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回顧之桌面CPU篇:Intel小修小改,AMD Zen 2架構大放異彩

2021-12-28 超能網

2019年的PC產業異常熱鬧,從一月份的CES開始,我們就在等待著AMD與Intel、與NVIDIA之間的那一戰,而下半年伊始,我們就看到了可以說是這幾年來最為精彩的產品對撞,一直到年末才將將停歇,沒有間斷過的新品潮,也帶給我們無限的興奮之情,雖然頭頂籠罩著貿易戰的陰雲,但是今年的PC行業仍然是精彩紛呈。

通常年末是各行各業最忙碌的時候,我們也不例外。手邊做著年度橫評,而腦袋裡回想著這一年發生過了哪些大事。是的,當你看到這段話時,超能網一年一度的年終巨獻系列文章已經蓄勢待發了。在率先登場的系列年度回顧文章中,我們將用文字回顧PC行業在2019年中發生了哪些大事,廠商在今年又發了些什麼牛逼哄哄的產品,然後遐想一下明年又會有什麼變化。本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隨著AMD推出銳龍處理器之後,現在CPU市場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有趣,今年Intel雖然也推出了新的Ice Lake架構,但是它僅存在於低功耗移動市場上,移動市場上標壓處理器還是舊的14nm老架構,就更別提桌面市場了,HEDT平臺方面Intel雖然也推出了新的Cascade Lake-X處理器,但是它也只是Skylake-X的小修小改,說不上有啥大變化。AMD方面就精彩多了,12nm的新APU為AMD贏得了不少筆記本的訂單,隨後的Zen 2架構銳龍處理器就精彩了,IPC和核心數量的暴增讓第三代銳龍收到了大量的好評,媒體和市場的反應都不錯,後來的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更是讓AMD奠定了HEDT市場的王者地位。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Intel和AMD今年在桌面CPU市場上的發布的產品吧。

一月:無核顯九代酷睿發布

Intel在2018年10月發布了第九代桌面酷睿處理器,然而首發的只有三個帶K的處理器,擴充產品線成為當務之急, 推出了酷睿i5-9400處理器以及一大波無核顯的酷睿處理器,包括i9-9900KF/i7-9700KF/i5-9600KF/i5-9400F/i3-9350KF/i3-8100F,而這些無核顯的酷睿處理器上市後就成為了遊戲玩家的新寵,他們的售價都比帶核顯的版本要低,CPU性能也是一樣的,核顯對於遊戲玩家而言可是一點用都沒有,到現在還是賣得比較火的Intel處理器。

同月,AMD也推出了第三代的銳龍移動處理器,其實就是改用12nm Zen+架構的銳龍APU,不過本文不涉及移動處理器,所以他們就放到後面的桌面版發布時再說。

相關評測:《六款中端主流CPU橫評:AMD第三代銳龍5所向披靡》

二月:全核5GHz的14核處理器

我覺得酷睿i9-9990XE是今年最瘋狂的一顆CPU沒有之一,它是一顆14核的Skylake-X處理器,但是全核頻率能跑到5GHz,而且允許兩個核心工作在5.1GHz,它的TDP也因此高達255W,它是針對金融服務行業定製的產品,數量很少,僅面向OEM廠商出貨,而且要通過拍賣才能買到,所以價格也是不固定的,工作站系統商Puget Systems以2300美元的高價拍得了一批處理器,而核心數量更多的酷睿i9-9980XE售價也只是1979美元。

四月:AMD推出50周年紀念版銳龍7 2700X

去年Intel借著8086處理器發布40周年之際推出了酷睿i7-8086K這顆紀念款處理器,而今年就輪到AMD 50周年了,他們也推出了50周年版銳龍7 2700X處理器,不過呢它和普通的銳龍7 2700X在規格上是沒區別的,主要是外包裝換成了金光閃閃的50周年紀念風格,並且處理器上還會有CEO蘇姿豐的籤名。

五月:Intel推出全核5GHz的酷睿i9-9900KS處理器

在臺北電腦展上,Intel公開展示了特別版的酷睿i9-9900KS,它與酷睿i9-9900K一樣是8核16線程設計,但基礎頻率提升到4GHz,全核睿頻5GHz,就是一個官方特挑版的酷睿i9-9900K,有著更好的超頻能力,由於有著極高的主頻,官方宣傳它是最強遊戲處理器,當然實際也是如此,它的正式發布和發售時間其實已經到了10月底了,到年底之前限時限量發售。

