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的起點和終點都在這裡:三戰庭毫山

2021-12-30 五師邊關歲月

庭毫山--是守備五師的官兵終生難忘的名字,因為她已經深深地刻在每個官兵的內心深處。

庭毫山,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書上都是必書的一筆。因為發生在1978~1986先後持續8年的一場邊境戰爭,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終結,守備五師則是這場戰爭的「始終」參與者。其中有3場比較典型的戰鬥,是歷史不能忘記的。

1978年11月1日,在這裡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庭毫山流血衝突事件,成為了這場中越戰爭的直接導火索。建國以來,中國和越南一直保持著「同志加兄弟」的友好關係,後來卻發展到流血衝突,當然不是偶然的,是當時多種國際鬥爭因素的必然結果。1974 年,我海軍發動西沙群島戰鬥,從南越西貢偽政府軍手中收復了西沙群島。越南政府對此心存不滿。1975年,越軍發動胡志明戰役,一舉解放南越,隨即對西貢工商業進行國有化改造。西貢工商業主要是華僑,越南政府沒收其企業,將人員驅趕到農村。華僑流離失所,無法忍受,相繼逃離越南,大部分選擇歸國。越南藉機大肆驅趕華僑,同時又在中越邊境大量埋設地雷,設置各種障礙。大量的華僑在通過邊境時被地雷殺傷,有的一家老小全部身亡。中國政府對此進行了強烈抗議和多種外交幹涉,但未能阻止事態的發展,兩國關係急劇惡化。中國將駐越使館降低為臨時代辦,撤回各種專家。內部掌握的對越方針是「堅持團結、維護友好、針鋒相對、後發制人。開槍還擊權在中央。」我邊防部隊堅決執行中央的對越方針,採取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庭毫山位於廣西靖西縣湖潤鎮新興村邊境線的西路63-64號界碑之間,南北走向,富含鐵礦。由於在清朝末期劃定的「中法界的線」邊標誌模糊,導致中越雙方對兩國邊境數十個地段的邊界線出現明顯的分歧,後來發展到尖銳對立,庭毫山就是這樣的重點爭議地之一。兩國關係惡化後,庭毫山自然成為雙方關注的焦點。越南在此埋設了大量地雷與鐵籤、竹籤等障礙,障礙區邊沿延伸到了庭毫山北側我方境內,我方軍民當然不能容忍。

守備五師的前身之——邊防二團經過精心計劃,決定拆除越軍在該地的地雷與障礙。1978 年11月1日由副團長楊玉光帶顏昌金、盧海輝和筆者等組成指揮組,由一連派出巡邏隊,三連作為後方掩護,組織工兵和當地約 400 民兵拆除地雷與障礙。排除障礙進行順利,大約3個小時後,巡邏隊通過障礙區進入邊境第一線巡邏。越軍發現我軍行動後,立即作出反應。組織數百名軍人與上千名中學生,進入陣地阻擋我軍民前進,雙方發生原始的械鬥衝突,三進三退,衝突十分激烈。最終我方將越方壓制在越方一側。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越軍突然鳴哨發出信號,越軍與越南中學生迅速向後撤退,十幾個火力點突然一齊向我方開火,處於十分擁擠狀態的我方軍民遭到突然襲擊。我方民兵被突然的火力襲擊打傷數十人,打死8人,綁架2人。我掩護分隊幾度試圖開火,但中央明文規定「開槍還擊權在中央」,這是對越外交鬥爭的底線,最終強忍怒火沒有還擊。

是夜,二團組織談判組從嶽圩口岸出境,向越方發出照會表示強烈抗議,並商定於11月3日北京時間12時在現場談判。3日,,我方準時到達,但越方拒絕談判。其時,越方組織了51個國家的記者進行現場採訪,4日在全球媒體同時報導「中國出動大規模軍隊入侵越南」,各國政府立即作出反應,譴責中國政府入侵越南。但是,法新社記者卻進行了如實報導「陣地上8具發黑的屍體顯然是中國平民,看不出大規模軍隊入侵的跡象。至今,我們沒有發現越南的傷亡人員。"這一報導使世界上許多人對「中國入侵越南」發生質疑。越南媒體不得已被迫改口承認事實真相。

