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士高達0080:口袋裡的戰爭》可謂是高達U.C.系列最為短小和特殊的一部,全局沒有特別精彩、複雜的打鬥畫面,沒有高達U.C.中最具人氣的人物(比如阿姆羅·雷和夏亞·阿茲納布)出場,連整個U.C.系列的重要元素「新人類」(New Type)和「精神感應框架」(Psycho Frame)都沒有出現,而只是以一位兒童(阿爾)的視角刻畫了一次在聖誕節前幾乎無關乎總體戰局的小規模衝突(因而不過是「口袋裡的戰爭」),這樣的一部劇作憑什麼受到好評如潮,在豆瓣獲得9.4的高分,且被不少高達粉絲譽為「每年聖誕節都必須重溫的劇作之一」?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高達U.C.系列。高達U.C.系列是指繼承了1979年播放的《機動戰士高達0079》時間線的一系列高達作品,與後來其他世界觀的《新機動戰記高達W》《機動新世紀高達X》《機動武鬥傳G》《高達Seed》《高達Seed Destiny》《高達00》等等作品不屬於同一系列,而素來以「刻畫戰爭殘酷性和真實性,借題反思人類本性與命運」著稱,因而受到最為廣泛的關注,且其同系列作品眾多,並被不斷動畫化;今年本來應該上映《機動戰士高達0105:閃光的哈薩維》,但因受到新冠疫情阻撓而推遲。之所以稱為高達U.C.系列乃是因為U.C.是Universal Century(宇宙世紀)的縮寫。在劇作中,奉行大統一的地球聯邦在公元2009年正式成立,並於公元2045年起在地球附近的宇宙建立起了許多殖民衛星,並根據其宙域劃分出了Side1到Side7;而人類開始向這些衛星移民時,人類歷史就進入了宇宙世紀,紀年也相應改為U.C. 0001年(此時人類人口已經達到了90億)。其實,向宇宙移民的政策中暗含精英統治的元素,大量的人口被遷往宇宙,而地球則成了統治者的「貴族天堂」,可以更為充分地享受地球資源,以及其他殖民衛星的供養。到了U.C. 0045年,人類已達到110億,其中90億為宇宙移民,地球聯邦此時仍然沒有制定維護宇宙移民權益的有效政策,再加上聯邦官僚主義風氣日盛,宇宙移民的不滿情緒日益上漲。U.C. 0058年,在離地球最遠的Side3,政治家吉翁·茲姆·戴肯發表了《Side3獨立宣言》,成立吉翁(Zeon)共和國(其實原名Zion,就是聖經中的「錫安」,不少基督教元素出現在劇作中,且有深刻的寓意,但官方後來害怕得罪基督徒,引發宗教衝突,就改為Zeon),並建立國防隊。U.C. 0068年,吉翁·茲姆·戴肯疑似被[扎比家]毒殺,由迪金·梭德·扎比繼任首相一職,且逐漸施行獨裁統治。U.C.0069年,吉翁公國的科學家T. Y. 米諾夫斯基博士取得一項歷史性科技成果,他經多年研究,終於證實了一種電荷粒子(後被稱為米諾夫斯基粒子,簡稱M粒子)的存在,當人為地大量散布M離子時,可達到令雷達等偵察、通訊系統失靈。(這也是為什麼在U.C.系列中,高達等機體必須由活人在其駕駛艙內駕駛,而不可遠程操控。「別人家」的科幻作品一般都是很嚴謹的。)U.C.0071年,吉翁公國開始開發在M粒子環境下作戰的新兵器,並終於在U.C.0073年,推出了第一臺新型兵器的原型機,被命名為「機動戰士」(Mobile Suit,簡稱MS),第一臺機動戰士的型號,便定為MS-01,且很迅速地逐步升級成了MS-05,被正式稱為扎古I(Zaku I),投入大規模的量產和軍事使用;而此時聯邦軍科技方面卻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扎古具有的機動性能、相對於宇宙戰艦的小巧身姿、單兵突入性等,使得吉翁公國在隨後發動的「一年戰爭」(U.C. 0079)中佔盡優勢,甚至在吉翁進行「降落作戰」後(此時的吉翁已經投入使用扎古II,並將扎古降落地球進行戰爭),短短幾個月間便佔領了地球三分之二的領土,直到聯邦也開發了新型機動戰士——高達(RX-78-2)。