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大蕭條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021-03-05 MICS商業

當過於自信的人們讓泡沫一再膨脹,整體經濟和社會會遭受怎樣的打擊?

本文共3929字 閱讀約需12分鐘

郵箱 | yanhaowang404@gmail.com1918年,經歷了4年毀滅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所有參戰國都含著淚清點著自己的損失的時候,美國卻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坐在錢堆裡開懷大笑的
戰爭初期,美國利用自己「中立」的態度狠狠的賺了一筆。借著戰爭雙方對於軍用物資的大量需求,美國充當著交戰雙方的兵工廠—給交戰雙方提供源源不斷的軍用物資。以此,美國的重工業和軍工業得到了迅速的擴張。除此之外,美國更是在海外貿易中嘗到了甜頭。一戰的參戰國包括了德國,英國,法國這些十分依靠海外貿易的歐洲強國。但是,戰爭的爆發讓這些國家沒有精力繼續發展海外貿易。於是,美國就「乘虛而入」。在一戰期間,美國擴大農業,工業,日常用品等一系列產品的生產,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順差(出口額大於進口額)。這讓本就欠美國相當一筆債務的英,法等國因為美國的出口產品而更加的依賴美國。到了最後,他們不得不使用黃金支付美國的產品和貸款。在一戰期間,美國掌握了全世界40%的黃金,這一數字到了1924年更是攀升至50%。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1917年,原本保持「中立」的美國改變了立場,加入了協約國抗擊同盟國(協約國和同盟國是一戰的交戰雙方),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1900年的紐約街頭

圖片來源:Footage Archive, Youtube

就這樣,通過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徹底從一個進口國變為了出口國,從一個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以此一躍成為了世界金融貿易的中心。巨大的貿易順差加上戰勝國所得的賠款讓美國積累了極為雄厚的一筆財富。大量的資金讓美國經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科技,工業,農業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發展著。美國這艘艦船似乎被高漲的海浪推向了繁榮的最高峰。

 黑色時代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一戰結束的11年後,美國金融整體崩潰。股票價格在一夜之間從峰頂跌至深淵,其下跌速度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無法跟上。美國Montgometry-Ward百貨公司的股票在這一天從83美元跌到50美元,美國無線電公司則從68.75美元跌至44.5美元。一上午,美國鋼鐵,通用電氣等公司賠光了幾個月所積累的財富。中午,華爾街(世界金融中心)6家投資銀行統一各拿出4000萬美元拯救股市。然而,局面並沒有得到好轉。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9日,一戰結束的11年後,星期二,崩盤還在繼續。這一天,拋售股票的風潮席捲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不管價格如何,人們開始瘋狂的出售股票。股票經紀人們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在這一整天,1641萬股票被拋售交易,創造了歷史記錄。一天之內,股票價格下降了40%。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二」。在1929年10月29日後的兩個星期,總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在暴跌的股價中灰飛煙滅。而這,只是美國4年經濟大蕭條的開端而已。在持續4年的經濟大蕭條中,約有200到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失業總人口達到了830萬。在美國的多個城市,排隊領取救濟餐的人群延伸至數個街區之外。1932年,約有200萬美國人無家可歸;3400萬成年男女沒有任何收入,而這還不包括1100萬的農村人口。

大蕭條期間在救助站的人們

圖片來源:PBS

發生了什麼?在短短的10年之間,是什麼讓美國這艘原本乘風破浪的巨艦頃刻之間深陷漩渦之中?


 產能過剩 

就像之前所提到的,一戰期間,美國長期以來都經歷著貿易順差,而為保護國內市場而設立的久高不下的關稅更進一步的增加了貿易順差。一戰過後,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都遭受了不小的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的進口國們不得不減少進口美國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製造業和農業:許多的產品無法被銷往國外,導致產能過剩(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遠大於市場的需求)

