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沁機槍憑什麼優勢替代了加特林機槍?「精彩3D」

2021-02-23 3D大賽

快點這裡,訂閱最有趣有料的3D數位化VR/AR虛擬仿真資訊!

      加特林機槍在今天只是一種機槍的構型,在當年是一種機槍品牌。由美國人理察·喬登·加特林設計製造。大清同治年間引進了加特林機槍,當時稱之為「十門連珠格林快炮」,李中堂是非常的喜歡,國內兵工廠幾年就山寨成功。

      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通過手動旋轉的機槍。它的作用原理非常簡單,就是通過手柄搖動來旋轉槍管,並通過撞擊底火輪番射出子彈。

      因為採用了多管結構,所以槍管不會迅速過熱,在早期比較低端的金屬冶煉工藝下,這是一種非常討巧聰明的武器。

      話說加特林本人其實是個醫生,估計是受夠了前線送來的傷員,他決定發明一種「能有效減少傷亡」的武器。明白人都知道,他說的意思是敵人多流血,我軍就能少動手術。據說加特林的原理是從農機上悟到的。

但是「格林快炮」有很大的弱點:

其一是超重,多條槍管造成了重量的加倍,旋轉機構本身也不是小塊頭。所以格林快炮只能裝上輪子,由馬拉著或人推著走,這極大的限制了其使用。

其二是轉速,由於採用人工手動旋轉,所以格林快炮的旋轉速度需要保持恆定,太慢只能浪費子彈,太快則會導致炸膛。大部分格林快炮的問題都是士兵心理上的——別指望戰場上士兵們面對洶湧而來的敵人會穩如泰山的搖手柄,他們只會不知不覺的拼命加快旋轉節奏,最後導致轉速過高整槍報廢。

       50年代以後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國經重新改良後應用在槍械及小口徑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該續射速普遍可以達到每分鐘每管1000發以上。

       近代的加特林機槍以電子系統運作,並常見於戰鬥機及攻擊機等軍用」飛機上,口徑亦比早期版本為大,最大射速普遍能達到3,000發/分鐘。而「加特林機槍」這個名詞也變成了採用加特林原理運作的多管機槍及機炮的稱呼。而近迫武器系統,則是由電腦全自動操作的加特林機炮,用於防卸低空高速目標。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相比之1860年的格林快炮,馬克沁機槍的設計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同期才剛剛聘上一份木工的職務。一直到1880年,他仍然只是一個民間的普通設計師和發明家,以氣體照明燈和自動滅火器著名,這些東西在今天仍然被使用。

      促成馬克沁改行製造殺人武器的是愛迪生,這個小心眼的奸商大發明家耍手段讓馬克沁的公司破產了。賣掉公司的馬克沁離開美國,跑到歐洲去碰運氣。

      於是神器出爐,馬克沁似乎是有天神在耳語,到1883年,他成功地設計出火藥燃氣驅動的自由槍機式武器自動機構,並製造出第一支自動步槍。1884年,馬克沁專門研究了加特林機槍,得出的結論是這東西必然被淘汰。僅同年,他就拿出了自己的全自動機關槍。

      話說這槍李中堂也買了,但是試射的時候他非常驚訝,覺得這槍潑子彈潑的太猛,射得太快,怕是有些不美哉。不過中堂大人依然拖回去給山寨了。

      馬克沁機槍在1893年參加第一次實戰——英軍與非洲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英軍50人的部隊,依靠4挺馬克沁,防守住了5000麥塔比利軍的進攻,打死了其中3000人。

      馬克沁機槍一炮走紅,從此各國紛紛發現自由槍機的魅力,開始大肆仿製和改進馬克沁的自動結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果不其然,馬克沁的各種改型成為了歐洲人互相收割生命最有效率的武器。

      馬克沁機槍相比加特林機槍,擁有結構簡單、重量輕、攜行方便、可靠性高、持續性射擊、射速翻倍的優勢。幾個牛高馬大的士兵可以隨意提著機槍零件滿場的轉移,帆布彈鏈也遠比彈鬥供彈高效安全,士兵們只需要壓下扳機就可持續性的火力掃射,再也不會出現加特林那種人工旋轉手柄的毛病。

      眾多優勢,人們如何不青睞馬克沁呢?這個時候,加特林機槍已經不知被扔到哪個角落去了。

馬克沁機槍

下面來放一大波自動機槍的工作原理動態圖,仔細看哦。

1、彈簧和滑塊機構

2、彈簧和夾持機構

3、齒輪機構

4、射擊過程

5、彈簧拉伸和餵彈過程

6、機槍餵養機構

7、鏈和扭簧機構

8、裝彈過程

9、射擊後座整體機構

10、換彈機構

11、換彈機構

——【END】——

歡迎訂閱全國3D大賽公眾號-ilove3dds-最有趣有料的3D數位化資訊分享交流平臺!

