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8月1日)是建軍93周年紀念日。對於軍人專屬的節日,現役軍人和退役的老兵,那是一種特別的感受。
還有一個少數群體,他們與現役軍人軍人和退役老兵的感受是一樣的,甚至有過之而不及。這個少數而關鍵的群體,就是烈士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曾經的那一群軍人,為了國家利益捨死忘生,毅然決然走向另外一個世界,當戰友們走向凱旋門之際,他們走向烈士陵園,為親人和戰友留下了永久的心痛和深深的懷念.
貴州省甕安縣就有這樣一位老母親,老兵們親切尊稱她為蒙媽媽。
39年前(1981年)的深秋,蒙媽媽將自己剛滿18歲的兒子——蒙剛送去了部隊。蒙剛帶著一家人的希望走進了14軍40師118團1營3連。經過部隊培養,兩年之後的他成長為「兵頭將尾」的關鍵角色——班長。
1984年4月28日5點56分,老山收復戰總攻打響,身為班長的蒙剛身先士卒,英勇衝鋒,在炮火中壯烈犧牲。犧牲地點在老山戰場77號高地附近,犧牲時間是當日上午8點半左右,追記三等功.
當年一起血拼老山的戰友們,一直沒有忘記當初「戰友的父母即自己父母」的約定。每逢重要的日子,烈士戰友的父母身邊,總會出現一群不是親生甚是親生的「兒女」們,這些兒女,就是自己兒子或女兒身前的戰友。
而每當這一群兒女出現在自家門前時,母親(父親)的心馬上得的難以言狀的寬慰,臉上充滿著欣慰的笑容。
昨天中午,蒙媽媽的門前,就迎來了一群「兒子兒媳」。他們分別來自貴州省的鎮遠縣、凱裡市區和餘慶縣。
這一群兒子兒媳們,早就計劃好了,要在8.1建軍節這一天,特意前往甕安縣城,去給蒙媽媽祝壽。對了,建軍節這天,巧逢蒙媽媽80歲生日。
編者受邀跟隨老兵們一同前往,見證了中午、下午和傍晚的全過程。
蒙媽媽家門前,輕輕流淌的溪水伴來徐徐清風,幾隻小鴨打著盹兒愜意的曬著太陽,溪邊的花草迎風搖曳.
中午12點,老兵們分別從凱裡市區、鎮遠縣、餘慶縣來到蒙媽媽(左)位於甕安縣城郊區的家裡。
中午12點,老兵們分別從凱裡市區、鎮遠縣、餘慶縣來到蒙媽媽位於甕安縣城郊區的家裡。
與蒙媽媽合影,是每次見面必須的禮儀
與蒙媽媽合影,是每次見面必須的禮儀
老兵們有話對媽媽說.
與蒙媽媽合影,是「兵兒子、兒媳」每次見面時必須的禮儀
當日聚會慶祝建軍93周年的甕安老兵計有近200人,均為原14軍40師118團、119團、120團的官兵代表。
下午2時,紀念集會開始
當老兵們得知蒙媽媽已來到現場
現場氣氛頓時更加莊嚴.
據說,這些臂章圖案和文字
都是軍嫂們一針一線秀出來的
此時此刻,佩戴於老兵身上
滋味和情感,沒有當過兵的人,無以感知.
傍晚,聚會喜宴上
「兵兒子」 "兵媳婦」們一遍遍祝福媽媽健康長壽.
一朝戰友緣 一生戰友情
今天聚會的戰友,不少都是戰場離別之後
近40年(甚至超過40年)沒見過面.
右邊這位老兵,是當年118團的軍事技術骨幹、標兵
據說當年的所有團首長都知道他的大名
今天還有一個亮點:這兩位118團的老兵,幾分神似「主席相」
現場的老兵們感到很有意思,很是驚奇.
一聲再見,一個軍禮,戰友保重,來日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