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一等功榮立者,謹記保密紀律,在農村隱姓埋名40年

2021-02-18 經典再讀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但卻不能忘記,正是革命先烈的犧牲和付出,才換來這樣的太平盛世。根據觀察者網報導,在抗戰期間,有一位戰士的經歷尤為特殊,他是我國一等功榮立者,但為謹記保密紀律,最後選擇在農村隱姓埋名40年,這個人就是吳洪浦。

吳洪浦的英雄事跡過程

1962年,美國頻繁派出戰機對我國大陸實行偵察和監視,後期美國U-2偵察機闖入我國領空,吳洪浦見狀,迅速將情況報告給上級,並將該偵察機的航跡標在圖板上傳給了指揮部。當時嶽振華直接下令,對美偵察機發射3枚蘇制薩姆飛彈,三聲巨響後,美偵察機被擊中,並墜毀到下方的水田中。因為這是我國頭一頭擊落U-2偵察機,所以上級給吳洪浦記了軍功,但事情還沒有結束。

美國的U-2偵察機被薩姆飛彈擊落後,對方很快就摸清了該款飛彈的工作模式,並對該款偵察機做了升級。在原基礎上,安裝了預警裝置,一款小型的雷達,可以有幹擾的作用。後期,我國部隊確實因為對方的設備升級而吃了大虧,對此,吳洪浦等人開始想辦法應對。經過多次試驗,吳洪浦可以在3秒內,將數據報告給技術人員,飛彈部隊將發射時間縮減到了8秒內。1963年,針對美國U-2偵察機,我國利用新技術,再次擊落對方,吳洪浦被部隊榮立一等功。而除了U-2偵察機外,後期吳洪浦和其他戰友,還通過研究擊落過其他款式的美制偵察機。

退役生活不理想,吳洪浦依然守口如瓶

1965年,吳洪浦退役,營長交代他,退役後謹記兩條軍例,一個是不能因為當地安排的不滿意,就鬧脾氣。二是不能洩露關於軍隊和國家任何的機密信息。吳洪浦沒想到,營長的警告,還真的成真了。吳洪浦退伍後,回到農村生活,養育了三個孩子,但家裡生活條件一直不樂觀。幾個孩子因為窮,都中途輟學,妻子因為疾病落下殘疾。但即便生活再艱苦,吳洪浦都沒有向政府討要過一分錢。

直到後來,吳洪浦在電視上,看到了戰友接受採訪時,提到當年自己擊落美國U-2偵察機的事情,他才知道,這個事情如今已經可以鬆口了。埋藏在心裡多年的秘密,終於和家人袒露,而正是因為這個消息公開,當地政府不少官員都親自上門,慰問這位英雄。而從那個時候開始,吳洪浦和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吳洪浦的事跡可以說給不少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保守國家和軍隊的機密,默默無聞在農村過著簡陋的生活。如果說,當時吳洪浦沒有謹遵營長囑咐,想必美方一定會開出高價條件,讓他開口說出關於參數的機密,到時候會我國來說,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像吳洪浦這樣的英雄,在我國還有很多,正是因為他們大公無私的奉獻,才有如今的穩定局面。雖然很多老兵都已經光榮退伍,或者是年老去世了,但後人是不會忘懷他們的。

