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白宮的川普,需準備3大後招

2021-02-06 虛聲
01 歷史糾紛

川普即將離開白宮,他已經決定不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完全不給拜登面子。

美國歷史上,離任總統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是慣例。

按照遊戲規則,川普應該授權空軍,派一架飛機到德拉瓦州,把拜登接到華盛頓就職。川普不派飛機,拜登只能自己租飛機去華盛頓就職。

四年前的2017年,歐巴馬雖然極度討厭川普,但還是按常規派飛機去紐約把川普接到華盛頓,並參加了川普的就職典禮。

離任總統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大致原因有兩個:

其一,表示權力傳承有序,政客們都在為國家操勞。

其二,展示自己的政治涵養與風度。

雖然競選時彼此攻訐,一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恨不得挖對方祖墳的模樣;但下臺之後大家還可以做朋友、暢談往事,甚至報團取暖。

美國上一任不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離職總統,還是一百多年前(1869年)的安德魯·詹森。他原本是民主黨、南方人,半路出家(反對分裂而離開民主黨)加入共和黨,成為林肯的副手。

林肯遇刺之後,詹森又半路轉正,成為總統。但他終究是南方人,想多給遭遇戰火摧殘的南方一點政策支持,遭遇彈劾。接下來的選舉中,他敗給了格蘭特。

格蘭特是北方軍統帥,摧毀南方的直接推手,又和詹森是政敵,且主張對南方強行鎮壓。於是在1869年,詹森拒絕出席格蘭特的就職典禮,是出於多重仇恨。

再往前就是亞當斯父子,都沒出席新總統的就職典禮。

老亞當斯和傑斐遜本是朋友,都是《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但在治國理念上出現分歧(亞當斯要商業立國,傑斐遜主張以農立國),一度分道揚鑣。

於是出現這樣一幕:1801年,美國歷史上第二位總統亞當斯拒絕出席第三位總統傑斐遜的就職典禮。

但是在晚年,老亞當斯與傑斐遜和好如初,並且兩位老先生在同一天去世,成就一段佳話。

由於和老亞當斯的友誼,傑斐遜在1824年的選舉中支持來自北方的小亞當斯,而不是南方的安德魯·傑克遜。

四年之後的1828年總統大選,由於老亞當斯與傑斐遜都已經去世(1826年),小亞當斯不敵傑克遜,且已經撕破臉。

小亞當斯要商業立國,傑克遜則是純粹的農民思維(任期內解散了當時美國最重要的第二銀行)。小亞當斯拒絕參加安德魯·傑克遜的就職典禮(1829年)。

由此可見,凡不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離任總統,雙方之間基本都有「深仇大恨」,而且都會引起美國政壇地震。

川普算是美國歷史上第4位不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離職總統。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川普和拜登(或者說建制派政客)之間,已經水火不容。

