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信託獨家冠名《中國故事》】「致遠號」歸來(下)

2022-01-30 中航信託

明晚20:00,中航信託獨家冠名《中國故事》,作家薩蘇,獨家揭秘真實的"致遠號」巡洋艦打撈全過程,為您再現"致遠號"沉睡前的最後時刻事。


自2015年9月末,黃海海域的北洋水師沉船「丹東一號」,被確認為「致遠號」巡洋艦以來,國家文物局已進行了一系列水下發掘工作。隨著舷窗、子彈、炮彈、望遠鏡鏡片等文物相繼出水,引發各方討論。這些出水文物,可以還原「致遠號」的哪些經歷?「致遠號」沉沒前的最後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5年10月14日,在對「致遠號」的水下考古過程中,潛水員原計劃打撈舷窗殘骸,但就在拿起舷窗的一瞬間,潛水員立刻跪下了。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場景?原因是潛水員發現,在舷窗之上,粘附著一條人體腿骨,幾乎無可置疑,這條腿骨就是大東溝海戰中犧牲的,北洋水師戰士的遺骸。潛水員以下跪的方式,表示對烈士的敬重。按照當地風俗,死者遺體不能見光,潛水員要求岸上傳下一個黑色布袋,將遺骸罩住才運送出水。此前,也有多塊遺骸出水,這些遺骸證明了一件事:致遠艦的最後時刻燃起了大火。為什麼會有這個判斷?因為大部分骨骼,已經嚴重變形,甚至有被大火燒穿的痕跡。



在電影《甲午風雲》中,致遠艦在沉沒前的最後時刻,受到日本戰艦的集中攻擊。因為無力還擊,最終艦體起火,後沉入大海。按照《甲午風雲》的描述,致遠艦之所以無力還擊,是因為船上的炮彈都是拿沙子填充的,炮彈射擊後,不會對日方造成任何威脅。這一說法不免引人質疑,北洋水師的武器裝備,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事實上,通過考證北洋水師文物來看,致遠艦上的炮彈確實數量少、質量差,但並非用沙子填充。第一,在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使用了很多穿甲彈。穿甲彈以損傷目標為目的,並無爆炸能力。第二,北洋水師確實有一些大型炮彈,由黑火藥填充,但多建造於大東溝海戰前十餘年,因此大東溝海戰發生時,這類炮彈因擱置太久已無法爆炸。


從史料記載來看,1888年北洋水師成立之初,清政府預定每年撥款400萬兩白銀,用於海軍建設。1890年開始,北洋水師經費銳減,此後再沒有購置新戰艦。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水師最新式的戰艦,就是完工於1887年的致遠艦。此時,從航速、射擊速度、彈藥配備等方面,北洋水師戰艦都遠遠落後於日軍。更可悲的是, 1890年之前,清政府戶部尚書翁同龢,與北洋水師創建者李鴻章,存在個人恩怨,藉此處處刁難北洋水師。清朝時期,戶部主要負責管理全國土地、田地、戶籍、稅收、軍需、俸祿、糧餉、財政等事物,戶部尚書官職從一品,即九品十八級官制中第二等級官員。1890年,翁同龢掌管的戶部向朝廷上奏,以國家收支艱難為由,請求暫停海軍購買進口武器裝備等。自此,北洋水師的擴充建設就此滯延。



關於致遠艦的沉沒,比較普遍的說法是:鄧世昌企圖以孤艦撞向日本吉野艦,與其同沉大海。鄧世昌的這一做法,也曾飽受詬病,認為這是「無謂的勇敢」。事實上,綜合考證來看,鄧世昌指揮致遠艦衝鋒,有其戰術意圖。在大東溝海戰打響時,北洋水師十艘戰艦列成五隊,每隊兩艦,企圖以「雁陣式」衝入日本艦隊,切斷日本艦隊隊列後,將其逐一擊破。但是,海戰打響後3個小時,日本艦隊明顯佔了上風,北洋水師幾艘戰艦同時被包圍。此時,鄧世昌作為艦隊中資格最老的艦長,企圖帶領其他戰艦,再次嘗試切斷日本戰艦隊列,隨後率先衝向日艦。可惜的是,慌亂之餘,只有其他三名艦長看清鄧世昌的意圖,隨之發起衝鋒。終因寡不敵眾,四艘戰艦在日艦圍攻下,再次衝鋒失敗,致遠艦最終沉入海底。