既然亂世已經成為歷史,如今,我們作為現代人,要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的時光和機會,好好提升自我,為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但能夠在各自的崗位和定位上發光發熱,並遵紀守法,做一個配合政府的好公民,這就是對社會最大的回報了。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元勳于敏逝世,曾28年隱姓埋名
    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獲得者、改革先鋒于敏
  • 這名國家一等功臣,「隱姓埋名」37年,只為了……
    「隱姓埋名」37年他就是77歲的吳洪甫他用一生詮釋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革命軍人本色9月6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對這位退伍老兵吳洪甫進行了集中報導。吳洪甫剛一進軍營,保衛幹事就對他宣布紀律:工作性質、駐地不得對任何人講,包括父母妻兒……
  • 為研製核潛艇,他隱姓埋名30年
    當時一方面是出於保密,更重要是工作緊張,所以我父親和二哥去世時我都沒有回去過。妻子再三跟我講,你必須回去,你不回去會後悔一輩子,家裡人也會埋怨你一輩子。好多同志也勸我,你應該向組織上提一提,請個假。我說我向組織上提,組織上一定會同意我回家,但是我不能這樣做,我不願讓組織上為難。因此我還是自己承擔,自己忍受。
  • 核專家屢次被人「斬首」成功,這保密工作有多差?網友紛紛想到了中國...
    之前中國人在看關於「兩彈一星」主旋律電影的時候,很多人應該都產生過疑問,為什麼我國的科學家要那麼嚴格地隱姓埋名?是不是過於不近人情了?在2018年,以色列總理更是在電視節目當中公開展示了該核武專家的詳細資料……2018年以色列總理介紹伊朗核武相關情況,尤其點名了這次被殺的科學家。在保密方面,我國顯然是個正面典型,在「兩彈一星」等關鍵武器的研發時期,很多關鍵項目的科研人員直接「人間消失」。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也不知道他們去幹什麼,家人、同事全都不知道任何消息,只能通過信件知道他還活著。
  • 老英雄隱姓埋名40年 真實身份震驚總參總政
  • 隱姓埋名十七年 見證蘑菇雲升起——記核物理學家陸祖蔭
    文章根據檔案、訪談等資料,詳盡敘述了陸祖蔭的學術成長經歷,以期人們對這位隱姓埋名的核事業工作者有更多的了解。圖1 中年時期的陸祖蔭先生「得知噩耗,萬分悲痛。我清楚地記得祖蔭和我在西南聯大作為室友的時光。中國失去一位最好的物理學家,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請接受惠君和我最深切的弔慰。」
  • 嚴明紀律為接管北平提供重要保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到1949年4月底,北平的接管工作基本完成。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在短短3個月內和平接管北平、實現平穩過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紀律。「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以紀律為保障開展接管工作,使社會秩序迅速穩定,為中共中央移駐香山、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並定都北京創造了良好條件。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
    在1988年被媒體報導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于敏從事的「高級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于敏的科研生涯始於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
  • 老兵隱姓埋名44年,為孫子一事無奈亮明身份,驚動首長還去了中央
    老兵隱姓埋名44年,為孫子一事無奈亮明身份,驚動首長還去了中央戰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人們流連失所,戰爭導致了大家誰都不敢輕易放棄,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曾28載隱姓埋名
    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于敏,於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于敏畢業於北京大學,後被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傳承·大力弘揚...
    在1988年被媒體報導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于敏從事的「高級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于敏的科研生涯始於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
  • 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隱姓埋名數十年,一生只做兩件事!
    他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彭湃英勇就義,1951年留學蘇聯,學成歸國就投入到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究論證中。之後,他就像是核潛艇一樣,悄無聲息地「深潛」,與共和國的核事業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年近花甲之年,他再一次踏上了共和國核電事業的拓荒之路。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彭士祿像一頭拓荒牛一樣,從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到自主研發核心技術。
  • 隱姓埋名30年「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是怎樣的一種震撼!
    隱姓埋名30年「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句話出自黃旭華院士之口。
  • 【保密知識】涉密人員的保密工作職責有哪些
    01涉密人員應當履行哪些保密義務和職責?必須對聽傳達的人員規定保密紀律,對是否可以記錄、錄音、錄像應事先申明。借用密件、密品時,應當持有效證件,履行借用手續,用畢後及時歸還。4)複製、摘抄、彙編密件時應當遵守有關的保密規章制度。密件必須經制發機關批准。非機要部門不得複印密碼電報。禁止在無《國家秘密載體複製許可證》的營業單位複製密件。
  •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在那火熱的建設年代,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熱血灑在茫茫戈壁,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偉大奇蹟,也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永久鐫刻在中國大地上。
  • 中央黨校教授認為,道路對頭大陸農村15年可趕上臺灣!
    但動武就要死人傷人,「臺獨」分子再壞,也是中國老祖宗傳下來血脈,「血濃於水」的情份不能不顧及,況且一旦打起來,絕大多數死傷者還是無辜的老百姓。所以,中央早就明確了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不承諾對「臺獨」勢力放棄使用武力。
  • 紀念對越自衛還擊作戰40周年
    《紀念對越自衛還擊作戰40周年》作者:鄭祿       我團參加了中越邊境還擊戰。       1974年,美帝國主義終於頂不住了,從越南撤軍。結束長達14年的侵越戰爭。接著南越偽政權倒臺,越南迅速統一。同期柬埔寨紅色高棉推翻朗諾政權,執政柬埔寨,寮國也獨立了。百廢待興的東南亞,本應趕緊恢復和平時期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 人物|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為國鑄重器
    於是,在海邊出生長大的黃旭華,1949年從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畢業後,開啟了與核潛艇一生的緣分。對於大國而言,核潛艇是至關重要的國防利器。1958年,出於國防安全形勢需要,中國也啟動研製飛彈核潛艇。8月的一天,34歲的黃旭華疾走在北京街頭。此時,黃旭華是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產品設計一室潛艇科科長,接通知說北京有工作任務,請他跑一趟。
  • 伊朗核武器之父慘遭暗殺,幕後黑手果然是他
    但他們所有人,都是到垂垂老矣的退休年齡,才被公開授勳,第一次被公眾所認知。隱姓埋名,甚至連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行蹤,這是中國每一個頂級核科學家常年的生活狀態。官方的解釋原因只有一句話,為了保密。很長的時間裡,我不知道什麼樣的保密需要進行如此巨大的個人犧牲,這些核科學家的忠誠都是毫無問題的,適當正常生活我覺得沒啥大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