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3D列印交叉型介電彈性體致動器

2021-02-24 電介質Dielectrics

智能軟致動器通常依靠相變材料、流體驅動或靜電吸引等方式來實現特定的運動從而具有模仿生物系統的能力併兼具較高的效率。其中的介電彈性體致動器(DEAs)通過在兩個電極之間的絕緣彈性體上施加電壓所產生的靜電力作為驅動力。由於相反電荷的吸引力減小了電場方向上的彈性體厚度,從而導致正交方向上的膨脹伸展。這種外部電場可以通過撤去施加在電極上的電壓而快速施加和移除,因此DEAs表現出快速的驅動速率和較大的能量密度,使其在軟機器人、智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場景。

目前大多數DEAs是通過例如旋塗、順序機械組裝等平面方法製造,因此驅動時變形在平面內擴展,通過進一步加工這些平面結構可以轉變製造微彎曲致動器、滾動致動器等等。但是,這些裝置經常表現出受損循環和擊穿現象並且可實現形狀受限。相比之下,基於擠出式的墨水直寫(DIW)3D列印方法能夠以幾乎任意的幾何形狀快速設計和製造軟材料而被用來列印DEAs。近期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雜誌上題為3D Printing of Interdigitated 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s的文章,來自哈佛大學的David R. ClarkeJennifer A.Lewis團隊開發優化了具有高列印保持性、合適流變性的導電彈性體油墨和自修復、可調力學性能的增塑介電基質。團隊成員利用3D列印特定形狀的垂直電極,並用自修復介電基質封裝製造出不同類型的3D DEAs器件,其擊穿場強為25V·m-1,驅動應變高達9%。

圖1  列印並封裝交叉型DEAs致動器策略

研究人員首先製備了以乙烯基醚基為末端的聚乙二醇乙二醇硫化物(PEG-PES)低聚物,然後將其與二硫醇擴鏈劑和三硫醇交聯劑混合來生產化學交聯彈性體。低分子量低聚物的這種同時擴鏈和交聯的策略將它們在未固化狀態下的流變性與最終固化後的性能分離。未固化粘度由低聚物的分子量決定,而固化彈性模量由交聯之間的分子量決定(圖2a)。最終通過調節雙官能擴鏈劑與三官能交聯劑的比例,PEG-PES彈性體表現出優異的極限拉伸性能、極大斷裂伸長率和低塑性變形。另外,研究人員使用納米炭黑既作為導電填料又作為流變改性劑加入上述PEG-PES低聚物溶液中製得最終的導電油墨進行基礎列印,列印完成後放置於100℃固化幾分鐘。固化的電極具有0.49MPa的EY(圖2d)和良好的循環穩定性,電導率約為6.5 S m-1。圖2  以納米炭黑作為填料的聚乙二醇聚醚碸低聚物電極材料性質及循環拉伸下的模量、電導率對於介電材料的設計,研究人員採用聚氨酯二丙烯酸酯(PUA)低聚物作為基體,其中含有低分子量雙官能交聯劑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和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圖3a),並將列印完成的電極材料封裝於介電基質中。DOP不僅降低了電介質基質的未固化粘度使其利於其填充在印刷電極之間,而且降低了固化電介質基質的機械損耗角正切(tan δ)(圖3b)間接影響致動器的頻率響應。另外,DOP還可以在電擊穿後修復電介質基質而具有容錯性。擊穿事件發生後,DOP會從周圍區域擴散,使器件恢復正常工作狀態(圖3c)。

 

圖3  介電彈性體基質的改性設計最後研究人員使用上述製得的電極材料和介電材料,利用DIW直寫列印了交叉垂直電極並封裝介電基質,用光學測量手段測量了面內收縮。理想的DEAs致動器應該具備小的彈性模量和較大的擊穿場強(最大激勵應變(sz)由sz = ε0εr(EEB)2/EY給出,其中EEB是介電基質的擊穿場強。)。並且在列印大尺寸器件時,電極材料列印過程的穩定性尤為重要,任何局部的較薄電介質段缺陷都將降低擊穿場強。對於該方法3D列印的DEAs致動器,隨著電介質段的數量從3個增加到7個甚至15個,擊穿場強保持在≈25V·μm-1,而激勵應變分別從4.1%增加到5.8%到9.1%(圖4d)。與電極材料的被動變形相比,驅動應變的增加是由介電基質主動變形所佔據面積的增大引起。重要的是,這些裝置在2000次循環中表現出一致的驅動(圖4e,f)。並且如果使用多噴嘴的DIW直寫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列印DEAs致動器件(圖5a,b),這些器件在幾分鐘內以2.5mm s-1的列印速度列印,相當於電極製造速度接近1cm 3min-1。同樣,3D列印的方式使得在平面不同位置列印電極以在不同的方向形成特性的面內電場產生特定變形,例如旋轉致動器(圖5c,d)。

