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要一看新聞,好像美國到處都在鬧事,打砸搶燒,怎一個亂字了得!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我們需要問這樣幾個問題:大多數人支持抗議嗎?為什麼抗議規模如此之大?此事與中國有怎樣的關係?
第一,上街抗議者是否代表了美國的大多數?
在美國,幾乎任何問題都可以爭論。
唯獨黑白種族問題,不能爭論,站在黑人一方的有天然的政治正確性,什麼話都可以說,而白人是有"原罪"的,要麼由衷懺悔,要麼保持沉默,這就叫做"一邊倒"。
弗洛伊德一案,劇本依然如此:
著名的大嘴巴,黑人社會活動家夏普頓在弗洛伊德的葬禮上說:
"之所以我們不能達成夢想,之所以我們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是因為他們的膝蓋壓在我們的脖子上!"
有人敢質疑或反駁嗎?沒有,只存在兩個選擇,要麼是這樣:
議長佩洛西女士,不顧80高齡,率領同僚們在國會大廳下跪,懺悔。
要麼象川普總統一樣,不表態。
事發至今,川普講了許多安慰死者及家屬的話,但他從未承認過弗洛伊德之死是"種族歧視"造成的,這已經算是"大逆不道"了,這是他背後的基本盤——中下層保守派白人群眾所決定的。
一邊可以隨便講話,一邊不敢講話,但這不代表不敢講話的一方心裡是滿意的,他們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罷了。正是這些表面沉默,內心不滿的民眾,2016年用手中的選票把川普推上了總統寶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裡講的"敢怒不敢言",與言論自由無關,不明白的請看這裡)
沒有人敢問這樣一個問題:
弗洛伊德之死到底是一個司法問題呢,還是一個種族問題?
有什麼證據能表明警察Chauvin對待黑人過度使用暴力,而當他對待白人時就不會過度使用暴力?
Chauvin由於不當行為,短短十幾分鐘,一輩子全毀了。試想在這種輿論環境下,一個白人警察,是在面對白人嫌犯時更謹慎些呢?還是面對黑人嫌犯更謹慎呢?
有人會舉一個數據:黑人佔總人口的13%,但每年警察致死的總人數中,黑人佔了26%,這還不是歧視嗎?
其實這很容易解釋,據美國司法部調查,全美最大的75個縣(county)中,黑人佔總人口15%,但他們佔了搶劫案的62%,謀殺案的57%和襲擊案(assault)的45%。單以紐約市為例,四分之三的槍擊案是黑人幹的,白人只佔2%。
同樣的不敢問的問題還有:
為什麼高中畢業後,白人學生的升學率比黑人高?沒人敢說是因為黑人孩子成績差,只能說是由於長期種族歧視造成的。
為什麼白人擁有住房的比例比黑人高很多?沒人敢說是由於黑人工作不夠勤奮造成的,也只能說是由於長期種族歧視造成的。
因此,雖然媒體上對於此事的報導鋪天蓋地,極盡渲染之能事,雖然全美確實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抗議示威,但我們要明白:這隻反映了一部分民意,很多人保持了沉默..
第二,為什麼今年會鬧得這麼大?
類似弗洛伊德這種事幾乎年年有,比如因2013年的一起白殺黑案件,有人發起了"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俗稱"黑命貴"運動,雖然媒體上也是廣泛報導,但絕對沒有到今天這個熱度。
因為今年是大選年,任何小事都會被兩黨抓住,發酵,放大,再放大,以便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而共和黨,民主黨各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
在經濟上,共和黨主張減少幹預,自由市場,民主黨主張縮小差距,多搞福利,在這一點上共和黨佔優,美國人一般不太相信"大政府",因此民主黨最怕被對手攻擊為"社*會*主義者"。於是我們看到主張"全民醫保"的桑德斯已經敗下陣來。
在政治上,共和黨主張美國傳統價值觀,民主黨則強調多元價值觀,尊重所有少數弱勢群體,這一點上民主黨佔優,符合政治正確,因此共和黨最怕被對手攻擊為"種族主義者"。
在外交上,共和黨是鷹派,持強硬立場,民主黨則緩和一些。
本來在今年初,川普誇耀自己打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股票迭創新高,共和黨選情一片光明,民主黨愁雲慘澹,不知路在何方。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疫情突然而至,一切回到原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煙消雲散,困境中的民主黨終於看到了希望。
又誰知好事成雙,此時發生的弗洛伊德案件,無疑是上天賜予民主黨的大禮,那張"白人膝蓋碾壓黑人脖子"的照片,那一聲"I can"t breathe"的悲號,極大的激發起人們的同情心,以及對社會不公的憤怒,成為民主黨動員選民的最佳武器!
在種族問題上,美國是"一邊倒"。一貫以弱勢群體代言人自居的民主黨有天然的優勢,而共和黨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
不但不能還手,還必須隨聲附和,前總統小布希,前國務卿鮑威爾,前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等大佬紛紛公開表態,批評川普在此事上的做法。這樣一來,川普政府就顯得很孤立了..
