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無比恐懼的火焰噴射器,現代戰爭中為何越來越罕見了?

2021-02-14 冷熱防務

作者:雕鴞 / 編輯:冷小軍


一戰中,匈牙利人加博爾•扎卡茲發明了可用於戰爭的「便攜」火焰噴射器。德軍對這一新奇發明非常感興趣,特意建立了12個「火焰噴射器連」。然而,當時的火焰噴射器極為笨重,根本不便攜,加上它安全性極差且需要多人同時操作,因此在戰爭中並沒發揮太大作用。


到了二戰,真正可由單人背負和使用的「可攜式火焰噴射器」誕生了。1939年,德國國防軍首次在波蘭使用了該武器,隨後各國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火焰噴射器以對付那些塹壕、碉堡中的膽小鬼機槍手。不過,要說火焰噴射器的巔峰之戰,那還得數美國M1和M2火焰噴射器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輝煌戰績。


德軍使用火焰噴射器摧毀華沙的建築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裝備著新型火焰噴射器的美軍從紐幾內亞一路打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從菲律賓一路打到了衝繩。眾所周知,日軍非常善於構築戰壕、工事和掩體,但這根本擋不住美軍火焰噴射器噴出的烈焰。


到了戰爭中後期,一部分日軍躲藏在山洞中與美軍對抗,這時火焰噴射器更大顯身手,它不僅能夠燒死洞穴中的日軍,還能迅速耗光洞穴中的氧氣,即使日軍士兵沒被燒死也會窒息而死。在日本戰後對老兵進行的採訪中,火焰噴射器超越了戰列艦的406mm主炮與白朗寧機槍,榮登「日軍最害怕武器榜」榜首。


白朗寧機槍


然而,自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最後一次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後,這款曾經令日軍驚恐萬分的武器卻突然間在現代戰爭中銷聲匿跡,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武裝勢力會在戰爭中使用它。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讓火焰噴射器成為了現代戰爭的「棄兒」?



現代戰爭中,小口徑、高穿透力自動武器的大規模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模式的興起,都使得單兵裝備的重量迅速增加。各國都在想方設法減輕單兵武器和彈藥的重量,避免裝備太重影響戰場機動性。就目前來看,班組機槍手所使用的輕機槍算是單兵武器重量中的「天花板」,但其槍彈總重量也不過15-20公斤左右。


換成火焰噴射器的話,那重量可就不得了了。以美軍的M2火焰噴射器為例,裝滿燃料後的重量高達30公斤,這顯然已經嚴重超過了單兵武器的最大重量限制。更麻煩的是,這玩意還得背在背上,這意味著士兵就無法再背包來攜帶其他的裝備或道具。因此,這玩意被淘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火焰噴射器的另一個致命缺陷是射程太短。目前,大多數火焰噴射器的射程都不超過40米。現代戰爭中,平均交戰距離大都在50-300米之間,如果火焰噴射器加入現代戰場,很難對敵方構成有效威脅。當然,這並不能怪它——因為它原本就是為了城市、叢林和塹壕戰而發明出來的。



也有人說,在現代城市戰中,交戰距離也可以很近,火焰噴射器一樣能夠有效殺傷敵人。但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隨著自動武器的發展,現代戰爭的交戰烈度遠高於二戰時期,而城市戰打得更是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火焰噴射器這種能夠噴出四十米長烈焰的超級顯眼又移動緩慢的目標,又如何在城市中躲開敵軍狙擊手或精確射手的狙擊?


二戰中,日軍對美軍火焰噴射器深惡痛絕,一旦戰場上出現了一臺火焰噴射器,所有人都會想方設法將其擊斃。因此,曾有美軍老兵指出,在太平洋戰場上,火焰噴射器操作手的生命不是以日或小時來計算的,而是以分鐘來計算的——因為所有的敵人都會率先集中攻擊他。


日軍的93式火焰噴射器


當然,「把火焰噴射器藏起來」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人做過。早在二戰期間,蘇聯人就搞出了第一款帶有隱藏屬性的火焰噴射器——ROKS-2。和美軍、德軍的「大罐子火焰噴射器」不同,蘇聯人將燃料罐偽裝成了類似步兵制式背包的樣子,將噴射器偽裝成了類似莫辛納甘步槍的樣子,試圖藉此在遠距離上騙過德國人。


但由於這玩意的射程仍然較短,只要它一開始噴火,德國人就會發現併集中攻擊它,因此這個偽裝的效果基本沒起到什麼作用,火焰噴射器操作手的生命仍然沒有得到保障。




在許多好萊塢大片中,經常出現火焰噴射器被敵軍擊中後發生爆燃,導致操作手也變成了一團火球。當然,這一場景有些誇張——因為大多數軍用火焰噴射器使用的都是燃點較高的燃料混合物,需要通過鎂點火器才能正常燃燒,因此普通的子彈將其擊中後只會導致高壓燃料或氣體洩漏,但不會直接爆炸。


