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2021-02-08 胡楊說歷史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懷仁堂,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大授銜的序幕,上到元帥下至士兵,均授予軍銜,佩戴勳章。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勳,評定參考標準主要從五個方面考量,分別為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既不單純論資排輩,也不只看軍功,頒發勳章要從各個方面合理科學地進行評定。

我國的軍銜制共分為六等一共19級,1955年執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軍銜制在1988年後再次恢復,故此我國的軍銜制目前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授銜的將帥都稱之為開國將帥。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共定下了10大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798位少將。之後這個數字有了較大改動,主要是少將增加了不少。

56年到58年,有2位高級將領晉升上將,2位高級將領晉升中將,還有8位將領晉升少將。

61年至63年,晉升233名大校軍官為少將軍銜。

64年及65年共有321位大校軍官晉升為少將軍銜。

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後一共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共計1614名開國將帥。這些將帥無一不是中國的寶貝,新中國成立後 ,這些人分散到各個行業,繼續為新中國的建設發光發熱,然而歲月不饒人,隨著時光流轉,許多老將都已辭世。

截止2020年6月1日,開國將星僅餘10位,並且開國將帥中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逝世,遺留下來的老將軍均是開國少將,並且這些當年最年輕的將帥,時至今日大多都已是百歲老人了。

1955年授銜的還有4位少將存世,分別是:

原瀋陽軍區副政委,江西贛州籍開國少將鄒衍;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安徽六安籍開國少將詹大南;

原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廣東大埔籍開國少將楊永松;

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四川南充籍開國少將黎光。

黎guang

1961年授銜的開國少將:

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江西贛州籍的開國少將楊思祿;

原雲南軍區副司令員,福建上杭籍的張力雄少將。

張力雄

1964年授銜的健在少將分別是:

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陝西子洲籍開國少將王扶之(年齡最小的一位);

原冶金工業部部長,江蘇宿遷籍開國少將陳紹昆;

原總參謀部炮兵部部長,河南霸縣籍開國少將文擊;

原四醫大校長,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副部長,福建長汀籍開國少將塗通今。

塗通今

結語

這些老將都是中國最珍貴的財富,他們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部宏偉詩篇,而他們已經出色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和職責,剩下的就要看我們這一代了。