而這一切卻都不是導致美國產能過剩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戰之後,大量的資本湧入美國。但是,這一大筆的財富並沒有平等的流入美國民眾們的錢包。即使巨大的貿易順差讓美國的企業賺的盆滿缽滿,但這些錢的很大一部分都被企業的老闆和上層人員攬進了自家的金庫。1920年到1929年,工人的生產量增加了55%,但他們的工資卻只增長了2%。在這些看似賺飛了的企業當中,員工在很大程度上被剝削了。換句話說,雖然大量的出口和生產讓美國更富了,但是貧富差距卻被拉大了。貪心的老闆們總是想要賺到儘可能多的錢。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會想方設法的賣出儘可能多的產品,並且儘可能的減少成本。於是,他們增加產量和價格,以此試圖賺到更多的錢。同時,他們儘可能的壓低員工的工資,以此降低成本。然而,資本家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員工們是市場中佔比極大的消費力。民眾們工資的多少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購買力。漸漸的,一個市場中民眾的購買力(工資)增長極為緩慢,同時,市場中的產品量和價格卻逐漸飆升。越來越多的人根本就買不起大量生產的產品。這帶來的結果就是供大於求—產能過剩。這樣的現象在當時的農業體現的最為明顯。當時的農民本就處於貧困之中,當產能過剩的風浪席捲而來的時候,大量的農產品無法被出售。對於那些嚴重滯銷的產品,農民們選擇了大量銷毀:用小麥和玉米給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其成為「銀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業危機。1930年,農場工人的收入僅僅是工廠工人收入的30%。本就身陷貧窮的農民的生活品質受到了毀滅性的進一步破壞。當企業發現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了,企業就會解僱工人以此止損。工人被解僱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了收入。於是,市場上的購買力會進一步的減少。這是一個死循環。長久以往,大量的產品滯銷,大量的工人失業,企業無法獲取利益,民眾無法購買產品。整個經濟便毫無疑問的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金融市場的崩塌 

戰後的10年中,大量流入美國的資金讓美國人(更準確地說是美國的富人)的腰包更鼓了。有了閒錢的美國人便使用多餘的資本進行的投資。於是,大量的美元流入了美國的股票證券市場。這讓美國股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股票價格日益飆升。這一切都給民眾們造成了一個假象:只要你把錢投入股票市場,上升的價格一定會讓你嘗到甜頭。於是,越來越多經濟實力並不強的民眾都想在這蓬勃發展的股市中分到一杯羹。但是,他們哪來的錢去投資呢?為了接住這看似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民眾們選擇了一種極為激進的方式:從銀行貸款,把房子抵押賣掉,以此獲得投資資金。而這些貸款都是靠著從股票市場中的收益來償還的。更多的資金流入股市,股票價格持續增長,一切都是那麼的欣欣向榮。何為泡沫?泡沫指的就是一系列的資產的價格過度膨脹,使其遠超於真實價值。泡沫,顧名思義,只有外部有一層薄薄的膜覆蓋著,而內部卻十分空虛。一有騷亂就會即刻破滅。這就是當時的股票市場。持續上漲的股價讓很多普通民眾放棄了自己的全部家當投入股市。但是,漸漸的,公司企業發現了問題:每天都有那麼多的產品被生產出來,可卻都賣不出去(產能過剩)。於是,企業利潤大打折扣,企業員工大規模失業,企業工廠大多倒閉。慢慢的,人們意識到了,看似飛漲的股價背後是一個個瀕臨破產的公司。

黑色星期二,被擠兌的銀行

圖片來源:History.com

一時間人心惶惶。為了降低自己的損失,股民們選擇儘可能快的拋售自己的股票,以此換回一些收益。1929年10月,所有人不約而同的聚集華爾街,不論價格,賤賣自己的股票。山呼海嘯的賣股浪潮一下讓股價跌至深淵。人們看著飛馳而下的股票驚恐萬分,選擇以最快的速度拋售自己的股票以此止損。這讓股價進一步的下跌。那些沒來得及出售股票的人們看著自己畢生的家當和心血在暴跌的股價中付之東流。許多人失去工作,流離失所,甚至自殺。股票市場的巨大損失讓人們無力償還先前從銀行借的貸款。於是,當眾人紛紛前往銀行想要把自己的存款提取出來時,銀行也沒有足夠的財力。當一家銀行倒閉的時候,恐慌的人們便爭先恐後的蜂擁至各大銀行取錢。然而,當時的銀行根本沒有錢去給他們。「朋友們,讓我陳述一個簡單的事實,銀行並沒有把大家存的錢放在保險柜裡,而是拿來投資。」—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政府的昏招 