軍事上的失利使許多人對部隊不理解。尤其是廣大群眾在失去親人的情況下,表現出極大的衝動,各種辱罵在當地民眾中出現,甚至出現了群眾遊行,邊防二團的官兵承受著巨大的壓力。11月20 日,李達副總參謀長率中央慰問團到達邊防2團,與庭毫山事件軍民代表座談,筆者作為當事人參與座談並發言。會上,李達副總長最後宣布:「你們堅決執行中央的命令是完全正確的。從表面看,我們在軍事上失利了,但由於二團堅決執行中央命令,沒有開槍還擊,讓全世界人民認清了事實真相,我們打了一場漂亮的政治外交大勝仗。我宣布,從現在起,開槍還擊權交給每一個戰士。」在場軍民群情激奮,熱淚盈眶。

隨後,我軍全面封鎖邊境,組織邊防二團和361 團備戰,準備收復庭毫山。然而,國際形勢急劇變化,越南於1978年12月1日全面入侵柬埔寨,僅一個星期打到首都金邊,柬埔寨全面淪陷。我軍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暫時停止了收復庭毫山的計劃,繼而是準備大規模的自衛還擊作戰。

1979年2月17日,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全面打響,我軍60萬大軍在中越邊境全面發動攻擊。收復庭毫山的戰鬥同時打響,由邊防二團獨立執行庭毫山戰鬥,這對於邊防二團具有特別的意義。此時的邊防2團已經擴建到4000餘人的建制,全體官兵帶著復仇的心理,戰鬥情緒十分高昂。經過5小時的攻堅戰鬥,全殲守敵,一舉收復庭毫山,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以後成為軍事院校教學的經典戰例。

自衛還擊戰勝利結束後,以四十二軍為主體,與邊防二團組建守備五師,接管了邊防二團的全部防區。自此,中越邊境處於長期的邊境衝突,每年都發生各種大小戰鬥,期間比較著名的戰役有法卡山戰役、老山戰役、1984 年大規模炮戰和庭毫山炮戰

1986年3月24日,中越邊境的最後一次戰鬥,竟然又是在戰爭的起始地--庭毫山進行,雖然是巧合,但卻增添了五師戰鬥歷程的傳奇色彩。

此次戰鬥,我守備五師配屬 121 師(欠一個團)、炮一師、廣西軍區炮兵團、坦克團、高炮 70師、高炮 16 旅、總參電子對抗營等部隊,兵種多、建制多,總兵力達28000 餘人,筆者時任作訓科長,深感組織戰鬥十分複雜。廣州軍區副司令劉存智坐鎮指揮戰鬥準備,曾任我師師長的廣州軍區副司令李新良親臨我師審定作戰方案,並於戰鬥前夕陪同司令員張萬年視察參戰部隊。

戰鬥初衷是地面攻擊庭毫山當面 10 平方公裡內的越軍。由於敵情突然變化,戰鬥時機由凌晨改為黃昏前,由地面進攻改為炮擊,數個炮兵團經過近兩小時的炮擊,全殲當面守敵。

從1978年11月1日到1986年3月24日,前後持續8年的中越戰爭,以守備五師的完勝而畫上圓滿的句號。

戰爭的硝煙已經散盡,中越兩國再度進入友好的歷史時代。和平、友好、和諧的國際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我們五師將士的共同心願。我們雖然參加過戰爭,戰爭是我們無法忘卻的記憶,但我們希望永遠不再發生戰爭。

