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資料圖)
近日,美國政府又打起了「臺灣牌」。
2月19日,據臺媒報導,當地時間18日,美國聯邦參議員斯科特與眾議員瑞森紹爾分別在參眾兩院重新提出所謂「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該提案授權美國總統在必要時有限度動用武力,以確保和保護臺灣免受軍事攻擊。
實際上,該法案在2020年時就曾在參眾兩院分別被提出,後來由於進入大選,議案並未排上議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中印班公湖開始撤軍,並且進展順利,中印雙方也即將儘快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中印邊境局勢也得到了最大的緩和,中印關係也隨之降溫。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美議員卻突然唱這一出,背後是否別有用心?
眾所周知,東印度,西臺灣。在美國政府眼裡,印度和臺灣就是兩張牽制中國大陸的王牌。
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猛,這主要得益於全球製造業在中國之後開始新的轉移,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的中低端製造業開始轉移到勞動力密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國。而這也讓印度GDP總量躋身了全球排名前列,於是,印度開始膨脹了。
而中印邊境問題又具有其獨特性,美國政府也充分的看到這兩點,於是開始見縫插針,想要從中挑撥,坐收漁翁之利。
不過,如今印度可謂是自顧不暇,國內不管是疫情、經濟還是農民抗議,都等著莫迪政府去解決,中印邊境對峙這塊遮羞布已經被無情的扯下了,印度願意談和也是在情理之中,畢竟,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這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
最不得勁兒的就是美國了,眼下「印度牌」是必須放一放了,或許過段時間會重新亮相,但也必須要等莫迪將印度「捋順」之後。
那麼這個時候,拜登政府打出「臺灣牌」也就順理成章了。正所謂印度「缺席」,臺灣來「湊」。
就在新國會開始後,共和黨籍參議員斯科特與共和黨籍眾議員瑞森紹爾18日分別在參眾兩院重新提案。
細究這份議案,可謂是「槽點」多多,重點歸納如下:
將通過增強臺灣抵抗大陸「侵略」行動的能力,強化美國對臺灣的長期政策;
授權美國總統在特定目的下得以有限度動用武力,以確保和保護臺灣免受軍事攻擊。
美國對臺軍售的MK-48Mod 7重型魚雷
在美臺與理念相近的安全夥伴間建立一系列安全對話,並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敦促美國貿易代表與臺灣就雙邊貿易協定展開協商;
鼓勵美國總統或國務卿訪臺;
總體來說,這份議案就是美國政府在向世界喊話「絕對不會對大陸武力攻臺坐視不管」,然而事實上呢?
盤點一下蔡英文當局走上「親美」路線後,美國是承認臺灣「獨立」了?還是與臺灣「建交」了?是賣給臺灣的武器既先進又便宜?還是讓臺灣如願進入世衛了?
更何況,美國一意孤行,擺明了就是要繼續加大力度利用臺灣這顆「棋子」,以刺激中國大陸,企圖遏制中國發展。而加大對臺軍售的動作,同時也更加證明一件事:如果臺海真的發生軍事衝突,美軍所謂「協防臺灣」概率極小。
值得警惕的是,美國現在對臺售武已經開始「轉變方向」,由原來單純出售過時汰舊的「防禦性」武器,轉向逐漸出售「進攻性」武器。美國國防部為了配合「印太戰略」,已規劃出所謂「臺灣堡壘計劃」,意圖仿效新加坡的「毒蠍計劃」,把臺灣打造成「難以觸摸的刺蝟」,對抗大陸的前沿戰場。
而蔡英文當局堅持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美方針對中國大陸的總體方針不會變,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的「外交」不會有太大的出入,因此依然在上躥下跳。
不過,「臺獨」之心不死的民進黨當局,為了獲得美國支持只能心非口是地承諾「不搞臺獨」,但畢竟做賊心虛,民進黨當局非常害怕被大陸以《反分裂國家法》進行武統。
回顧2020年,臺海局勢跌宕起伏。在這一年裡,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臺獨」挑釁,致使兩岸關係形勢更趨複雜嚴峻,我們也不禁想發問:民進黨當局謀「獨」動作不斷,禍害了誰?
蔡英文當局想一步步逼近大陸「紅線」,可解放軍不是吃素的!如今,大陸軍機進入臺灣附近空域已成常態化,綠媒也隨時在「數」,島內一片風聲鶴唳。
(圖源:臺媒)
解放軍軍機資料圖(圖源:臺媒)
中國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堅不可摧。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任何企圖分裂中國的勢力對此必須要有清醒認識。
奉勸民進黨當局,自己幾斤幾兩最好認真掂量。臺灣問題不能再拖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振興中華,是兩岸同胞的強烈呼聲和共同心願。大陸方面已經著手「拉清單」,還有消息透露大陸或推出《國家統一法》。
只不過目前局勢依然較為複雜,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每走一步都需要仔細考量,中國自有它的考量,五千年生存智慧非美國可比。(楊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