不過,在被曳光彈、手榴彈或槍榴彈擊中時,火焰同樣有可能將其引燃發生爆炸。據查爾斯•布朗中士介紹,他在越南戰爭中就曾親眼見到過,一個使用火焰噴射器的大兵被手榴彈的彈片擊中,導致火焰噴射器發生爆燃。由此可見,它終歸不是一款安全的武器。


英國「救生圈」MK2噴火器


除此之外,還有老兵聲稱,他們使用火焰噴射器必須考慮風向和風速。因為在叢林中,火焰噴射器時常會引起大火,如果此時風向是朝著己方而來,那麼火焰和煙氣反而將對自己人構成極大威脅。因此這種麻煩得不得了的武器,最終還是被鎖進了倉庫裡。



真正宣判火焰噴射器死刑的,是代替物的出現。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國和蘇聯紛紛開發「燃料空氣彈藥」,不過它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做「雲爆彈」。和傳統的火焰噴射器相比,它對洞穴、碉堡、建築的破壞更強,對人員的殺傷效率更高,並且攜帶起來也要更加安全和方便。因此,各國紛紛開始使用此類武器作為火焰噴射器的代替,用於攻克敵方的碉堡、建築等設施。


從蘇聯入侵阿富汗到車臣戰爭,從美國掀起的伊拉克戰爭乃至現在的敘利亞戰爭,雲爆彈幾乎無處不在。現在的雲爆彈既可以做得如手榴彈、槍榴彈一般小巧便攜,也可以由「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飛彈搭載,其泛用性和安全性遠遠超過了老式的火焰噴射器。因此,各國不再使用火焰噴射器是可以理解的。




時至今日,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仍有少量火焰噴射器庫存,並且在日常訓練中偶爾使用,但它已經不再作為主力裝備出現在現役序列中。


值得一提的是,埃隆•馬斯克的The Boring公司曾發售過一款便攜火焰噴射器,據使用者稱,用它可以很輕鬆的清理積雪、焚燒落葉等等。可見,雖然它已經無法在軍事領域活躍,但在民用領域仍有一席之地。

