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採用軍艦臨檢商船手段攪局南海|三策智庫

2021-02-23 三策智庫

7月23日三策智庫刊出由王雲飛先生以《中國亟需防備美軍對南沙島礁突然襲擊》為題(👈點擊即可查看),撰擬美國在南海興風作浪預想方案論述稿件。此份巨作立即受到各方重視,諸多政論節目都深入研討此項戰略判斷,筆者亦受到多個媒體訪問提及此項觀點。不過媒體實在是虧欠雲飛兄個公道,極少提起觀點原創作者,因此筆者多次都要點出姓名,強調此項分析是出自專業人士,絕非毫無根據的臆想空論。

不過華盛頓若是要在南海興風作浪,錦囊之內恐怕不會只有一計可用,再加上美國確實手中政治、外交、經濟與軍事資本雄厚籌碼不少,所以若存心在南海攪局,各項花招絕對不少。在此筆者提出另類方案,用來呼應雲飛兄之「攻島論」。孫子兵法:「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不也就是要強調軍事思維必須注重狀況判斷與應變方案的廣度與深度。聽聽不同觀點,更能求其周全。

實際上,面對連任選情不利,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北京不斷擺出強硬姿態,使出各種挑動情緒手法,他的真正目的在於「只要選票,不要戰爭」。川普深知各項舉措必須師出有名,應該拿捏好分寸,不要讓狀況失控,並且不讓任何一方抓到把柄,引發負面爭議;而出於鞏固其基本支持群眾票源的需要,挑起他們激昂感性的反應,催促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也能夠產生正面效應。

所以,川普政府會運用各種不同形式國家對外政策工具(statecraft),以強勢姿態壓迫北京,又讓中南海不好就此翻臉與其大打出手。講得難聽些就是存心撩撥,但卻是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政治操作手法,靠著塑建出的踐踏北京墊高本身的架構,來向本身支持群眾有個交代。其政府高官輪番上陣對著北京點名叫陣,就是在刻意塑造此種選戰氛圍。

美軍機艦則是被當成舞臺演員及牌桌籌碼,透過高調放話與宣傳,在南海與多國進行軍事演習訓練活動,進進出出掀起諸多波瀾,其實並無任何嚴肅戰略意涵,只不過是在為政治人物個人前途服務。此種偶而為之演訓模式,並非是像美軍與南韓部隊多年來所進行的各個年度固定軍事演習,也不是針對特定假想狀況,嚴肅驗證且明確的作戰計劃;其本質反而是並未針對預想狀況,亦無特定作戰目的及假想敵手,無法傳承經驗的軍事交誼性演訓活動。

基於前述認識可以看出,美國並未打算在南海用軍事手段打場硬仗。但若是攻擊島礁,就算是打了就跑,依據聯合國大會1974年第3314號決議案所設立侵略之定義,就算島礁本身可能是爭議領土,但畢竟與美國無關。不管依據何種協防條約或是法理機制,亦輪不到美國來替他人強行出頭,靠著武力來幫誰出氣,所以華盛頓若是明目張胆祭出攻擊島礁手段,其實很難對各方有個合理說法;就算國際社會對於「強權就是公理」確實心知肚明,但是檯面上就算是作戲裝樣子,也要有個依法論理主張才能說得過去。

不過,若軍艦或是執法艦艇獲得可靠情報,在具有可疑徵候產生合理懷疑前提之下,確實可以在公海海域,針對涉嫌販奴、海盜或運送毒品等萬國公罪(international crime)的艦船進行攔截與登船臨檢。同時,對於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同意,針對特定國家或是國際社會行為主體的禁運或制裁行動,若民用船舶涉嫌違反此等決議案時,各國政府所轄軍艦或是執法艦艇亦可採取相關攔截與登船臨檢措施;當然對於在海上進行恐怖活動之不法分子,各國政府更有義務運用軍艦及執法艦艇加以制裁。

儘管目前美在南海海域前述活動並不算是嚴重,但若硬將此變成理由,存心當成找碴之口實,不論是要求某個民用船舶在海上停航接受檢查,或是要求其轉向駛入特定港口,進行通盤詳細搜索,只要在選舉投票前夕使出此招,其實都可以產生極大新聞效應。那時在真相未明之前,選票早已投下,而事實真相可能永遠石沉大海。

筆者身在臺灣,對於2004年以兩顆子彈不明不白說法操縱媒體報導,最後導致選戰翻盤記憶深刻。臺灣社會在選戰最後階段,使出各種揭露醜聞臨時爆料手法,無中生有指控對手,而讓選戰結果逆轉,真實案例多不勝數。再加上1993年7月底端上檯面,但最後搞到9月初才真相大白的銀河號事件,就知道利用美軍機艦在南海刻意攔截中國大陸商運船舶,隨意安上個指控罪名,就可讓整個事件操作搭配川普選戰節奏,成為催票固票工具,此種懷疑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項具有斑斑史實可供對照佐證的狀況判斷。