1930年6月17日,美國總統胡佛不顧1028名經濟學家的聯名抵制,在兩位共和黨議員斯穆特和霍利的推動下批准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這項法案號稱想要保護國內的經濟市場,把20000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至歷史最高點(平均約20%的關稅)。自此,別的國家想把產品賣到美國要付更多的錢。這一項愚蠢的法案引發了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的報復性行為。他們紛紛提高美國出口產品的關稅。這樣一來,不僅是美國的進口額因為法案的批准受到了直接的影響,美國的出口額也因為別國的報復性行為而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一時間,美國的出口額驟降50%,而進口額驟降了66%。驟降的出口額意味著美國國內企業的產品無法繼續銷往國外。這讓本就產能過剩的美國企業雪上加霜。《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把本就風雨飄搖的美國經濟推向了深淵。

紐約時報報導經濟學家集體抵制《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

圖片來源:Spartacus Educational

隨後,美聯儲又做出了第二個匪夷所思的決策:減少貨幣供應,提高利率。當時的美國和美國民眾本就因為暴跌的股市和倒閉的公司而身無分文。也就是口袋裡沒錢才會讓民眾們無力消費。更何況當時的銀行還面臨著財力不足的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印貨幣,投入市場,刺激消費無疑是解決方法之一。但是,美聯儲(美國中央銀行)所做的卻恰恰相反。這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1931年年底,3000家銀行倒閉,失業率高達15.9%。然而,一切還沒有結束。《1932年稅收法案》毫無疑問是美國政府在蕭條中的又一個昏招。經濟蕭條,民眾手中沒錢付稅必定會讓政府的收入減少,赤字(政府支出大於收入)激增。為了達到「政府需要平衡預算」這一在當時無可爭議的理念,胡佛國會一致同意增加稅收:大幅上漲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地產遺產稅翻了一倍。對於那些本就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生活質量低下的民眾來說,這簡直就是噩夢。字根本沒有磨平(因為沒人付得起稅),經濟反而又受到重創

 In Conclusion... 

經濟的災難往往不是有單個的因素引起的。而1929的美國大蕭條仍然在被人們反覆的議論著。不論是哪些原因導致了經濟大蕭條,過度的貪婪和盲目的自信總是處在話題的最中心。1933年,接替胡佛就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大刀闊斧的實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並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幫助美國走出了危機。經歷了4年風雨的美國經濟終於恢復到了正常的水平。二戰後,美國憑藉著科學技術又一次站到了世界之巔。然而,好了傷疤忘了疼的美國經濟終將在2008年經受又一次的考驗


