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中國不能高估對緬甸的影響力

2021-02-07 獅說新語

11月20日,緬北再次爆發武裝衝突。24日,《環球時報》刊發題為《一些緬北民地武想挾持中國 這是一條死路》的評論文章,但我們對這篇評論的部分觀點持保留態度。


關於國際合作


評論稱,緬北衝突「嚴重影響了中國邊境地區的安全和發展,特別是對中方正在推進的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形成制約。現在,到了中方認真考慮,採取必要方式促成各方放下武器、坐到談判桌前的時候了。」


緬北衝突對於中國的直接影響是難民入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收留緬北難民是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的應有之舉。9月19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1屆聯大解決難民和移民大規模流動問題高級別會議並發言。他強調,「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每一個人的尊嚴都應得到維護,人道主義精神必須弘揚。」2009年8月8日果敢事件至今,緬北多次爆發衝突,難民多次入境中國。中國方面已積累了較為豐富處理難民問題的經驗,也建立了相應的應急處理機制。


緬北衝突確實直接制約了貫穿緬北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而這條走廊是「一帶一路」規劃建設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評論稱:「緬甸軍方應與民盟政府配合,積極參與和平進程。應採取更加包容的姿態,放棄一味擠壓民地武的做法,換取少數民族的信任,推動緬北衝突問題的解決。」這種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對於其他國家的內部問題,中國(人)不應該指手畫腳。儘管熱愛和平,但中國人沒有「白人的負擔」。


更重要的是,「不幹涉他國內政」是中國的基本外交原則,局限於緬北地區的衝突顯然屬於緬甸的內政。2009年8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的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果敢問題屬於緬甸內政,緬甸問題要由緬甸政府和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我們希望緬甸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民族和解,中國政府將採取不幹涉別國內政的一貫方針,希望看到一個穩定、民主、發展、和解的緬甸。」


至於說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從1999年8月孟、中、印、緬四國發表《昆明倡議》至今,並沒有實質性地落地。實際上,這條經濟走廊是很難落地的:緬北衝突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並仍將延續,迄今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它會很快結束;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北部毗鄰而兩國在此地區仍然存在著水資源爭端、難民問題等諸多重大爭議;緬甸和孟加拉國經濟貧窮、技術落後,產業結構高度重疊,雙邊合作難以推動;中國經濟實力雄厚、技術先進,但無法取得印度、緬甸等國的政治信任,中國無法起到引領作用。顯然,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遲滯歸咎於緬北衝突,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邏輯的。


此外,中國何必急於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呢?中國與孟加拉國的政治、外交、經濟、貿易、投資、基建和軍事合作都十分緊密,印度對此極為敏感但限於國力而難以牽制;瓜達爾港的正式啟用,標誌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邁入了新的階段,而印度則開始明確感受到來自於經濟和戰略壓力;密松水電站和萊比塘銅礦等項目的一再延宕,在某種意義上表明緬甸並不急於發展其社會經濟,並不急於登上「中國快車」;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順利推進,昆曼公路也已開通,中老鐵路順利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進程不斷加速,而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已涵蓋了緬甸等全部中南半島國家。


中國快車主動打開車門,但無人上車。那麼,為什麼不能以靜制動,靜待數年?等到相關國家發現已經錯過時機,自然就會主動敲門、積極上車。「向東看」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向東看」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


關於緬北衝突的出路


評論稱:「緬北和平的唯一出路就是交戰各方儘快實現無條件停火,重新回到和平談判的軌道,在和談中尋求共識,確定建立和維護長期和平的秩序框架。」


緬甸內戰的持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緬甸當局(無論是之前的軍人政府,還是如今的民選政府)不願意落實《彬龍協議》(the Panglong Agreement)的核心精神,即「民族平等、民族自治、民族自決」,不願意與各少數民族分享政治權利。《彬龍協議》是翁山將軍最重要的政治遺產,更是緬甸聯邦的立國之基。二是緬甸政府軍戰鬥力低下,始終無法消滅民族地方武裝勢力。試想,如果緬甸政府軍能夠輕鬆擊敗甚至消滅各民族地方武裝勢力,會有所謂的緬北問題長期存在嗎?