在發掘「致遠號」沉船過程中,大量文物出水,包括一個搭扣錢包。有學者推測認為,這一錢包或為鄧世昌私人物品,他的贈送目標應是自己的女兒。考證來看,鄧世昌犧牲時,留下一名年僅四歲半的女兒。鄧世昌對這個女兒特別寵愛,女兒對鄧世昌也很依戀。每當艦隊回港時,鄧世昌的小女兒經常跑到碼頭等候父親。但因鄧世昌常常要善後,多留一天處理艦上事務,小女孩常常失望而歸。這個錢包,或為鄧世昌在最後一次訪問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時,為女兒買的禮物。只是,訪問一結束,北洋水師隨即加入甲午戰爭,這個禮物最終沒能送出。


明晚20:00,中航信託獨家冠名《中國故事》,作家薩蘇,獨家揭秘真實的「致遠號」巡洋艦打撈全過程,為您再現「致遠號」沉睡前的最後時刻。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甲午沉艦「致遠」號打撈復建始末
    本報記者 姜兆臣 發自丹東 甲午戰爭留給中華民族的創痛是刻骨銘心的。在這場戰爭中,有一個人與一艘艦的名字,讓許多中國人難以忘懷,那就是鄧世昌與「致遠」戰艦。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致遠」艦激戰5小時彈盡且受重創後,管帶鄧世昌駕艦衝向日本「吉野」艦欲與之同歸於盡,但不幸被日艦擊沉。
  • 甲午戰艦「致遠」號重見天日
    水下考古隊領隊周春水說,拿起來斜著光仔細看才能看見,中間就是「致遠」的繁體字。 「致遠」和「靖遠」是姊妹艦,由英國公司設計建造,配備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別定製。其中屬于靖遠艦的一組餐具,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組餐具盤子中央部位標明船名「靖遠」。以此推斷,此次水下考古發現的瓷盤,盤子中央出現相同字體的「致遠」標記,成為鎖定致遠艦的重要證據。
  • 潛水與考古——致遠號巡洋艦
    致遠號巡洋艦(英文:Chinese cruiser Zhiyuan)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師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英文:Armstrong Shipbuilding
  • 究竟是什麼擊沉了「致遠」號
    隨後,考古人員又陸續發現各類武器裝備,這艘在海底沉睡了121年的戰艦,終於在世人面前露出真容。在1894年中日大東溝海戰中,日軍集中火力攻擊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定遠」的艦艏發生火災,一度處於無法應戰的被動狀態。此時,「致遠」號挺身而出,捨身抵擋如雨的炮彈,為「定遠」的自救爭取了時間。「於陣雲繚亂中,氣象猛鷙,獨冠全軍」。
  • 信託致敬衛國戍邊英雄!民生信託-邊防烈士撫恤慈善信託首期成立!
    2021年3月1日,「中國民生信託-2021邊防烈士撫恤慈善信託(以下簡稱「邊防烈士撫恤慈善信託」)成立並在北京市民政局完成備案。首期信託設立實繳委託規模12萬元,後續將分多期陸續成立;由中國民生信託擔任受託人,上海金石律師事務所擔任監察人,招商銀行擔任資金保管人。
  • 闊別120年的重逢:「致遠」號發現始末
    1886年在英國紐卡斯爾的阿姆斯特朗——埃爾斯維克造船廠建成的穹甲巡洋艦「致遠」號,是中國近代海軍史研究者內心深處最牽掛的軍艦。1894年9月17日,「致遠」艦參加了甲午黃海大東溝海戰,從中午12時50分戰鬥開始過後不久就顯示了令人矚目的主動敢戰,這艘軍艦先是和友艦「經遠」、「廣甲」等對日本炮艦「赤城」猛追強攻,直打到「赤城」艦長陣亡、後桅折斷。
  • 【軍文分享】究竟是什麼擊沉了「致遠」號
    設計「吉野」號的設計師威廉·懷特爵士,同時也正是「致遠」號的設計師。「致遠」號是一艘什麼樣的軍艦在1894年中日大東溝海戰中,日軍集中火力攻擊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定遠」的艦艏發生火災,一度處於無法應戰的被動狀態。此時,「致遠」號挺身而出,捨身抵擋如雨的炮彈,為「定遠」的自救爭取了時間。「於陣雲繚亂中,氣象猛鷙,獨冠全軍」。
  • 特稿致遠艦撞吉野可能是誤會,但真相更壯烈