(個中詳情,關于吉翁·茲姆·戴肯被毒殺與夏亞·阿茲納布[原名:卡斯巴爾·雷姆·戴肯]走上復仇之路的關係,以及聯邦軍的失利與高達緣起,因與本文主題關聯不大,筆者在此不贅,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觀覽《機動戰士高達:The Origin》六部前傳作品)1979年《機動戰士高達0079》的劇照(左)/初代的高達,後被戲稱為元祖高達(右)千不該萬不該,初代的高達在吉翁的一次偵查突襲中陰差陽錯地被該機體設計師的兒子阿姆羅·雷坐了上去。阿姆羅憑藉其出色的頭腦和逐漸覺醒的New Type能力(指人類移居宇宙後,逐漸進化而激發了潛能,能對周圍世界產生極為正確和敏銳的判斷,並能感知到各種事態或危險,以及時作出回應)和初代高達的優良性能,成了逆轉戰局的關鍵人物,由於其擊破數在「一年戰爭」中極高,聞風喪膽的吉翁士兵將初代高達稱為「白色惡魔」。U.C.0079年12月,我們的男主貝納德·瓦茲曼(暱稱巴尼)終於登場了,不,他沒有去開聯邦的高達。相反,他只是個吉翁的小兵,技術一般(常常為隊長和戰友嘲笑),開著扎古II改在中立的Side6登陸作戰。他和女主的「不重要」(平凡人、普通小兵、生死絲毫不影響世界歷史,甚至在本文此處才開始出現)卻恰恰成了本片的重點。此時,由吉翁公國挑起的「一年戰爭」已進入最後的階段,人們都已看到吉翁日漸式微,「吉翁已無可用之兵」,並盼望著和平的早日到來。然而,一部分吉翁軍的頑固派,仍然執迷不悟地堅持著與聯邦軍的戰鬥。這時的聯邦軍,除了加緊展開最終的大攻勢,亦沒有放鬆軍事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由於少年英雄阿姆羅駕駛的RX-78-2高達在戰爭中表現突出,使聯邦充分認識到「機動戰士」的價值與阿姆羅表現出的New Type能力有相當的
利用價值。為了將兩者更好地結合,在地球的北極基地,聯邦軍試製出一架最新的高達「NT(New Type)-1 Alex」,並在吉翁的突襲下被秘密送往宇宙中立地區Side6,在那裡進行最後的測試。吉翁當然不會希望看到還有新型的高達被投入戰場,而意圖將之破壞;巴尼參加了這次的破壞高達的行動,但登陸作戰和後續的秘密突襲「紅寶石作戰」相繼宣告失敗(後面一次失敗一半要賴吉翁新機體京寶梵的駕駛員酒後駕駛!懇請諸位讀者千萬不要酒駕!)戰友相繼死去的巴尼卻和在Side6上意外結識(「有意利用」)的小孩阿爾格外感情熟絡,阿爾一向酷愛戰爭,並在預備「紅寶石作戰」期間不斷幫助巴尼一行人獲取戰爭情報。又是千不該、萬不該,謊稱是阿爾哥哥的巴尼又意外結識了阿爾的漂亮女鄰居克裡斯蒂娜·麥肯吉。巴尼因著他的親和力,和克裡斯蒂娜一家人相處得格外融洽,久而久之,雙方都心懷好感。但外人幾乎都不知道,克裡斯蒂娜其實正是新型高達NT-1的測試駕駛員。吉翁軍方最後留給巴尼的消息讓他陷入了掙扎和痛苦——如果高達沒有被及時破壞,他們會在聖誕夜之前使用核武器毀掉整個Side6。警方無法相信阿爾的報警,置之不理。巴尼本想一走了之,但最終他下定決心,為了阿爾與心愛的克裡斯蒂娜,以及殖民地的人們,嘗試去擊破高達,而此時這位技術一般的駕駛員只剩下一臺被打壞了的扎古II改。在阿爾的協助下,他修復了初次襲擊Side6時被擊落的扎古II改,在沒有認出駕駛員是誰的情況下用唯一的武器——熱能斧對高達NT-1發起了攻擊,並重創了克裡斯蒂娜。與此同時,阿爾從父親的口中得知了吉翁軍的核彈已被截獲,並將於數日後籤定終戰協議,他飛奔著跑向巴尼戰鬥的地方,希望可以制止無謂的犧牲,但在他面前支離破碎的NT-1的光束劍,已刺穿了扎古的駕駛艙。救護人員從NT-1駕駛艙中搶救出的聯邦駕駛員那一頭秀麗的紅髮,更使阿爾認出了那正是克裡斯蒂娜,而巴尼的命運則從聯邦士兵的口中流露出來——「已經被轟得一塌糊塗了」。