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日環食與中國周邊局勢

2021-02-08 白露謐月
我們都看到網絡上稱川普政府的「垃圾時間」,其實是大忽悠事件,網絡虛擬世界,民主黨精英們的炒作。
現象的背後是排練,各方一起粉末登場,美國大選雙方的排練,各自唱自己的曲子,按計劃而來。蓬佩奧稱美國會平穩過渡到川普第二任期,政治必定會有博弈,實權者都有自己的行事風格!從美國的臺灣牌更加嚴厲地打過來,中國回應兩岸的統一進程,並且軍隊都進行有序的排練,臺灣媒體人稱這煩不煩?但事情是會決定在美國平穩過度權力之後!所以2021年的博弈不會緩和什麼。


2020年日環食出現區域


 如下圖,這次能看到日環食的是紅線和藍線圍成的細長帶狀區域——划過非洲中部、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國南部,能看到日偏食的則是黃線和綠線圍成的廣闊區域:全球能看到日環食和日偏食的範圍

  具體到中國,全國都能看到日偏食,而能看到日環食的環食帶,經過了西藏、四川、重慶(擦過西南和貴州交界處很小的部分)、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部分地區。



2020日環食(四)類似日食回顧:跌宕的1948年



加賀谷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沙羅周期。從2020年的日環食開始,以沙羅周期為間隔回溯,有多次類似的日食。

  這次日環食屬於日食的137號沙羅序列,該序列在20世紀前後恰好處在「食分接近1」的位置上,即月球本影的末端很接近地表。因此連續多次發生全環食或「比日全食僅僅小了一點點」的日環食。(空間想像力好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第一篇文章來理解)

137號沙羅序列部分日食信息(節選自維基百科)

  從觀賞和研究角度,由於從地球上看到的月面與日面邊緣貼得非常近,月球邊緣凹凸的山峰割裂了太陽邊緣,就會出現成串的貝利珠。即使是那幾次日環食,也如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所言,相較其他(食分比1小得多的)日環食也更容易看到貝利珠,而貝利珠通常在日全食時才有機會見到。

  在沒有衛星觀測技術的年代,這就成了測量月面邊緣山峰的好機會。同時,由於全/環食帶很細,稍微偏離一些距離,可能就從日全食/日環食變為日偏食了。找到發生這一變化的臨界點,也對測量月球和地球的大小形狀有幫助。

  這一類觀測,在1912年的法國巴黎郊區、1930年的美國加州、1966年的希臘[1]和土耳其都實施過。當然1948年也不例外,這是引起我最大興趣的一次日食觀測史。

——預兆印太戰略面臨軍事衝突,推背圖54象兩年內要應驗。大國博弈要走向殘局。印度會與中國往死裡磕,東邊日本在全速預備,臺灣牌會打得更加兇狠。越南也被利用起來了,澳大利亞會破摔!相似的日環食在1948年,恰好是中國解放戰爭時期,刀兵之象,如今是印太戰略運作,我們要警惕內外危機!1948年5月9日的日環食觀測史

1. 日環食出現區域概況

  這次日環食的環食帶從印度洋開始,穿過的陸地有印度卡爾尼科巴島(位於遠離印度本土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下圖箭頭1處)、中南半島、中國、韓國、日本禮文島(北海道西北的一個面積很小的離島,下圖箭頭2處)、蘇聯庫頁島東南角(下圖箭頭3處)和千島群島中的兩個小島(磨勘留島北半部和幌筵島南端,下圖箭頭4處)、美國阿拉斯加領地(當時還不是一個州)阿留申群島中的數個小島(下圖箭頭5處)。

  其中,美國阿拉斯加領地位於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日食日期是5月8日。

1948年5月9日的環食帶

  環食帶的地理位置就非常有趣,雖然穿過的國家不少,但其中印度、日本、蘇聯、美國這幾個面積不算小的國家,環食帶都「不約而同」地只經過了幾個偏遠的離島。

  而中國似乎運氣不錯,經過了很長一段陸地,選擇觀測地時有更多餘地。環食帶從廣東省遂溪縣與海康縣(今雷州市)交界處登陸中國,穿過廣東、江西、浙江、江蘇四省(其中包括後來劃入上海市的崇明島西北部),從江蘇省東南行署轄區呂四港(今屬啟東市)進入黃海。