對3D建模/動畫漫遊/數字仿真/、VR/AR/MR、掃描逆向/動捕交互/3D列印、數字孿生DigitalTwin/CPS等3D數位化方向感興趣的童鞋,快快申請加入ilove3dds微信群參與互動交流哦!

請在全國3D大賽公眾號-ilove3dds對話界面,回復「加群」,即可獲取入群方式!

全國3D大賽公眾號-ilove3dds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北京,也可長期兼職,期待優秀的你加入,待遇從優,有意者後臺回復「應聘」獲取相關細節。

「3D大賽• 創新中國•數字宣言」


「你絕不該錯過的精彩文章」

智能製造這十個方向大有前途

通用機械3D原理動圖,看完秒懂

VR有多火,有什麼用?

數字工匠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前沿3D設計|VR|AR|3D列印|CPS等數位化技術

與產業資訊分享平臺

    看完記得點讚或留言

相關焦點

  • 馬克沁機槍
    、射擊新聞、帥哥美女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華麗麗的分割線--研發歷史>>開始發展(1883年—1884年)<<首次關於馬克沁機槍的發展是在海勒姆·馬克沁在1883年6月至7月註冊其專利。
  • 馬克沁和他的機槍
    例如,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使用的加特林機槍,具有10根槍管,配備四名射手利用手搖機械傳動。該槍主要缺點:體積大、笨重、機動性差。實際上這種機械式武器不宜於裝備部隊。馬克沁改用無煙火藥重新進行設計,終於研製出當代第一支最為成功的機槍(如圖2)。通常一種新式武器的出現,往往並不是很快為人們承認和使用。馬克沁機槍亦不例外。為了推廣他的機槍,馬克沁幾乎走遍整個歐洲,現以俄國為例,可借一斑而窺全豹。  1887年馬克沁帶著機槍到彼得堡表演試驗。昏庸的俄國軍事當局根本不相信單管機槍能達到600發/分這樣高的理論射速,顯然,對於自動武器的概念他們一無所知。
  • 愛醬軍械庫 | 「M134火神機槍」
    今天為艦長介紹的是即將在元宵節期間登場的節日限定新武器「加特林」——「M134火神機槍」。天空立法者「克卜勒」是一套以暴擊為主題的聖痕,「M134火神機槍」開啟主動技能【煉獄吐息】提升暴擊率,暴擊時同時觸發自身被動與「克卜勒」的所有效果。
  • 兵器丨怎麼區別馬克沁機槍和其他水冷式機槍?
    在馬克沁機槍之前,人們開腦洞想過很多種機械驅動的單管或多管速射武器,比如加特林機槍、哈奇開斯多管機槍(不是後來那個導氣式的哈奇開斯機槍,而是一種手搖驅動,凸輪帶動槍管轉動的武器,早期艦艇上用來掃射逼近的魚雷艇)、諾登菲爾德機槍等,但這些武器都是外能源的,動力來自人力,通過搖動搖把,拉槓桿等方式讓多個槍管輪流發射,和今天意義上的機槍區別很大。
  • 飽受爭議的生化大殺器-加特林機槍點評
    加特林機槍是多管旋轉機槍的統稱,1863年由美國醫生加特林發明的加特林是一款手搖式多管機槍,射擊時需要3名士兵操作,他的出現改變了當時方陣階梯式進攻的格局
  • 機槍——馬克沁MG08
    令人疑惑的是,當時德國總參謀部並未立刻認識到機槍的意義,相比之下,德皇對此卻敏感得多——1888年,威廉二世曾目睹過各種機槍在斯潘道(Spandau)進行的一次野外綜合對比測試。在那次演示活動中,馬克沁機槍憑藉卓越的性能輕而易舉地讓加特林、加德納和諾登菲爾德(一譯諾登飛)等機槍全都相形遜色。看到這樣的場景,威廉二世由衷地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槍——再無其他!」
  • 機槍——馬克沁重機槍
    在眾目睽睽之下,馬克沁機槍的肘節機構像人的肘關節一樣快速靈活地運動,子彈颶風般呼嘯掃射。觀者無不目瞪口呆。從此,馬克沁和他的機槍名揚世界。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式機槍,只要冷卻水筒中有水,槍管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在射擊時,槍管兩端會漏一些水;所用的冷卻水也不是循環的,射擊前裝滿,作戰時隨時要往冷卻水筒中加水。實際射擊時,要打上二、三個彈帶,才會有蒸汽洩出。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機槍,馬克沁重機槍(死神的鐮刀)
    一、馬克沁重機槍的靈光閃念19世紀中葉,隨著擊針式後膛槍和金屬殼子彈的發明,現代意義上的槍械宣告誕生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槍械射速的不懈追求,最終催生出號稱「自動武器之王」的機槍!早期的連發機槍還稱不上是自動武器,其典型代表如美國人研製的加特林機槍,射擊原理是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整個射擊過程需要始終由人力轉動搖把。
  • 大量動圖,硬核科普:怎麼區別馬克沁機槍和其他水冷式機槍?