    對於整個近代中國,「致遠」艦都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尋常:作為舊中國最強海軍——北洋水師最後一批外購的主力戰艦之一,她在北洋水師中最為先進;而因為「致遠」艦的沉沒及其艦長在黃海海戰中光榮殉國,更是讓其成為北洋水師的代表;再加上1958年一部《甲午風雲》在億萬中國觀眾心目中不可磨滅的形象。儘管在北洋水師中「致遠」並非旗艦,卻已然成為當代中國對那段歷史的關鍵記憶。
  • 大清帝國最後的守衛者 甲午名艦『致遠號』
    致遠號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中速度最高的,其排水量為2,300噸,航速達18.5節,致遠號和姊妹艦靖遠號及同時在德國訂購的經遠、來遠號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師後,艦隊實力曾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然而清政府便由於各種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師採購新武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之後清政府被迫籤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日本獲得了巨大利益,成為了亞洲最強海軍並試圖徵服全亞洲,加深了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進程
  • 在甲午海戰裡怒撞日艦的致遠號找到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家考古人員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疑似中日甲午海戰沉沒戰艦「丹東一號」被確認為北洋艦隊「致遠」號巡洋艦。山河猶在,國泰民安,魂歸來兮!  周春水領隊介紹,致遠艦和靖遠艦這兩艘姊妹艦是由英國公司設計建造的,配備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別定製。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的這組餐具,是出自致遠艦的姊妹艦靖遠艦,在盤子中央部位標明船名「靖遠」。以此作為對比,最新發現的瓷盤碎片經過拼接後,在盤子中央出現的相同字體的「致遠」標記,就成為了鎖定致遠艦的鐵證。
  • 「致遠號」一百三十年祭:紐卡斯爾泰恩河上的龍旗
    1881年,在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指揮下,鄧世昌帶領剛剛下水的「揚威號」,連同林泰曾管帶的「超勇號」,就是從那裡駛入北海,輾轉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途徑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回到祖國。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如今,鄧世昌受命將指揮英國建造的「致遠號」、「靖遠號」以及德國竣工的「經遠號」、「來遠號」一同返回天津大沽口。
  • 甲午風雲之最痛:「致遠」艦是這樣沉沒的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致遠」艦沉沒的細節,以及多次被打撈的背後故事。大東溝海戰結束後不到一個月,日本海軍就打算將戰場上沉沒的中國軍艦當作廢鐵賣掉,因為「揚威號」擱淺於淺水區,事前已被日艦炸散了,而「超勇號」艦體小、遭受了嚴重的火燒,拆解變賣的經濟價值不高,所以,日本海軍標價出售的是「致遠號」、「經遠號」兩艦的打撈權。1894年11月10日,日本海軍正式售賣授權給東京實業會議所副會長山科禮藏,任他打撈拆解。
  • 中航工業宣傳片
    這就是中航工業——中國唯一從事航空製造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憑藉超凡的設計能力、強大的試驗能力和出眾的生產能力,通過日新月異的發展,讓世界為之矚目。未來的中航工業必定可以創造出更多嘯傲藍天的強大力量。世界都在注視這裡……=======中航工業宣傳片=======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 考古 當年奮力撞向日艦的「致遠」號找到了 確定身份靠兩字