相關評測:《Intel Core i9-9900KS天梯榜評測:全核5GHz,最強遊戲處理器》

六月:AMD發布第三代銳龍處理器

前面的都是些小菜,接下來才是重點。

其實AMD在5月底的臺北電腦展上就公布了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然而正式的發布會其實是在兩周之後的E3 2019上,採用7nm工藝的Zen 2架構對AMD來說是今年最重要的產品,它最大的變化就是CPU從單個核心變成了MCM多晶片封裝,它由1到2個CCD核心和1個IOD所組成,CCD採用臺積電7nm工藝,而IOD則是GF的12nm工藝,這樣對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都有一定幫助。

Zen 2架構的內核經過了一系列的優化,IPC提升了15%之多,再加上7nm工藝帶來的頻率提升,單線程性能比上代提升了21%,處理器的功耗也因為採用新製程也大幅降低,此外它也是首款支持PCI-E 4.0的處理器。

首批上市的Zen 2架構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囊括了6核到12核,AMD再一次推動了主流平臺的處理器核心數量的增加,新的處理器受到了合作夥伴、媒體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為AMD贏得了不少市場份額,也給Intel製造了不少壓力,現在Intel在製程工藝和核心數量,甚至IPC上的優勢都沒有了,就只剩下高頻只一個優勢了。

相關評測:《銳龍9 3900X/銳龍7 3700X處理器同步評測:7nm+Zen 2,AMD這次真的行》

和Zen 2架構銳龍處理器一同發布的還有新一代銳龍APU,也就是銳龍5 3400G和銳龍3 3200G,不過呢,他們兩個的變化就沒有那麼大了,只是從第一代的14nm Zen架構升級到了12nm的Zen+架構,體現出來的就是CPU與核顯的頻率都有明顯的提升,另外銳龍5 3400G的內部導熱材料也從矽脂變成了釺焊,自帶的散熱器也升了一級,至於他們的性能,核顯性能吊打Intel是完全沒問題的,他們的出現只是讓AMD APU的市場地位更加鞏固。

相關評測:《AMD銳龍5 3400G天梯榜評測:桌面最強核顯平臺》

九月:銳龍5 3500X突然殺出

原本銳龍5 3500X並不在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的產品線路圖上的,它就那麼突然殺出來了,這也是AMD第一次嘗試六核六線程的處理器,它的定位也很明確,就是千元市場,針對酷睿i5-9400F,它各方面的測試表現都比對手要好一點點,而遊戲性能兩者基本是平手,而且平臺搭建成本更低,可以搭配高頻內存使用,它的存在對Intel熱賣的酷睿i5-9400F是個嚴重的威脅。

相關評測:《AMD銳龍5 3500X天梯榜首測:對酷睿i5-9400F的一次精確打擊》

十一月:核戰開始,兩家HEDT平臺同時更新

十一月就精彩了,先是AMD的銳龍9 3950X解禁,AMD再一次把主流平臺處理器的核心數量推到16核,要知道Intel的HEDT平臺最多才18核,而主流平臺最多才8核,再加上X570平臺擴展能力的大幅提升,銳龍9 3950X給對手的HEDT平臺造成嚴重威脅,而未來一年內Intel的主流平臺最大核心數最多也就10核,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還是無解的。

相關評測:《AMD Ryzen 9 3950X天梯榜首測:以超強性能助力創作者》

接下來Intel和AMD的HEDT平臺同一日更新,Intel的Cascade Lake架構第十代酷睿X系列的解禁要早幾個小時,不過它只是在上代產品的基礎上小修小改,依然使用14nm++工藝,平臺依然是X299,修補前代的硬體BUG以及增加了AVX-512_VNNI指令集的支持,相比於AMD的線程撕裂者,Intel的HEDT平臺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AVX-512指令集的支持,並且VNNI的加入使得Core i9-10980XE在深度學習方面的提升巨大,對於AI項目的計算有不錯的提升,也迎合了目前的趨勢。

相關評測:《Intel Core i9-10980XE天梯榜首測:性價比倍增的至尊酷睿》

接下來就是AMD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了,它就和上代產品有質的改變了,升級成7nm的Zen 2架構,新的架構能讓每個CCD都能發揮出全部性能,也有利於核心數量的堆疊,增加了對PCI-E 4.0的支持,搭配的主板也變成了TRX40,目前來說銳龍Threadripper 3970X是現在HEDT平臺上最強的處理器,Intel那邊酷睿X系列處理器最多也只有18核,在多線程應用上根本無法和32核的處理器對抗,其實在去年AMD推出第二代銳龍線程撕裂者的時候就已經把HEDT平臺的頭把交椅奪了過來,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處理器的推出只會讓AMD在這個位置上座得更穩。