衷心祝願這些老將們,身體健康,心情舒暢,都能安享晚年。

相關焦點

  • 「開國將帥」只剩30人:18人已達100歲以上
    記者統計發現, 當年的1614名「開國將帥」到今天只剩下最後30名少將,他們年齡均超過90歲,其中有18人年齡已達100歲以上。千名「開國將帥」僅剩最後30名少將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開國將帥就是在此後一段時間內被授予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 南昌起義走出來的開國將帥都有誰,他們當時擔任何職,年紀多大
    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有不少開國將帥都是出自於南昌起義,那麼從南昌起義走出來的開國將帥都有誰,他們當時擔任什麼職務,年齡是多大,我們來看一下。元帥6人朱德元帥,時任南昌起義時任起義軍第9軍副軍長,時年41歲朱老總的地位自然不必說,是紅軍的總司令,八路軍的總指揮和解放軍的總司令,也是當時我軍唯一一位三軍總司令,朱老總是舊軍閥出身,為了中國的前途毅然入黨,南昌起義前擔任教育團團長兼任公安局長,為起義成功爭取了時間,後擔任起義軍第9軍副軍長,當時朱老總已經41歲了!
  • 開國將軍任榮16日凌晨辭世,享年一百歲
    任榮,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2017年6月16日2時28分,因病救治無效在武漢去世,享年一百歲。據了解,在1955年至1965年這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名「開國將帥」被授銜。如今健在的僅29位,軍銜皆為少將。其中,1917年出生的任榮將軍在今年正式邁入「健在的百歲開國將軍」之列,而今又少了一位。
  • 106歲開國少將黎光逝世,開國將星僅存6顆!
    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6名老將軍均為開國少將。
  • 吳東峰:一家親屬66人被國民黨殺害|特稿·開國大將之徐海東①
    湖北黃陂人,六代窯工世家,歷經百餘仗,九次負傷,身上戰創十七處。時人稱「中國之夏伯陽」。夏伯陽是蘇維埃國內戰爭時期的英雄,深得人民和紅軍戰士的愛戴徐海東七歲時,嘗與小兒遊戲。某日,見神龕藏一鳥窩,諸小兒望之,無一敢上者,將軍壘桌凳,登高端鳥窩,了無懼色。將軍九歲念私塾,十二歲上窯場,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階級」。
  • 霸蠻的湖南人,為什麼擁有改變中國的力量?
    單從軍事方面看,中央軍委在1989年和1994年正式確定的36名中國當代軍事家中(大將資格以上),湖南籍軍事家就有15位,佔41%。其中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3位開國元帥——彭德懷、賀龍、羅榮桓;6位開國大將——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在戰爭年代犧牲的有5位——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左權、黃公略。
  • 江西弋陽籍開國少將方震逝世,享年106歲
    當時紅7軍團在福建沙縣和順昌有兩個兵站,和紅3軍團兵站線連接,方震任第1兵站政委。 這個兵站有站長、政委、特派員,3名助理員,文書、收發、司務長、採購上士各1名,炊事員5名,飼養員2名,有一個監護排,全站人員50餘人。兵站的具體任務是負責沿線的交通運輸,前送部隊彈藥、糧秣、被服、醫藥、軍工器材,後送作戰繳獲的勝利品、傷病員和俘虜,接待過往人員,打掃戰場。
  • 拆解1968年的美國軍用計算機,很震撼啊
    當然這個設備已經非常舊了,時至今日已經完全失去了保密價值,加上1988年美軍由於誤判,擊落了一架伊朗的民航客機(參見伊朗航空655號班機空難),美國隨後終止了非協助式敵我識別系統的研發(當然私下裡有沒有做就不知道了)。因此這樣的設備也被徹底廢棄,作為電子垃圾出現在了網際網路上。這次得到的機器,序列號是001。
  • 日本投降時還剩多少兵力?數據公布令美軍流冷汗,幸好用了原子彈
    日本投降時還剩多少兵力?
  • 106歲開國少將黎光逝世,開國將星僅存6顆
    中國軍網介紹,黎光,原名黎光裕,1914年生,四川儀隴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師長,副軍長,南京軍區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南京軍區司令部顧問等職。黎光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說話直接,得理不饒人的三大生肖
    而且她們也喜歡揪住一個點,遲遲的不罷口,就算你與她道歉,她也還會得理不饒人,還是會忍不住想要與你爭辯。生肖羊生肖羊的女生,她們的個人主權是非常嚴重的,對於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對她有利的,她就絕對不會有絲毫的退讓。而在愛情上,對待自己的另一半,她們也更是如此,甚至還會更加誇張。
  • 開國前後珍貴的照片,現在仍讓人激動震撼!
    1949年9月21日,下午7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會議代表630多人,來賓300人。       六千多名共青團員、青年學生踴躍參加清理天安門廣場的勞動。當事人回憶,當時的天安門城樓上鴿子糞、蒿草有一米高,5.4萬平方米的廣場上有幾百個大坑,垃圾成山,這一切,都需要在開國大典前搞定。
  • 1955年授銜,開國元帥與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何差別?
    那麼這些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些什麼區別呢?他們又享受著什麼樣的福利呢?這是華夏文明從這片土地上誕生以來除去文明火焰出現外第二件開天闢地的大事,這宣布著中國人民從卑微的泥土裡抬起了頭,仰望著藍天,這也宣布著在被鮮血和汗水浸染的土地上,那些革命先輩先烈的犧牲終於換來了光明的成果。
  • 軍旅歲月當兵光榮
    斜藏詩/軍旅歲月文/李維民2020.12.19「軍」旗輝映戍邊關,勁「旅」橫掃敵膽寒。嚴訓「歲」寒增才幹,九天攬「月」志彌堅。斜藏詩:軍旅歲月文:   冰雪(一){軍}中綠花戰友情,勁{旅}苦練出精兵。風華{歲}年雖遠去,回家日{月}自感榮。
  • 最早去世的5位開國將帥名單一覽
    開國元帥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人。新中國建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領導籌建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任院長。 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1963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終年61歲。
  • 2020年,還有多少天災人禍已在路上?!
    伊朗南部沿海地區的春季暴雨,更為蝗蟲的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蝗蟲將在東非、紅海地區、西亞國家吃光它們能看到的所有農作物,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到2020年6月,蝗蟲數量將擴大500倍,當2020年步入到年中時,世界有可能在部分國家爆發饑荒。
  • 中國陸軍還剩下多少「五對輪」的59坦克
    1955年11月,中國從蘇聯引進了少量T-54型坦克及其改進型T-54A中型坦克,數量大約只有15輛,經過試用以後,決定選擇性能較好的T-54A進行仿製。1958年底第一輛用蘇聯提供的配件生產的T-54A坦克在包頭第一機械製造廠(617廠) 下線。至1959年中國已完全掌握獨立生產該型坦克能力,只是裝甲材料和個別配件需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