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又稱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政權,是封建王朝農民起義的巔峰之作。即使史書說我們說,太平天國是怎樣的強大先進,如何把清朝官軍打得節節敗退、差點覆滅,它一直存在有很多缺陷。這些缺陷局限於時代認知,當時太平軍的統治者們沒有發現。新舊交替的滾滾大勢面前,無論太平天國中存在有多少傑出的軍政人才都不管用。耳熟能詳的太平軍人物有十餘位之多,石達開是一位「不太起眼」的將軍,但翻開歷史實錄,是石達開絕對算得上戰神級別人物,不論軍事指揮才能,單是武功高低,就堪比達摩祖師,曾以七人擊敗千人。
清朝晚期,西方列強步步緊逼,內部統治日漸腐化,百姓麻木生活沒有希望。清朝是一個多災多難的王朝,在康熙時期開始就有大規模的叛亂,這樣的叛亂不是宗教起義,就是民族起義,或是農民起義、藩鎮起義(僅吳三桂的三藩之亂一例)。叛亂無時無刻影響著清朝,統治後期還出現平民在皇宮門前差點刺殺成功皇帝、叛亂分子攻入大內等異事。清朝晚期,普通百姓的忍耐力到達極限,太平天國起義運動爆發,短短兩年時間就震驚世界,勢如破竹定都天京(即南京),立下牢固基業,想走一遍朱元璋的老路。
兩年時間成就王霸之基業,有一人功不可沒,那便是石達開。洪秀全初次聽聞石達開,就親自請其出山,那年他16歲。得此厚待,不僅是石達開本領高強的原因,還有他個人魅力強大、朋友遍天下的緣故。19歲,石達開統率四千餘眾參加金田起義,被封為左軍主將,一年後被封翼王(聖神電通軍主將翼),意為「羽翼天朝」。1852年石達開22歲,西王蕭朝貴陣亡長沙,太平軍被清軍反包圍于堅城長沙下,情況危急。石達開親率部下西渡湘江開荒立業,接連擊敗清軍,挫其士氣,二十八天挺進一千八百裡,期間交戰無不大勝。平均一下,石達開部一天行軍64裡,這還是交戰期間,且戰且進。
石達開因此戰名震天下,世人稱為「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被當作神靈級別人物看待。1854年秋天,44歲的湖南團練大臣曾國藩與24歲的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第一次交手,雙方殺的有來有回。1856年3月,石達開雖然大敗湘軍,可是天京城被圍困三年已是岌岌可危,只能率部回防解圍。曾國藩得以逃過一劫(曾國藩被打得差點跳水了結),未來得以改變。
石達開除軍事才能外,高強的武藝也被人津津樂道,加以讚嘆。《北平國術館講義》一書提到:石達開與達摩祖師、張三丰、戚繼光等拳術名家齊名,共同稱為「中國歷史最傑出的拳術名家」。野史言石達開的拳術:「高曰弓箭裝,低曰懸獅裝,九面應敵。每決鬥,矗立敵前,駢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敵踵至,疾轉踢其腹臍下。如敵勁,則數轉環踢之,敵隨足飛起,跌出數丈外,甚至跌出數十丈外者,曰連環鴛鴦步。」一副武林高手的姿態躍然紙上。
石達開曾在一次對陣清軍名將,只領了七個將士和自己一同夜襲一千清軍,大勝。這場小規模的偷襲戰,太平軍共擊殺十五位清軍將官和三百餘名清軍士兵。天京事變,石達開出走,依舊選擇反清,1862年因時運不濟大軍被圍困,孤身一人談判清軍,投降保全軍將士性命。但是清廷直接下發詔令,讓清軍背信棄義,處死石達開及其麾下所有士卒。
石達開臨終遺詩:只覺蒼天方憒憒,莫憑赤手拯元元。三年攬轡悲羸馬,萬眾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亦苦,東南到處有啼痕。石達開最後的結局是慘過古今絕大多數名將的:千刀萬剮,凌遲處死。真的挨了上千刀才死,但從頭到尾一聲沒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