相關評測:《AMD銳龍Threadripper 3970X天梯榜首測:穩坐HEDT平臺頭把交椅》

其實十一月AMD還推出了速龍3000GE處理器,不過它還是14nm Zen架構的,和原來的速龍200GE比起來其實就是不鎖倍頻,現在可以隨意超頻了,對於入門級平臺來說,這升級聊勝於無吧。

展望未來

目前可以確認到的消息就是Intel明年會推出Comet Lake-S處理器,主流平臺終於迎來10代酷睿了,不過呢,它的內核其實還是Skylake,依然是14nm++,只不過最大核心數提升到10個,平臺換成了LGA 1200,所有的酷睿處理器都支持超線程了,而大家所期待的10nm新架構桌面處理器……估計HEDT平臺可能會有戲,主流平臺明年系沒希望了。

AMD方面,他們會在明年某個時間推出64核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而年初的CES上很有可能會看到Zen 2架構的APU,根據慣例它先會出現在移動平臺上,隨後過半年左右才會推向桌面平臺,至於採用7nm EUV的Zen 3至少得等到明年下半年了。

超能網公眾號

掃碼關注我們,瀏覽熱門硬體評測

隨時查看最新天梯榜

相關焦點

  • ​【深度】Intel skylake架構深度分析(對了解CPU架構有很大幫助)
    本月初(8月5日),intel已經迫不及待地發布了skylake家族的兩個在桌面成員6700k,6500k,他們是屬於K系列可超頻家族。以及他們的配套主板z170. 現在在IDF上面,intel帶來了部分的微架構信息,當然,由於全平臺的解禁要等到9月份,所以,這裡只是帶來部分的信息。
  • 高中低端全面領先英特爾:AMD還要發布64核Ryzen CPU
    主流產品線的對比中。而價格在 100 美元左右的 Ryzen 5 3400G 和 Ryzen 3 3200G 處理器,能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圖形處理性能,但它們仍基於 12nm Zen +架構,明年 AMD 將以 Ryzen 4000 的形式升級旗下核顯 APU。除此之外,AMD 還推出了只有 49 美元的 Athlon 3000G,可以完美匹配低端預算 PC 的需求。
  • 2017裝機CPU選Intel還是AMD好?DIY老玩家現身說法
    一、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年以來AMD和Intel發布的新品情況。AMD 2017年以來變化——銳龍Ryzen 7基於最新的Zen架構,採用14nm FinFET工藝,使用8核16線程規格,跑分緊追Intel i7 6900K。——3月16日上午10時,AMD公布了全新的銳龍 AMD Ryzen 5系列處理器,AMD的銳龍 AMD Ryzen 5系列處理全系售價在人民幣2000元以內,劍指Intel的酷睿 i5系列處理器。
  • 硬體資訊:intel 10nm突然成熟,AMD看了沉默,NVIDIA看了流淚!
    的7nm Zen 2架構EPYC處理器的巨大壓力。但當然intel完全可以把14nm++++包裝成10nm,然後推給消費者,反正你也不知道實際是多少納米,等真的10nm成熟了再推成10nm+也不遲。既然970 3.5都可以發生,為什麼10nm不能包裝呢?intel也不是慈善家,7nm一處,分析師瞎分析就把intel股價拉低了,現在intel再來一手,AMD股價也拉低了。什麼樣的消費者就會造就什麼樣的企業,這是自然規律。
  • 臺式機CPU如何安裝到主板上?intel和AMD CPU安裝圖解步驟教程
    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intel和AMD CPU安裝圖解步驟教程。2、將金屬拉杆向上提,我們可以看到CPU插槽了。4、我們將CPU對準CPU插槽裡面放入,並確保CPU已經完全放在CPU插槽裡,這個時候,我們發現CPU兩邊半圓形的防呆缺口已經對應主板插槽兩邊「小耳朵」,安裝過程一定要小心翼翼。
  • CPU 電源管理器:Linux 系統中 CPU 主頻的控制和管理 | Linux 中國
    編譯自 | https://www.ostechnix.com/cpu-power-manager-control-and-manage-cpu-frequency-in-linux/  作者 | Editor 譯者 | runningwater 🌟🌟🌟🌟共計翻譯:48.0 篇 貢獻時間:1834 天你使用筆記本的話,可能知道 Linux 系統的電源管理做的很不好
