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的遊戲規則

2021-02-07 維舟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歷來深受世人矚目,畢竟作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美國政壇的變動影響的並不僅僅是美國自身,也會波及到全球各個角落。儘管如此,長久以來,多數中國老百姓對美國大選的觀感大抵僅限於「外行看熱鬧」,在意的只是總統候選人們唇槍舌劍的電視辯論、巡迴演出式的各地拉票活動,以及此起彼伏的民意支持率,並相信支持率更高的那一個將會最終勝出。


但實際上,美國總統大選有一套複雜的遊戲規則,可以說,看懂這套規則怎麼玩,也就看懂了美國政治。


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美國大選並不是誰在全國的得票數多,誰就能當選總統的。2000年戈爾、2016年希拉蕊在全國的得票總數都超過了對手,但卻輸掉了選舉。因為美國大選採取的不是普選制(popular vote),而是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這其中的主要區別在於:普選制是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決定的,但選舉人團制卻是由各州選舉人決定的間接投票。在這個特殊的制度設計下,全美共538張選舉人團票,其中50個州各有2張固定選舉人團票(對應每個州2名參議員),首都華盛頓特區有3票,剩下435票按人口比例分配到各州,例如人口最多的加州分得53票,但人煙稀少的蒙大拿州、懷俄明州就只分得1票。只要在該州支持率高出一籌,就按「贏家通吃」原則(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除外),拿下該州所有選舉人團票,最終拿到超過半數的270票者成功當選。打個比方,這就像是足球賽,最終決定誰勝出的,是你「50場比賽的總得分」,而不是你所有比賽的總進球數。也許你在上一場比賽10:0戰勝對手,但也只能拿2分;這一場0:1告負,雖然只輸一個球,卻也扣2分,因為上一場比賽得到的優勢,不能累計到下一場。這就是為什麼2016年希拉蕊在全美比川普多拿287萬普選票的情況下,卻輸了大選:因為她在威斯康辛、賓夕法尼亞、密西根這三個關鍵的搖擺州均以不到1%的微弱劣勢輸給了川普,雖然合計僅有8萬票,卻讓川普拿下了56張選舉人團票,最終以304比227的選舉人團票獲勝。當時希拉蕊僅在加州就比川普多贏得427萬張普選票(875萬比448萬),遙遙領先,但沒有用,這只能決定加州的結果,而不能帶到別的州。不妨做個極端的假設:如果一個候選人在每個州都平均地獲得51%的普選票,那麼他將拿下所有538張選舉人團票;但如果他在加州贏得100%,而其它各州僅獲得45%,在全美的總得票也將是51%,卻只能拿下55張選舉人團票,將以慘敗告終。歷史上還真有過類似的情況:1984年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沃爾特·蒙代爾在全國獲得了40.6%的普選票(對手裡根是58.8%),但卻只拿下了13張選舉人團,因為他在各州都差了一點,只在明尼蘇達州以0.14%的微弱優勢獲勝。這樣的事甚至還出現了不止一次:1932年大選,小羅斯福總統和對手在全國普選票上的差距不到20個點(57.4%比39.7%),但選舉人團票卻是對手的八倍(472比59);1936年大選更為懸殊,普選票差是60.8%比36.5%,選舉人團票則拉開到523比8——對手僅拿下緬因和佛蒙特兩個小州,也即獲得了三分之一美國人的支持,卻只拿下不到2%的選舉人團票。因此,這個遊戲規則下決定性的其實並不是普選票的絕對多數,而是其分布。美國人口最多的11個州(合計佔全國總人口的56%),加起來剛好有270張選舉人團票,理論上說,只要在這些州贏得51%的支持率,那麼即便在其它各州一票未得,也能勝選,而這其實僅拿到全國普選票總數的28.7%。反過來說,這也意味著,如果你的選票在分布上不對路,那麼即便在全國擁有高達71%的支持率,也還是會輸。這可能會讓很多中國人感覺困惑,因為它看起來實在不符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那麼問題來了:當初為什麼要制定這樣一個遊戲規則?這絕對不是一時疏忽造成的規則漏洞,而是美國建國諸傑在一開始設計制度時有意如此,很重要的目的之一,恰恰就是為了避免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制帶來的「多數人的暴政」。在西方的政治傳統中,「民主」(democracy)一詞的本意就是「多數而貧窮的人成為統治者」(亞里斯多德《政治學》)。毫無疑問,如果按一人一票的原則,那麼少數派(無論他們是貴族、異端還是少數民族)的聲音都可能得不到傾聽,甚至其利益被犧牲。《聯邦黨人文集》堪稱美國建國初期最重要的政治文獻,其中就猛烈抨擊完全平等的直接民主,認為那「從來就是騷亂和對抗的競技場,個人安全和產權,從未得到保障,總體來說,直接民主制,都是短命的,而且死得暴烈」。James Madison (1751-1836),美國建國諸傑之一,美國第四任總統,也是《聯邦黨人文集》最重要的作者