    經過考古隊員仔細辨認,正是繁體的「致遠」字樣。「致遠」兩個字的出現,使在場的考古隊員們興奮不已。這樣直接寫明「致遠」兩個字的證據,在長達兩年的「丹東一號」考古中尚屬首次。  餐具是特別定製 成為證明身份鐵證  據負責「丹東一號」水下考古的周春水領隊介紹,致遠艦和靖遠艦這兩艘姊妹艦是由英國公司設計建造的,配備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別定製。「靖遠」艦上的餐具目前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在盤子中央部位標明艦名「靖遠」。
  • 致遠號並未彈盡糧絕,鄧世昌為何撞向吉野號?百年後專家解開疑團
    北洋水師迎擊日軍,海軍將領鄧世昌駕駛致遠號撞向日軍軍艦吉野號,船體被吉野號的炮彈擊中,壯烈殉國,展示出了中華民族的不屈氣節,連敵軍都被他的英勇所震撼。但是,當時的致遠艦並沒有到彈盡糧絕的地步,為何鄧世昌要駕駛它撞向吉野號,選擇"同歸於盡"呢?百年後,專家從黃海中打撈出了致遠艦的殘骸進行研究,揭開了鄧世昌採取這一行為的原因。
  • 中國下一艘航母會叫什麼名字?
    首批中國海軍索馬利亞護航編隊的三位成員,169「武漢」號驅逐艦、171「海口」號驅逐艦、887「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海軍艦艇命名規定》明確不同類別的軍艦適用不同的命名方式綜合補給艦,以湖泊命名如「千島湖」號補給艦登陸艦,以山川河流命名如「黃河」號登陸艦護衛艦,以中、小城市命名如「惠州」號護衛艦驅逐艦,以「大、中城市」命名如「杭州」號驅逐艦根據人民海軍的命名規則
  • 北洋水師致遠級穹甲巡洋艦
    是中法戰爭結束後為了加強海防而訂造,由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威廉·懷特(William White)設計,採用裝甲甲板設計,因為裝甲甲板在艦體中線的部分安裝位置較高,而兩側向兩舷傾斜,這種中間高、兩側低的形態在當時中國被譯為穹甲,由此得名穹甲巡洋艦,實際在西方稱為防護巡洋艦。根據北洋大臣李鴻章統一武備型號的指示,本級巡洋艦雖然在英國建造,但是主炮採用了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的艦炮。
  • 信託文化丨第4講:在臺伯河的微波中誕生——信託的拉丁語溯源和法律的成文化
    ▲藏於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的《亞歷山大馬賽克壁畫(局部)》,描繪了馬其頓帝國與波斯帝國的伊蘇斯戰役而羅馬法的中的信託法,其勝利也並非一日之功,她發端於西塞羅滔滔不絕的雄辯,完成於優士丁尼森然就列的《法學階梯》(The Institutes of Justinian),長達6個世紀的徵途,不可不謂跌宕起伏。
  • 北洋水師致遠號,為什麼敢用軍艦撞軍艦,原來致遠號就是撞擊軍艦
    撞沉吉野號,當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喊出這句話後,也代表著,北洋水師氣數已盡,但是,為什麼敢用軍艦撞軍艦呢,這不是衝動,也不是無奈之舉,而是早有了先例,我們來看看。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倫道爾則乾脆開始著手設計一種以撞擊作為主要作戰手段的軍艦,在他想像中,這是一種小型、高航速、造價低廉的軍艦,可以「追趕、碰壞鐵甲艦」,用低成本、小型的軍艦去打敗傻大黑粗的鐵甲艦,恰好就是那個時間段上各國熱衷的話題,鐵甲艦過時論甚囂塵上,蚊子船、碰快船都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
  • 百年後重生 致遠紀念艦鴨綠江畔下水
    致遠號巡洋艦(英文:Chinese cruiser Chih Yuen)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師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英文:Armstrong Shipbuilding Co)訂購建造的穹甲防護巡洋艦,為致遠級巡洋艦的首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