阿爾被嚇得暈厥過去。當然,這部劇刻畫凸顯了戰爭的殘酷。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這部劇作也只是普通的戰爭片之一,也和此片暗中刻畫主人公為普通人沒有太大的關聯。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部片中,沒有所謂正義的一方和反派的區別。雙方下層士兵都為各自的理想和接受的命令而戰,作品沒有去刻意渲染好人、壞人的對立,甚至雙方的下層士兵似乎都有不錯的人,男主和女主就是典型。巴尼絕非壞人,甚至和其他隊友不一樣,他雖然也想利用阿爾套出情報,但內心卻真的把缺乏父愛的阿爾當親弟弟看待。他後來決心破壞高達,哪怕知道自己可能這次真的難逃一死,但良心還是讓他這麼做,因為殖民衛星上有好幾億的人口(當然也是為了能保護自己心愛的女孩)。克裡斯蒂娜也是一個真實溫柔、美麗、善良的女孩,為了確保居民安全,毅然抗命和扎古在無人的森林對戰。但問題正是在於此——如果大家都是(從聖經來看,相對意義上的)好人,那何以有此愛人彼此相殺的悲劇???答案只有一個,不是戰爭本身,而是
操縱戰爭的國家、政權和政治野心家。作為一個基督徒,筆者當然承認人人都是罪人,而這是人類歷史中衝突和悲劇的根本原因,甚至罪惡的循環難以被打破,乃是因為任何罪人被放在掌權者的位置都難免墮落和野心的試探。但是,儘管如此,從政治神學的角度,我們依然不得不反思一些更為深刻的問題——存在「體制性的惡」對普通人的壓迫嗎?以及這種壓迫,可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傷害我們(特別是弱勢群體)是我們該竭力抵制以遵行「愛人如己」的誡命嗎?筆者不是政治神學的專家,因此不會在此做出全面的回答,但希望通過一些簡略的分析和反問,幫助讀者自己能有更深刻的反思。劇作中,「一年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聯邦政府的腐敗和吉翁公國扎比家的野心,甚至扎比家在宣傳中就是借著揭露聯邦政府的高壓政治,將自己發動的戰爭美化為「聲張宇宙移民權益」的正義戰爭,而聯邦高官則利用吉翁軍事中的殘酷手段,煽動民眾反對侵略,以求坐穩自己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到,核心的問題,都是掌權者對自己[既得]利益的考量,而底層民眾則是可以「利用」的「資源」,且只要民眾越是缺乏反思能力,以情感、愛國主義等主導行為,這種「資源」就格外豐富。劇中的巴尼和克裡斯蒂娜都很明顯是這種隱形操縱的受害者:一次,獲知會有核彈來襲的阿爾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克裡斯蒂娜,忍不住問她,假如宇宙艦隊來襲、這個衛星會毀滅,她會怎樣做。「我會戰鬥,」克裡斯蒂娜回答道,「因為戰鬥就會有人死去,但不戰鬥也是一樣會死去。完全正確的事在哪兒都不存在的,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阿爾,聽好!這個包裹裡有我錄的證言錄像帶,以及證據文件。為何這個衛星會變成核彈的目標,我所知道的都說了。萬一我死了的話把這個交到警察局,如果大人們相信這是事實的話,我想這個衛星會得救的。我本想自己直接去警察局自首,怎麼說呢?那樣做……我總覺得在逃避,在這裡不作戰的話,好像自己會變得不像自己。並不是憎恨聯邦或要報隊長他們的仇。無法表達得更好,只是想和高達打一仗,或許我是軍人的關係,理由連我自己也不清楚。阿爾,我大概會死,不要因此而恨聯邦士兵或高達的駕駛員,他們也只是和我一樣,做他們認為該做的事而已。希望你不要怨恨他人或責怪自己,這就是我最後的請求。如果運氣好活下來,而且戰爭結束後,我一定會回到這個衛星的,這是約定。就這樣分別了,再見了!阿爾,健康地生活呦!向克莉絲問好!認真看完本劇的讀者在這一幕一定會淚目。巴尼和克裡斯蒂娜都明白,這戰爭有其殘酷性,看到戰友、親人死去,他們也很痛苦悲傷,內心深處他們並不想去恨對方的人,也不希望別人去恨,但是他們又覺得應該去戰鬥,甚至原因連自己也說不清。敏感一些的讀者可能會在同情巴尼和克裡斯蒂娜的同時醒悟過來,