- 延伸閱讀 -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二戰期間,要說最日軍造成傷害最大的武器莫過於原子彈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軍放棄了抵抗。在戰場上另一種武器讓日軍也尤為恐懼——火焰噴射器。
  • 火焰噴射器讓敵人聞風喪膽,噴火兵為何自己也怕?三大原因
    在圍攻君士坦丁堡的戰鬥中,希臘人將火箭的運用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他們居然可以向敵方發射短時間燃燒的「燃油箭」。隨著武器技術的發展,在戰爭中使用火焰的技術也不斷進步,直到出現一種可怕的武器:火焰噴射器。火焰噴射器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越南戰爭中使得更加廣泛,逐漸發展成可以單兵便攜的武器,使用的燃料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和高效。
  • 島嶼洞穴中的日本鬼子最怕什麼?火焰噴射器啊!
    ,即美國以及西方國家使用較多的壓縮氣體動力火焰噴射器,主要介紹美國在二戰中使用的M1、M1A1和M2火焰噴射器。雖然美軍在參戰後試驗性研製過火焰噴射器,但因為戰爭結束得太快沒趕上,於是研製工作就草草下馬了。一戰時期的火焰噴射器還很不完善,使用時容易跑冒滴漏,一旦被點燃很容易危及自身,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武器,因此隨著一戰結束,美軍對火焰噴射器也失去了興趣。一、二戰之間的短暫和平沒持續多久,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倉促參加二戰。
  • 最令敵人恐怖的火焰噴射器:只因50米射程太近,解放軍要將其淘汰麼?
    在演習中,中方出動了一組火焰噴射器,凝固汽油猛烈的火焰摧毀了敵方的藏身坑道,給中外官兵留下深刻印象。  人對火的恐懼是天生的,在戰場上沒有哪個士兵想被火燒死。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火焰噴射器,都能給敵人的士兵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帶來巨大的震撼。
  • 對付日軍有奇效的火焰噴射器,遇到志願軍就失效了?你知道原因嗎
    對於火焰噴射器這種武器,相信很多的軍迷朋友都是知道的,火焰噴射器是德國人理察.費德勒發明的,
  • 火焰噴射器為什麼會被稱為「魔鬼」武器?
    摘要:俗話說「水火無情」,在戰場上利用烈火殺傷敵人,也是古已有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明的火焰噴射器,更是現代工業革命將烈火武器化的傑出成果,為什麼火焰噴射器會被稱為
  • 【裝備】簡單列舉幾種著名火焰噴射器!
    幾種著名火焰噴射器 作為近戰武器,火焰噴射器的使用在二戰戰場上與一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還是用於對建築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堅以及對殘敵的清剿。
  • 單兵火焰噴射器
    在這關鍵時刻,突然「轟隆」一聲巨響,一條粗大的火柱直噴暗堡射孔,頓時堡壘內外黑煙滾滾,碉堡裡面一片喊叫,戰士們一躍而起衝了上去……這就是火焰噴射器所顯示出的強大威力。  ▲ 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噴火兵  在現代戰爭中,火焰噴射器(以下簡稱噴火器)是一種很有效的武器,它能燒毀陣地工事設施,殺傷人員。
  • 戰場上的火焰死神(上)——中美對火焰噴射器的運用如此不同!
    英國人被這番景象嚇得驚慌失措,在一片恐慌和混亂中,他們扔下武器,放棄陣地,逃向後方。雖然沒有大量人員傷亡,沒有任何反擊,英國人便將陣地送給了德國人。而這,便是火焰噴射器第一次在戰場上拋頭露面。除此之外,在第一次大戰中德國還使用了燃燒炸彈用於空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對英國進行了90次空襲,投下了將近3000枚燃燒炸彈。
  • 二戰同樣是消滅日軍,為何蘇軍很輕鬆,美軍卻比較吃力
    在這場戰爭中,中美英蘇等數十個國家組成反法西斯同盟,聯起手來共同對抗人類公敵法西斯陣營。經過反法西斯同盟多年的浴血奮戰,二戰最終以人類的正義陣營勝利而告終。然而,當我們仔細的研究二戰亞洲戰場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參加對日作戰的蘇軍和美軍,其消滅日軍的過程簡直完全相反。美軍打日軍比較吃力,在長達4年的太平洋戰爭中,美軍付出了陣亡15萬人的慘重代價。和
  • 火焰噴射器這五大秘密你知道嗎?每個都影響了世界發展
    在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一役中,希臘人使出了他們的秘密武器——「希臘火」。這款需極近距離才能使用的「希臘火」,對木製戰艦的艦體破壞極強。自此之後,「火焰噴射器」算是走進了人類的科技殿堂。不過,關於火焰噴射器,其實在歷史上還有五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今天,就讓筆者來一一介紹給大家吧!
  • 越南老兵為什麼這麼害怕74式火焰噴射器?只因其威力驚人無比!
    眾所周知,十四年越南戰爭中,中國援助了大量武器和物資給越南,幫助他們擊退了美國。可是在戰爭結束沒多久,越南就將中國曾經幫助他的恩情給忘了一乾二淨。只因他們不滿意中國跟美國冰凍的關係有所緩和,所以開始在中國邊境搞很多小動作。
  • 《和平精英》進入「現代戰爭」時代
    看到這段描述,你或許會想到,現代戰爭影片裡的類似情節。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遊戲對於現代化戰爭的還原程度,越來越逼真,其中便包括主機PC端的COD、戰地系列,以及手機端的《和平精英》等作品。看到這裡,你可能該納悶了,《和平精英》裡有武裝直升機、火箭筒?
  • 二戰中,由日本女學生組成的「姬百合」是做什麼的,最終結局如何
    當年,日本在和美軍發生的慘烈的衝繩島攻防戰中,「姬百合」作為日本衝繩居民全民皆兵計劃中的一部分,她們是由衝繩女子高中和衝繩師範學校的女學生們組成的護士隊。在整個衝繩戰役中,作為擔負傷員救治任務的「姬百合」,最終僅有73人得以生還。這群天真爛漫的花季少女,究竟經歷了怎樣可怕的戰爭摧殘呢?
  • 二戰中日軍性奴隸制度剖析
    二戰中日軍性奴隸制度剖析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蘇智良  曾經走上侵略戰爭道路的國家不止日本一個
  • 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只有兩萬多人,為何能夠抵擋美軍那麼久?
    相比於衝繩島來說,硫磺島更小,日本守軍人數更好,為何卻是阻擋日軍進攻時間最長的島嶼?本文將從實際作戰情況,以及日軍的精神層面進行分析。硫磺島戰役時,日軍對該島的防禦高度重視硫磺島算是比較靠近日本本土的島嶼,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因為日軍處於攻勢階段,硫磺島的作用只是日本南太平洋空中航線的補給站,只有20架戰機和1500名海軍駐紮在這裡。
  • 【拼裝】坦克中的戰鬥機!ICM:新品 1/35 蘇聯ОТ-34/76中型坦克[附火焰噴射器] 官圖
    ICM:新品 1/35 蘇聯ОТ-34/76中型坦克[附火焰噴射器] 官圖售價:8140日元(含稅)發售日期:2022年1月10日比例:1/35時期:二戰包裝大小:410 x 260 x 55mm廠商:ICMT-34
  • 硫磺島戰役,美軍唯一不想殺掉的日軍軍官,稱他的戰死讓世界惋惜
    二戰後期,美軍決定採用「跳島戰術」跳過臺灣,選擇硫磺島作為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美軍的計劃是這樣的:準備以優勢兵力五天內攻下硫磺島,結果卻遭到了2.2萬日軍的頑強阻擊,最終經過36天的激戰才攻下硫磺島。硫磺島戰役被稱為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絞肉機」,美軍雖全殲島上2.2萬日軍,但也讓美軍付出了超過2.8萬人的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