相關焦點

  • 目標:活動設計的起點與終點
    本文中的活動目標主要是指幼兒園組織的各類學習活動的目標,例如:   可見,教師在學習活動中都在實現或完成某種目標,一份個別化操作材料的提供、一節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其背後都與目標有關。活動目標的分析與確定是學習活動設計的起點。(1)活動目標的確定為活動指明方向,起到核心作用。(2)活動目標起到維繫、組織各個方面關係的作用。
  • 《芳華》:那場戰爭裡,年輕的中越士兵
    趙永剛開始為難起來,他想見見昔日的首長和戰友,但又捨不得丟下這滿屋的鞋子。趙永剛是中越戰爭退役老兵,二等功臣。2009年2月17日,是中越戰爭30周年紀念日,2月份以來,趙和戰友的聚會、掃墓和紀念活動也因此不斷。
  • 1979中越戰爭(二)寮國及中越決裂
    中國進入寮國的援助人員達兩萬以上,無論是幫助農業生產還是醫療衛生,中國人都盡心盡責,連山區的苗人和黑泰族人都被中國人感化,寮國民眾對中國有感恩之情。越南與寮國一直有特殊關係,從政治上看,寮國人民黨一直認同胡志明1930年創建的印支共產黨的領導,建國後,豐漢威等人贊同越南人建立大印支聯邦的構想。
  • 圖話:中越戰爭前的排華事件
    今年2月17日是中越邊境戰爭爆發35周年紀念日,與兩國民間湧動著紀念活動相對應,兩國政府卻有意地保持低調,似乎都不願再提及當年的那場戰爭
  • 越南人鏡頭下的中越戰爭(罕見多圖)!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
  • 皎漂港位於緬甸最大島嶼蘭裡島,這裡還是中緬鐵路的終點
    隨著緬甸中北部和西北部的開發建設,進出口物資急劇增長,包括石油天然氣、木材、礦產品等大宗貨物急需建設一個新的深水大港。皎漂港地圖皎漂港在孟加拉灣東北部,面向廣闊的印度洋,這裡的自然條件優越,港口航道很深,而且港口風浪小,是一處天然深水良港。再加上蘭裡島上地勢平坦,非常適合開發建設。
  • 「紅色拿破崙」武元甲與中越戰爭(下)
    僅從1950年到1954年期間,中國就向越盟提供了各種槍枝116000支(挺)、各種火炮420門、大批配套的彈藥以及通訊和工兵器材等物資。還幫助越盟在中國境內整訓軍隊,越南人民軍早期的幾個主力步兵師大都是這個時期完成正規化整編的。中國又在昆明設立步兵學校,培訓了大批越南人民軍軍官。同時中國還派出了軍事顧問團入越,協助越方進行抗法戰爭,中國軍事顧問甚至配到了越軍的營一級部隊。
  • 中越邊境戰爭前傳:印支三國風雲
    因為有的譯名和時間我有意顛倒,修改過,一看就知道。關於這場戰爭,有因才有果,有果就有因。圍繞戰爭網上有許多探討,分析文章,而前溯性文章的比較少,因此,這篇就當前傳吧。在中國以南,印度以東有一個很大的半島,被稱為」中南半島「,有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等國。此外,人們也習慣將越南,柬埔寨,寮國稱為」印支三國「或」印支半島「。
  • 換一個角度筆下的中越邊境戰爭
    橫跨中越之間界河的中越友誼大橋, 中國在右側1979年2月17日,一場長達30分鐘的大規模炮擊震撼了中越邊境。
  • ​李潤泉//中越邊界戰爭不能稱為越戰
    為了使朋友們更加了解這場戰爭的始末,有必要回溯一下歷史的過往。這場中國軍隊進行的馬拉松式的對越作戰歷時10年左右,有近百萬中國軍民參戰。如此時間跨度和參戰人員眾多,自然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本文暫不作贅述。中國對越邊界戰爭,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收復領土邊界作戰和對越自衛防禦作戰。
  • 中越戰爭之「法卡山戰役」:最後活下來的戰士相擁而泣,場面感人!