此外,我們還必須注意的是,和平時期的軍人,顯然是沒有戰爭時期的軍人地位高的。把民族地方武裝勢力都統統消滅了,緬甸還會需要強有力的軍隊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麼淺顯的道理,對於曾經長期執政的緬甸軍人來說,自然是最熟悉不過。至於憲法所提供的地位保障,緬甸軍人恐怕是不會迷信的。


翁山淑枝領導的民盟執政後,於2016年8月31日至9月3日舉行了「21世紀彬龍會議」,邀請各民族武裝實力參會,但前提是放下武器,舉手投降。一旦放下武器,即刻陷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這是政治常識。薩達姆、卡扎菲放棄發展核武器的計劃,最終身死國破。這是現實的例子。


在美國和俄羅斯的擔保之下,烏克蘭放棄了龐大的核武庫,最終淪落到國破人亡的境地。這也是現實的例子。未能在緬甸政治格局中得到合適位置的各民族,怎麼可能輕易放下「民族武裝」這一安身立命之本、和平談判之基?此外,西方力推的「民主女神」翁山淑枝,如今為何不積極敦促民盟政府積極和談呢?本屆政府任滿時,翁山淑枝將年滿76歲,她還能有多少時間來處理緬北問題呢?


中國的角色


評論稱:「中國是緬甸的鄰國,實力雄厚,與緬甸衝突各方均有密切聯繫,具有影響各方決策的能力。中國應順勢而為,敢於擔當。近年來,中國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向緬方表明絕不拉偏架、願意積極促成談判的立場,還在雲南省的瑞麗為緬甸政府與部分民地武的和平談判提供了場所。中國出面協調能為各方所接受,是眾望所歸,也唯有中國才能有效發揮促和作用。」


這一段文字堪稱荒謬!


首先,中國與緬北衝突各方尤其是民族地方武裝勢力沒有任何關聯,中國一貫支持緬甸政府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內部衝突問題,並堅持只與緬甸中央政府開展對話與合作的立場。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正是中緬印三國老一代領導人共同提出和倡導的,而「互不幹涉內政」正是五項基本原則之一。


其次,儘管是緬甸是重要和友好鄰國,但中國並不是緬甸國內和平進程的合適斡旋者。緬甸國內衝突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如果中國的介入可以輕鬆地解決問題,那緬甸何必苦熬此前的數十年時間?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不能高估自身對緬甸的影響力,密松水電站和萊比塘銅礦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和深刻的教訓。更何況,民主化進程啟動以來,中緬兩國已是漸行漸遠,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更是不可高估。朝鮮核問題的不斷惡化,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畢竟,朝鮮是中國唯一的盟國,而緬甸從來不是盟國。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應該與緬北問題保持距離。「民主女神」翁山淑枝一貫以歐美民主世界為後臺,由強大到足以推動緬甸民主轉型的歐美世界來推動緬甸的和平進程,自然是合適不過的了。