彭博:美國公布對抗中國的計劃,涉及從印度到日韓的策略

嗷嗷財經

發布時間:01-1313:27風控總監,優質創作者

作者: Philip Heijmans and Iain Marlow 編輯: 嗷嗷豬

[摘譯 - 原文 Bloomberg -- 2021年1月13日]

川普政府解密了其確保繼續主導中國的戰略,重點是加速印太的崛起,作為制衡北京的力量,以及關注臺灣地區。

周二,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 'Brien)宣布了這份題為《美國印太戰略框架》(United State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ian - pacific)的文件。奧布萊恩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份協議由唐納·川普總統於2018年2月批准,為美國過去三年的行動提供了「總體戰略指導」,並公布了這份協議,以顯示美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印太地區自由和開放」的承諾。

奧布萊恩在一份擴大的聲明中說:「美國的做法尋求確保我們的盟友和夥伴——所有擁有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價值觀和願望的國家——能夠維護和保護自己的主權。」

這份文件列出了該地區的願景:朝鮮不再構成威脅,印度在南亞佔主導地位,美國與世界各地的夥伴一起抵制中國。它認為,中國將採取「越來越強硬」的措施,並警告稱,中國在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方面的主導地位,將「構成深刻的挑戰」。

在候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就職一周前公布這份報告,引發了人們對其動機的質疑,但川普政府在亞洲反制中國的行動大體上得到了兩黨的支持。即將上任的拜登官員談到了與盟友和夥伴更多合作對抗中國的必要性,這也是該戰略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加強與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的安全關係方面。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國家安全學院(National Security College)教授、院長羅裡·梅德卡夫(Rory Medcalf)說,這份文件顯示,美國在亞洲的政策是由「支持盟友和對抗中國」的努力驅動的。但他指出,在解除朝鮮武裝、維持該地區的「主導地位」以及在反對中國方面找到國際共識等問題上「幾乎肯定會失敗」。

梅德卡夫在為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個解密的框架將具有持久的價值,因為它是處理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的整個政府藍圖的開端。」「如果美國認真對待這場長期的競爭,它將無法在保持國內秩序和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投射力量之間做出選擇。它需要同時做這兩件事。」

報告的重點包括:

--中國

假定中國「旨在瓦解美國在該地區的聯盟和夥伴關係」。

「中國尋求主導尖端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和生物遺傳學。中國在這些技術上的主導地位將帶來深遠的挑戰。」

「中國將努力統一。」

「與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國家密切合作,阻止中國獲得軍事和戰略能力。」

--印度

期望的結果:「印度在安全問題上的首選夥伴是美國。雙方合作維護海上安全,對抗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以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地區的影響。」

「印度在南亞仍處於領先地位,並在維護印度洋安全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他說:「加速印度的崛起,以及作為安全保障和主要防務合作夥伴的能力;鞏固與印度以強大的印度軍隊為基礎的持久戰略夥伴關係。」

「加強南亞新興夥伴的能力,包括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斯裡蘭卡。」

--臺灣地區

「設計並實施一種防禦戰略,能夠但不限於:(1)在衝突中否認中國在「第一島鏈」內持續的空中和海上優勢;(2)保衛包括臺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地區;(3)主導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

--朝鮮:

目標:「讓金氏相信,其生存的唯一途徑是放棄核武器。」

「最大化的對朝鮮施加壓力,使用經濟、外交、軍事、執法、情報和信息工具來削弱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遏制貨幣流動,削弱政權,並設置條件談判旨在扭轉其核項目和飛彈項目,最終實現完整的、可核實的,半島的和不可逆轉的無核化」。

「這樣做的方式是:(1)幫助韓國和日本獲得先進的常規軍事能力;(2)拉近韓國和日本之間的距離。」

--東南亞

目標:「促進和加強東南亞和東協在該地區安全架構中的中心作用,並鼓勵它在關鍵問題上用一個聲音說話。」

「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推動一體化經濟發展模式,為一帶一路提供可靠的替代方案;建立一個關於如何最好地利用公私夥伴關係的工作組。」




