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英國《每日星報》網站用「中國的『微波殺手』」這種聳人聽聞的措辭,報導了中國西北某研究所黃文華研究員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消息,稱獲獎成果是微波武器技術,可以完全摧毀敵人的電子設備。
科技日報記者查閱了近段時間的官方報導,發現黃文華獲獎的項目是某新概念技術成果。但有媒體分析認為,這就是高功率微波反導系統,該系統可用於艦艇防空反導,可幹擾乃至燒毀來襲敵機和飛彈的電子設備,甚至可以直接「燒死」敵機飛行員。
相關信息顯示,黃文華長期從事高功率微波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高功率微波效應與總體技術、高功率微波測量、傳輸和發射技術等。
對此,記者就微波武器的相關知識性問題採訪了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建光教授。他介紹,「微波武器又稱為射頻武器,可以利用高能量的電磁波攻擊並毀傷作戰目標,其作用距離遠,受天氣等外界條件影響較小,控制運用方便。不容置疑的是,微波武器將對未來戰爭產生巨大而深刻的變革。」
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其波長範圍在1毫米至1米之間,在空氣中可以以光速沿直線傳播。常見的微波武器包括微波炮、主動拒止系統、高功率微波炸彈和微波攔截器等。
馬建光指出,目前,微波武器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開發,尤其是發射瞬間功率達到100兆瓦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得到了極大重視。高功率微波武器就是通過強電磁脈衝對敵方武器的電子設備產生「電擊」,使其工作性能降低甚至完全失效,破壞效果極大。
「另外,微波武器的一大特色就是可用於隱形武器的攻擊。由於隱形武器採用獨特的外形結構和吸波材料對雷達波進行大量吸收,從而減少了雷達反射面積,微波武器正好適用於這一特點。隱形武器由於大量吸收微波而被加熱直至遭到破壞,甚至可能瞬間出現解體墜毀。」他特別指出。
「微波武器可廣泛應用於陸、海、空、天武器防禦平臺和戰術攔截系統。此外,微波武器可重複使用,攻擊一次費用較低,效費比極高,因而引起了西方主要國家的研究興趣。」他介紹,俄羅斯研發的微波炮可以在10公裡範圍內對無人機或者飛彈產生有效毀傷。而美國正在研製的「反電子系統高功率微波先進飛彈項目」,就是利用空基高功率微波系統同時發射多個脈衝微波,以實現對多個目標進行攻擊、毀傷的作戰效果。
實際上,微波武器甚至早已被用於實戰。海灣戰爭中,美軍就首次使用了高功率微波彈頭,對伊拉克的指揮系統和防空雷達系統產生了巨大破壞。
記者了解到,我國近年來也在進行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
2013年,由電子科技大學舉辦的「第九屆全國高功率微波學術研討會」官方新聞指出,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開展高功率微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成果。近年來,我國高功率微波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科研水平不斷提升,諸多指標取得突破,且正向小型化和實用化方向快速邁進。
不過,馬建光也指出,目前微波武器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初步實戰化並不順利,尤其是無法有效對空中目標展開攻擊。如果攻擊功率太大,可能造成自己武器的電子設備毀傷。微波武器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佔用較大的體積,自身也具有一定重量,這極大限制了其作為空基攻擊武器的應用。微波武器在大氣中的傳輸功率密度同樣也隨距離迅速衰減,極大降低了它的有效作戰距離。
「實際上,外媒炒作包括我國微波武器在內一系列先進武器的研製,並誇大其詞,其根本還是冷戰思維作怪,中國威脅論作祟,零和博弈思想根深蒂固。」馬建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