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畫家筆下的「大澱」號,從上至下依次為野上隼夫(上)、上田毅八郎(中)、柚木武士(下),其中柚木武士和野上隼夫的畫冊,至今還可以在亞馬遜上購買到。
上圖:攝於1944年6月的「大澱」號,登上「大澱」的豐田富武,當時他己是聯合艦隊的司令,並指揮了馬裡亞納海戰
上圖:完工後不久的「大澱」號雄姿,艦首的菊花紋章清晰可見
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的使用方法較為特殊,通常是配屬給驅逐艦隊和潛艇部隊當旗艦,在日本人看來,這種使用方法好處不少。首先巡洋艦比起驅逐艦有更強的火力、射程和輕型裝甲,能先發制人,另外日本的巡洋艦在傳統上相當重視魚雷攻擊能力,如果發生戰鬥,巡洋艦將和驅逐艦一起發動魚雷攻擊。其次,輕巡洋艦有能力搭載飛機,高速的艦載偵察機能有效地強化分艦隊的偵察力,還有就是巡洋艦的強大的通信能力對於貧弱的潛艇通信來說意義更為重大。強化驅逐艦隊、潛艇隊的作戰能力的行動一直在進行,而輕巡洋艦的整備始於大正年間的川內級,由於整個戰隊各艦戰鬥力不怎麼樣,作為旗艦理所當然的要加強。到了1939年第四次補充計劃,充當水雷戰隊和潛艇戰隊的旗艦的輕巡洋艦建造更是被重視。作為海軍軍備充實計劃的巡丙型(二等)136和137號艦、阿賀野級的改進增強型,大澱級被計劃為潛艇戰隊的旗艦,共2艦,但是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2號艦被取消。
上圖:1943年6月25日錨泊在吳港的「大澱」號,注意艦尾的巨大的水上飛機彈射器
大約1944年初,將「大澱」號改裝為聯合艦隊旗艦的方案被緊急提出。原因是以前的聯合艦隊司令部被放在最強的戰艦上直接處於最前線,但是戰場的廣大和地理的複雜,戰事的瞬息萬變以及安全問題實在是讓指揮不便,而將司令部丟在陸地上雖然安全卻又有聯絡不及時的問題,折中的方案就是將司令部放在二者之間,也就是所謂的「內海」上。方案很快就確定下來。由於「大澱」號在設計時就是非常重視通信能力,這正是司令部指揮所需要的,巨大的機庫由於沒有飛機而空置,正好利用它的空間改裝司令部設施,而彈射器改裝為普通的吳式二號五型火藥式彈射器,只搭載2架飛機。3月6日開始進行此項工作,整個機庫被重新劃分為3個職能不同的部分。改裝很快於4月1日完成。
計劃接待的第一位司令長官是古賀峰一,由於海軍乙事件(即古賀峰一失蹤事件),接待的是次任司令長官豐田副武。5月4日,停在木更津海面的「大澱」號正式成為聯合艦隊旗艦,這是自1896年「橋立」號巡洋艦擔任旗艦後48年來第一次有巡洋艦坐到這個位置上。該項勤務直到1944年9月29日。5月20日美軍登陸比阿克島,消息傳到泊於橫須賀港的「大澱」號上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有人甚至提出帶領艦隊出擊,當然這個愚蠢的想法被否決。6月22日,「大澱」號從橫須賀港出發,23日到28日在柱島泊地作為司令艦指揮了馬裡亞納大海戰,29日返航回基地。
日本在戰爭中損失了太多的艦艇,建造速度跟不上消耗,作為一艘嶄新的強有力的巡洋艦被放在後方當擺設是不能容忍的浪費,加上戰爭的進程使得聯合艦隊也不可能有什麼遠距離作戰,海軍最後決定把聯合艦隊司令部遷移到神奈川縣慶應大學日吉臺,「大澱」號也恢復為普通巡洋艦任務。上圖:大澱號傾覆時照片,轟炸導致船上的原油洩漏