相關焦點

  • 2020已來!新一年,這些日子可能將影響國際局勢
    過去一年,我們曾為英國脫歐揪心、為金特會僵局惋惜,為埃航空難死者哀悼……2020年,這些事件仍將牽動人們的關注。與此同時,我們還將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喝彩東京奧運、注目美國大選……新舊交織,未來已至。2020年的這些日子裡,可能隱藏著下一個十年的密碼;更多精彩,仍待我們一步步走過,一點點發現。
  • 2020最後一次「超級月亮」將登場!
    今天(7日)晚上,2020年最後一次「超級月亮」將登場。
  • 2020全球10大新聞與10大天文事件
    中東局勢持續緊張;   3.民進黨當局妄圖「以疫謀獨」 華盛頓政客操弄對臺軍售;   4.英國完成馬拉松式脫歐 歐洲權力格局面臨重塑;   5.印軍挑釁引發邊境對峙 中印會談控制局勢升級;   6.弗洛伊德之死引發抗議 種族歧視加劇撕裂美國;   7.香港國安法實施 推動香港由亂而治;   8.川普大選落敗 打「
  • 2020年1月敘利亞局勢簡報
    1月6日,哈塞克省北部泰勒塔瑪爾縣的村莊和發電站設施遭到襲擊,當地的供電情況長期遭到土軍及其支持者的破壞。在2020年12月類似的襲擊導致了當地40處庫德控制下的村莊斷電20餘天。1月6日的襲擊造成1500米的電網線路倒塌。1.2 土耳其軍隊及其盟友控制區存在安全漏洞。
  • 2020年中國軍隊國際軍事合作回顧
    抗疫情增進合作 謀新篇砥礪前行——2020年中國軍隊國際軍事合作回顧當時光的車輪駛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了你我的生活,也給整個世界蒙上了一層陰影。截至今年12月,中國海軍已先後派出36批護航編隊115艘次艦船,安全護送6800餘艘中外船舶。2020年即將成為歷史,這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刻骨銘心的一年。
  • 網絡票選2020年十大軍武!中國產佔據半壁江山
    2020年是世界局勢動蕩的一年,各地戰亂頻頻,武裝衝突事件不斷,新聞報導不斷。  中國也成為了今年軍事領域的頭號「熱點」國家。
  • 99年一遇?Dr. Hong帶你去看美國超級日全食!
    2017年的食季是2月和8月,我有幸能在這個食季觀看日全食。懶著不願意動的人,也可以老老實實的呆在芝加哥看日偏食,前提是天氣要好。根據我上面的解釋,月球離地球近的時候會發生日全食,月球離地球遠的時候會發生日環食。那為什麼在地球上我們既會看見日全食,也會看見日環食呢?是因為月球有時離我們近有時離我們遠嗎?答案正是這樣!
  • 大年三十,中國周邊發生了5件事!
    在中國周邊,大年三十,至少發生了5件事。第一件,中印邊境有新動向。昨天夜裡的權威發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發布消息:根據中印雙方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中印兩軍位班公湖南、北岸一線部隊於2月10日開始同步有計劃組織脫離接觸。班公湖,在中國的西南邊陲。
  • 經濟日報丨財經早餐【6月19日星期五】
    ■ 當地時間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夏威夷舉行對話。雙方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與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雙方同意採取行動,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 「新疆事務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外部勢力無權幹涉。」「中國人民不怕鬼、不信邪!」
  • 2021年南海局勢將會何去何從?
    2020年,南海局勢極不穩定,而隨著2021年中美對抗持續升高,加上蔡英文當局加快「臺獨」腳步,進一步配合美國的行動,使得南海衝突的風險大大上升。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近期稱,如果沒有管控機制,中美兩國存在熱戰的可能,而臺灣(東沙、東引島)將是「閃點」。而欲挑起南海熱戰的恰恰是美國,將不會是約瑟夫·奈所擔心的中國。
  • 原創丨2020世界局勢、經濟趨勢與中國股市:將發生3件大事!
    年末了,很多戰友都在關心三件事:一、2020年世界局勢;二、2020年經濟趨勢;三、2020年中國股市。今天就藉機談談我們的2020年,談談局勢、趨勢與股市。一、2020年世界局勢:當前國際形勢,可用三條線概括:一條主線,兩條支線。主線是中美,支線是美俄與中俄。美已把中國定為其霸權挑戰者,故其核心目標即遏制打壓中國,維繫霸權。兩條支線中,美俄關係也很差,甚至比中美關係更差,美打壓俄手段更極端。不過,美打壓俄目的還是為打壓中國。