作者任職於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


相關焦點

  • 中國應該謹防捲入緬甸內戰
    從大盤來看,錯綜複雜的緬甸地方民族政治,已經成為中國與緬甸合作開通印度洋物流交通大動脈、連接亞洲另一個大經濟體印度的現實障礙,也成為了緬甸國家獨立而不能統一的一大障礙。因此,我們需要謹慎應對。克欽邦一個論點是美國軍政訪問團幹預緬甸地方民族事務,軍政府希望在大選前解決克欽邦停火協議問題,炒作美國在緬甸圍堵截制中國戰略利益。這個論點似是而非。
  • 緬甸,秘與謎
    緬甸成為比較純粹的佛教國家。這事說明,緬甸是印度輸出影響力的橋頭堡雖然東南亞諸國在意識形態上接受了佛教,但民族遷移和中國淵源頗深。孟人、泰人、佔人等民族,都是沿著雲貴高原南流的大河南下,演變成如今這個樣子。緬甸主體人口緬族和羌人關係密切。所以緬甸雖然是佛國,卻有中國人勇敢好鬥的特性,是一個愛鬥的佛國。
  • 我們再出發 明天更美好 劉軍
    我們再出發  明天更美好           歌詞分享           劉軍詞曲迎著朝陽,我們充滿新的希望。作者簡介音樂人:劉軍
  • 剛剛,緬甸又爆發激烈內戰,中國面臨新的挑戰和機會
    中國還為此在邊境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第二,為逃避衝突,大批難民會逃入我境內避難。去年兩會期間,雲南省委書記李紀恆透露,果敢衝突以來,進入中國避難的難民就有6萬多人。這極大增加了我邊境負擔和隱患第三,衝突一方,雖然是緬甸果敢人,但實際就是我漢族,只是因為歷史問題,他們被劃入緬甸境內。他們也不斷呼籲中國予以幫助,這其實也是給中國出了一個難題。
  • 世界超算大會歸來,浪潮劉軍說底色全是AI
    劉軍:感受最深的莫過於AI,毫不誇張地說:AI是這次ISC國際超算大會的底色,超算和AI的融合在加速。量子位:議程上看,這次專門設立了AI Day,以前發生過類似的主題日嗎?劉軍:是的,這次專門設立了一個AI Day。
  • 軍政府、翁山蘇姬和緬甸政變的前前後後
    緬甸軍方2月1日上午宣布接管國家政權,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控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並規定國家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目前,民主政府的領袖人物翁山蘇姬仍未公開露面,緬甸局勢仍不明朗。實事求是的講,緬甸憲法中規定,緬甸「始終堅持軍隊能參與和擔負對國家政治生活的領導」,甚至在「危急時刻有接管國家的權力,所以,將軍方的行為定位為政變確實略有不妥。
  • 緬甸疑似發生軍事政變!揭密佤邦危機與美國通過緬甸絞殺中國的陰謀!
    因為縱觀當前緬甸的局勢,從表面上看是緬甸軍人政府為了收編國內和平武裝組織而引發的茅盾和衝突,但事實上卻是美國挑戰中國國家利益的較量,緬甸只不過是為中、美臺面下的角力提供了一個檯面化的平臺而已!而美國之所以要在緬甸挑起事端,無非是要挑戰中國在緬甸和東協的核心國家利益,遏制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和崛起!
  • 拜登政府將擴大對緬甸的經濟制裁,這對中國企業有何影響?
    圖片來源:PABLO MARTINEZ MONSIVAIS/ASSOCIATED PRESS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緬甸軍方奪取政權的行動是對該國民主過渡進程的直接攻擊,美國將追究政變領導者的責任。然而美國對緬甸軍方領導層的影響力有限。分析人士稱,如果拜登政府像小布希和歐巴馬政府那樣對緬甸實施廣泛的經濟制裁,可能會疏遠緬甸民眾,有損緬甸公眾對西方的態度。
  • 緬族的野心與中國的碰撞:古代中國為何無法徵服緬甸直抵印度洋
    緬甸一年只有旱季、雨季、涼季三個季節,季節之間降水差別巨大,居住於此的居民在這種自然條件下也就必然會形成與中國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而南北疆的高原融水也為農耕屯田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中原王朝統一、國力強盛的時代,其影響力也自然會擴展到這一區域。
  • 緬甸驚變24小時,美國的舉動實在不同尋常!中國躺槍
    緬甸是中國山水相連的鄰國,美國對緬甸的行動,自然也受到中國人的高度關注。14個小時內,美國政府圍繞緬甸事態發了三份聲明。它們分別來自白宮發言人、國務卿布林肯,以及拜登本人。白宮發言人專門指出了這一點,並說這代表了美國政府「有序」。白宮和布林肯先後要求緬甸軍方「糾正行為」,釋放被扣押的人。
  • 緬甸內戰幕後黑手曝光:中國南海有麻煩了
