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2月1日凌晨,東南亞國家緬甸發生軍事政變,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和緬甸總統溫敏等多人被軍方扣押。目前緬甸軍方已進入並控制多個省邦的議會,緬甸首都內比都以及最大城市仰光等多地出現通訊中斷。
緬甸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發言人繆紐表示,此次行動是軍方蓄謀已久的,旨在迫使總統將權力移交給軍方。隨後緬甸軍方電視臺宣布,緬甸副總統敏瑞就任代總統,國家權力已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同時緬甸進入為期一年的國家緊急狀態。
據多家外媒分析,導致此次軍方發動政變,扣押翁山蘇姬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11月舉行的緬甸全國大選。報導稱,當時由翁山蘇姬領導的緬甸民主聯盟以壓倒性的優勢,再次擊敗軍方支持的反對黨,獲得緬甸選舉的勝利。
但是選舉結束之後,緬甸軍方對選舉結果不服,聲稱選舉存在舞弊行為,並要求聯邦選舉委員會徹查。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在此次選舉之前,緬甸選舉委員會以正在發生種族衝突為由,取消了緬甸多個大邦選區選民的投票權,涉及150多萬選民。
據悉,緬甸全國累計註冊的選民總數約為3700萬人,取消150多萬人的投票資格,勢必會對選舉結果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此舉也是緬甸軍方認為此次選舉存在舞弊的重要證據之一。而且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由於在過去數年中的執政表現比較糟糕,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對此次選舉並沒有多大信心。
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反對黨,屬實出乎他們的意料。據緬甸媒體「十一媒體集團」報導,緬甸軍方聲稱在後續的調查中,已經發現1000萬起舞弊案件。所以此次軍方的行動已經有所預兆。其實翁山蘇姬帶領的民盟與軍方的關係向來不和。
緬甸曾經長期是一個軍政府統治的國家,軍方在國家權力中享有絕對的領導位置。在軍政府的領導之下,權力高度集中,沒有任何民主可言。緬甸經濟發展舉步維艱,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國內局勢危機重重。
迫於巨大的國內外輿論壓力,1988年7月,軍政府領導人奈溫宣布辭去總統職務,舉行全國民主選。1990年5月,緬甸迎來了30年來首次全國普選,翁山蘇姬所在的全國民主聯盟取得勝利。但是由於當時翁山蘇姬處於被軍方囚禁的狀態,無法履行權利,國家依舊掌控在軍方手中。
1991年,翁山蘇姬還因為她以非暴力手段,抵抗軍政府的極權統治,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2012年6月,其才抵達挪威,正式領取了在1991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2011年6月翁山蘇姬最終獲釋後,在2012年4月1日舉行的國會補選投票中,成功當選緬甸議會議員。
但是由於緬甸憲法規定,有外國家庭成員的人不能擔任總統或副總統,恰巧翁山蘇姬的丈夫是英國國籍,所以她失去了競選緬甸總統的權利。不過其在全國民主聯盟政黨中的領袖地位無人可及。除翁山蘇姬和軍方的關係不和之外,境外勢力的幹預也是緬甸政局不穩定的一大因素。
在此次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相繼發聲,要求緬甸軍方立即釋放翁山蘇姬。剛剛就任美國國務卿的布林肯表示,美國支持緬甸全體人民對民主、自由、和平和發展的渴望,軍方應該立即釋放相關人員,並改正錯誤。
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表示,對緬甸的局勢感到擔憂,那些扣押國家領導人的人必須承擔後果,如果軍方今天不能釋放,美國將對有關責任人採取行動。如今事件的來龍去脈並不清楚,美澳等國選擇「拉偏架」,公然站隊,不僅不利於危機的解決,反而起到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
當然上述原因其實還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還是緬甸經濟落後。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發展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據悉,截止2019年,緬甸的人均工資水平是東協十國中最低的,月平均工資只有16萬緬甸元,折合人民幣也就800元出頭。而且這還算是比較高的工資,大多數人的薪資水平在人民幣300-400元之間徘徊。
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也成為緬甸軍方指責政府不作為的重要理由。所以說此次事件看似是一起比較簡單的權利鬥爭,其實是一件摻雜經濟、軍事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行動。可能僅僅釋放翁山蘇姬遠遠不夠,緬甸局勢要想和平穩定,還需要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