  • 3倍加速CPU上的BERT模型部署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想展示一下我們最新的BERT模型在CPU上部署優化的成果,並且手把手教你如何復現這一優化結果。我們可以在Amazon EC2 c5.9xlarge的伺服器上將BERT模型的推理時間降低高達2.9倍,以及取得至多2.3倍更高的吞吐量。我們得到的fp32的BERT模型推理性能是目前已知在CPU上最好的。
  • 華碩b460主板裝win7系統及bios設置教程(支持10代cpu驅動)
    下面電腦系統城小編就教大家具體的華碩b460主板裝系統win7及BIOS設置的操作步驟。  華碩b460主板裝系統win7準備工具:1、8G左右的U盤:U盤啟動盤製作工具(PE特點:1,絕無捆綁任何軟體的啟動盤。
  • Intel「Tick-Tock」戰略已死:升級延長,更注重優化
    不過這個戰略從22nm工藝的Haswell架構之後就失效了,事實上Intel自己也差不多是放棄這個戰略了,未來的CPU升級周期變長,Intel在工藝和架構之外更注重優化。Intel的Tick-Tock戰略Intel官方的Tick-Tock戰略始於2007年45nm工藝的Penryn處理器,2008年是同為45nm工藝的Nehalem架構,之後分別是32nm  Westmere、32nm Sandy Bridge、22nm Ivy Bridge、22nm Haswell,其中IVB架構使用的是22nm  3D
  • 業界 | 英特爾發文Caffe2在CPU上的性能檢測:將實現最優的推理性能
    機器之心也對 Caffe2 進行了跟蹤報導。昨日,英偉達的一篇技術博客讓我們了解 Caffe2 結合 GPU 帶來的性能提升。這篇文章對 Caffe2 在 CPU 的支持下帶來的性能改進進行了介紹,希望能為大家應用該框架提供幫助。每一天,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在產生越來越多的信息——文本、圖片、視頻等等。
  • Intel vs AMD,到底怎麼選?
    1.核心/線程核心是CPU最重要的參數之一,不考慮應用場景,同等架構下,核心數越多,性能越好。AMD即是靠核心的堆砌來制衡單核更強的intel,當然不是簡單的堆砌啦,理解為單個核心的多個分身更恰當一些;線程是進程中的實際運作單位,是系統能夠進行運算調度的最小單位,核心相同時,線程越多越好,這個應該很好理解。
  • 一文看懂AMD的Zen 3內核晶片
    Linux Mint 20的啟動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引人注目,這實際上是我們日常主要系統花費時間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取決於PCIe4 SSD,但CPU不得不在輸入數據時對其進行處理。在前端,兩種架構之間的情況看起來相當相似,但Zen 3將Micro-Op Queue分為Op Queue和Dispatch階段,但實際差異更加細微。BTB翻倍、分支預測器帶寬增加、等待時間減少、準確性增加,並且過渡得到更好的處理。分支預測器變得更快是不錯的,準確性也略有提高,但最大的成功在於延遲。
  • intel x86架構—— 通過BMC ipmitool 訪問pci設備寄存器
    上一篇:《intel x86架構——通過lspci命令反過來看mmcfg》結尾說到,我們可以通過bmc ipmitool 命令來訪問pci設備的mmcfg
  • 思聰可以換電腦了:AMD Zen4衝上12TB DDR5內存!
    最新曝料詳細列舉了Zen4霄龍的內存規格支持:每個通道可支持2條內存,總計最多24條,單條最高支持512GB 3DS RDIMM DDR5,單路系統總容量就是驚人的12TB!不過代價就是頻率,此時只能跑到DDR5-4000,還不到DDR5規範的起步標準。當然了,對於需求超大內存容量、帶寬的應用來說,頻率的犧牲也是可以接受的。
  • 樹莓派桌面體驗
    系統下載安裝2.桌面配置系統安裝後,默認自動進入桌面,首先進行系統apt更新源配置,我設置採用阿里雲源。系統配置通過菜單>>首選項>>Appearance Settings,對樹莓派桌面外觀進行配置,比如桌面……(不可否認,即使是一個很簡陋的桌面只要換一張漂亮的桌面壁紙
  • 【2019童軍聯盟年度慶典】回顧崢嶸歲月,展望精英未來——365個日日夜夜,在童軍聯盟的我和你
    【2019童軍聯盟年度慶典】正式開啟回顧崢嶸歲月,展望精英未來悉數365個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