但川普卻給自己搞了一個隆重的離職典禮。紅地毯、軍樂隊奏樂、鳴放禮炮,隨後以總統身份搭乘專機「空軍一號」離開。

如果是演電影,川普這麼留下一個華麗的背影,似乎還不錯。

但政治不是電影,並非轉身之後就完事。

既然川普不願意和建制派和解,那麼接下來殘酷的博弈還得繼續。

川普離開白宮之後要想有所作為,至少要準備三個大招做後手。

02 招一,閉嘴

這個閉嘴,並非永遠閉嘴,而是閉嘴一段時間,周期是半年到一年半。

這輪大選雖然輸了,但川普拿到7千多萬張選票。這個票數如果不是2020年,放在歷史上任何一年,都足以幫助他贏得大選。

當初風靡一時的歐巴馬,最高記錄也才6千多萬張選票。

拜登比歐巴馬更受歡迎麼?顯然不是。

早在2008年大選,66歲的拜登原本已經做好角逐總統大位的準備,但遇到歐巴馬橫空出世,直接變成角逐副總統。

12年之後的2020年,78歲高齡的拜登原本已經到了退休養老的年紀,卻創紀錄拿下8千多萬張選票。原因很簡單,很多人並不是喜歡拜登,只是討厭川普。

川普支持者們在1月6號衝擊國會大廈之後,科技巨頭全面封殺川普,本質上就代表了不喜歡川普的群體反攻倒算。

要知道川普還是美國總統,竟然就被赤裸裸地封殺了。

這種情況下,川普說什麼、做什麼,都會遭遇攻擊。哪怕是呼吸空氣,在反對群體中都是錯的。

現階段川普最好的反擊手段,就是趁被全面封殺之際保持沉默——

理由一,給支持者留下一個悲情的背影。

理由二,給討厭他的群體留下一個時間窗口。

時間會淡化愛與恨,但並不會解決利益分配矛盾。

川普龐大的支持者群體,主要是白人右派。這些人的利益訴求和全球化趨勢相反,屬於對美國利益分配不滿而支持川普。

拜登上臺後,還是全球化套路,無法滿足中下層群體訴求,也無法解決美國的矛盾。那些中下層白人右派還是支持川普(或類似川普的人)。

相比之下,那些討厭川普的群體,會因拜登無法解決美國矛盾而縮小。

但川普天生大嘴巴,貌似不懂閉嘴為何物。

03 招二,賦能伊萬卡

地球村吃瓜界,很多人把伊萬卡當花瓶;也有部分人調侃,伊萬卡會成為美國未來女總統。就現階段的川普來說,伊萬卡將變得更為重要。

討厭川普的群體很龐大,但討厭伊萬卡的群體並不大。

建制派很討厭川普,但對伊萬卡沒那麼大牴觸。

原因很簡單,建制派背後的大佬有相當一部分是猶太人。伊萬卡老公庫什納是正宗地道的猶太人,伊萬卡本人也皈依了猶太教。

川普雖然遭到左派反感,但對以色列非常夠意思。

川普時代,不僅讓美國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還推動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和解。所有這些政策的操辦人都是庫什納。

另外伊萬卡的女性身份,也符合美國的政治正確。

正因如此,猶太資本不可能拋棄伊萬卡夫婦,建制派很難敵視伊萬卡。

當然這裡的激活,並非是指伊萬卡現在殺入政壇,時機還未到。伊萬卡完全可以通過娛樂圈與輿論圈保持熱度。

川普參選總統之前,在美國除了是成功的商人之外,還是家喻戶曉的真人秀明星。在和希拉蕊PK時,他的高人氣發揮了很大作用。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現在很多真人秀節目,對伊萬卡都非常感興趣。這背後除了伊萬卡本身具備非常大的吸引力之外,難道沒有猶太資本的推波助瀾?

要知道美國的輿論圈和娛樂圈,猶太資本的影響力非常強。建制派和大資本集團可能無法接受川普「美國優先」那一套,但沒有理由拋棄伊萬卡。

某種意義上來說,伊萬卡可以充當左右兩派的橋梁。

如果川普理解東方人的智慧,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沉默一段時間,扮演悲情角色;讓伊萬卡在前臺維持流量與熱度。

04 招三,準備第三黨

之前文章說過,川普離開白宮之後還有三種選擇——

做一個逍遙大富豪,享受餘下人生;

為2024年捲土重來做準備;

組建第三黨,準備魚死網破。

文章還說過,川普不會走第三條路,大概率會走第二條路。

因為組建第三黨,就意味著和建制派徹底決裂,還意味著改變政壇遊戲規則。美國歷史上,凡試圖改變遊戲規則的同志,是要冒巨大風險的。

組建第三黨不僅意味著與共和黨分裂,而且還要改變美國政壇的遊戲規則。

美國歷史上,但凡試圖改變遊戲規則的同志,如傑克遜、林肯、麥金萊、老羅斯福、甘迺迪等等,都會遭遇槍擊。區別只在於,有人死去,有人僥倖逃脫。

但是從1月6號川普的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之後的走勢看,川普和建制派決裂的概率在增加。這裡有幾個案例。

案例一,53歲的銀行家克里斯多福·斯坦頓是川普鐵桿,在1月6日國會騷亂的那天,他是闖入眾議長佩洛西辦公室的人之一。當時有媒體報導,說他偷看了佩洛西的電腦。

但是在1月15日,斯坦頓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離奇死亡,他的胸口被半自動步槍打了好幾槍。警方在現場找到兩把半自動SKS步槍,然後認定他是自殺。

這個結論顯然不能服眾。通常情況下,自殺者會吞槍,或打頭部,或打胸部。

拿半自動步槍對準自己胸口不斷射擊的自殺者,聞所未聞。

斯坦頓這個自殺案的結論,很容易讓人想到那些行刺美國總統的刺客,總是精神不正常。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強烈的警告信號。

案例二,對川普二次彈劾。

在川普即將離任、時間不足以啟動彈劾程序的情況下,民主黨仍然發動彈劾,就是為了羞辱川普,讓他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被二次彈劾的總統。

政治上已經撕破臉。

案例三,就是川普不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

現階段吃瓜群眾把它理解為川普的任性。如果回顧美國歷史上前三次離任總統不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時間點,就會發現後果其實非常嚴重。

