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3363832368 固話:010-88430281
微信:lhcq6666 郵箱:lhcqzk@126.com
點擊進入,招募ing.
喜大普奔,中國飛彈又創一項世界第一!在南海局勢中又多了一張牌!8月底,我軍射向南海的東風26飛彈,給外界帶來極大震撼。而在9月底,美軍偵察機頻繁在南海活動,解放軍為了回應和警告,南海再次劃下軍事演習區,隨後爆出驚天消息:軍演中可能試射了巨浪-3!此次巨浪-3的試射,意味著我國的核反擊能力將上升一個臺階,戰略意義非常重要。而巨浪-3的射程達到驚人的12000公裡,力壓美俄,勇奪世界第一!5月11日,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科協 科技部 國務院國資委關於評選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通知》,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入選全國創新爭先獎。該文提及「首型火箭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亮相70周年國慶閱兵方陣;新型火箭完成工程研製,投送距離世界第一;新一代火箭背景預研立項,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進展」等。眾所周知,國產第一代巨浪-1潛射飛彈在上世紀80年代試射,第二代巨浪-2飛彈首次試射則在新世紀之初。第一代距離已經快40年,第二個也接近20年,顯然不會入選全國創新爭先獎,因此外界推測此次獲獎的應該是國產新一代巨浪飛彈。分析此文,亮相70周年國慶閱兵的首型火箭,應該是指巨浪-2潛射洲際飛彈;「新型火箭完成工程研製,投送距離世界第一」則說明巨浪-3潛射飛彈的研製工作已經完成,且射程達到了世界第一;而立項研製的新一代火箭則大概是巨浪-4。更讓人激動的是,巨浪-3射程世界第一,或超過1.2萬公裡!當然,巨浪-3飛彈射程世界第一應該是不包括陸基洲際飛彈,而是相比目前美俄的潛射洲際飛彈而言的:如此對比之下,則可以推測出巨浪-3潛射洲際飛彈若想「投送距離世界第一」,其最大射程必然要大幅超過1.1萬公裡的,也就是巨浪-3的最大射程要達到1.2萬公裡或者超過1.2萬公裡,畢竟官方報導向來都比較嚴謹,如果只超過一點大概不會聲稱「投送距離世界第一」。而根據媒體的跟蹤報導,目前巨浪-3潛射飛彈至少已經進行3次海基試射,2018年年底一次,2019年兩次,且均已取得成功,這說明巨浪-3飛彈已經初步具備了實際部署的能力。國產新一代巨浪-3飛彈關鍵詞是「大直徑」,這說明它將大直徑作為型號主要指標來考慮,並且取得了技術突破。潛射飛彈是安裝在潛艇之中,長度受到耐壓殼直徑限制,耐壓殼直徑越大,技術難度和成本越高,因此潛射飛彈對於長度要求高於直徑。此前國產潛射飛彈長度超過國產戰略飛彈核潛艇直徑,所以國產戰略飛彈核艇飛彈艙突出艇體之外,破壞了潛艇線形,增加噪聲和阻力。因此對於潛射飛彈來說,需要儘可能減少飛彈長度,但是提高射程又需要增加內部容積以容納更多的推進劑,所以提高直徑就成為首選。美國早期北極星A2潛射飛彈長度為9.3米,直徑為1.3米,現役三叉戟潛射飛彈長度只增加到10.3米,直徑卻增加到1.9米。外界曾經推測國產新一代巨浪潛射飛彈大約與法國M51潛射飛彈相當或者相近,後者長度為13米,直徑為2.35米。2019年航天科工完成了國產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它的直徑達到了2.65米,已經超過了M51潛射飛彈直徑,這樣國產新一代巨浪潛射飛彈直徑達到甚至超過M51潛射飛彈也不是什麼難事。外界認為國產新一代巨浪潛地飛彈或與法國M51相當或者相近不過,雖然巨浪-3潛射飛彈的射程達到了世界第一,但這似乎是通過增大體型和發射重量來實現的。按照相關報導:巨浪-3飛彈的發射重量由之前的巨浪-2的40噸增加到了60噸左右,使得巨浪-3的體型長度等進一步增加,這對本就需要小型化的潛射飛彈來說並不太好。所以,在18年亮相的2艘「龜背」進一步增大的094A型核潛艇,似乎就是為了能搭載巨浪-3潛射飛彈。另外,按照目前094A型核潛艇的「龜背」高度來看,巨浪-3的長度應該已經超過了13米,即便下一代096型核潛艇的耐壓直徑達到或超過了12米,想要完全擺脫「龜背」依然很難。總的來說,巨浪-3的射程在潛射飛彈中一舉達到世界第一,這將極大增強我國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之前巨浪-2潛射彈道飛彈的出現,使我國海基戰略核力量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真正具備了第二次核反擊的能力。等巨浪-3潛射飛彈服役後,屆時巨浪-2、巨浪-2甲(乙)以及巨浪-3等,將會構成我國海基核力量的重要支柱,實現全程覆蓋,維護國家安全。最後,巨浪-3已經研製成功,也期待下一代096型核潛艇能早日亮相!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一帶一路 | 電磁武器 | 網絡戰 | 臺海局勢 | 朝鮮半島 | 南海問題 | 中美關係大政方針:十三五 | 兩會 | 國家戰略 | 經濟 | 軍事 | 科技 | 科研 | 教育 | 產業 | 政策 | 創新驅動 | 信息化建設 | 中國製造 | 政策法規 | 產業快訊 軍民融合:民參軍 | 協調創新 | 成果轉化 | 軍工混改 | 重大項目 | 國防工業 | 第三方評估前沿技術:人工智慧 | 顛覆性技術 | 無人系統 | 機器人 | 虛擬實境 | 腦機接口 | 可穿戴設備 | 3D/4D列印 | 生物科技 | 精準醫療 | 智能製造 | 雲計算 | 大數據 | 物聯網 | 5G通訊 | 區塊鏈 | 量子通信 | 量子計算 | 超級計算機 | 新材料 | 新能源 | 太赫茲 | 航天 | 衛星 | 北鬥 | 航空發動機 | 高性能晶片 | 半導體元器件 | 科技前沿應用 | 創新科技裝備發展:航空母艦 | 潛航器 | 水面艦艇 | 無人機 | 新型轟炸機 | 先進雷達 | 新型飛彈 | 新型坦克 | 反導 | 高超聲速武器 | 武裝直升機 | 裝備 強軍動態:軍隊改革 | 軍事戰略 | 人才培養安全縱橫:綜合安全 | 經濟安全 | 軍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信息安全 | 太空安全 | 發展安全 | 網絡安全其他:未來戰爭 | 大國博弈 | 貿易戰 | 國際新秩序 | 習近平 | 馬化騰 | 馬斯克 | DARPA | 蘭德研究報告 | 潘建偉 | 梅宏 | 吳曼青 | 李德毅 | 施一公 | 金一南 | 顧建一 | 盧秉恆 | 鄔江興 | 王鳳嶺 | 鄔賀銓 | 沈昌祥 | 名家言論 |國防建設 | 外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