    緬甸戰火重燃,也是這種局勢變化導致的結果。據央視消息,11月20日凌晨,緬北勐古、棒賽、105碼、木姐縣轄區等多地發生武裝衝突。11月20日當地時間2時40分許,果敢、德昂、若開和克欽四家武裝近十個混合營的聯合部隊對緬軍在勐古地區的勐古城郊、棒賽、彭線、木姐等多處駐點進行圍點打援。緬軍99師與克欽6旅爆發激戰,截至上午8點,戰鬥仍未停止,中國畹町等地百姓可以清楚地聽到槍炮聲。
  • 【東南亞研究】唐小松 景麗娜:美國對緬甸公共外交評析
    隨著政治經濟改革的推進以及社會的逐漸開放,緬甸原有的教育體制已經不能滿足其在管理國家內部事務、有效利用外來經濟援助等方面對專業型人才的要求。在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倡導和資助下,美國一些高校與緬甸高校開始建立合作關係,包括美國亞利桑大學與仰光大學、勃生大學以及一些私立學校之間的合作關係。
  • 英國竟曾邀請中國肢解緬甸,卻讓一小國獲利至今
    受挨打史觀的誤導,國人在說到這段歷史時,常常潛意識先同情緬甸,卻忽視了所謂三次英緬戰爭,本來就是兩強相爭,只有水平高下,沒什麼道德好壞。只不過一個更強,是全球霸主;一個稍弱,是地區小霸。因而,也就忽視了與中國密切相關的另一段歷史。當英國決定徹底幹掉緬甸時,倫敦高層已經意識到,隨後必然會出現對整個中南半島勢力邊界的重新劃分。
  • 緬甸政變,美日卻強拉中國「出鏡」?為何說根本原因還在東南亞
    換句話說,如果美國政府之間將局勢定義為「政變」,那麼必將切斷美國對緬甸的援助,而這個行為背後更讓美國政府擔憂的是,會將緬甸推向中國。2月2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更是以「政變將緬甸置於中美衝突中心」為題,無視中國「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自行將中國拉入了這一話題。
  • 川普政府對緬甸羅興亞危機的政策
    川普政府的羅興亞危機政策是「美國優先」國家安全戰略下的外交政策產物,同時服務美國「印太戰略」,旨在防範和遏制中國提升在緬甸的影響力。作者簡介:施愛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廣外中國周邊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 緬甸內戰怎麼總能扯上中國?
    而中國空軍也已經在3月13日組織多批戰機起飛,對向中國邊境抵近飛行的緬甸軍機進行跟蹤、監視、警告、外逼。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14日下午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就緬軍機炸彈造成中方人員傷亡緊急通話。要求緬軍高層要嚴格管控約束部隊,絕不能再次發生此類事件。否則,中國軍隊將採取堅決果斷措施,保護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緬甸內戰為何總扯上中國
    3月13日下午,緬甸軍機炸彈落入中方境內,造成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大水桑樹村正在甘蔗地作業的無辜平民4死9傷。
  • 緬甸內戰為何總扯上中國?
    環球時報稱,這是緬軍空軍一周內第三次對中國境內投彈。當晚,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緊急召見緬甸駐華大使帝林翁,就緬軍機炸彈造成中方人員死傷提出嚴正交涉。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上校今天早間表示,中國空軍3月13日組織多批戰機起飛,對向中國邊境抵近飛行的緬甸軍機進行跟蹤、監視、警告、外逼。自2014年12月以來,緬北戰事烽煙又起。
  • 從東風相機看被遠遠高估的中國相機工業
    很多人是愛國的,但是愛國不能盲目,不能誇大,不能撒謊,比如這句:「東風相機的鏡頭接近哈蘇鏡頭。」中國人一直以來都高估了中國的相機工業,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是照相機強國,這完全是一種錯覺,中國的照相機工業,始終處在模仿的階段,從來沒有創造,而中國的相機工業,從興起,到毀滅,從來就是落後和過時的,和日本不能比,和德國,更是差得太多了。
  • 這邊的中國歌舞昇平,那邊的緬甸炮火連天
    大名鼎鼎的坤沙,就是在緬甸境內開闢的地盤,成為世界毒王。8月18日,政府軍和緬北民武聯軍發生武裝衝突,雙方均動用重武器向對方開火。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火逐漸燒向中國邊境,為震懾緬甸武裝力量,8月22日,中國駐緬甸大使會見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堅決反對雙方的交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