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龍龍的安排,我們去聖地牙哥(San Diego)轉了兩天。
聖地牙哥在洛杉磯南邊,是加州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國的第八大城市 ,南距美墨邊境僅20公裡。
這座城市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停靠在海邊的中途島號(Midway)航空母艦。
據介紹,這艘航母是美國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為紀念二戰的中途島海戰而命名。它是美國第一艘具有裝甲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也是美國第一艘最大寬度按照能夠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要求而設計的戰艦。 該艦1943年10月開工建造,1945年3月下水,滿載排水量6萬噸,全艦最多可攜帶100多架當時的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這艘航母於1992年4月退役,2003年被改造為博物館艦,2004年6月開始接待遊客參觀。
我們倆每人買了一張12美元的參觀券,登上這艘航母。航母的甲板大約有300米長,六七十米寬,顯得很寬闊。甲板上停著十幾架噴氣式戰機和直升飛機,顯然都不是上世紀40年代的產物。艦載機看來不像是滑躍式起飛,因為沒有帶角度的斜坡跑道;可如果是彈射起飛,我們又沒有找到彈射器的痕跡——也許是改造時做了某種變更——讓人疑惑的是,難道美國60多年前就掌握了彈射起飛的技術嗎?蘇聯直到解體,所造的航母還是滑躍式起飛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美蘇兩國在技術上的差距……
進入船艙,我們看到上世紀40年代的螺旋槳戰機,看到粗得嚇人的錨鏈。
我們分別參觀了艦長、中層軍官和普通水兵的宿舍,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水兵的床位竟是如此地狹小!其高度充其量也就是七八十公分,稍不小心就會碰頭。想想倒也情有可原,全艦4000多官兵,都那麼舒坦,還怎麼裝載各種設備設施和武器彈藥,還怎麼打仗!官兵的餐廳和各種公共娛樂場所倒還不錯,睡覺的地方差點也就湊合了……
下了航母,我們來到一片草坪。草坪上矗立著一尊巨大的「二戰勝利之吻」的雕像。1945年8月14日,一名普通的美國水兵為二戰勝利所鼓舞,在紐約時代廣場忘情地親吻一名陌生的女護士,這一鏡頭被攝影師搶拍,並取名為「勝利之吻」,成為象徵二戰結束的經典照片。按那幅照片做成的雕像,在這裡和二戰前後的航母擺放在一起,相映成趣,既表現了當時美國參戰的正義性,又反映了美國軍人和美國人民的勝利喜悅和浪漫情懷……
我們去海洋世界玩兒了半天。由於門票3天內有效,我們當天晚上又去了一趟。連續坐了幾次「激流勇進」的大船,回酒店時我們渾身都溼漉漉的,像是落湯雞……
在酒店前的海濱散步,是一大樂趣。雖然8月初還屬盛夏,聖地牙哥的緯度也不高,但傍晚海風習習,空氣清新溼潤,略帶一點海腥味,讓人感覺溫馨舒適,一點都不燥熱。海邊泊滿各種私家遊艇,海鷗在周邊飛躍嬉戲,不時發出愉快的尖叫聲……漫步之間,的確有一點心曠神怡之感。
龍龍在地圖上發現一個小島,不知有什麼景色,要過去看看。我們驅車走過一座挺長的橋,下橋不久,路邊有一座崗亭,一位美國軍人攔住了我們,告訴我們那是一個海軍基地,遊人不能入內。我們只好調轉車頭,去瀏覽其他的地方。我感覺他們的軍事要地,防範挺寬鬆的,遠不像我們國內那樣戒備森嚴……
回洛杉磯的路上,我們參觀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這是龍龍下一步轉學的備選學校之一,在全美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30幾位。由於暑假,校園內人不多,我們轉了兩圈就離開了。
回洛杉磯的路上,我們參觀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這是龍龍下一步轉學的備選學校之一,在全美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30幾位。由於暑假,校園內人不多,我們轉了兩圈就離開了。
回到帕薩迪納當晚,龍龍陪我去Hollywood Bow聽音樂會,他在我到洛杉磯之前就定好了票。龍龍告訴我,舉辦音樂會的那個場所被俗稱為好萊塢碗兒,其實就是一個露天劇場,一個很有特色的露天劇場。
因為估計人多,我們到家不久就出發了。停好車,我們步入劇場。我一看,這個「碗兒」還真是有特色。前面的舞臺處於劇場的最低處,舞臺上面有一個圓拱形的「蓋兒」。觀眾席順著坡度拾級而上。整個劇場估計能夠容納近兩萬多人。最前面的幾排觀眾席被隔成一個個長方形的獨立空間,像是包廂雅座;整個觀眾席呈現為一個巨大的扇形,越往後越寬、座位越多……我想之所以被稱為「碗兒」,也許是因為四周都是山丘,整個劇場處於底部,有點碗狀……
我們的座位在包廂後面的第一排。陸續上人乃至開演之後,我發現前面的包廂裡,多數是一家一家的人;特別讓我驚奇的是,幾乎每個包廂的桌子上都擺滿了各種食品,穿著隨意的一家老少一邊吃晚餐,一邊聽音樂,其樂融融;對有些人而言,與其說是在聽音樂,不如說更像是在音樂中聚餐……我想美國人還真是浪漫隨性,遠不像德國人特別是日本人聽音樂會時那樣正規拘謹……
音樂會的主要節目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其中的「歡樂頌」最振奮人心,也最受歡迎。在這個別具特色的劇場聽這著名的古典音樂,體驗劇場的氛圍,還真是別有一番感受。第九交響曲之後劇間休息,休息後又演奏了一些比較輕鬆的小曲目。感受得到,劇場中始終洋溢著熱烈歡快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