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乾貨】辯論的技術戰術和戰略

2021-02-13 辯論

還記得魔獸爭霸剛火起來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微操是最重要的,一個操作高手哪怕用50人口也能輕鬆擋住一個菜鳥七八十人口的部隊。但後來,大家的操作水平都上來了,就發現戰術比操作還要重要,因為哪怕對方的操作更好一些,一個更優的戰術也能把對方壓制到死。再到後來,戰術理念也逐漸成熟,這時候意識就變成了第一位了,差不多水平下,再好的操作也不可能一礦打三礦。

這與今天要討論的辯論,很像很像。初學辯論的時候,技術的優勢常能直接帶來比賽的勝利;但中等級別的比賽,雙方都有足夠的能力初步自圓其說,這時候比拼的就不是簡單的技術,而更多是戰術了;而從大局層面,戰略高於一切。

今天此文就簡單從這三個方面展開,略加一談。

第一部分:技術。

以前的基本功訓練裡提過,立論的演繹論證分為三個位階,分別是「我心中的立論」、「我打出來的立論」和「在對手幹擾下我傳遞到評委耳朵裡的立論」,而只有第三層才能影響勝負。

在2008年時,校內許多辯手還天真地認為辯論賽就是比個立論就完了,不用考慮演繹或者觀眾聽不聽得懂,評委要是聽不懂是他們腦殘。這幾年隨著對外交流和訓練強度的加大,這種幼稚的想法已經很少有人有了。

市面上關於技巧的文章很多,專有名詞也極多,確認、檢驗、質證、打結、追擊、兩難、壓迫....相信大家早就看花了眼。但其實技術的大分類無非是兩種,第一種是論證技術,也就是如何展開、演繹自己的框架;第二種則是反駁技術,主要目的是針對對方框架的幹擾。所以其實所謂的技術,就是一種讓進攻和防守打得更清楚的方法,僅此而已。至於那些教你怎麼迴避問題,怎麼自說自話不理對方的,那是毒瘤,不是技術。

而每一個具體的技術,其實都針對一個具體的賽制,反過來說,賽制不同,技術就截然不同。比如盤問和質詢的注意點必然不同,就算都是質詢,華語錦標賽90秒質詢和海峽賽150秒質詢和奧瑞剛幾分鐘的質詢,注意點也大不相同。而網上大部分的文章都沒有講清楚這其中的區別,也正因此,許多小辯手在看了網文後,會發現網上的質詢步驟在自己學校的賽制中根本無法執行

說到底,技術是一種經驗,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讓你不至於浪費時間在多餘的廢話上。技術只是手段,效率才是目的。我不排斥大家學習網上的技術,但一定不能無腦學,而要在日常的訓練中不斷檢查你所看到的技術和賽制以及你自身的特點是否匹配。技術也要與天賦結合才能發揮作用,比如08級的訓練中,我們很少要求程登科使用技術,因為他的反應很快、語言詼諧幽默,如果使用了固定模式的技術反而會限制他的優勢;但對其他人我們對技術的要求就會高很多,早期範佳爾、唐棠的每一個質詢步驟我們都會進行標準化矯正。

而一般經過一年的職業化訓練,一個辯手就能基本做到初通技術,下來就看比賽經驗積累帶來的提升了。大一當然要學技術,而且要找尋適合自己的模板。但一般大二下半學期開始,會要求隊員「脫技術化」,強迫他們不再使用自己已經很熟練的技術步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脫離慣性從而突破瓶頸;到了大三以後,辯手對技術的依賴就很小了,但依舊可以把東西打清楚,這時一個辯手才算基本成熟。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直到重劍無鋒,這是不可跳躍的步驟。

第二部分:戰術。

網上關於辯論賽的理論文章,九成是技術文,只有不到一成是探討戰術和戰略的。原因很簡單,技術最速成、也最好寫,相反一些戰術針對性過強,而且基本都帶有一些黑暗兵法的因素,不宜曝光。

比如我小說裡寫過的「稻草人戰術」,就是一種廢掉對方最強點的黑暗兵法。它主張在不得不與對方最強辯手正面交鋒時,多問一些無聊的問題比如「今天天氣怎麼樣」、「你知道巴塞隆納麼?」,讓對方王牌無法發揮。與「稻草人」戰術類似的還有「盯人戰術」,也就是盯著對方最弱的辯手打,以取得最好的效果。當然了,這兩種戰術都挺不丈夫的。

