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新聞客戶端ID:fenghuangxinmeiti
筆者前兩篇文章(回復「唐駁虎」或者「A320」查看),根據可能性大小提前判斷並依次羅列了德國之翼失事的三種可能:操控系統故障、座艙破裂缺氧飛行員失能、飛行員蓄意自殺。
這是根據航路信息可以判斷和分析得出的,並且排除了發動機故障、惡劣天氣、撞鳥、恐怖襲擊等其他可能。
但黑匣子的艙音數據記錄儀找到,最後被迅速證實是可能性最小的意外情況——飛行員自殺。
這一點仍令人非常震驚,因為上一次飛行員自殺就是去年的馬航MH370事件,早就可以確認,是機長把副駕駛支開,然後緊閉艙門,置之不理,將飛機飛到荒渺至極的印度洋深處自殺(期間與馬官方有無通過通訊工具談判尚未確知),並且搭上了全機人的性命。
馬航MH370發生在2014年3月8日,德國之翼4U9525發生在2015年3月24日,相隔僅僅一年,就連續發生了兩起飛行員單獨控制駕駛艙,故意自殺並搭上全機人的性命的惡劣事件。
而且兩起事件發生時間和案發過程非常類似:都是飛機剛剛爬升至萬米平飛高度,兩名駕駛員在經歷了等待、滑跑、爬升一系列的緊張人工操控之後,轉入可以由自動駕駛儀沿導航點自動駕駛平飛的階段。
按慣例,這時候飛行員可以放鬆一下,可以有一名飛行員離開機艙,上廁所或者衝咖啡。
然後這都給了犯罪的飛行員作案條件和時間——把駕駛艙艙門鎖上,然後對要求再度進入駕駛艙的同伴置之不理,這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人們自然會問,另外一名飛行員就沒有鑰匙或者密碼麼?
是的,有艙門密碼,機組成員(包括飛行員和乘務長)都知道。
但是在911事件之後,出於提高飛機特別是機組反劫持能力的考慮。艙門進出制度進行了修改:
駕駛艙開關電門有三個狀態:開鎖Unlock、正常Normal、反鎖Lock。人工開鎖狀態無須解釋。
而電門處於正常Normal狀態,駕駛艙之外的人可以通過輸入密碼來請求開門,但需要一個30秒的倒計時,此時駕駛艙內的艙門控制面板會有提示,艙內人員可以按拒絕,也可以按下電門同意。
如果到時間駕駛艙內沒動作,那麼自動開門5秒鐘(這是避免飛行員失能的選項)。
但如果艙內人員選擇拒絕,或者電門撥至反鎖Lock狀態置之不理,艙外的人輸對了密碼也是無效的——這一條很關鍵,也很要命。
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出於避免恐怖劫機分子挾持乘務人員和乘客,以生命為要挾,獲取密碼得以開門的情形。因為911事件四架被劫持客機的慘劇,萌生了這一改進。
在911事件之前幾年,也發生過兩起比較著名的民航航班飛行員自殺事件。
即1997年12月19日的新加坡勝安航空185號班機、1999年10月31日的埃及航空990號班機空難。(雖然兩家航空公司都拼命否認,想把責任推給波音空客,按嚴謹用語說是高度疑似,但根據證據基本可以判定是飛行員故意操作所致,航空公司死不承認而已)
但由於當時制度設計不是這樣,自殺飛行員必須在很短的時間(一分鐘)內以大角度俯衝,才能實現目的,否則會被衝進來的同伴飛行員和其他機組成員制服的。
但在911之後的制度改進之後,恐怖分子是從駕駛艙門外防住了,但駕駛艙內的家賊——喪失人性的飛行員更難防。2014和2015年的三月,先後發生兩起飛行員支開同伴,利用這一制度設計的漏洞自殺,並拉全機陪葬的極端惡劣刑事犯罪事件。
這樣的殺傷性,已經不亞於恐怖分子劫機。而犯罪飛行員不必再用一分鐘的急速俯衝自殺,這還將導致機上所有不幸乘員在瀕死前陷入相當長一個絕望的景象。
要知道法國檢察官表示,在最後CVR錄到了艙外絕望的哭聲。那哭聲應該來自被關在駕駛艙外的憤怒、絕望、無力的機長。甚至聽到了乘客的尖叫聲……
哲人表示,人類永遠處於各種糾結之中。
面臨這一比恐怖劫機更可怕——911後全球民航安檢已經大為嚴格,恐怖劫機得逞概率下降——的制度漏洞,怎麼辦?
唯一的應對之道是繼續改進位度,有人提出恢復三飛行員或者兩飛行員+一隨機工程師制度;有人提出駕駛艙內必須有兩人,一名飛行員離開,另外的機組安全員或者乘務長必須同時進入駕駛艙監控。
也有人提出,兩害相權取其輕,在機場安檢大為嚴格,恐怖劫機概率已經下降的年代,應該恢復輸入密碼就可進入的制度,避免單一飛行員的極端行為。
不管怎樣,短短一年連發兩起駕駛員自殺全機陪葬的惡性事件,全球民航界必須立刻反思和改進這一制度,尋求更恰當的制度安全保證。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唐駁虎
鳳凰新聞客戶端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使用
點擊頁底「閱讀原文」↓↓↓,移步鳳凰新聞客戶端,樂享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