    在馬克沁機槍之前,人們開腦洞想過很多種機械驅動的單管或多管速射武器,比如加特林機槍、哈奇開斯多管機槍(不是後來那個導氣式的哈奇開斯機槍,而是一種手搖驅動,凸輪帶動槍管轉動的武器,早期艦艇上用來掃射逼近的魚雷艇)、諾登菲爾德機槍等,但這些武器都是外能源的,動力來自人力,通過搖動搖把,拉槓桿等方式讓多個槍管輪流發射,和今天意義上的機槍區別很大。而馬
  • 加特林和他的機槍
    1864年7月,彼得斯堡第二次戰役,接連獲勝的南方軍,憑藉無論人數還是裝備都遠勝於 北方軍的絕對優勢,發起了志在必得的大規模衝鋒。。可突然間,隨著一陣急促的槍聲響起,成群的子彈撲面而來,南方軍士兵們瞬間成排倒下,他們被一種從未遇到過的彈雨所肆意殺戮。而這場彈雨,正是由北方聯邦軍班傑明•巴特勒將軍剛剛購買的加特林機槍所製造的。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投入實戰的自動武器。
  • 蘇聯內能源加特林的第一棒:斯羅斯汀轉管機槍
    引言說起多管機槍,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加特林系列。作為一名仁醫,本著減少部隊人數、減少己方傷亡的希望,美國人理查·加特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機槍(PS:鐵匠君心目中最不務正業的醫生)。但這種採用外部能源助力的武器在馬克沁之後便一度衰落,直到近代才有人重新拾起這種多管槍炮武器的設計,並最終發展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自動武器之一。
  • 1888年清政府掌握了馬克沁機槍製造技術,為何沒有批量生產
    提起大名鼎鼎的馬克沁重機槍,也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支重機槍,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殺人最多的現代武器,被譽為「死神收割機」。在一戰的索姆河戰役中,德國使用的馬克沁重機槍曾一天殺死近6萬人。馬克沁機槍是列強欺負和侵略弱小國家的重要武器,連不怕死的日本人都曾被馬克沁機槍嚇得腿發顫。在1904年的日俄戰役裡,馬克沁重機槍造成的死亡高達九成。
  • 【死神鐮刀】他改變了戰爭之馬克沁水冷機槍
    在馬克沁水冷機槍誕生之前,美國人加特林已經發明了用人力曲柄發射的加特林機槍,每分鐘200發的彈雨已經讓士兵們感受到深深的惡意,畢竟一挺加特林機槍的火力能抵得上一個步兵營的火力,而它所耗費彈藥也讓軍需官感到頭疼。
  • 中國公開12.7毫米新型轉管機槍,國產加特林,1500米內難有倖存者
    這種機槍中最出名的是加特林機槍,而且它很早就被引進了中國,清朝的格林快炮就是根據加特林仿製的,當時,這可是清軍為數不多的先進機槍。甲午戰爭時清軍就已經裝備了格林快炮,但是因為士兵素質低下,指揮官思想落後,最終也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那麼,我國此次公布的這款機槍情況如何呢?
  • 加特林機槍:與「最後的武士」正面對決的「格林快炮」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造成士兵大量傷亡,在士兵痛苦的呻吟聲中,加特林決定發明一種高射速武器,提升士兵的火力密度,減少戰場上的士兵數量。加特林老先生做事也是雷厲風行,在1861年年底就完成了該機槍的設計。
  • 從「格林快炮」到「賽電槍」,清朝後期到底仿製了多少種機槍?
    一:加特林機槍玩遊戲的朋友們大都知道加特林機槍,實際上遊戲中那些酷炫的加特林機槍更應該稱之為是加特林式機槍,而非初始的加特林機槍。初始的加特林機槍誕生於美國南北戰爭期間(1860年代),並在之後的30年時間中被各國軍隊不同程度使用;之後隨著馬克沁機槍的興起,加特林機槍被淘汰。
  • 寧選MG-42也不用馬克沁機槍
    在馬克沁與MG-42之間,兩選一的時候,相信大都數軍迷都會選擇MG-42,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當然,也不能排除就是有人喜歡馬克沁,覺得馬克沁至少在外觀上顯得比較威武雄壯
  • 【槍械講堂】「中國馬克沁」--24式重機槍
    馬克沁機槍號稱戰爭史上殺人最多的武器,由於馬克沁機槍的出現,使得步兵戰術大為改變。馬克沁機槍的出現與步槍膛線的普及,可稱得上是軍事史上改變近代步兵戰術的兩大重要因素。  馬克沁機槍的槍機與現代槍械上常見的槍機不同,較複雜,包括供彈、擊發、拋殼組件,而閉鎖則依賴一個肘節式的機械裝置。
  • 【槍】馬克沁機槍——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 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輕武專欄
    什麼是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我們先把時間倒回一百來年前。當時的世界上還沒有機槍,各大國家陸軍的輕武器庫主要被非自動武器佔領。大部分國家都在用栓動步槍,富一點的國家裝備有手搖加特林,但這種手搖加特林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