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戴笠紀念館內的「忠烈祠」裡擺放了一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的牌位。
這位解放軍少將叫劉連昆,他是1949年以來臺灣策反的最高級別的解放軍軍官,1999年被逮捕、處決。
劉連昆這樣一位堂堂的解放軍少將,又怎麼成為臺灣間諜?他到底為臺灣提供了什麼樣的情報,最後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被抓獲?
劉連昆1933年1月生於齊齊哈爾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畢業。198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負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的採購和產制任務。
1988年9月成為退職副軍級軍官,被授予少將軍銜。
劉連昆因為違紀受到警告處分,由此對上級不滿,他的部下——總後勤部軍械工廠管理局局長邵正宗也因為覺得前途黯淡而心灰意冷,兩人很快成為臺灣當局的策反目標。
臺灣專門執行對大陸情報搜集工作的部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1989年11月上任的局長殷宗文提出「進入大陸、建立據點」的戰略指導思想。
1992年3月,龐大為開始擔任專責策反大陸軍官與軍事謀略工作的軍情局第六處副處長,不斷通過各種渠道聯絡有機可乘的解放軍將領。
邵正宗在1991年,經以臺商身份為掩護的臺灣軍情局交通員張志鵬介紹,正式加入軍情局的工作,被臺灣方面封以「少康一號」。
1992年元月,邵正宗從解放軍退役,在他的引薦下,劉連昆也被拉了進來。為了策反兩位解放軍高官,臺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決定將龐大為加升一級,升為少將軍銜,派其到廣州與劉連昆對等會面。
1992年11月,臺灣方面先安排張志鵬與劉連昆共進早餐,探聽口風。龐大為則單獨前往雙方預定會面的廣州越秀公園,沿路則在新華書店等地點暫停,觀察有無被大陸安全人員跟蹤,再和劉連昆碰頭。
進入這座位於廣州郊區的公園後,雙方保持可見的距離,然後利用無人的羊腸小徑,爬上隱密的山崗,於大石上席地而坐,展開兩岸情報圈首次層級最高的會面。
劉開始顯得很緊張,會後雙方分別前往廣州「東方軒」酒店聚餐時,氣氛才轉為輕鬆。
劉連昆當場還點了一瓶茅臺酒,雙方閒話家常,完全看不出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間諜會,在會談中劉連昆同意為臺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工作,其代號為「少康二號」,策反邵正宗、劉連昆的工作被臺灣軍情局稱為「少康專案」。
在這場間諜會中,臺灣告知了有關劉連昆的待遇、聯絡方式與重點工作。待遇比照國軍少將編階,月薪是每月3500美金,工作獎金另發,每批情報少則臺幣四十萬元,多則百萬元以上,並代為轉存於海外銀行專戶。
退休後由軍情局照顧生活及福利,並依個人意願安排至國外或臺灣居住。為表示對這次會面的重視,臺灣方面拿出兩萬美金紅包,做為見面禮。
在會談中,劉連昆在酒後透露,他最為不滿的原因是,他希望升中將後退休,但軍方未予理會。而且他任內因採購軍品,得罪了某某的子女,同時,上級也刻意打壓他。
劉連昆被策反後,很快就為臺灣軍情局提供了很多珍貴的軍事情報。例如,中國新購SU-27戰機後,劉立即提供了駐地湛江、蕪湖,放置飛彈的杭州空軍軍械庫、及洛陽維修廠等地詳情,另外,他也提供過解放軍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番號、駐地及軍演狀況。
1995年6月,李登輝訪美,造成兩岸關係驟然緊張,1996年3月,在臺灣大選前夕,解放軍在東海與南海展開了兩次飛彈射擊演習。
根據劉連昆提供的情報,演習的底線原先是:實彈射擊、越過海峽中線、動員潛艦、攻佔外島。
整個演習的預算,解放軍編列了四十億人民幣以上,約合臺幣近二百億元。臺灣方面展開了反制的軍事部署,同時美國也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大陸領導人擔心爆發戰爭,立即下達了「三不原則」:飛彈不飛越臺灣本島,戰機和軍艦不過海峽中線,不佔外島。
這些情報也通過劉連昆提供給臺灣方面,使得李登輝對大陸的決策了如指掌,對外說出了「共軍打的都是空包彈,天一下雨就點不著了。
讓大陸在對臺交涉上極為被動,李登輝得以順利連任,大陸成為此次臺海危機的輸家。
大陸方面這才知道解放軍高層存在臺灣方面的間諜,因為參與大陸解放軍演習會議的不足十人,國家安全部門很快展開循線追查,1999年3月抓到潛伏多年的劉連昆和邵正宗。
來源: 史海鉤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