利用軍艦臨檢商船大肆炒作,不但可以避免真正開火失控,更可以展現強勢壓制北京姿態,對比「攻島論」來說,相對風險較低,但是政治效應不減,所以確實可以成為興風作浪另類方案。存心要攪和出一灘渾水,藉由轟炸大使館,首次可以硬著頭皮聲稱是誤炸,但同樣戲碼再次端上來,不會再有人相信這是誤炸。假使軍艦臨檢商船再搞出烏龍事件,由於不會產生人命損傷,頂多耽誤船期,最嚴重就是厚著臉皮承認情報再度失誤,然後賠償點銀兩就能將事件結案,若最後讓選戰結果逆轉,這就會再度改寫歷史,產生另類軍事戰績。

回顧美國歷史,緬因艦爆炸案、東京灣事件、盧西塔尼亞遭德國潛艦擊沉案,甚至珍珠港事變都有很多陰謀論。如今各方認定美國不斷壓迫北京,其實都是選戰操作,在此種時刻,多些想像力並不為過。但若真是不幸被筆者言中,美國在南海會利用臨檢商船造勢,而又不能順利合理收場時,最大反諷恐怕是讓國際社會看出,到底是誰在顛覆國際海域的航行自由。

(作者是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三策智庫特約政治評論作家)

