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強,1955年3月出生在山西省永濟市。黨員,研究生學歷,大校軍銜。1973年12月入伍,歷任三軍儀仗隊戰士、班長、排長、連長、中隊長、副大隊長、大隊長、衛戍區副參謀長等職,曾以剛勁、優美的軍姿被譽為「天下第一兵」。他帶領的三軍儀仗隊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他個人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14次被評為「優秀黨員」。現為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玉泉山書畫院院長、大河東文化發展論壇總策劃、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北京化工大學名譽校長、現代管理大學皇家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鐵血軍魂 不朽功勳
1984年10月1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35歲的生辰,中國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大閱兵,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大隊為前衛的浩蕩三軍,邁著整齊的步伐威武雄壯地經過天安門城樓,接受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的檢閱。雖不曾有幸親身感受當時的壯闊場景,但是通過各種文獻記載和長輩的回憶,我也能夠想像那是何等的盛況空前。而那一次意義深遠的閱兵儀式上,有一個身影,手持獵獵軍旗,矯健豪邁地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城樓,帶領著數百萬中國人民解放軍莊嚴地接受檢閱,舉國上下為之歡騰,世界人民為之動容。他用威武的步伐邁出中國軍人的氣魄,以一身剛毅之軀挺起中國軍人的脊梁,憑默默無聞的氣勢展現中國軍人的傲骨,華麗的語言不適合他,他用最簡單純粹的方式帶給華夏兒女最刻骨銘心的記憶與感動。他就是程志強,是被世界人民譽為「天下第一兵」的中國軍人的形象代言人。
程志強當兵27載,擔任了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軍旗手和執行隊長,參加了1356次國家重大慶典和迎賓儀式,沒有發生一次失誤。他帶領儀仗隊先後接受了100多個國家元首及軍隊高級將領的檢閱,得到各國領導人的一致讚譽。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中國儀仗隊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支。他們整齊劃一的步伐,鏗鏘有力的口號,莊重嚴肅的形象,給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稱讚:「中國儀仗隊堪稱舉世無雙。他們訓練有素,身體強壯,儀表堂堂,不愧是天下笫一兵。」
從84年閱兵到香港回歸,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程志強的傑出貢獻數不勝數。他手摯軍旗的威武形象,還成為了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裡的插頁,在孩子們的心裡,他就代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形象。
有幸採訪這樣一位存在於傳說和光環中的人物,我著實歡喜與緊張。由於種種客觀原因,採訪時間一推再推,因此總覺怠慢了這位老英雄,不料見面後,程院長不但沒有絲毫的責備與不滿,反而熱情的招待我們,還慷慨的當場書寫墨寶相贈,讓我們對他除了敬畏以外,又多了幾分親切。
墨海有為 誠拜名師
雖然大半生的功勳與榮譽在常人眼裡已經是一個不朽的傳奇,但是程志強並沒有因此停止追求更高生命價值的步伐。退休後,他創辦了玉泉山書畫院,轉投身於畢生摯愛的書法事業,由「程參謀長」搖身一變成了「程院長」。
玉泉山書畫院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北京國際茶城四層,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設有展覽廳、演播室、創作室、書畫裝裱室等一系列配套設施。書畫院在黨的文藝方針路線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書畫藝術為目標,旨在弘揚祖國書畫藝術,廣泛團結書畫家和美術工作者及學者,與其他書畫團體聯盟、聯絡、聯誼活動,並竭誠服務、教育、探討書畫專業人才的成長和發展。立足全國,積極發展本地區書畫愛好者及美術工作者為會員,開展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及書畫培訓、書畫展等各項事宜,為創建文化中國貢獻力量。
從事書畫行業,程志強並不是一時興起。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家中前輩和兄長有多位書法家。他小時候十分聰明好學,但是不怎麼愛寫書法。談及與書法的結緣,程院長笑著說,這中間還有一段小故事:小時候每年過年家裡的春聯都是由叔叔來寫,但是他初二那年,叔叔生了病,於是程志強去找堂哥幫忙寫春聯,堂哥是個十分有志氣的人,拒絕幫忙並鼓勵他自己寫。程志強回到家,父親了解到情況後很生氣,家裡幾個孩子,連副像樣的春聯都寫不出來。為了不讓父親失望,程志強從叔叔家要來紙,自己寫起了春聯,他前前後後寫了六副,選擇其中最好的一副掛了起來,這讓父親感到十分欣慰。從那以後,程志強就拿起了筆開始研習書法,這一提筆,就是四十年。
