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空軍20日發布解放軍動態,證實有一架運8遠幹機、1架運8反潛機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臺灣空軍則老調重彈派遣空中兵力應對、「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蹤監控。根據臺灣防務部門官網12月「即時軍事動態」資料顯示,解放軍12月累計進入臺灣空域11次,分別為:12月1日運8反潛機1架次、12月2日運8反潛機1架次、12月4日1架運8反潛機、1架運8技術偵察機、1架運8遠幹機,12月5日1架運8反潛機、1架運8技術偵察機、12月6日運8反潛機1架次、12月7日運8反潛機1架次、12月9日運8遠幹機1架次、運8技術偵察機1架次。12月10日運8遠幹機1架次,12月12日運8反潛機1架次,12月15日1架次運8反潛機、1架次運8技術偵察機、12月16日則出動4架次戰機,分別是1架次運8反潛機、1架次運8技術偵察機、1架次運8電偵機、1架次運9通信對抗機,12月20日1架運8反潛機、1架運8遠幹機。針對大陸軍機繞臺巡航,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曾指出,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軍隊戰備巡航完全正當合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戰區部隊有決心、有能力挫敗一切「臺獨」分裂活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剛剛過去的周末,臺灣海峽有點熱鬧。此前傳出美國軍艦曾穿越臺灣海峽,引發大陸網友強烈不滿。這個周末,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就「安排」上了穿越海峽的行程。據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海軍大校今日介紹,20日,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劉文勝表示,山東艦入列服役一年來,順利完成艦載機起降、實際使用武器、作戰系統調試等任務,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在試驗訓練中不斷提升。這次組織山東艦航母編隊跨區機動訓練,是根據年度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今後我們還將根據訓練需要繼續組織類似行動。不過,顯然臺灣方面對於山東艦並不熟悉,甚至一度鬧出「烏龍」,以為來的是遼寧艦航母編隊。臺媒報導稱,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與臺軍「參謀總長」黃曙光連夜進駐「衡山指揮所」坐鎮。雖然臺軍此前一度不願對外證實解放軍航母編隊通過臺灣海峽,但卻表示,在航母編隊通過期間,臺軍在原有偵查系統外,還派遣各型艦船6艘、各型飛機8架次,擔任警戒、監控任務。對於臺軍出動大陣仗「監控」山東艦,香港知名軍事專家宋忠平認為有兩方面意圖。第一,只是為表明自己有能力對經過臺灣海峽的飛機和軍艦實施「監控」,顯示自己在臺灣海峽的一種軍事存在。第二是一種安撫行為,就是要安撫島內百姓,認為自己有能力來對解放軍的各種軍事動態實施「監控」。不過,宋忠平認為,在平時,臺軍或許能夠看得到解放軍相關動態,「讓你看你可以看得見」,如果到戰時,臺軍的這種所謂的「監控體系」就徹底癱瘓了,「你(指臺方)根本就看不見」。宋忠平表示,臺軍現在是自說自話,「實際上就是為了達到安撫臺灣島內百姓的這個目的,這是最主要的」。宋忠平表示,山東艦此次重返到南海,勢必會進行更多戰鬥保障性訓練,並在未來擔負戰備值班任務。「航母戰鬥力和保障力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訓練,需要跨越新的臺階。」對於外界高度關注的雙航母戰鬥群的編隊演練,宋忠平說,「這是必修課目,早晚一定會來到,相關部門會根據日程安排來進行訓練。」中國要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要求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等領域的發展。上文中的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航母建設是中國海軍轉型建設跨越式發展的縮影,形勢喜人、但同時形勢逼人,也因此遼寧艦、山東艦以及未來更先進的航母會不斷取得新成就,航母核心能力穩步提升。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專家分析認為,航母此次出廠重返南海就如同一個新兵走出新兵營,未來將會擔負戰備值班任務。這則不長的消息首先證實了山東艦航母離開大連船廠,通過臺灣海峽,南下回家。這是山東艦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2019年11月14日,山東艦首次展開遠距離跨區試航試驗,穿越臺灣海峽抵達海南三亞,於12月17日在三亞軍港正式入列。同年12月26日山東艦再度穿越臺灣海峽,於2020年1月1日返回大連造船廠。宋忠平表示,這次出廠意味著山東艦在一年的時間內把在海試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都解決了,這表明山東艦航母編隊已經形成了初步的戰鬥力和保障力。航母專家李傑接受採訪時表示,山東艦在一年的時間內進行了約70天的海試,對於新入列的航母而言,強度算比較高。一位匿名的軍事分析人士21日對記者表示,這表明山東艦在海試期間的訓練是按照作戰要求進行,仗怎麼打就怎麼練,一系列細節表明航母編隊已經具備初步作戰能力。「這不僅體現了山東艦自身對防空、反潛武器及電子對抗的使用,還表明訓練期間航母編隊組織進行了防禦和攻擊演練。此外,這也表明山東艦及航母編隊各級指揮員在短時間內突破了瓶頸,在最短時間內可以進行熟練操作、指揮航母編隊。這位人士認為,山東艦航母編隊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也體現了海軍對航母建設的重視,無論是在訓練還是後勤等保障方面給予非常大的支持。