    曾經豎立中越傳統邊界26號界碑,以此為界,1號和2號高地屬於中國,4號和5號高地屬於越南。1980年1月,中越大規模戰爭結束不久之後,不思悔改的越南當局派遣越軍337師52團侵佔了法卡山,以此為據點,修建了大量工事。在這裡,越南軍隊的明堡與暗堡不計其數,相互竄連,形成了一個看似堅不可摧的陣地,以此為陣地,越南軍隊、警察等挑起邊境爭端。
  • 中越戰爭,中國的火炮實力到底有多暴力!
    就連一向如此強大的美國都連續兩次敗給中國。那麼在中越戰爭中,中國的炮兵到底有多神奇呢?可以這麼說對於中越戰爭,中國的炮兵就像是一群鬥志高昂的老虎,所向披靡,勢不可擋。那麼對於越南而言中國的炮兵如此神勇,徹徹底底擊敗了越南士兵的高昂鬥志,至於中越戰爭的損失,中國損失不是太多,對於越南而言,不能用單純的數字來代替,只能用損失慘重來衡量。
  • 中越戰爭,我國也用了三光政策,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中,無數的老百姓都在戰爭中失去生命,導致這樣的原因,都是因為慘絕人寰的日軍,實行了「三光政策」!
  • 中越戰爭,我國勝利後得到了什麼?美專家:瞞過了全世界
    說到中國的對外作戰,很多人應該都會想到中越戰爭,這場戰爭給中國後續的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環境。那麼你知道我國在中越戰爭中勝利以後得到了什麼嗎?對此美國專家表示,中國瞞過了全世界。當時我國之所以選擇發動中越戰爭,主要是因為越南對我國邊境造成了嚴重威脅,後來甚至還發生過數起流血事件。事實上我國當時很想和平解決這件事情,但奈何越南敬酒不吃吃罰酒,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國只能選擇發動戰爭。
  • 中越戰爭後的陸地邊界談判是怎麼劃界的?法卡山、老山歸了誰?
    中越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將近十年,戰爭開始階段戰場主要在越南境內,我軍在達成戰略目標後,各參戰部隊紛紛返回中方營區,而越南方面則趁機佔領了中越邊境線上的部分重要「騎線點」。有人會問,這個「騎線點」是個什麼東西?「騎線點」是指中越邊境線上的制高點,兩國間以山的主峰劃界稱為騎線點。
  • 中國打贏了中越戰爭,到底得到了什麼?美專家:少有人知
    可能很多人提到中越戰爭,都只是認為這是中國為了制止越南對於中國權益的進一步侵害,發起的自衛反擊戰,中國打了一場勝仗,還主動撤兵、歸還俘虜和繳獲的武器裝備
  • 戰殤,448團,1979年,中越戰爭非專業檢討
    限於篇幅,插入以448團於那嘎、朗莊地區遭遇伏擊和反伏擊的幾點純軍事角度的思考,成文的《戰殤 448團》,權作《撤退,1979,中越戰爭非專業檢討》一個單元。1979年,150師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於中國高調宣布撤軍的第二天,即3月6日,由廣西水口出境,反向進軍,進入越南境內。其後,該師主力團448團孤軍於越南高平以西縱深經歷苦戰,遭遇慘重失敗。再後,該師無辜的,但是肯定是合格的軍人們自上到下都承擔著沉重的羞辱,漠視,直到現在。在《撤退》系列,448團慘敗是一個典型的戰例。
  • 中越戰爭結束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三稜刺刀被禁用,內幕塵封多年!
    中越反擊戰中,有一種兵器十分出名,並且讓越軍十分的害怕,究竟是什麼?這裡告訴你!
  • 美國人眼中的中越戰爭:中國對越南的懲戒之戰
    當時許多東歐國家都不滿意,說社會主義國家打社會主義國家。小平同志在當時就看到,你這種社會主義,不要也罷。結果怎麼樣?假社會主義是沒有生命力的。到1989年,所有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倒臺,連蘇聯都垮了。十年前小平同志就看到了這一點,用這一場戰爭和你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