 

圖4 DIW直寫列印3D垂直交叉電極的DEAs及其驅動性能

圖5  多噴嘴列印互穿電極DEAs及旋轉致動器列印

總的來說,利用3D列印技術允許使用任意設計幾何形狀、高保真的全3D電極來製造特定DEAs致動器,輔助以電極材料和介電基質性能的優化,3D DEAs致動器可能會具有更強的驅動性能而在軟體機器人、生物醫學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

 表一  DEAs可擴展製造方法的比較

-- 長按二維碼,閱讀英文原文 --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1907375

為了便於電介質同行之間的相互交流,本公眾號建立了多個電介質交流討論群(如電介質儲能、微波電介質、電介質壓電效應、電介質電-熱效應、納米發電、電介質聚合物等)。申請入群方式,公眾號後臺發送:入群

相關焦點

  • AFM:兼具高介電常數和高光學透明性的複合介電彈性體
    決定介電彈性體性能的重要參數之一是相對介電常數,其值越高,彈性體的驅動電壓就越低,即可通過消耗更低的能量實現電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常用介電彈性體的相對介電常數通常較低,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範圍。為了提高介電常數,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彈性體基體中加入高介電常數的硬質材料,如陶瓷填料、碳系填料等。然而此類複合材料通常伴隨有高彈性模量、低穩定性、不透明等缺點。
  • 全面解析3D列印原材料:光敏樹脂
    材料說明:IROCOAT CA-128是一種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產品,屬於彈性樹脂,可以通過圖層進行加工。其主要應用在對彈性要求苛刻的地方。結合了優越的機械性能和易用性,其彈性強度要超過ABS或PLA。典型應用:1.75毫米或3毫米尺寸的可穿戴設備主要性能:可回收、堅固靈活、100%易粘疏水顏色:黑色、綠色、白色、紅色   彎曲模量:1840MPa   懸臂衝擊強度:37 J/m斷裂延伸率:18%      介電強度:14-18KV/mm    熱變形溫度:71.8℃@0.45MPa
  • AM:投影式光固化列印液晶彈性體耗能結構
    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Liquid-Crystal-Elastomer-Based Dissipative Structures by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3D Printing」一文,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可進行投影式光固化列印的液晶彈性體
  • 《Science Advances》最新3D列印新突破性研究(全譯文): 功能梯度液晶彈性體的三維列印
    SCIENCEScience Advances  25 Sep 2020Vol. 6, no. 39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9/eabc0034 摘要 液晶彈性體
  • 3D列印材料及其應用概述
    TPU 是一種具有良好彈性的熱塑性聚合物,其硬度範圍寬且可調,有一定的耐磨性、耐油性,適用於鞋材、個人消費品、工業零件等的製造。結合3D列印技術可以製造出傳統成形工藝難以製造的複雜多孔結構,使得製件擁有獨特且可調控的力學性能。採用SLS 工藝列印的多孔結構TPU鞋墊的彈性性能和使用強度已達到市場使用標準。
  • TPE,TPV和TPU,TPE四種彈性材料對比分析!
    然而,當人們發現列印速度、材料限制等等不足時,又有很多人對這項技術大失所望,很快3D列印便風光不再。可喜的是,最近這些年3D列印技術發展迅猛,不僅出現了很多新的3D列印技術,將列印速度大幅提升,同時更是有越來越多的新材料被應用於3D列印,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於3D列印技術速度慢,材料少的印象,下面我們來看看可用於3D列印的一些新材料都有哪些特性?
  • 南工大朱紀欣/黃維院士《先進材料·綜述》3D列印的柔性應變傳感器
    該文介紹了通過3D列印製造的最新柔性應變傳感器,重點介紹了基於光固化和材料擠出的不同列印方法,包括數字光處理(DLP),熔融沉積建模(FDM)和直接墨水書寫(DIW)。還討論了3D列印應變傳感器的傳感機制。【圖文解析】3 3D列印應變傳感器的進展3D列印的基本過程基於數字層堆疊,然後進行物理或化學沉積材料。
  • 必須禁3D列印槍了!可連發的3D列印左輪槍誕生!