1944年在東西寬600海裡,南北長2000海裡廣闊洋面上進行的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的雷伊泰灣海戰是決定日本海軍乃至日本國家命運的一戰,「大澱」號參加了此次戰役(日本方面的代號是捷號作戰),作為小澤治三郎中將的誘敵艦隊中的一員。該艦隊計大型航母1艘,輕型航母3艘,航空戰列艦2艘,輕巡洋艦3艘和驅逐艦8艘。日軍計劃的主角是由慄田健男海軍中將指揮的第1遊擊部隊,停泊在新加坡附近的林加群島錨地,擁有戰列艦7艘、重型巡洋艦11艘、輕型巡洋艦2艘、驅逐艦19艘,由該艦隊進擊雷伊泰灣的美軍。第2遊擊部隊由志摩清英海軍中將指揮,在日本內海待機,擁有重型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1艘、驅逐艦 4艘。慄田艦隊在先行的錫布延海戰鬥中損失很大,開始向西方逃跑,哈爾西認為該敵威脅已經很小,而小澤艦隊的威脅更大,最後決定先消滅小澤艦隊。而慄田艦隊卻在錫布延海暫時西撤後又於10月24日16時開始折回重新通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奔向雷伊泰灣。
20時,在得知慄田艦隊已經返航後,小澤命令艦隊收攏向北方退避。不久接到聯合艦隊司令部「仰仗神明庇佑,全軍猛進突擊!」的命令,於子夜時分再度折回南下。 25日6時,美軍第1攻擊波的180架飛機出擊,8時許發現了小澤艦隊。機群立即衝破日艦空中火力屏障和僅有的13架日軍戰鬥機的攔阻進行猛烈的攻擊。「千歲」號水上飛機母艦首先被炸沉,「瑞鶴」號航母也被魚雷擊中,舷機損壞,電訊聯絡中斷。另外還有「秋月」號驅逐艦被擊沉。8時30分小澤向慄田發報稱作戰成功。但是這份極為重要的電報慄田居然沒有收到。10時,美軍對小澤艦隊進行了第2波36架攻擊,1艘巡洋艦被擊傷,航速降為10節,「千代田」號水上飛機母艦中彈起火開始傾斜。哈爾西完全被小澤所迷惑,根本不管雷伊泰灣,直到在夏威夷的尼米茲發出命令後才率戰列艦編隊先行,38.4特混大隊隨後,以最大速度趕去救援。留下38.2和38.3兩個特混大隊繼續追擊小澤艦隊。11時45分,第3批200餘機發動進攻,「瑞鳳」號被重創,「瑞鶴」號被3條魚雷擊中,不久沉沒。
小澤立即把自己的司令部轉移到了「大澱」號上。下午,美軍派出第4批小規模攻擊機群,「瑞鳳」號被擊沉。18時小澤艦隊又遭潛艇襲擊,1艘負傷的巡洋艦被擊沉。此外,已放棄的「千代田」號也被擊沉。該次戰鬥日軍共被美軍擊沉了4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小澤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卻達到了戰術目的,可惜慄田無法有效利用。「大澱」號在戰鬥中什麼也沒有撈到,各種高射炮雖然不停的開火,無奈性能不佳的25毫米炮佔多數,對美機威脅很小。幸運的是僅僅受輕傷,能全身而退。美軍雖然在整個戰役中錯誤不斷,但卻憑藉著其巨大的數量、質量優勢來彌補而取得了勝利。海相米內光政評價雷伊泰灣海戰對日本帝國的影響時說的是:「我覺得這就是終結!」
上圖:1944年10月25日恩加諾角海戰中,「大澱」號正靠近受重創的航空母艦「瑞鶴」準備營救小澤,並接替「瑞鶴」擔任旗艦。
上圖:打撈後準備拆解
《戰艦獵手》內測激活碼,每天限量發放,數量十分有限,先到先得哦!
C4CR67SL17
L4XL56NG15
L8GQ64T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