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總統大選不到5個月,民主黨一方有強大的選民基本盤,但缺乏連續三屆執政的黨運,且最終提名人作為「最大的建制派」飽受內外夾擊;共和黨方面有不錯的黨運,但選民基本盤偏弱,且候選人不那麼眾望所歸。加上可能出現候選人被起訴、選舉集會騷亂等情形,本屆總統大選的結果愈發難以預測。
希拉蕊將是美國大選歷史上首位獲得主要政黨提名的女性。
「總統女士」?
早在初選終局到來前,希拉蕊和川普就已經開始了正面衝撞。
6月2日,希拉蕊在加州聖地牙哥發表外交政策講話,抨擊川普在朝鮮、反恐、北約等議題上「危險地不連貫」,稱由於他衝動易怒、睚眥必報,絕不能讓他掌管核按鈕。她還指川普要讓更多國家(包括沙特)發展核武自衛的想法荒唐,並讚揚美國擊斃本·拉丹時未傷其女眷(川普曾稱要拿恐怖分子家屬開刀),稱川普著迷於那些不愛美國的獨裁者和強權領袖,卻可能僅僅因為某人讓其丟了面子就發起一場戰爭。
川普回擊道,希拉蕊發表的不是什麼外交政策演說,而是一場虛假的、致力於打擊他的政治演說。他強調,當初希拉蕊支持伊戰,而他是反對的。前不久,川普糾纏比爾·柯林頓總統任內鬧大的「白水門」陳案,暗示柯林頓夫婦是殺人犯。但柯林頓1984年通過名下「白水開發公司」從銀行詐騙犯所開公司獲得一筆款項用於競選州長連任,這件事本身已被獨立檢察官宣告無罪,而1993年希拉蕊好友、白宮副法律顧問文森·福斯特自殺,也被多個調查機構宣布為獨立事件。希拉蕊和川普的猶太親家公都曾坐牢。
諷刺的是,希拉蕊的猶太親家公曾因「網絡詐騙」坐牢5年,而川普的猶太親家公曾因捲入「政治捐款醜聞」坐牢兩年。既然「彼此彼此」,雙方也就沒有互揭對方親家的老底。
希拉蕊的致命弱點,還是她自己擔任國務卿時期種下的「郵件門」。由於她的公務郵件大量涉密且被曝多次被黑客入侵,川普屢次說,「希拉蕊必須進監獄」。去年7月希拉蕊辯稱,她通過私人伺服器和私人郵箱處理公務的行為獲得了批准。但國務院督察長辦公室今年5月宣布,沒有證據顯示希拉蕊曾就此向國務院提出申請並獲批;而且,希拉蕊後來上交的3萬封涉及公務的郵件(另有3萬封因涉私人生活已被其團隊刪除),並未包括2009年頭4個月的通訊記錄。當然,針對數碼和電子紀錄的新《聯邦檔案法》在希拉蕊卸任國務卿20個月後才生效,一般認為她在任內嚴重違反了依照舊法實施的部門規章,而不是直接違法。所以,要掀翻「外交老手」希拉蕊,川普還得證明自己的外交思維足夠穩健。4月末川普題為「美國優先」的對外政策演講,宣稱「是時候除去美國外交政策的鐵鏽」。他提到歐巴馬今年出訪古巴和沙特時,都沒有受到應有的禮遇。他諷刺歐巴馬去哥本哈根為美國申奧背書,結果美國只得了屈辱的第四名。他說美國駐利比亞大使被恐怖分子殺害時,希拉蕊沒有應答「凌晨3點的電話」,之後又撒謊掩蓋國務院的失誤。他聲明要在中東分清敵友,那些敵對組織永遠是敵人;但中俄卻未必要成為美國的對手,美國可以修復與中俄的關係。他稱加強西方文明、促進其成就,比對外軍事幹預,更能激發全世界積極的改革。川普的遣詞造句、分析框架,乍聽新鮮、有劇場效應,其實許多說法是他多年來一以貫之的,其中不乏針對小布希政府的埋汰。而川普與國內外名人的口水仗,在兩黨政治極化導致政客的「公式見解」味同嚼蠟之時,恰好滿足了選民對於政治娛樂化的需求。他的團隊甚至給競選對手都起了易上口的貶損性綽號,如「撒謊的泰德」、「小個子馬可」、「奸詐的希拉蕊」、「瘋狂的伯尼」。哈佛大學學者丹妮爾·艾倫分析說,川普故意侮辱女性,誘導希拉蕊更強烈地維護女性。川普張口就來,大家有時也不當真,但希拉蕊如果一直被他引到「為女性名譽而鬥爭」的路上,那就把自己局限為「女性的總統」了,離打破天花板意義上的「女總統」或「總統女士」就遠了。
進入5月之後,川普的全國民調與希拉蕊交替領先。最終的總統決選,主要發生在10個左右的搖擺州。每屆大選的搖擺州不盡相同,卻大多位於中北部地區。所以,川普在黨內預選中丟掉的艾奧瓦、俄亥俄就很致命。希拉蕊剛好在黨內預選中贏了上述二州。不過,希拉蕊在印第安納、密西根、威斯康辛、明尼蘇達這4個中北部州份都敗給同黨的桑德斯,倒是給了川普以機會。這4個州,在2008年大選中都是支持民主黨的,卻又不是那麼「鐵」。川普可以從左翼攻擊希拉蕊,自桑德斯手中接過這些州(別以為這不可思議,川普為共和黨帶來了大量跨黨投票者,在很多州打破了共和黨預選的投票人數記錄)。