    儘管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比如美國政府已經明令禁止擴散和傳播3D列印搶支的設計圖,但某些武器發燒友依然是我行我素。最近,機械工程學生James Patrick就自行設計並成功3D列印出了一把能夠擊發的PM522 Washbear .22LR左輪gun並將射擊的視頻上傳到了網上。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支使用3D印表機製成的可連續射擊的搶支。
  • 3D列印優點和技術原理
    3d列印技術是什麼?
  • 3d列印的原理及三種常見的技術類型!
    其實,3d列印就是應用三種主流(常見)的技術類型。一、3d列印簡介所謂的3d列印就是『三維列印』,目前我們接觸比較多的,都是二維列印(或稱『平面列印』),就是將不同顏色的粉墨或其他材質打在或印在平面上。
  • 關於3D列印建模的實用乾貨
    當下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同時隨著3D列印門檻的降低,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觸到這種神奇的技術。一個配套的切片軟體New Creality Slicer下載連結:https://www.cxsw3d.com/qiepianruanjian.html接下來就是3D建模的事情了以下8款3D建模軟體,供大家參考:當然還有以下的3D列印建模模型網站可以下載現成的模型:Creality:
  • 吉林大學張立軍課題組JACS:介電屏蔽效應——半導體電子材料優化設計的新視角
    但迄今為止,介電屏蔽效應尚沒有被作為一個重要的本徵特性設計尋找新型的半導體電子和光電子材料。作者基於準確可靠的第一性原理高通量材料計算,綜合考慮介電屏蔽效應與電子結構性質作為篩選尺度,針對兩類半導體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太陽能光伏材料和熱電材料,開展了新材料設計研究。在理論優化設計的材料中,Sn-Sb-S體系被實驗證實為高效率的太陽能光伏材料(>5%)。研究還同時發現了該材料體系中材料結構特徵導致高介電性質的規律性認知。該研究為新型半導體電子和光電子材料的優化設計提供了新視角。
  • 三分鐘了解3D列印技術
    一、3d列印技術是什麼?
  • 微型水力致動器:有望成為最強大且高效的微型馬達!
    技術這種微型水力致動器採用一種稱為「電潤溼」的技術來實現移動。電潤溼技術向固體表面上的水滴施加一個電壓,使得液體表面張力產生變化。致動器利用這種變化,迫使致動器內部的水滴與整個致動器一起移動。Kedzierski  表示:「想想玻璃窗上的一滴水,重力會使之變形,它會向下移動。
  • 【參考設計】意法半導體ST在FDM型3D印表機中的應用
    其實在剛剛落幕的2016年上海慕尼黑電子展上,我們還有另外一個亮點,就是FDM型3D印表機。在本次內容裡,我們就介紹下我們在FDM型3D印表機中的參考設計。*** FDM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的縮寫) 即為熔融沉積成型, 是如今3D列印成型技術之一。通俗來講就是利用高溫將材料融化成液態,通過列印頭擠出後固化,最後在立體空間上排列形成立體實物。
  • 栩栩如生的3D列印模型是怎麼上色的?
    3d列印模型上色,相對手辦來說是一個新產品的延升,它以手辦上色的方式為基礎而又區別於手辦上色的製作方式。對於模型上色後期處理,是需要以打磨為前提,在充分體會打磨的過程與打磨效果後,對模型材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去上色會方便很多。再次,了解模型上色製作過程和上色方式,知道在上色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所用的顏料屬性和不確定性因素,熟練技巧。精簡流程。
  • 1分鐘,2束光,3D體列印超高解析度物體僅幾秒鐘,快準穩!
    體積3D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可以實現快速批量的列印製造。在這裡,我們介紹了X射線體積列印技術,外文為xolography,這是一種雙色技術,它使用可光轉換的光引發劑,通過相交不同波長的光束進行線性激發,從而在受限的單體體積內引發局部聚合。
  • 從3D列印口罩的失敗到骨科植入體的成功-論醫療研發的規範|靖哥3D列印|第82期
    COVID-19期間3D列印社區所用的應急口罩安全性研究——該型3D列印口罩無法提供有效的空氣過濾及病毒防護
  • 案例 l 高效且輕巧的金屬3D列印槍口抑制器
    槍口抑制器(又被稱為抑制器、消音器),是一種附加於槍械上的裝置,用來降低武器發射時產生的噪音和火焰大小,通常是安裝於槍管槍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