封面來源:Insider.com

編輯&設計:Mark

相關焦點

  • 歷史告訴我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創立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名臣魏徵與太宗議論治國之策時,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美國的崛起1——從大蕭條開始
    成立僅僅200多年的美國打過大大小小不下於數十場戰爭:獨立戰爭、美英戰爭、美墨戰爭、南北戰爭、一戰、二戰、韓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顯示了自己強大的力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如果說美國主導世界秩序是依靠它的軍事力量,未免有些太過武斷。支撐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的強大的經濟實力可能才是它主導世界發展的關鍵。美國的經濟實力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 龍老大說經濟: 不再重臨的大蕭條(四)--國家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不再重臨的大蕭條(四)--國家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回到(二)中的1933年。美蘇德日四國,從所有制的角度看,美德日以私有制為主,只有蘇聯以公有制為主,而且還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美國自建國以後一直奉行自由經濟,是最優秀的學生,美國在建國一百年後就追上了英國本土,到1913年與整個英帝國相當,到1929年己經是遙遙領先的老大了。美國的發展不像歐洲帝國們靠領土擴張,主要靠技術革命和最廣泛的自由。自由市場經濟既然聽起來這麼美妙,那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不就行了麼?
  • 大蕭條:反思1929
    而且,大蕭條之後,全球體系從歐洲中心轉向了美國為主的全球時代,看起來春暖花開,欣欣向榮。蕭條,真正可怕的是最終不知道究竟需要「誰」來付出何種「代價」。1929年大蕭條,兩任總統的的刺激政策都收效甚微,極端主義思潮風起雲湧,貿易戰導致熱戰成為最終選項。大蕭條的「震中」在美國,可是實際上衝擊波卻覆蓋了整個世界。
  • 1929美國大蕭條引發的貿易戰,給人類帶來了全球性災難
    成住壞空,周而復始。而且,大蕭條之後,全球體系從歐洲中心轉向了美國為主的全球時代,看起來春暖花開,欣欣向榮。蕭條,真正可怕的是最終不知道究竟需要「誰」來付出何種「代價」。1929年大蕭條,兩任總統的的刺激政策都收效甚微,極端主義思潮風起雲湧,貿易戰導致熱戰成為最終選項。
  • 大蕭條:反思1929.
    而一旦日後確認美國為最初的發源地,甚至就是從美國陸軍那個去年8月被關閉的生化實驗室洩漏的,將會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對美國整個政治和外交秩序的一次非常致命的打擊。無數國家在這次疫情中遭到巨大的經濟損失,無數的人在這次事件中痛失至親,美國這個國家和川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一定得負起這個責任。
  • 美國為什麼拋棄巴列維?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伊朗曾作為美國的盟友,一度輝煌,世人稱之為「波斯灣的憲兵」。
  • 經濟蕭條時,生活比你想像得艱辛一萬倍
    正如小說中的蓋茨比被一顆子彈結束生命,所有的繁華成為過眼雲煙一樣,1929年美國經濟遭遇了一場巨大的經濟危機,這場後來被稱為「大蕭條」的危機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周期性危機。02 在經濟蕭條中長大的孩子們「大蕭條」是20世紀上半段出生的美國人最難以忘記的痛苦回憶,也影響了許多人的一生。稍稍翻看股神巴菲特、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甚至是今天美國總統川普的回憶錄,無不對當年大蕭條之後艱辛的生活印象深刻。苦難的日子對他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從美元周期看大國經濟戰
    》一文,通過回顧大蕭條以來美國和美元的發展周期來更好的觀察現在的中美關係,以及二者之間的經濟戰爭。大蕭條給幾乎所有國家都帶來了經濟災難,導致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爭奪財富的鬥爭,並導致十年後的熱戰。當美聯儲在1929年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投機時,泡沫破裂,全球大蕭條開始。美國的債務問題對美國銀行來說是毀滅性的,它們減少了在世界各地放貸,傷害了國際借款者。與此同時,大蕭條造成了需求疲軟,導致美國進口和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的崩潰。
  • 川普的赤字經濟
    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打造的新世界裡,一個衝擊緊接著另一個衝擊,從來沒有時間仔細思考正在轟炸我們的事件的完整含義。7月下旬,聯邦儲備委員會逆轉了其將利率恢復到更為正常水平的政策,此時,在大蕭條爆發後,美國已經經歷了10年的超低利率。之後,美國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又發生了兩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今年槍擊案的總數達到255起——也就是每天超過一起。
  • 全球大蕭條將至,一連串信號透露政經邏輯發生重大轉變!
    這次全球大危機以及即將到來的大蕭條,尤其是西方暴露出來的政治、經濟、社會治理總危機,從表面來看,是病毒引起的,但是從本質上來看,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可持續的產物。 今天重溫道德經,會發現,從中國哲學角度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是不符合天道的,是不可持續的,需要新版本的全球化。
  • 周報|細談經濟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第一個百日:        美國人民對於破碎的經濟、大量失業、薪水與收益減少感到極端不滿,尤其是諸如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與1932年的稅收法案等胡佛的政策。羅斯福入主白宮時擁有大量的政治資本。各種政治立場的美國人都在要求立刻的作為,羅斯福也在「第一個百日」中以一系列非凡的新計劃回應。
  • 偉大的經濟衛國戰爭(三)(四)(五)
    而且這五年的準備時間,還有兩年是靠把波蘭賣了換來的。所以,我一定會大清洗那些連芬蘭波蘭都打不過的舊將領們了,樹立權威並進行輿論的管制,否則,希特勒來的時候,這些將領們大部分都會變成高呼「Sir this way」的帶路黨。而且,我一定會自然會控制資源,用來向西方國家購買生產線,發動廣大農民加入工業化進程,全面發展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