1801年,老亞當斯拒絕參加託馬斯·傑斐遜的就職典禮之後,美國赫赫有名的聯邦黨煙消雲散。

1829年,小亞當斯拒絕參加安德魯·傑克遜的就職典禮之後,民主共和黨分裂。美國北方誕生了輝格黨,南方成了民主黨的基本盤。

1869年,詹森拒絕參加尤利西斯·格蘭特的就職典禮之後,民主黨被共和黨長期壓制,直到1933年經濟危機才緩過勁。

如今川普與建制派和大資本集團水火不容的情況下,想4年後捲土重來的概率在大幅降低。別的不說,就輿論界對川普的封殺來看,他很難展開競選綱領宣傳。

建制派不僅只有民主黨,共和黨內以彭斯為代表的大佬,本質也是建制派。

四年之後,共和黨或許寧願推彭斯出來參選,也不想繼續陪川普發瘋。

這種情況下,川普如果還想繼續在政壇翻雲覆雨,只能籌劃第三黨了。

如果川普不想和建制派魚死網破,那就回到第二個選擇,賦能伊萬卡。

因為建制派與猶太資本,並不排斥伊萬卡。

也許未來某日吃瓜群眾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伊萬卡與哈裡斯為爭奪美國首位女總統寶座,而上演黑白雙雌對決的精彩畫面!