三策智庫網最新精彩文章

http://www.senstrat.com/Article/s652.html
近日微信訂閱號調整了推送規則,消息不再按照推送時間排序了。

如果不想錯過我們,不妨進入公眾號主頁給「三策智庫」加上星標吧  

或者常在每日推送的文章底部點擊「在看」。

相關焦點

  • 熱點 | 日本在南海「攪局」,手段翻新暴露勃勃野心
    但有專家分析,日本此舉是以「在南海附近完善地震觀測系統」為幌子,其真正目的是偵察監視中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以便它更方便地插手南海事務。此前,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軍事行動,派遣2萬噸級的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進入南海,與美國海軍「裡根」號核動力航母進行了聯合演練。本是城外國家的日本緊隨美國強勢插手南海問題,以推動所謂「南海仲裁案」為由,四處拋出南海議題,外交、軍事、法律、經濟、與論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充當了南海問題中最偏執、最陰暗的「攪局者」。
  • 【南海研究】閆巖:美軍艦再赴南海:"無害通過"幌子下的橫行自由
    閆巖:美軍艦再赴南海:"無害通過"幌子下的橫行自由作者
  • 美軍艦再赴南海:"無害通過"幌子下的橫行自由
    面對美國軍艦頻繁的舉動,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關於「無害通過」,中美主要的法理分歧在於外國軍艦通過領海時是否需要向沿岸國通報以及批准的問題。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美國軍艦頻繁穿越中國控制的南海島礁附近12海裡,本意並不在於「無害通過」。
  • 美軍艦剛闖進南海,中國軍艦果斷行動
    2017年8月21日,「麥凱恩」號驅逐艦在馬六甲海峽附近與一艘商船相撞,事故造成10名船員死亡,艦體被撞出一個大洞。事發後,該艦被拖回駐日美軍基地進行維修和升級改造,直到今年6月16日才正式恢復部署。11月28日,在東海得到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補給;12月18日,與日法兩國在南海周邊海域舉行反潛演習;12月22日進入南海,當天南部戰區發布通告稱「麥凱恩」號驅逐艦衝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同一天,根據衛星捕捉到的畫面顯示,疑似解放軍054A型護衛艦在南沙群島東北海域跟蹤、監視「麥凱恩」號驅逐艦。
  • 追蹤 | 美艦為何一而再撞商船?是「疲勞駕駛」嗎?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當天發表聲明稱,事故造成10名美國水兵失蹤,另有5人受傷,商船上目前還沒有出現傷亡的報告。新加坡空軍已派直升機將美國軍艦上受傷人員轉移到新加坡接受治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森21日宣布,鑑於近期美海軍艦隻接連發生與其他船隻相撞事故,美海軍暫停艦隊在全球範圍的行動,並對太平洋海域第七艦隊的運作表現進行全面審查。
  • 現場曝光:中國軍艦果斷出擊,美艦在南海夾著尾巴逃了
    中國海軍170艦迅即行動,依法依規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10月1日,CNN、ABC等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查爾斯·布朗(Charles Brown)在一份聲明中證實,一艘中國驅逐艦當日靠近並「在距離美國軍艦前方約41米(45yards)處」從前方橫穿,向美艦發出警告並予以驅離,美艦不得不緊急轉向以「防止碰撞」。
  • 中國商船被某國軍艦擊沉竟有這樣的內幕?
    眾所周知,商船和漁船都屬於民用船隻,一般都不會配備任何武器,按照國際慣例,通常是不允許對其武力攻擊的,不過凡事皆有有例外,中國漁船、商船就吃過虧
  • 南海局勢再次變天,越南動手後杜特爾特也不忍了,對美禁令已下達
    ,在越南動手後杜特爾特也不忍了,近日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在公開講話中表示,總統杜特爾特要求菲律賓軍隊不參加在南海的軍事演習,避免地區局勢惡化,言外之意就是對美國禁令已經下達,不會在靠攏美軍,也不再歡迎美軍南海挑釁,越南和菲律賓的先後反目,也讓美軍亞太戰略這回徹底落空了。
  • 日本派2艘航母到南海,這次不是路過
    日本連續兩年派「準航母」 巡航中國南海,不僅是要展示日本是「印太戰略」 積極推動者,更是在向美國展示忠誠。因為美國一直在攪局南海,並帶頭在南海用「自由航行」向中國示威,當然,它很需要盟國前來壯聲勢,避免自己落單。對於此次參與巡航的「加賀」號,日媒曾評論稱,「加賀」號可參與到反潛作戰當中,這對加強海洋活動的中國是一種牽制。
  • 曾擅闖南海美濟礁12海裡的美軍驅逐艦與商船相撞
    香港東網8月21日報導稱,本月初曾擅闖南海美濟礁12海裡的美軍驅逐艦麥凱恩號,在馬六甲海峽與商船相撞,左舷受損。
  • 臺軍艦據報缺熱像儀 誤把商船當陸軍艦
    【導讀】臺灣海軍多艘軍艦據報缺裝紅外線熱像儀,導致海上監偵、判別目標能力不足,
  • 臺軍艦被曝誤把商船當大陸軍艦,緊跟一整夜,臺海軍還不承認
    就在臺軍上演一幕幕「外強中乾」的戲碼之際,臺軍艦被島內媒體曝出,曾誤把商船當作大陸軍艦,緊跟了一整夜,臺海軍還不承認。據臺媒報導,從臺灣軍方人士的說法來看,臺海軍現役的主戰艦艇有20餘艘,但包括10艘成功級、6艘康定級、4艘基隆級以及6艘濟陽級軍艦,普遍都有軍規紅外線熱顯像儀系統老舊及缺裝問題,這對軍艦在海上夜間監偵、判別能力,已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 悍然穿航臺海後,美軍艦又擅闖中國西沙領海,解放軍立即展開行動
    拜登政府上臺之後,雖然美國的外交政策有所調整,但是美軍艦機到南海地區攪局挑釁的做法卻在延續。
  • 美軍艦「超負荷」到南海挑釁,何苦呢
    這是美軍艦今年以來在南海搞的第三次挑釁,每次都打著所謂「航行自由」的旗號。美國軍艦無論來南海多少次,一不可能改變南海島礁的主權歸屬,二不可能削弱(只會加強)中國對相關島礁的實際控制,三不會打亂中國南海島礁建設的既定節奏。
  • 蓬佩奧話音剛落,美艦就進入南海島礁12海裡,網友:該學蘇聯了
    近日,美國在南海欲挑事和攪局的勢頭越來越明顯,其不斷地派遣軍艦和軍機進入到我國南海海域進行軍事活動,甚至在7月初,美軍還派遣了雙航母艦隊,以及從本土調遣過來了B-52H轟炸機在南海進行了挑釁意味甚濃的聯合軍演。
  • 美國軍艦接連闖入南海,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
    繼1月23日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進入南海後,本月5日,美海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再次「到訪」南海。
  • 軍艦與商船相撞,沉沒了……
    商船未受損,軍艦被撞出大洞  當地時間11月8日,挪威皇家海軍「南森」級宙斯盾護衛艦四號艦「海爾格·英斯塔」號(KNM Helge Ingstad,F-313)在挪威卑爾根西北部海域與油輪「索拉」號  相撞事故發生時,軍艦上有137人,油輪上有23人,受傷者都是油輪上的工作人員。
  • 夜闖東海、南海!美軍B-1B轟炸機又來攪局了!
    美軍B-1B戰略轟炸機又來攪局了!當地時間6日夜間,駐紮在關島的兩架美軍B-1B夜闖東海、南海,還與日本自衛隊戰機首次進行了夜間訓練。
  • 美國第七艦隊「老將」,過了南海又上頭條
    而這兩起事故中,「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麥凱恩」號驅逐艦均為美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噸位均不足1萬噸。而與之相撞的兩艘商船,噸位都在3萬噸。不論「身高」還是「體重」,都應該是美國軍艦避讓他國商船。那麼動力強勁、裝備先進的美國軍艦,為什麼沒有避開迎面而來的商船呢?
  • 起底|日本在南海打了多少「小算盤」?
    組建人是時任國際海洋法庭庭長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曾任駐美大使。日本政府對中國崛起心裡不爽,又是美國的忠實「盟友」,有此炒作南海問題的大好時機,怎能不利用柳井俊二手中的權力謀日本一己之私,同時又向美國表「忠心」呢?在五人仲裁庭中,柳井俊二指派了四名仲裁員,還有一名是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指派的,所以裁決結果的公平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