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一部很火的俄羅斯二戰電影叫《波多利斯克軍校生》(Подольские курсанты),豆瓣上譯作《最後的前線》,筆者之前寫過女主角扮演者康斯坦丁諾娃的故事,但其實片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虛構角色,只有幾位蘇軍中高級指揮官是有歷史原型的,比如胖胖的蘇軍將軍、留著衛生須的炮校上校校長等人。
劇照:上校在醫院與軍校傷員們
在影片末尾部分,當得知在後方醫院的軍校傷員們不願撤走,而是要繼續和德國人戰鬥時,上校校長親自驅車來到醫院,本想命令傷員們立即回校,但在見識到傷員們堅定的殺敵決心後,上校最終摘下軍帽表示接受。出發前,他一面號召這群被他稱為「孩子們」的學員們「消滅法西斯匪徒」,一面不忘叮囑他們要「避免無謂的犧牲,一定要生存下去」,令觀眾為之動容。
這位上校的歷史原型名叫伊萬·謝苗諾維奇·帕格尼茨基(Иван Семенович Стрельбицкий),1900年出生在俄羅斯帝國烏克蘭地區戈洛夫卡市的一個古老的哥薩克家族,父親Semyon Dementievich是南俄羅斯煤炭學會的重要會員,信仰無政府主義。帕格尼茨基還有一個叫葉卡捷琳娜(Ekaterina)的姐姐和一個叫喬治(George)的弟弟。
內戰結束後與退休前的帕格尼茨基
帕格尼茨基18歲加入蘇聯紅軍,在蘇俄內戰中與匈牙利國際主義者一同作戰,狠狠教訓了佛蘭格爾匪幫。1937年擔任蘇聯紅軍第33步兵團的炮兵指揮官,在大清洗期間曾短暫被捕,罪名是「波蘭間諜集團」,但最終獲釋,與之一同獲釋的還有日後的蘇聯紅軍元帥羅科索夫斯基,不過他的父親還是在大清洗中丟了性命。
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帕格尼茨基已官至第8反坦克炮旅上校旅長。在7月的明斯克戰役中,蘇聯紅軍西方面軍全軍覆沒,指揮官巴甫洛夫大將被史達林槍斃,但帕格尼茨基卻成功突圍,還因為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出色而獲得了一枚紅旗勳章,並於9月5日調任波多利斯克炮兵學校校長。這是一座成立於1938年9月的年輕軍校,主要為紅軍培養未來反坦克炮兵部隊的排長。
反映軍校生參戰的油畫
關於帕格尼茨基在莫斯科戰役中的表現,基本就如同電影中所講的那樣,這裡我們擇日再談。後來帕格尼茨基又先後擔任第60軍、第3突擊軍和第2後衛軍的炮兵指揮官,參與了蘇聯紅軍解放塞瓦斯託波爾和柯尼斯堡的激烈戰鬥,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戰爭結束後,帕格尼茨基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擔任哈爾科夫軍區炮兵副局長。在50年代的韓戰中,帕格尼茨基還曾作為軍事顧問秘密赴半島參戰,配合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擊美國佬。1954-1956年,主管蘇聯紅軍的無線電技術業務。
回憶錄《暴風雨》和《颶風》
退休後,帕格尼茨基出版了兩本回憶錄《暴風雨》和《颶風》,前者主要回憶他在二戰中參與解放頓巴斯和克裡米亞的經歷,後者主要回憶他在蘇俄內戰中的經歷。但直到他人生的盡頭,才談起談到了波多利斯克軍校生們的壯舉,之後他在當年戰鬥過的地方修建軍校生紀念館時出了很多力。
帕格尼茨基的妻子是赫爾松牧師尼古拉·曼茲利(Nikolai Manzheley)的女兒瑪麗亞(Maria),比他小八歲,也比他早八年去世。他的嶽父曼茲利也是個人物,曾在1934 年鬥膽向史達林提議赦免蘇聯著名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佩什科娃( Ekaterina Peshkova)。
帕格尼茨基與妻子瑪利亞
帕格尼茨基的女兒安東尼娜是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語言系的一名外語教師,並嫁給了裝甲部隊學院的教師弗拉基米爾·梅德韋德科夫(Vladimir Medvedkov),後者出版了許多有關於裝甲運兵車維修的教科書。梅德韋德科夫和安東尼娜有個兒子叫帕維爾,他現任俄羅斯伊林斯基邊疆國家電影項目監事會成員,正式這個組織推動拍攝了這部關於他祖父的二戰電影。
1980年秋末,帕格尼茨基在過完80歲生日一個半月後去世,目前遺骨安葬於Kuntsevo公墓。為了紀念他在莫斯科戰役中的貢獻,2010年,莫斯科附近的波多利斯克市庫茲涅奇基區的一條高速公路被稱為帕格尼茨基路。
後人們在帕格尼茨基墓前
在電影《波多利斯克軍校生》中扮演帕格尼茨基的是1963年出生於哈巴羅夫斯克的俄羅斯演員葉甫根尼·戴亞特洛夫(Evgeniy Dyatlov),他離過兩次婚(好吧這不重要),曾在2019年俄羅斯大戰準格爾題材電影《託博爾》中飾演西伯利亞州第一任州長加加林親王(Князь Матвей Гагарин),總的來說這位彪悍的光頭男演得還是比較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