這其實正是「洗腦」的威力所在——你根本不明白戰鬥的意義,你卻要去和別人戰鬥,搭上自己的性命、別人的性命,最終的利益所得者卻是當權者,而普通人的性命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數字、一種工具和資源
。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就是要讓人去恨那些他們從未見過的人,卻對自己從未直接參與的功績自矜不已,底層的無知者就在被這種無知、懵懂的情感渲染中「便宜了」那些當權者。巴尼和克裡斯蒂娜代表了底層民眾,他們是體制和政治宣傳的受害者,他們的學識和人生視野受限,讓他們無法分析戰爭和政治權術的本質,只能稀裡糊塗地賣命。如果不是因為這種體制性的惡,或許他們本該好好生活在一起;但他們如今只能任憑歷史的巨輪碾壓,親身承受這種悲劇,甚至他們的故事和悲劇,只有一個叫阿爾的小孩才清楚。隨著《大秦賦》被官方定性為「歷史正劇」「講述了秦王政的奮鬥故事」,慘烈的侵略戰爭被描述為「邁向大一統式和平繁榮的必經之路」,筆者深信這種「體制性的惡」早已深入我們周圍。筆者只想最道出最後幾點以作反思:1. 人性本惡,因此缺乏權力分散、制衡的政治體制是非常危險的;西方歷來對此非常警戒,實行權力的分立,也允許媒體、社會輿論、民眾等提供檢舉、批判和監管,以多元制衡惡的發展;而X國則只有一個……,不接受任何……,它自己解釋一切,統管一切,所以……(省略號處請讀者自行腦補。)2. 基督徒應該順服和尊重掌權者,但這並不一定與監督和批判掌權者相矛盾。但以理也會直言尼布甲尼撒的殘暴,希望他悔改,施行公義、憐憫窮人。(但9:24-27)3. 有些人說,X國政府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現在還能有的吃、有的享受,不受新冠太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要批判他們。回應:(1)X國既然自稱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那假設他們真的做得好,乃是應該的,只是他們的本分(路17:7-10),若有偷懶,就該受到責打(太25:26)。(2)人不是豬,過得好不好不是以享受(吃喝、安定)為標準,豬能過得安定、專心享受,卻不知最終是為被人宰殺;何況我們吃的並不好(食品安全問題頻出),連呼吸都困難(霧霾)。(3)等到這些人的孩子被打了「問題疫苗」,餵了「毒奶粉」,就基本沒有說這樣話的底氣了。(4)政府之所以會「做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今網絡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輿論壓力使他們不得不有所行動;在公開場合對政府的批評有時是促使其施行公義而不得不採取的手段,否則「無作為」可能會傷害更多人。(5)奴役不一定通過限制人身自由,而可以是通過鉗制思想。4. 基督教應該關懷弱勢群體,以求「愛人如己」,以合理、合情、合法、合聖經的方式幫助弱勢群體不受欺壓。否則,這和只為窮苦弟兄禱告,卻從不伸手掏錢捐助的虛偽之人無異(雅2:16);也勢必影響福音的傳講,極容易讓他們誤以為福音只是雞湯,讓他們對眼前困苦麻木,將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來世。