  • 專欄文章|《世界知識》雜誌:三議從70年大視角研究中國周邊外交——石源華
    筆者認為這種變化既受國際格局、時代特徵、周邊環境影響和制約,也與中國決策者的國家建設目標、國際局勢評判以及世界戰略設計有關,呈現了三個歷史時代七個階段性變化:在中國「站起來」的毛澤東時代,可劃分為聯蘇抗美階段、反美又反蘇階段、聯美反蘇階段;在中國「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的鄧小平及江澤民、胡錦濤時代,可劃分為不與大國結盟階段、全方位外交階段、向大國轉型階段;在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習近平時代,進入了大國外交階段
  • 2020年蝗蟲會來中國麼?幾乎不可能
    就在2月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就下發了《關於切實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關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除了要求相關省份要高度關注、密切監測沙漠蝗的變化動態,以及在可能遷飛路徑上布置監測點外,同時還要加強協調溝通,開展省際間的協作。
  • 2020年1月7日(星期二)新聞早班車 語音版
    國際社會應從長遠和大局出發,堅定維護全面協議,推動伊核及中東地區局勢走向緩和。中方將繼續就此同有關各方保持密切的溝通協調,為此作出不懈努力。1)中國冰雪旅遊達2.24億人次 收入約3860億;2)2019年新疆兵團安排本級節能專項資金1000萬元;3)預計2020年郵政業業務總量完成1.9萬億元 快遞超700億件;
  • 獨家|美媒:英國出爾反爾在南海周邊建軍事基地,中國將殺雞儆猴
    自川普上任後,美軍在南海進行所謂「航行自由」的次數遠超歐巴馬時期,僅在2018年美軍航母就曾多次闖入南海進行軍事演習,B-52H轟炸機先後6次飛越南海。9月30日,美軍「迪凱特」號驅逐艦闖入中國南沙群島南薰礁和赤瓜礁附近海域,被中國海軍蘭州艦貼身逼退。41米距離上的危險「對峙」使美軍在南海的行為收斂了不少。
  • 12張衛星圖片 回顧2020年不平凡的中國
    2020年1月,武漢漢口站門前普通停車場及周邊街道只有稀稀拉拉的車輛,而公交車停車場全是白色車頂的公交車。(「高芬2號」衛星)從2020年除夕首批醫療隊抵達武漢到3月初,先後有346支醫療隊抵達武漢、湖北,共計4.26萬人。4月8日,武漢被「解封」。5月7日00: 00,全國所有中高風險區域清理完畢。
  • 吳士存:2022年南海局勢考驗升級
    本文摘要「2021年,南海局勢基本延續總體穩定可控、局部動蕩不安的演變路徑。隨著美國拜登政府上臺,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南海政策呈現對抗性導向,美國主導的南海軍事化初見雛形,域內聲索國的單邊行動此起彼伏……」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南海之聲專訪時,中國南海研究院創始院長吳士存如此總結他對於2021年南海局勢的評價。
  • 在中國周邊,正聚集美軍5個航母群?
    所以,完整地算下來,美軍在中國周邊目前有「3+2」個航母群(包括準航母群)。如此重兵部署亞太,劍指中國,這會成為常態?「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16日稱,在南海方向,據艦載運輸機CMV-22B的軌跡判斷,美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繞南沙群島機動後,已經由民都洛海峽離開南海,再次上演快打快收。
  • 中美緊張局勢:臺灣、日本和南海的軍事熱點可能影響拜登的整個中國戰略
    美國海軍(2021年1月15日)在南中國海: 巡邏、登陸、搜索和扣押演習期間,在登上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USS John S.McCain之前,水手們在充氣船上進行「馬蹄形機動」。在拜登總統宣誓就職後的短短時間內,中國已經在臺灣附近出動了二十多架次戰鬥機,並通過了一項允許其海岸警衛隊向外國船隻開火的法律。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已派出一支航母打擊群進入南中國海。
  • 《自然》每月科技圖片精選2016年9月
    日環食因月亮擋住太陽,但未遮住外面一圈而形成。Daniel Hayduk/AFP/Getty Images無人機群9月10日,奧地利的林茨舉行了一場結合了音樂、燈光和動態的演出。演出當中,一百架四軸無人機騰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