但從這兩個案例也可以看出,戰術的針對性比技術要強得多,同樣的戰術對不同的隊伍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去年華語錦標賽,在看完馬國能和武大的比賽後,針對馬國能以肉搏見長的特點,我們立刻改變了原來的安排,中午不吃飯研究了大量的反制手段,才保證了場面上不落下風。

當然大的戰術種類還是有的,下面進行一些簡單的羅列:

(PS,我的定義中進攻是反駁拆解,防禦是立論打論)

集火突擊:大陸隊伍的立論一般追求高大全,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又很難全部打清楚,這需要對關鍵交鋒點進行預判然後集中火力突擊拆解,然後再掃一些邊緣戰場。這幾年單點集火還是比較流行的,詳見馬來亞大學的諸多比賽。

縱深防禦也叫多層防禦,是以前戰場概念沒有成熟前的主流打法,當時一些強隊會針對每一個論點設置可能的回應、可能的再回應、可能的再再回應,一般會拉3層左右的邏輯防線。打個比方,一個論點如果被對方突破,那麼立刻用第二個論點補漏,再被突破的話還有第三個論點補漏,保證萬無一失。這種打法適合那些準備極其充分,而且立論比較高大全的隊伍,但很考驗配合力。

據點防守:劣勢題時,一般做不到全面防守,因此許多隊伍會主動讓掉那些不可能贏的交鋒,就只在幾個點嚴防死守。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在前提和定義上進行限制,然後讓掉大部分的討論,但把論證義務縮小到有限的範疇內,從而與對手開展交鋒。這樣的做法通常會給場面帶來優勢,但未必會得到評委認可。

圍點打援:其實很好理解,表面上集火進攻對方某一個論點,但實際上是與對方開展肉搏。這不是一種常見的戰術,在此不詳細介紹了。

誘敵深入:設置陷阱打埋伏,一上來先設置一條立論吸引對方攻擊,然後等對方真的進來以後再放出殺手鐧。這種打法不能常用,但如果布置得當,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弱打強時。

運動戰:當隊伍的配合度高、技術熟練而且立論較好時,為了追求完勝的壓制效果,可以採用難度最高但效果也最好的運動戰體系,將對方的核心戰場一個個打下。在戰場設置上,這通常需要壓制戰場和交鋒戰場靈活運用,難度相當高。

雖然寫了八個戰術,但說實話,戰術針對性太強,不同的隊伍、不同的辯題、不同的對手都會影響到戰術的實現,因此一般情況下用處不大。而且戰術意識的訓練筆技術要困難得多,得看海量的比賽視頻並且認真做好分析才行。就像我之前所說的,許多國內知名辯手即便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績,他們也不一定懂得最基本的戰術概念,而只是做了一個很好的執行機器而已。什麼時候該怎麼安排,哪一個環節要達到什麼目的,都是要各位領隊或者教練認真斟酌設計的。

與技術是個人修煉不同,戰術的訓練除了需要技術外,還更多要依靠團隊的配合。包括戰場推進和環節配合,都是需要以團隊為單位長期訓練和磨合的。辯論圈裡最難打的隊伍,不是那些有「大神」的隊伍,而是那些基本功紮實而且常年配合的團隊,一個典型的例子是07國辯冠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他們的陣容是一個大一配合到大四的院隊,他們沒有胡黃那般的明星辯手,卻靠著自己極強的戰術素養和紮實的底蘊,推土機一般一年內拿了3個國際/全國冠軍。

第三部分,戰略。

日本襲擊珍珠港,以極小的損失擊毀了美國大量的軍艦和飛機,是一次戰術上的大師級作品,但在戰略上愚蠢透頂,直接導致美國參戰。韓世忠黃天蕩圍困金兀朮,史料記載不但圍困失敗而且損失慘重,戰術上不能稱為成功,但在戰略上取得了極好的效果,金人不敗神話被破,從此金人再也不敢輕易渡河。冰與火之歌中,少狼主每場仗都打贏了,卻輸掉了整個戰爭;司馬懿逢諸葛亮就躲,堅持不戰,戰則必敗,但卻活活拖死了諸葛亮。