原本並非民主黨員的桑德斯,在普通黨代表票上只比希拉蕊落後不到兩成,儘管從一開始他的競選就有「陪跑」性質,但對低齡選民仍然極具號召力。川普為了爭取「桑粉」,一度對希拉蕊的攻擊多是用「桑德斯如是說」。他還稱民主黨的超級代表制度對桑德斯不公平,甚至呼籲桑德斯輸了民主黨提名就自組第三黨參選。希拉蕊如法炮製,拿早期共和黨競選人攻擊川普的視頻做廣告,可效果被那些敗選者向川普投誠之舉削弱。為鞏固「民主黨後院」,希拉蕊稱自己與桑德斯都支持全民健保和可負擔的大學教育,應團結一致對付川普,可兩派衝突還是不斷。5月初CNN/ORC的民調顯示,86%的桑德斯支持者表示會在大選中為希拉蕊投票,不過仍有10%的人表示會投票給川普。
新聞:歐巴馬指責川普助長「西方仇視穆斯林」論調。
5月下旬Quinnipiac的民調顯示,在全體選民中,有大學以上學歷的更多支持希拉蕊(優勢為8%)。不過,川普在有大學以上學歷的白人選民中,反超希拉蕊8個百分點,而在沒有大學以上學歷的白人選民中,則比希拉蕊大幅領先27個百分點,可見川普在南方白人中的絕對優勢。為了迎合中北部「工業鏽帶」上的藍領白人,川普的立場進一步左轉。他上CNN說,想為最低工資「做點什麼」,上ABC說「不介意」自己也多繳稅,也就是給富翁提稅。要知道,之前他說過美國人工資過高,也說要給最高收入者減稅。甚至有傳言稱,川普可能提名一個民主黨人做副手。
川普不是職業政治家出身,也沒在兩院投過票,所以他對政策的理解可以隨意轉換。支持者不一定贊同川普的很多主張,但他們了解他越多,越覺得他像他們這樣的「局外人」。就連中國的外行看客,也多以追捧川普為時髦。這種跨黨派的支持氛圍,目前對川普更有利些。
共和黨國會領袖紛紛在「威逼利誘」下與川普和解之後,下一個懸疑就是川普會選誰搭檔競選。而結果將在7月中旬黨代會之前公布。
由於預選階段與眾多黨內對手互嗆,川普選擇副手的餘地大打折扣:對他11月贏得搖擺州俄亥俄和日後與國會打交道最能加分的卡西奇州長,此前就拒絕輔佐他;在中西部廣有人緣的泰德·克魯茲參議員也跟他撕破臉了。雖然曾形容川普為「保守主義之癌」的前得州州長裡克·佩裡表示,不會拒絕川普請自己做副總統,但川普應該不會考慮這個腦袋經常短路的政客。
而在早前贊助或投靠川普的人中,佩林、克裡斯蒂、本·卡森等由於欠缺國會立法經驗,都不是川普的搭檔首選。這樣篩選下來,曾歷史性帶領共和黨奪回眾議院控制權、近來又主動為川普出謀劃策的前議長紐特·金裡奇,居然成了博彩網站所預言的川普副手熱門人選。
前議長金裡奇居然成了川普副手熱門人選。
金裡奇是保守主義復興運動的旗手,因和柯林頓總統衝突激烈,在1998年中期選舉失利後辭職。他曾參加上屆總統競選,也反對伊戰,其資歷和南方保守派出身,可以平衡川普偏自由的政治光譜。但他最大的劣勢是比川普還年長3歲,而且也結過3次婚,幾乎不可能成為最後的黑馬。
曾領銜「絕不要川普」的盧比奧,作為年輕的拉美裔和共和黨建制派的新面孔,倒是可以與川普互補。他因為參選總統,失去今年競選參議員連任的資格,也需要一個新舞臺。只是他在關鍵的搖擺州佛羅裡達慘敗給川普,令他無顏自薦為川普的副手,只好公開說「沒興趣」。現任國會議長保羅·瑞安倒是有實力,但他應該不會願意放棄「第三號公職人物」的寶座,去賭成為「第二號公職人物」的一線希望。更何況,曾選他搭檔的羅姆尼至今與川普沒有和解。全美現任的3位共和黨籍女州長中的妮基·海利(南卡羅來納州)或蘇珊娜·馬丁內茲(新墨西哥州),有助於川普爭取女性選民,但這些女強人一直是川普的批評者,看不出要就範的意思。傑夫·賽辛斯、鮑勃·科克、傑夫·弗雷克、羅布·波特曼等男性聯邦參議員,圈外知名度又太低。
不同於黨內預選,總統大選需要黨機器提供海量的志願者搞「盯人拉票」戰術。為了贏得共和黨上層的支持,川普的上策還是從本黨認可的建制派中遴選副手。如果卡西奇堅辭不就,川普應該主動找盧比奧談,畢竟後者一度自居為「唯一能團結建制派和反建制派的人選」。而曾經全美民望頗高的斯科特·沃克州長堪為備選,哪怕他在4月份還幫克魯茲在威斯康辛州站臺。
2016年6月7日,西班牙巴塞隆納街頭出現川普頭像塗鴉。
排版 | Lauren
南風窗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及南風窗網刊登的所有署名為南風窗記者、特約撰稿人的作品為南風窗雜誌社享有著作權的作品,未經南風窗雜誌社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