這則不長的消息首先證實了山東艦航母離開大連船廠,通過臺灣海峽,南下回家。這是山東艦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2019年11月14日,山東艦首次展開遠距離跨區試航試驗,穿越臺灣海峽抵達海南三亞,於12月17日在三亞軍港正式入列。同年12月26日山東艦再度穿越臺灣海峽,於2020年1月1日返回大連造船廠。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這次出廠意味著山東艦在一年的時間內把在海試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都解決,如果做個比喻,山東艦這次出廠就如同一個新兵走出新兵訓練營,下一步要到南海接受更嚴格的訓練,逐步鍛鍊成熟起來。其次,該消息介紹了山東艦服役一年來完成的任務,包括順利完成艦載機起降、實際使用武器、作戰系統調試等任務,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在試驗訓練中不斷提升。宋忠平認為,這表明山東艦航母編隊已經形成了初步的戰鬥力和保障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山東艦在5月25日至6月17日,9月1日至23日,11月21日至12月6日進行了三次海試。關於最後一次海試,16日央視軍事報導稱,殲-15艦載戰鬥機連續多天高頻率起降,完成最大架次出動回收等課目。值得注意的是,在16日央視軍事披露的相關畫面中,一架機號為「33」的殲-15艦載機從甲板上起飛,這被認為是「3字」開頭的艦載機首次曝光。這意味著人民海軍航母艦載機的隊伍又「擴容」了。艦載機數量的增加與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11月初,官方媒體公開,海軍首批生長模式培養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通過航母資質認證,創造了單批認證人數最多、平均年齡最小、飛行時間最少、認證周期最短的歷史性突破,這代表著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順利實現「改裝模式』向』生長模式』轉變。分析認為,這種培養方式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極大滿足了目前雙航母時代以及未來更多航母對艦載機飛行員的需求。此外,在最後一次海試期間有商業衛星經過中國上方拍攝到部分畫面,照片中顯示,山東艦在渤海區域高速航行,附近還部署了潛艇,疑似在做聯合演習。航母專家李傑表示,山東艦在一年的時間內進行了約70天的海試,對於新入列的航母而言,強度算比較高。每次時間持續20餘天,在中遠海進行訓練,按照航母作戰訓練和作戰要求進行訓練,這是高強度的訓練。一位匿名的軍事分析人士21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這表明山東艦在海試期間的訓練是按照作戰要求進行,仗怎麼打就怎麼練,一系列細節表明航母編隊已經具備初步作戰能力。「這不僅體現了山東艦自身對防空、反潛武器及電子對抗的使用,還表明訓練期間航母編隊組織進行了防禦和攻擊演練。此外,這也表明山東艦及航母編隊各級指揮員在短時間內突破了瓶頸,在最短時間內可以進行熟練操作、指揮航母編隊。這位人士認為,山東艦航母編隊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也體現了海軍對航母建設的重視,無論是在訓練還是後勤等保障方面給予非常大的支持。消息稿最後介紹了山東艦未來的任務,「這次組織山東艦航母編隊跨區機動訓練,是根據年度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今後我們還將根據訓練需要繼續組織類似行動。」以往,美國等西方軍隊艦船隔上一段時間,總要來臺灣海峽刷一波存在感,但往往只是單一艦船獨自行動,面對解放軍航母編隊,其戰鬥力已遭到了全面碾壓。同時也證明,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靠一支艦隊橫在臺灣海峽阻斷祖國統一的日子,已經徹底「翻篇兒」。山東艦航母編隊通過臺灣海峽的行為合理合法,且相比外國軍隊每次遠道而來,更具「性價比」。隨著各方實力對比的不斷變化,未來在臺海及南海區域,美軍等外部勢力強刷存在感的行為,將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如果堅持來中國周邊蹭熱度,只會徒增滑稽之感,淪為國際笑柄。歸根結底,集中力量搞好經濟建設,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也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基礎。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靠自己的發展。如果民進黨當局及外部勢力拒絕正視中國大陸的發展,一味玩「臺獨」的危險遊戲,不僅陰謀無法得逞,更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來源:崑崙策網,轉編自「國際深度觀察2020」,有修訂)【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註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後左下角「
閱讀原文」】
【崑崙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諮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崑崙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崑崙策網】微信公眾號
【思想火炬】公眾號 【紅色文化網】公眾號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公眾號【宏國智庫】公眾號
【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