辯論賽也是一樣,在高水平的隊伍的較量中,由於雙方辯手都能完美執行教練的戰術任務,因此技戰術執行的好壞,不如戰略意識重要。比如01年的武大,教練的戰術安排就是袁丁打歷史、餘磊打現實、周玄毅收價值,而在戰場分工上,蔣舸負責推、袁丁負責追、周玄毅負責結,餘磊負責扭例子。這麼設置本沒問題,但在決賽的劣勢立場下,「歷史-現實」體系明顯沒有反方馬來亞純邏輯肉搏體系來得有效率,二三辯陳詞環節武大很出彩,但其實除了舉幾個例子外根本沒講清楚邏輯點,縱然風光無限場面優勢,但在大局上已然佔了下風。

通常而言,戰略體現和反映在立論和對立論鋪排的設計上。在安排交鋒的時候,每一個點是貼身肉搏還是主動讓步,這就是一個戰略考量。而在環節設置上,是每個環節都追求最大化,還是追求流動的整體效果,又是一個戰略考量。

熊浩學長在澳洲表演賽中嘗試過一種「大戰略」打法,先設置一些戰場吸引對方去進攻,然後通過對方這種反駁本身,證明「放下比拿起難」,這種思路讓人嘆為觀止。在這種戰略下,對方技術、戰術越好,可能反而越佐證反方立場。雖然由於劍宗的實力,實際的效果並不好,但這種嘗試本身非常有趣。

其他有趣的嘗試也有很多,比如04年廈大的「第三隻眼」。

而環節排布的案例也很多,我們經常聽說這樣的情況:A方每一個環節都取得了優勢,但最後卻輸掉了比賽,這就是典型的戰術順利卻戰略失當。

戰術的目的是具象的,是為了打清楚或者拆掉某一個點,但戰略的目的是抽象的,那就是「說服」評委。黃執中剛出道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世新經常在技術不如對手、也沒什麼戰術素養的情況下贏比賽,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沒理解其實辯論賽勝負的秘密從來不是小交鋒上一城一地的得失。高水平比賽中,大家的立論、執行和操作都不錯,決定評委傾向的通常是參賽隊的立意和情懷。

當然必須強調,戰術執行以技術熟練為基礎,戰略推行也以戰術素養為根基,大方向是對的,也得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才行。最近就經常見到一些隊伍,立意很高、價值很深,但在操作中卻非常胡來,最後輸掉了比賽。

而作為領隊來說,辯論中的戰略,也不僅僅是在一兩場比賽本身,而更多在團隊的培養上。比如我校,大部分隊伍都很重視新生杯成績,因為這事關新生辯手的自信和堅持。但一些強隊對新生杯就不是很在意,經常看著小孩輸,因為他們覺得在大一的時候輸一些比賽比贏比賽對隊伍的成長更有幫助。我和張奇當年帶校隊的時候,經常帶隊員們去打一些莫名其妙的比賽,讓他們在莫名其妙的對手和莫名其妙的評委夾擊中反覆受挫,最後促成了南審校隊比較強的適應度,遇到什麼樣的評委和對手都有能力調整。在隊伍建設中,如何打造一個有傳統的能長期發展的強隊,這比一兩場比賽的得失要重要得多。