(這也是當初來華傳教士最終不得不開始向英國政府抗議、反對鴉片的根本原因,因為在當時「只傳福音,不顧民眾真實生活疾苦」已嚴重阻礙了福音的見證和傳播。)5. 弱勢群體之所以是弱勢群體,就在於他們可能連基本的反思能力都沒有,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這麼苦,甚至以為這樣受苦是生活必須的。其實,很可能,他們出生於某地,就決定了他們以後只能是中下階層,一天工作17小時(送外賣?)才能養家餬口。而這可能是因為政府的某些不作為而導致的。6. 基督徒,特別是基督徒知識分子有責任為這些弱勢群體做些什麼,而不只是「我為你禱告!」現今不少城市教會大多以中產階級為主,他們很難體會這些弱勢群體過得是怎樣的生活,最多感慨幾句,禱告幾句(筆者也接觸過這類群體中的幾位弟兄,最初也只是禱告了事,沒有特別的關心,非常慚愧),而許多這些群體的人士也很融入這些城市教會,這不該是基督的教會應有的模樣。7. 若有基督徒只是看到,我們該經歷苦難,而認為不必切實地以行動幫助他人,這是不合聖經的;若認為基督徒當以柔和謙卑為本,因此就完全不該批判政府,這是他們錯解了聖經,通常這樣的基督徒自己生活較為優渥,沒經歷過太大的苦,也幾乎沒有受過不公平的待遇,盼望他們能多多經歷苦難,這樣更能體會窮苦人的處境。苦難是基督徒一定會經歷的,但通常是我們忍耐無法迴避的苦難才能榮耀上帝;不代表基督徒自己應該去找苦受,或不去以合理手段躲避、紓解可以迴避的苦難(基督徒生病了就該看醫生吃藥、受到逼迫可以上訴[徒25:11,特別是在民主國家],或是逃往地下[像羅馬的初期教會]、遇到瘟疫需要防範且不再大規模聚集)。不知導演是否有意為之,借著聖誕節將巴尼刻畫得有幾分像基督(雖然在神學上不是那麼準確對應)——看似普通、被藐視、最後決定前的掙扎、一個人的死帶來許多人的活、官方歷史並不重視(最初官方的羅馬歷史幾乎沒有提及耶穌這個人物,祂最多只是死刑犯而已)。巴尼的死令人遺憾,他完全死了,沒有懸念,他的死只是改變了阿爾,他開始意識到戰爭的殘酷,但周圍的同學卻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是不是感嘆戰爭的刺激,盼望戰爭能打得再大些。後來也確實如此,聯邦依舊腐敗,戰爭升級,一直到U.C.0105都沒有打完,聯邦大校布萊德的兒子哈薩維因不滿聯邦腐敗,坐上了Ξ高達,卻最終革命失敗被擒,並被自己的父親無奈處決。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布萊德在劇中也是好人,哈薩維也是好人,而布萊德在U.C.0079還說過:「我家的兒子很乖!」不過,這些都是《閃光的哈薩維》帶來的後話了。
《機動戰士高達:閃光的哈薩維》劇照,重新定檔為2021年5月7日
圖中為與Ξ高達敵對的佩涅羅佩·奧德修斯高達
還好,這不是真的!還好,有一位真基督來了、死了也復活了!雖然現今仍有悲劇,但人類歷史不會只是罪惡的循環,祂的恩典能勝過這一切;雖然現今仍不見萬物都服祂,地上的掌權者都聯合敵對祂,我們活在地上,如同羊如狼群,但其實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上帝的國已經來到,就在我們中間;雖然這國度眼不能見,但上帝借著聖靈與我們同在,我們日用的所需祂都看顧,直等到基督再來,滅盡了撒但和地上的敵對勢力,使得上帝國度以有形的方式徹底彰顯出來,那時候將再也沒有欺壓和不義!雖然我們現今的付出未必能扭轉整個體制,或帶來根本性的轉變,但至少我們做過了,我們已經在愛人了,結果都在上帝自己的手中,何況還有像威伯福斯、約翰·牛頓等先賢的成功榜樣在那裡!基督帶來的盼望帶給我們終極動力,我們的付出並不白費,都為上帝所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