本來希望渺茫的民主黨,由於弗洛伊德事件有了翻盤的可能,他們豈能放過!
民主黨的算盤是:以弗洛伊德案件預熱,以"I can"t breathe"為口號,以"改革不合理的制度,終結種族歧視"為號召,爭取讓這把火越燒越旺,一直旺到11月。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各種表演: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歐巴馬,他說:弗洛伊德案件是一個偉大的機會,要爭取以此為契機給國家帶來"真正的變化(real change)"。
歐巴馬自己當總統的八年,碰到黑人問題很低調,因為要避嫌,怕被人批評"黑人偏袒黑人",現在他來勁了。很顯然,他所謂的"偉大的機會"是選票的機會。
還有剛才說過的,率眾下跪的議長佩洛西女士。
還有首都華盛頓的市長,雖然官小,但"位卑未敢忘憂國",主動把一條街道改名為"black lives matter",也就是"黑命貴"街。
還有弗洛伊德死亡地,明尼阿波利斯市,更不能落後。市政委員會13名委員中有9名主張解散警察局,重組治安力量.
試想在這種大勢下,警察已經被當作了眾矢之的,還有什麼積極性去維護治安呢?
每次抗議示威,開始都是和平的,而後就有少數人要出格,做些打砸搶燒的勾當,這時如果警察消極怠工,只求自保,就會更加縱容那些混水摸魚,作奸犯科之徒。
這就是為什麼鬧得兇的地方,幾乎都是民主黨執政的地方。很多人可能見過一個視頻,一伙人衝進LV店裡搶包包,發生於波特蘭,又是民主黨地盤。
更重要的是,與過去的黑白衝突不同,鬧事的不都是黑人。
比如:弗洛伊德事件後,當地警察局被焚毀,這是抗議發生後最嚴重的暴力事件。現在縱火者已經被抓,是個白人青年,原來在一家商店做保安。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現在還不知道.
受害者也不都是白人,某個視頻裡有個黑人老太太對著鬧事者說:你們不是說"black lives matter"嗎,我就是黑人,這個店是我的,你們為什麼要砸呢?
可見,並沒有什麼嚴重的種族衝突,是有人想借種族問題,重新撕開美國身體上的那個已經癒合的傷口,人為製造矛盾,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不過說實話,要想一直鬧下去,也並非易事,因為這場運動缺乏明確的訴求,最多不過是"改革不合理的司法制度",目前國會已經在起草相關的法案,內容不過是:增加警察的培訓經費,去掉一些警察的免責條款,讓百姓起訴警方更簡單些,如此而已。
等到民主黨提交了法案,共和黨也不會阻攔,順利過關後,還能鬧什麼呢?除非又有新的突發事件產生.
明尼阿波利斯市長扶棺痛哭
第三,這件事與中國有關嗎?
看了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美國內部的事情,好也罷壞也罷,與我們何幹?
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這件事與中國關係很大。
借弗洛伊德之死,民主黨打出了種族牌,在這個議題上共和黨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
那麼川普一方要打什麼牌呢?
其實川普的牌早就已經打出來了,和我們原來預料的一樣,那就是中國牌。
5月29日,川普在白宮召開專門針對中國問題的新聞發布會,內閣中所有大佬悉數到場。會上川普講了大概十幾分鐘,包括疫情責任問題,南海問題,香港問題,智慧財產權問題,留學生問題,等等。
除了要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外,倒也沒有什麼太新的東西。可是我們要明白,現在才6月呀,兩黨的正式提名一般在7月,然後才會逐步升溫,最後進入選戰高潮。現在只是一道開胃菜,真正的大餐要到下半年才會來。
結果沒想到的是,5月29號那一天,當川普講話結束時,記者們紛紛站起來大聲問有關弗洛伊德之死的問題,好像沒人關心中國,這也正常,媒體當然要跟著輿論焦點走。川普老爺子根本不理記者,拂袖而去..
民主黨想在種族問題上爭取民意,共和黨想在中國問題上爭取民意,而在中國問題上,攻守易勢,民主黨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因為很遺憾,由於種種原因吧,美國民眾對於中國的看法越來越負面,據蓋洛普的民調:持負面看法的人增長到67%,就發生在這一兩年中。
還記得今年1月嗎,川普政府與中國籤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當時何等風光!川普為了盡情展示自己的政績,邀請了美國各界的頭面人物,讓大家一起見證這偉大的歷史時刻。此後川普一直說:從來沒有人做成過這件事!
請問民主黨敢反對這個協議嗎?他們最多只能在協議內容上挑挑刺.
當然,由於疫情影響,川普最近談到這個貿易協議時說:已經不重要了.但是中美之間不光只有貿易,5月29日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川普政府未來可能的出牌方向...
弗洛伊德之死,及其引發的暴亂,給民主黨帶來了操縱種族議題的重大機遇,同時也延緩了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攻勢。然而現在還只是剛剛開始,隨著大選日一天天臨近,雙方的爭奪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