當然,這是另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了。

相關焦點

  • 辯論口才:常規的辯論技巧都有哪些?
    辯論是一場無形的口舌之戰,是對一個人的口才表達能力與思維反應能力的雙重考驗。辯論,直白一點來講,是鍛鍊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口舌戰爭。為什麼用到戰爭這個詞語,是因為一旦到達辯論賽場,你的大腦與口舌就要開始飛速的運轉,在辯論一個主題時,需要的不僅僅是豐沛的知識,更會調動你全身的器官。
  • 戰略、戰術與管理
    、發現新市場的行動目標、方向和思路。戰略與戰術:一高一低由於管理屬於戰術,戰略與管理分屬於全局性和基礎性層面,因此戰略與戰術在組織中的地位存在一高一低的區別。戰略是組織事業成敗的根本性因素,缺少戰略,企業的發展將漫無目的、毫無章法。當戰略與戰術出現矛盾時,應當以戰略為先,從戰略的高度來總體協調戰術的實施。
  • 滿滿乾貨!軍用級徒手,冷兵格鬥教學【戰術道人譯製系列】
    譯者授權,轉自B站UP主「戰術道人老常」。本系列持續更新。
  • 血茜草:永不停歇的華語情報搜集活動
    組織毒雲藤和藍寶菇的分析報告。但是發布報告並沒有制止該華語來源的攻擊,反而變得變本加厲,近些年來對我國無休無止的進行網絡情報竊取,並試圖大量的搜集重點單位的資產,因此該安全研究團隊仍在持續對這兩個APT組織進行追蹤。與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如今該華語來源的攻擊活動已經趨向漁網化,通過利用批量與定向投方相結合,並採取信息探測的方式輔助下一步發動定點攻擊。
  • 解讀:特種兵的戰略與戰術!
    所以,特種部隊的官兵,不要總以為你是戰略兵種,你執行的是戰略任務,你就是戰略的,你就應該思考戰略的問題,錯了,你無非是以小巧的戰術行動,去實現戰略目的而已。你所應該思考和謀劃,必須從小處著眼,用戰術的思維,去打戰略的仗!2什麼是戰術?
  • 國際化中的戰術與戰略
    三、戰略與戰術 基於以上兩個方面的因素,我們在此希望為字節跳動這類出海企業,以及與出海企業的相關部門與社會各界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議。戰術上的「國際化」甚至是「去中國化」可能有其合理性,但戰略上的 「去中國化」是令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難以接受,無法信服,很難符合出海企業利益的。 其次,從國家層面來看,字節跳動事件應該給全社會、文化產業界、以及國家的相關部門一些啟示。
  • 飛毛腿迷霧:一直被誤認為戰略武器的戰術飛彈
    而且和喜歡盲目襲擊英國城市的德軍不同,蘇軍根據實際情況,將其定位於一款戰術打擊武器。也就是說,飛毛腿飛彈從一開始起就和戰略武器沒有太多瓜葛。根據他們對外來戰爭的預計,自己的空軍和炮兵都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火力射程和覆蓋度。飛毛腿飛彈也就繼續以前線炮兵的身份存在,並在實際上承擔著後來MGM-140 ATACMS戰術飛彈在美國陸軍中的位置。後者在今天的戰場上也不過擁有160公裡的射程。
  • 中國掌握量子技術致使美國輕取中國戰略破滅!
    然而,有消息證實,中國已經取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量子導航等技術的突破,如果真的如此,那麼,美國在軍事上輕鬆取勝中國的戰略企圖將再次破滅。文︱新華社高級記者楊民青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華語軍事」1數十年前科學家預言量子計算將取代電子計算眾所周知,普通計算機使用電子的0和1兩種狀態計算。
  • 美海空力量的戰略陰謀!
    「抵消戰略」是二戰後美國戰略研究界一個獨具特色的專有名詞,指用技術優勢抵消對手的數量優勢,或用顛覆性技術提供的新能力抵消對手現有的優勢軍事能力。歷史上,美國曾兩次成功實施過「抵消戰略」。20世紀50年代,蘇聯常規軍事力量急速增長以及不斷膨脹的核武庫,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現實和心理雙重威脅。
  • 乾貨:戰術射擊技巧介紹之CAR射擊法
    不過我們學習基努力裝逼是完全沒問題的,定製西裝太貴,從 CAR開始就可以。沒錯,CAR的動作獨樹一幟非常具備動態感,實屬裝逼上品。CAR射擊法,其實是包含了據槍技術和射擊法在內的一個戰鬥系統,系統核心是利用兩臂環抱和肩膀形成的穩定結構來操作長短槍枝(即CAR的縮寫Center Axis Relock中軸回鎖所表達的意思),以方便在狹窄空間進行槍械射擊的技術。
  • 聯合國朝核部長級辯論 各方針鋒相對
