,我們的足跡就再也沒有踏上過別的星球
  • 殖民火星的五個步驟
    離開地球在火星重新開始的興趣從未如此強烈,甚至有證據表明可能有一天發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在為其新的重型運載火箭「 空間發射系統」(SLS)進行生產準備,該運載工具能夠將人類運送到地球軌道之外,SpaceX也在加緊建造星艦(Starship)。火星學會也正在加緊研究如何成為真正的火星人。
  • 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人類探火成功率約42%,為何我們非去不可據公開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探火的完全成功率約為42%,這項成功率比難度極大的人類探月約53%的成功率還要低。縱觀人類航天史,目前也僅有美國和前蘇聯兩個國家成功實現登陸火星,其中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還是迄今為止唯一成功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探測和著陸探測的探測器。
  • 火星人造了金字塔?馬斯克說的是真的嗎?
    而美國CIA解密的遙視火星的檔案和俄羅斯的火星男孩提到的具體情況尤為突出,好似給人類揭開了這古老建築的神秘面紗!這一千古之謎的答案似乎已漸漸地浮出了水面。讓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密檔中都說了什麼。
  • 洞察號攜240萬人「火星留名」,其中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洞察號軌跡(紅色),地球軌跡為藍色,火星軌跡為綠色(圖源:NASA)在這次洞察號登陸火星的任務中,美國宇航局為了向公眾進行太空探索方面的宣傳,在全球共徵集了約243萬個人的名字(其中包括約26萬中國公民),並將這二百多萬個名字全部寫在了兩枚8毫米尺寸的晶片上。這兩枚晶片被粘貼在著陸器的外殼上,已經到達了火星。
  • 馬斯克殖民火星計劃,一文帶你讀懂
    馬斯克還解釋了如何利用BFR火箭籌資支持其火星計劃的方法,包括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登陸月球、回收舊衛星和其他太空垃圾等,甚至可提供超快的商業國際飛行服務等。以下就是馬斯克親口敘述的計劃細節,由騰訊科技(ID:qqtech)編譯。鈦媒體已獲取授權,略經鈦媒體編輯。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
  • 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直升機飛行測試、尋找生命跡象、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正在計劃一項火星樣本返回任務,在地球上檢測這些樣本將會提供更多關於它們的信息。6. 為未來人類的月球和火星任務指明前路在火星 2020「毅力號」任務中,將有利於人類探索的未來技術,包括火星車的地形相對導航系統。作為著陸系統的一部分,地形相對導航是毅力能夠探索像傑洛隕石坑這樣有趣的地方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