換言之,他們當時就基於審慎的歷史經驗意識到,純粹多數統治的民主(pure majority-rule democracy)將是行不通的,隱藏著崩潰的危險,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想要避免的。當然,也不能反過來犧牲多數派的利益,在選舉人團制度下,按各州人數分配的那435張票就是出於這一考慮,但這又被兩個做法予以制衡:一是每個州不論人數多少,都有同樣的2個參議員名額和2張選舉人團票(即便像加州人口是懷俄明州的68倍);第二點更關鍵,就是各州結果單獨計算,在一個州贏得再多,對另一個州的選舉人票歸屬沒有任何影響。首先,它偏向州權,體現出美利堅合眾國的聯邦制底色,迫使政治人物必須獲得地方支持,不得忽視任何一個地方的民眾聲音。如果是按全國總計的普選制,那麼像2016年大選那樣,希拉蕊根本無須在乎賓夕法尼亞等三個搖擺州輸掉的8萬票,因為她在加州就贏了427萬票,足以填上窟窿,然而在這個遊戲規則下,她在加州贏到的就只能拿下加州的選舉人團票,這三個州的微弱差距就足以葬送她的總統夢。這就給每一個政治人物敲響了警鐘:決不能忽視這些地方民眾的利益。美國有名言:「所有政治都是地方的(local)。」這要求政治領袖在各地建立政治聯盟
其次,它要求總統候選人必須超越狹隘的利益,鼓勵建立政治聯盟和全國性競選活動。因為你就算在一兩個州獲得超高的支持,但僅僅這樣是沒法贏的,至少要在11個州獲得多數支持才行。與此同時,由於各州的情況差異很大,只吸引到一部分人支持也不夠,像希拉蕊2016年在全美的城市地區大獲全勝,但分散到各州卻輸了:川普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拿下了幾個關鍵州,希拉蕊即便贏得了這些州的大城市選民,也無法挽回失敗。只有在不同的各州都儘可能地爭取到多數支持,你才可能勝出;但如果按全國總票數計,那麼候選人可能只需把全部精力放在大城市就足夠超過半數了,他可以完全不在乎鄉村地區。第三,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政治走向極端化、劣質化。因為極端的政治訴求起初通常都只能吸引一小群激進的民眾,但即便其代表人物在某一個地方獲得極高支持,卻很難在50個州都做到這一點。同樣的,即便你有辦法在一兩個州一手遮天搞選票舞弊,但也只影響當地,對其它州的結果沒有影響,而在各州情況千差萬別、搖擺州選情不斷變幻的情況下,幾乎沒有人能在不同的州都舞弊成功。這次選舉的爭議之一是大量早期的郵寄選票,川普陣營指控這是作弊換言之,這就像密封艙式設計,就算一兩個艙進水了,但其它艙室還是能保證全船不會沉下去。當然,這也有利於美國兩黨制的穩定性,因為這樣一來,代表特定人群利益的小黨最多在一時一地暫時佔優,卻幾乎不可能在全國大選中勝出。這樣一種制衡的設計可以確保美國政治的相對穩定,因為它是複雜博弈,除非涉及結構性的社會變動,否則很難出現特別顛覆性的黑馬事件。按理來說,這本應鼓勵候選人平衡各地各派的利益,趨向中間溫和立場,以爭取最大公約數獲得社會多數的支持,那又怎麼解釋近些年美國政治的兩極化呢?這當然有非常深遠的背景,但有一點確實也是事實:當國家日益複雜化、無人能代表所有人利益時,兩黨候選人為了贏得選舉,都要迎合、代表屬於自己陣營基本盤的那些州利益,在立足於「根據地」的基礎上,再設法奪取搖擺州。因為你在每個州都平均獲得49%的支持也沒用,至少需要在某些州佔有多數優勢——你既不能只把精力放在一兩個州,也不能沒有基本盤,在全國都只有寬泛但沒有決定性的多數支持,否則就像1984年大選中的蒙代爾一樣,在全國得到41%的支持,卻只勉強拿下一個州。到最後,制度演化的結果,獲勝之道與其說是爭取溫和多數的支持,倒不如說是儘可能地動員出自己支持者的力量。當然,若不是這樣的制度設計,美國的兩黨政治恐怕會更加對立;但在某種程度上,這套已行之有效兩百餘年的制度,確實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相關焦點

  •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
    經過多天的漫長等待,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終於有了最終結果:美國前副總統拜登戰勝了現任總統川普,最終贏得了此次大選!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一結果!今天富醬就來和大家詳細聊一聊這次大選吧!美國當地時間11月7日,在經過數日緊張的票數清點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同時當選為副總統的哈裡斯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