    在當前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中,安理會4月28日舉行了一次部長級辯論,關注朝鮮問題的各國紛紛發言闡述自己的立場。新戰略需要三方面的行動:首先,聯合國會員國要執行安理會有關制裁朝鮮的多項決議;其次,由於朝鮮利用外交活動來資助其核項目,各國應暫停或降級與朝鮮的外交關係;第三,加大針對朝鮮實體和個人的制裁。同時,蒂勒森表示,必要的話會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所有應對將來挑釁行為的措施都必須保留。
  • 乾貨:淺談車輛射擊戰術
    作者也可以通過微信發送您感興趣的相關資料和信息給您。特戰知識課堂第三講入門篇:個人戰術要領、小組溝通要領4.特戰知識課堂第四講入門篇:小組戰術的分工和配屬原則5.特戰知識課堂第五講進階篇:特種部隊戰術,小組戰術6.特戰知識課堂第六講:複雜地形,特殊地形小組戰術7.特戰知識課堂第七講進階篇:小組戰術,巷戰部份8.
  • 不談大選只談辯論 -觀2020美國大選辯論有感
    在川普和拜登近2小時的「混亂」辯論結束後,CBS發布即時民意調查數據:對於首場辯論,83%的觀眾認為是負面的,17%的觀眾認為是正面的。終場辯論沒有失控的秩序,根據辯論委員會敲定的新規則,在一名候選人發言期間,對手的麥克風將被關閉。總統川普不再如第一場辯論時只顧攻擊對方、不顧規則地搶話。CBS電視臺的數據顯示,川普打斷拜登25次,拜登則打斷川普12次。
  • 戰術乾貨:美軍海豹部隊所謂的「中央剝皮」戰術
    作者也可以通過微信發送您感興趣的相關資料和信息給您。近日網絡上風靡美軍海豹特種部隊的一種戰術視頻,被很多人叫做」中央剝皮戰術「也有的稱呼為「逆向地獄火」之所以或出現這麼多版本的稱呼,很大原因和那些寫軍事小說的寫手關係..很大程度上會誤導讀者,其實就是一種以短暫火力壓制的逃脫術而已。
  • 鐵路與戰爭:大國軍事戰略、戰術的轉型和兩次世界大戰
    連接整個帝國的秦馳道體系 19世紀,道路建設在歐洲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公路和鐵路被大規模建設。鐵路被建設和推廣直接改變了人類軍事作戰的戰略和戰術,使近代戰爭逐漸現代化——從而通過很多場戰爭的勝敗而間接改變了人類歷史的走向。
  • 鄧紫棋G.E.M.花3年時間打敗周杰倫 華語樂壇神話終於被改寫!
    ▼《差不多姑娘》官方MV相隔月餘時間,由她親自填詞作曲的的《光年之外》更成功刷新華人樂壇新成績,以2億的觀看次數超越原位居1位的周杰倫《告白氣球》,成為第一首在YouTube破2億觀看次數的華語歌曲。▼《光年之外》影視版另外,已推出3年的《再見》也於日前成功突破1億觀看次數大關,讓鄧紫棋成為華語樂壇首位有2首「破億歌曲MV」的歌手。
  • 喜歡的小夥伴乾貨拿走,騎馬與砍殺各版本MOD
    遊戲系統包括了動作/戰術模式和戰略模式。戰場是隨機生成的3D戰鬥場景。玩家可以體驗到中世紀的日常生活、戰術指揮及戰略謀劃等方面的豐富內容。喜歡的小夥伴乾貨拿走,騎馬與砍殺各版本MOD超高的自由度和多種遊戲路線遊戲的自由度非常高,玩家可以做一個安安分分的良民、為國王作戰的騎士領主,也可以做個雲遊四方的商人,還可以輔佐某位被驅逐的大貴族幫他奪回他的王國,甚至可以劫掠村莊、攻擊商隊當一把"十惡不赦"的強盜。等等。。只要你想要的遊戲都有。
  • 丨約米尼的內線戰略和毛奇的外線戰略
    不過毛奇的答案卻不同,他是靠一種全新的、影響至今的作戰指導思想打敗法國的,這種戰略思想被後人稱為「毛奇式的外線戰略」。那麼什麼是毛奇的外線戰略呢?要介紹它,先要介紹之前和它相對應的另一種戰略戰術,即約米尼的內線戰略(也被稱為拿破崙的內線戰略)。約米尼是拿破崙時代的瑞士人,他後來加入了拿破崙的大軍,並且總結了拿破崙取得諸多勝利的原因,概括出了內線戰略。
  • 一場陳其邁與高雄人的辯論
    19日,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高雄市長候選人將進行一場政策辯論,我們關心的重點不是輸家贏家之爭,而是對辯雙方的主角為誰?性質上,這場辯論絕不是典型政黨之間權力的競逐,而是一場非典型選戰民眾的怒潮投射。從造勢現場觀察,陳其邁是以民進黨全黨之力支持的一方,而韓國瑜則是高雄人民全力擁戴的另一方。這種陣勢使高雄成為臺灣選舉史上一個特有的案例。
  • 戰術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戰術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的最大區別是爆炸威力較小,單一戰術核武器的核當量(即威力)在幾十噸至數十幾萬噸TNT當量之間,其殺傷範圍相對不大,難以摧毀地下堅固目標。另外,戰術核武器還有幾個特點:一是射程近。一般為數十至數百千米。例如,核炮彈的射程通常不超過100千米,戰術核彈道飛彈不超過1000千米。二是打擊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