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播出了火箭軍巡航飛彈第一旅的視頻,其中曝光了東風-10A巡航飛彈發射車駕駛室,內部滿是電子設備,集成化信息化程度極高。
火箭軍巡航飛彈第一旅是我軍第一支陸基巡航飛彈部隊,列裝的東風-10A巡航飛彈是我軍實施點穴致癱、克敵制勝的重要裝備。東風-10A將底盤從萬山WS5400底盤改成了新型一體化8X8輪式底盤,飛彈筒也從品字形改成了一字型,降低了車高和車體重心。東風-10飛彈長8.3米,直徑0.68米,最大巡航速度0.75馬赫,有效載荷300-500千克,有效射程2500千米,東風-10A可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升。東風-10A採用了多模式複合制導方式,在慣性制導、衛星制導、數字影像匹配製導和紅外成像制導的共同作用下,東風-10A可以飛行3000千米,打擊精度可以達到米級,還能夠通過雙向數據鏈重新瞄準,動態化識別打擊移動目標,能力極強。
東風-10A發射車駕駛室外形非常特殊,是一種前臉外凸的特殊長駕駛室,據說是有助於散熱和擴大內部空間。該車內部乘員4人,是將駕駛室操控室合二為一,因此內部布滿了電子設備,在飛彈武器操控、發射平臺系統運維管理等已經實現了基於平板顯示設備的數位化綜合控制。
駕駛員除了面對車輛的儀錶盤,在其右側還有一個液晶顯示屏信息終端,不僅能夠提供夜視畫面以供夜間行駛,還能夠顯示底盤的各種數據,在其邊緣有多個按鈕,可能包含多種模式選擇。從駕駛員角度看去,車輛頂棚還有兩個攝像機,一個對車內一個對車外。
車輛後排兩位成員可能是飛彈發射號手,負責對飛彈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他們面前是大型的數據終端和帶軌跡球的鍵盤,數據終端兩側同樣有多個按鈕,平常不用時可以摺疊在前部座椅後,用時展開。東風10A飛彈自動化程度更高、起豎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好,但操作號手依然需要密切監視車控計算機界面數據變化,時刻準備著報告和處置各類突發特情。
駕駛員右側坐著飛彈車的指揮長,他是這個車的靈魂人物,也稱為0號。由於東風-10A飛彈發射車將指揮通信、導航定位、火力諸元、電機控制等系統通過車內區域網相互連接,分發給四個終端,四個終端處理信息之後由面積最大的指揮長終端接收,指揮長可以藉此實時掌控和判斷當前發射狀態,監測控制整個作戰流程,完成指令傳輸,可以通過一鍵操作實現飛彈的快速發射。
本次視頻中還出現了下車發射的過程,發射車佔領發射陣地後,發射人員會從發射車引出通信線纜至距離發射車一定距離處,發射架指揮長、號手以及發射操作員等遵循嚴格的流程檢測,最後再按下發射飛彈的控制按鈕。在夜間乘車畫面中,我們還能夠看到車頂一個小細節,駕駛艙頂一側安裝有180度的光電探頭,能夠監測周圍環境,估計另一側也會有對稱安裝。
類似設備
東風-10A飛彈發射車的高度信息化不僅在系統層面提高了整套武器的整體作戰效能和可靠性,也是實現「無依託」單車平臺獨立戰鬥、多車協同作戰,完成高難度戰術要求的堅實基礎。相信在火箭軍巡航飛彈第一旅的官兵使用下,一定會發揮出飛彈的最強性能,配合著彈道飛彈的實施「一高一低」的混合戰法,更能令某些國家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
好看嗎?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