這個方案聽起來很不錯,對吧。

相關焦點

  • 川普離開白宮
    1月20日,川普離開白宮,中新社記者陳孟統現場報導。
  • 川普離開白宮時怠慢拜登,拜登哭後帶全家赴華盛頓就職
    這次怠慢是川普公然拒絕承認繼任者的最新一次,可能也是最後一次。相比之下,歐巴馬在2017年1月為了迎接他的繼任者川普,派了一架空軍飛機前往紐約去接他。  就在拜登一家落地之際,白宮發布了一段20分鐘的川普告別視頻,視頻中沒有提到他的繼任者姓名,也沒有祝賀他的勝利。
  • 川普準備搬離白宮,人們開始擔心這些東西會丟失 | 京釀館
    文|徐立凡美國政權交接在即,川普離開白宮進入最後倒計時,這幾天白宮僱員紛紛打包走人。 陸續有媒體記者拍到一些有趣的物件,比如,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局的工作人員手持刻有「TRUMP」字樣的「雷神之錘」忙著搬運。也有人看到一尊林肯的半身像被搬出了白宮西翼辦公室。
  • 川普將在1月20日上午離開白宮 新總統正午就職
    1月6日美國國會暴亂事件後,華盛頓特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華盛頓特區政府已封禁了白宮及美國國會附近區域,封禁將持續至1月21日。
  • 川普攜妻子離開白宮 結束了4年總統任期|華人早報
    01 熱點事件川普攜妻子離開白宮 結束了4年總統任期
  • 白宮爆發猛烈「宮鬥」,川普都被驚到了
    有人甚至認為這是白宮在蓄意散布虛假消息,很無恥。不過,川普和白宮方面這次卻與納瓦羅劃清了界線,稱納瓦羅這篇文章完全是他個人的觀點,而且他這篇文章也沒有經過白宮審核流程。根據美聯社的報導,川普就表示納瓦羅發表的「是一篇只代表他個人的文章,而且他也不該這麼做」。
  • 川普留給拜登一封信 飛機徘徊國家廣場多時離開
    美國1月20日舉行總統交接儀式,美國總統川普離開白宮前,按照傳統給新任總統拜登留了一封信,隨後乘坐飛機前往佛羅裡達州。
  • 彈劾案後白宮迎來新一輪人事變動,多名川普「死忠」將回歸
    此外,多名政府人士透露,同樣兩年前離職的川普前私人助理約翰尼·麥肯蒂(John McEntee)近期也將重返白宮執掌總統人事辦公室。希克斯和麥肯蒂都被視為川普的忠實追隨者。二人回歸白宮正值川普大肆清理門戶之際,多名在彈劾案中被認為不忠的官員在過去幾天被掃地出門。白宮官員透露,為了準備迎接選戰和可能的總統第二任期,這一輪白宮人事變動在未來幾周可能還會繼續。
  • 上任275天,拜登有107天不在白宮!「已超過川普」
    美媒稱,這似乎已成為了拜登的習慣,在執政的頭一年,這位美國總統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在德拉瓦州的家中或者戴維營遠程工作。根據美國媒體23日的統計,截至目前,拜登在總統任期內離開白宮的天數已經超過了前任總統川普。不僅如此,統計結果顯示,上任不到1年的拜登,已經成為了最近四任美國總統中最愛離開白宮休假的總統。
  • 川普大廈、白宮成衝擊目標,川普威脅放惡狗咬人
    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第3警察局的房頂上,兩名警察手持射彈發射器瞄準示威人群。 抗議升級!槍擊,燒車,川普大廈成目標 洛杉磯市的示威遊行已經逐漸失控,有人趁機掠奪和縱火。隨後,當地警察局長泰勒證實,至少3人遭到槍擊,並造成1人死亡。他表示,市中心已經不再安全,並呼籲民眾遠離這裡。 在紐約和芝加哥市,川普大廈都成為抗議人群聚集之處。紐約市的示威者拒絕聽從警方要求,離開第五大道的道路中央,至少7人在曼哈頓的川普大廈外被捕。 而在芝加哥,示威者經過川普大廈後,無聲地單膝下跪抗議。
  • 川普政府"大清洗"開始,白宮黑名單又划去兩員/剛剛這個周末,川普放飛自我玩起雙響炮,但可能好景不長
    阿勒斯顯示將很快離開,總統川普已選擇了特勤局特勤人員穆雷(James M. Murray)繼任,他將於5月份開始接管局長一職。一名高級政府官員評價稱:「這個國家的第二大國家安全機構發生了幾乎是整個系統的大清洗。」
  • 川普躲進了白宮的地堡……
    當地時間5月29日,當抗議者聚集在華盛頓市中心時,美國總統川普一度被帶入白宮的地堡。怒火燒向白宮:至少60名特勤人員受傷近日,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壓頸身亡的事件,引燃全美怒火,多地相繼發生抗議示威活動,甚至一度波及到CNN總部及白宮。
  • 川普終於鬆口了!願意離開白宮!
    美國聯邦總務署(GSA)署長墨菲(Emily Murphy)最終在23日致函拜登,通知拜登團隊可準備啟動正式的政權移交過程。起初外界認為此舉如同川普默認拜登勝選,但墨菲在過渡通知函上強調,GSA不會認證或確定總統勝選者,啟動過渡程序的決定是基於「事態發展」,而總統大選真正的勝選者,將由憲法詳細規範的選舉程序來確定。
  • 美媒:川普曾在白宮大喊「我不會辭職!」
    來源:微信公眾號「環球時報」(ID:hqsbwx) 美國國會暴力衝擊事件發生後,
  • 從川普知悉化武事件到下令動武 白宮在六天裡經歷了什麼?
    周日,美聯社等美國媒體通過採訪白宮官員還原了這一決策經過。當地時間2018年4月13日,白宮,川普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涉化武地點實施精確打擊。(來源:視覺中國)從白宮幕僚長凱利4月7日(周六)深夜第一次告知總統,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郊區東古塔數十人死於疑似化武襲擊,並出示遇害兒童的現場圖片時,川普就決定要對這個國家進行武力打擊。唯一的問題是,如何打擊。
  • 川普自身都難保,還替澳大利亞強出頭,準備打光所有對華強硬牌
    繼授權聯邦總務署通知拜登準備好總統權力交接後,川普最近又做出了新的讓步,批准國安部門向拜登團隊提供最為機密的總統每日簡報。上述舉動均表明,儘管仍嘴硬不肯認輸,但川普已經在用實際行動向外界宣告——承認拜登勝選。
  • 拜登就職典禮:白宮花50萬美元搞清潔,川普打算怎麼走引關注
    美國憲法第20條修正案要求,每一位候任總統和副總統的任期從選舉後1月20日的正午開始。每一位總統都需宣誓就職,未經宣誓不得就職。因此,美國東部時間周三中午,拜登將在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的主持下,在國會大廈西面宣誓就職,隨後發表就職演說並檢閱軍隊。在就職演說中,拜登預計將「闡述戰勝疫情、重建,團結和治癒更好國家的願景。」
  • 對川普的「追殺」將延續到任期結束後,民主黨這2大目的很明確
    不過眾議院簡單多數票就能通過的彈劾案,需要參議院2/3多數票予以支持。▲福克斯直播投票截圖首先川普的任期還剩下一周,參議院在這一周中處於休會,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已經表示不會提前開會進行投票。這表明川普肯定會做滿他的任期。二是新的參議院民主黨只比共和黨多一票,至少要有17名共和黨參議員支持彈劾,才能成功,但這很不確定。
  • 白宮內部傳出新消息:川普陷入情緒危機,被身邊人孤立無處洩憤
    1月14日,CNN從白宮內部人士處得知,川普在白宮遭到身邊人的孤立,情緒又「惡化」了,一些人開始擔心,川普孤零零縮在白宮裡會帶來更可怕的後果。國會暴亂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離拜登宣誓就職只剩下幾天時間。因為國會暴亂,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的渠道被完全掐斷,現在的白宮陷入了「末日黃昏」。
  • 「政權開始過渡」的消息傳遍全球後,川普表示仍將「繼續戰鬥」……
    23日,由川普任命的美國總務管理局局長墨菲致信拜登及其團隊,稱川普政府已做好準備正式開始政權過渡進程。拜登團隊隨即表示歡迎,並在同一天公布了首批要職候選人名單。 這是大選的一個重要節點。美媒稱,大選結束整整20天後,在撕裂和爭議中宛如兩個平行世界的華盛頓,終於出現了一絲鬆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