  • 大數據分析——2020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預測
    2020年美國總統將於當地時間11月3日進行,屆時將會決選出未來四年的美國執政者。接下來,小編就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推演預測今年的大選結果。一、美國的選舉制度美國總統大選採取的是「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最終選舉結果不是由全民投票累加總票數決定,而是由選舉人票數(Electoral Votes)決定。
  • 2021剛果總統大選投票
    2021剛果(布)總統大選如期而至,在這個平靜中過去的星期天(公元2021年3月21日)選民們完成了投票。
  • 如何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11月3日,美國將迎來4年一度的總統大選,謀求連任的現任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角逐白宮。 川普與拜登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參加最後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圖/新華社)就目前數據來看,川普的民調支持率落後於拜登,但是雙方在「搖擺州」的選戰依舊焦灼。2020總統大位花落誰家?
  • 美國大選|得選民票少也能當總統?美國選舉人團制度解析
    ,但最終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一偏差從何而來?一切要從美國總統大選「選舉人團」制度說起。2016年12月19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哈裡斯堡拍攝的賓夕法尼亞州選舉人投票現場。選舉人是什麼?
  •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觀看指南|政見公開課 · 政見CNPolitics
    政見幫你做好觀看一場大選辯論的知識準備。 政見公開課 美國東部時間 9 月 26 日(周一)晚 9 點、北京時間 9 月 27 日(周二)上午 9 點,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第一場電視辯論將拉開帷幕。希拉蕊・柯林頓與唐納德・川普首次正式碰撞。鑑於本次大選的特殊性和兩位候選人的受關注程度,有人預測:辯論收視率將會創歷史新高。
  • 預測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預測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白彤東如我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文中所說,我2016年在美國根本沒有關心總統大選,因為覺得川普肯定贏不了
  • 總統辯論委員會:麥克風靜音非修改規則
    此番「規則修改」宣布後立即引來了川普競選團隊的強烈反應,總統辯論委員會在周二(20日)回應稱,增設麥克風靜音功能並非對辯論規則進行修改。在第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川普多次中斷拜登的發言,甚至連辯論主持人華萊士都對川普的行為進行吐槽。外界則普遍認為首場總統辯論處於一個「混亂的基調」,要求「增加麥克風靜音功能」的呼聲也開始出現。
  • 大選之夜-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舞弊全景
    三個半月前的2020年11月3日是美國的大選日,這一天美國舉行總統大選,當時的共和黨在任總統唐納德.川普和民主黨前任副總統喬.拜登對決(還有其它小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競選
  • 美國之恥: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
    今天,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宣布之日,身在美國實踐的人深感遺憾和巨大的痛心,2020年的美國大選已是全體美國人的恥辱。當全國上下只有一種聲音,美利堅的意義變得史無前例的荒誕可笑;當民眾肆意辱罵美國總統,其不知正是在踐踏自己的尊嚴,今天的美國人有多麼踐踏川普侮辱川普,四年前的美國人和現在的美國人就有多麼可恥和可悲。
  • 逐個梳理:不同情境下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如何影響各大宗商品價格?