參軍後,每天的訓練十分艱苦,回到宿舍常常累得一動都不想動,但是程志強把寶貴的休息時間都用在了研習書法上,把周圍所有的報紙都拿來練習。當時部隊有要求,沒到集合時間不能提前起床,程志強就每天早上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練習硬筆書法,一堅持就是幾年。直到升任幹部後,他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書房、畫室,有了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深入鑽研書法藝術,因此更加得心應手。
程院長說,年輕時雖然也熱愛書法、努力研習,但是只是作為一項愛好,從三十歲左右開始,除愛好外,他對書法更有了一種使命感,將它作為修身養性、提升自我的一種途徑。
俗語言: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在程志強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從年輕時開始,他就堅持每天4點鐘起床練習書法,這個習慣堅持了幾十年,如今年近花甲的他依舊筆耕不輟,日求精進,將他天下第一兵的精神繼續在翰墨書海中發揚光大。
程志強的書法以行書、隸書為主,篆書其次。他寫隸書,筆勢瀟灑凝重;寫行書,勢如行雲流水;寫篆書,氣韻婉轉流暢。無論是信手拈來的寥寥數字,還是精心書寫的宏篇巨幅,都是高格調的作品。觀其書作,蒼勁雄渾、欹正相生,古樸蒼勁、厚重典雅。隸書講究去繁就簡,易曲為直,程志強將軍人的剛毅、曠達之心融入其中,瀟灑揮毫間大氣磅礴,勢縱而鋒斂;硬直而剛,粗獷而圓潤;參差錯落,跌宕而豐腴,讓觀者於雄渾中見勁秀,於大氣中見性靈,不禁拍案稱奇。
程志強研習書法幾十年,從唐楷到「二王」,臨明清諸聖,取百家之長,學前人之持重,尊聖賢之寬容,以嚴於律己為功,以修身養性為上,逐漸做到書法與性情相通,借書法陶冶性情,由性情升華書法,最終達到修身正己的目的。因此,觀賞程志強的書法作品不難發現,他的筆畫曲直間沒有絲毫的急功近利之心,超然物外,清遠逍遙,令觀者心曠神怡,頓生寧靜曠達之感。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雖然身為玉泉山書畫院院長的程志強在書法界已算功成名就,獨成一家,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更加努力的求索不殆。2013年7月,他拜蜚聲海外、年高德勳的當代鴻儒、學界泰鬥山西大學教授姚奠中老先生為師,跟從老先生學習國學、書畫,更學習做人。程志強說:「我以尚德、尚文為理想,尤其是對國學和書藝酷愛有加,特別是以姚先生為人生楷模。拜姚先生為師一直是我最大的心願。」
對於恩師,程志強十分敬仰與崇拜,他說,姚先生很隨和、很低調、很務實,就像成熟後的麥穗,雖然有旁人無法企及的學識和閱歷,卻謙遜地低下頭,和藹可親地對待所有人,他是當之無愧的鴻儒泰鬥。
心懷天下 至忠至偉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程志強27載儀仗生涯為黨和國家鞠躬盡瘁,無怨無悔。在他眼裡,儀仗事業重於生命,祖國榮譽高於一切。退休後,本可以頤養天年的他卻依舊心繫國家和部隊,舉辦了多次大型的筆會等活動以拍賣等方式籌款,無償為部隊和有困難的戰友捐款捐物,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的援助之手。他說:「這都是我們這一代的義務,退休了,多幹點老有所為的事,多做點有益的事、慈善的事,我是全黨的優秀黨工作者,更應該做,這是責無旁貸的。」
除了慰問部隊,程志強還經常參加公益活動,退休第一年他和企業家就向社會捐助420萬,用來幫助西部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學生,以及一些有疑難雜症的病人等,他為貧困地區、為白血病女孩捐款等的諸多善舉受到廣泛的讚揚。
對於慈善事業,程志強深有體會。他說:「過去我在儀仗隊裡擔任著迎送外賓的光榮任務,好多家事都不能考慮,現在我們退休了,我們要拿出晚年的餘熱,去為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報報恩。人,要有報恩的思想,報答我們的社會,報答我們的黨,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伸出友誼的手,援助的手,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人要活在當下。27載的儀仗功勳再輝煌都已成為過去,如果抱著曾經的榮譽止步不前,那麼傳奇總有一天會被世人遺忘。程志強是人們的典範,雖然「天下第一兵」的殊榮已遠非一般人所能夠企及,但是退休後的他卻沒有絲毫的驕怠,而是繼續在書畫界苦心耕耘,儘自己的所能為國家和人民奉獻餘熱。他用前半生在部隊一線譜寫神話,用後半生在翰墨書海續寫傳奇,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至誠至忠,大愛無邊,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赤子!
春有希望和輝煌,夏有火紅和熱情,秋有金黃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寧靜,祖國四季皆似錦。祝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