    文  |  新湖研究所編輯  |  小華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已經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因在應對疫情方面的糟糕表現以及根據民調顯示,川普在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儘管是這樣,川普仍然有可能重演2016年大選時的反轉。美國大選正式進入倒計時階段,再過不到一周時間,美國人將在拜登和川普之間選出下屆美國總統。從目前來看,拜登民調持續領先川普,拜登如果當選,會給全球市場帶來什麼影響?另外,民調顯示還有許多選民沒有做出最終決定,川普還有可能翻盤嗎?如果川普能像2016年實現大反轉,會給全球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舞弊前傳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舞弊前傳關於美國的歷史性轉變發生在2020年11月3日的總統大選,這場民主黨耗資32億美元、共和黨耗資8億美元的超級燒錢大戰的背後
  • 2016美國大選川普獲勝下任總統,探究美國大選背後的個人隱私與大數據.
    美國東部時間11月8日23:40(北京時間11月9日12:40),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川普這個突然衝進美國政壇的野蠻人以蠻橫之姿率先拿到了270
  • 巴西總統說美國大選「存在大量舞弊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4.宣布,在這個聯邦總統選舉人和其他州的選舉結果比賽的選擇存在爭議; 和5.敦促大英國協秘書和總督撤回或撤消總統選舉人的證明書,並推遲在2020年大選上投票通過的其他全州選舉中,對結果進行證明;和6.敦促美國國會宣布總統選舉人的選擇在這個聯合體是存在爭議。
  • 截止11月4日下午16點,美國總統大選最新情報!
    截止11月4日下午16點,美國總統大選最新情報:川普準備慶祝了 11月4日,據俄衛星通訊社媒體報導聲稱,目前美國總統大選正在火熱進行當中,截止下午16點實時更新數據顯示,目前拜登獲得41.82%選票,而現任總統川普只獲得了39.59%,從數據比對來看拜登已領先,並且川普輸給拜登163
  • 朗普任美國總統 2016美國大選結果初步揭曉
    【川普任美國總統 2016美國大選結果初步揭曉】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報導,美國總統選舉初步結果揭曉
  • 隔岸觀火(之三):美國大選,計票為什麼這麼慢
    美國曆次大選,一般選舉日當天晚上就可以出結果。但這一次有些州的計票時間,確實異乎尋常地長,超出了多數人的預料。一些人把這當成美國選舉制度可笑的例證來抨擊,比如伊朗的哈梅內伊就嘲笑美國的選舉制度十分可笑,導致了總統人選的難產。 其實,這根本不是美國的選舉制度有多麼糟糕,而是新冠病毒在搞怪。美國的大選實際上是歷史形成的按照州為單位計算勝負和相應分值的方式,不能說有多麼奇怪和多麼落後。
  • 5天後開票就能知道誰做美國總統?「大選日」恐變「大選周」
    ,一般而言,大選結果通常在選舉當夜就能出爐,但隨著選擇郵件投票的選民增加以及兩黨政治分歧加深,今年的美國大選夜可能出現另一番景象。她表示,直到大選一周以後才有足夠的信息判斷結果。據預測,今年美國大選總投票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1.5億,佔合格選民的65%,是自1908年以來的最高投票率。美國大選計劃(U.S. Elections Project)的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前,已有7579萬選民通過郵寄的方式投票,超過2016年大選投票總數(1.37億)的一半以上。
  • 美國大選:拜登 vs 川普
    距離11月3日投票日已不到一個月,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1.1  後續時間表11月3日是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就是所謂的「總統大選日」,通常當晚各州計票結束後即可得知誰將最終當選。12月14日538名選舉人根據各州的普選結果進行投票,正式選出總統。2021年1月20日,新任總統宣誓就職。
  • 不談大選只談辯論 -觀2020美國大選辯論有感
    共和黨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圍繞新冠疫情與種族運動等議題向對方發起猛攻,以期可以在最後階段贏得中間選民的選票。但是今天我們不談大選,只談辯論。第一,辯論不是人身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