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武器庫:二戰中的德國陸軍武器局

2021-02-13 冷炮歷史

德國陸軍武器局是德國陸軍武器、彈藥、裝備生產和研發的管理部門,其存在可以追溯到魏瑪共和國時期。1919年8月成立之初,這一部門叫作帝國武器局,1922年5月5日時改為陸軍武器局。

二戰時期的武器局大樓 位於柏林夏洛騰堡耶本街1號

保存至今的武器局總部大樓及其內庭 該樓在柏林戰役中沒有受到損壞

目前樓內還有包括德中協會等若干單位在此辦公

武器局是德國國防軍的下屬機構,由來自軍方的人員以及平民身份的專家和管理人員組成。在戰時與軍備部合作非常緊密,軍備部的一些下屬機構乾脆就設在了武器局中。二戰時期的武器局組織結構非常複雜,其職權覆蓋軍工生產的方方面面(除了建築、食品和被服這幾樣管不著),但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七大職能體系:·開發與測試分局:負責向軍工企業「提需求」並對產品進行測試,編制《技術驗收規則》(Technische Lieferbedingungen,TLs)供驗收分局使用。·武器裝備生產管理分局:負責為陸軍採購除彈藥之外一切武器裝備,並向軍工企業下訂單。·驗收分局:負責驗收軍工廠生產的武器裝備,確保最終成品質量和性能符合陸軍的要求,並代表陸軍接收成品。這也是戰爭期間最為重要,人數最多的一個部門。·工程總監分局:負責規劃和監管武器裝備的生產工作。·防空武器分局:單獨負責管理防空武器的開發生產工作。戰爭爆發之前,為武器局效力的軍官、士官、士兵和民間人員共有3800餘人,其中的驗收分局佔了大頭,有3074人。一開始,驗收只是工程總監分局的下屬單位,但後來發展為與工程總監分局平級。到了1940年,驗收分局的人員規模迅速膨脹到25000人,1942-43年間,驗收工作的流程發生了變化,武器局僱傭了一部分廠方人員,進行培訓,成為廠方持證測試員負責協助陸軍武器驗收員工作,以便軍方騰出人力調往前線。1944年中旬,約有8000名驗收員被調離崗位,派往前線以彌補前線的人員虧空。除了負責對武器裝備進行驗收的驗收員之外,武器局還有一批負責測試開發工作的測試員。派駐到各個軍工廠的驗收官和驗收員都是從部隊中的軍械士(負責修理武器裝備的士官)培養而來的,一開始的銜級是武器局少尉=,這是只是一個民事銜級,而非軍階。在德國重整軍備的時候,德國陸軍在每一個軍工廠都建立了驗收處,並鼓勵部隊中的軍械士申請驗收員崗位。在軍械士的申請獲得批准之後,他們就需要在陸軍軍械士學校接受為期四周的培訓,培訓後通過測試的驗收員會得到武器局中尉的銜級。在1935年剛剛建立驗收制度的時候,驗收官和驗收員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但到了1939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驗收官都被升為一等驗收員,也就是武器局上尉的銜級。在整個第三帝國境內遍布著好幾百個驗收處,這些驗收處歸不同的武器局驗收分局機構管轄,驗收分局在布雷斯勞、柏林、德勒斯登、漢諾瓦、埃爾富特、紐倫堡、蒙斯特、斯圖加特、斯潘道、維也納、柯尼斯堡、波蘭拉多姆、捷克布拉格和比利時布魯塞爾都設有監察站,其下各分區還設有分站。在義大利、挪威、烏克蘭和巴爾幹還特設了指揮部。一般來講,每個軍工廠的驗收處都會派駐10名驗收官和驗收員,武器軍還會在分包商廠內派駐一些技術軍士,以協助驗收官的工作。在位於奧本多夫的毛瑟軍工廠,那裡的驗收團隊由一名武器局少校驗收官來領導。驗收團隊的職責不僅僅限於驗收最終出廠的武器裝備,他們的活動貫穿整個生產過程的始終,每一個單獨的部件都是需要進行檢驗的。只有十個人的驗收處根本無法應付這麼繁重的工作,所以一些毛瑟廠的廠方人員也被抽調來進行驗收。雖然如此,由廠方人員進行的試射工作還是要在驗收員們的嚴密監視之下進行。執行驗收任務的驗收官會得到一個對應的武器局委託代碼,以及一套帶有這個代碼的驗收章,這一組人都要使用這一套驗收章。如果驗收官被調到其他的工廠去了,那麼他會帶著整套驗收章一起離開,驗收處的其他人員則由下一位驗收官來接管。驗收官發生調動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這可以從在毛瑟公司生產的魯格P08手槍上面驗收章代碼所發生的變化上看出來。後來在引入廠方持證測試員制度時,驗收章也發生了變化,每一位驗收人員都獲得了單獨編碼的驗收章。1936年年初時,武器局向驗收員發放了《技術驗收規則》,作為工作規範使用。還是以魯格P08手槍為例,在其生產過程中,為其編制的《技術驗收規則》一直在經歷著修改和增補,加入了很多內容。正如與其類似的其他手冊一樣,如果某頁的內容發生變化,則將此頁按照新的內容重印,並在底部標註日期下發。陸軍最高統帥部將《技術驗收規則》列為國家機密文件,但並沒有在每一頁上都蓋上保密章。《技術驗收規則》內容的變化使得驗收員可以在魯格P08的表面處理上適當放鬆標準,但毛瑟生產的沃爾特P38手槍質量卻沒有隨著戰爭進程而發生變化,嚴格的《技術驗收規則》一直被貫徹到戰爭結束,以保證前線部隊能夠放心使用他們手中的武器。1945年2月,武器局被從柏林疏散到德國北部和南部地區,單位名稱從陸軍武器局變為國防軍武器局,但這隻體現在紙面上,沒有發生什麼實質性的變化。其上級從預備隊總指揮變成了陸軍武器總監。1945年4月27日至5月2日間,陸軍武器總監下達命令,解散了武器局這個組織。除了陸軍武器局之外,德國空軍和海軍也有職能類似的機構,空軍的是空軍技術局下屬的航空部製造監察管理處,而海軍的則叫作海軍武器總局。此外,黨衛隊、警察和國社黨組織本身也存在自己的驗收制度,但具體運作方式不明。

從上至下分別是陸軍、海軍、空軍、武裝黨衛軍、警察和國社黨組織使用的一些驗收章圖樣示例

兩套不同的武器局驗收章,在驗收時會通過敲擊的方式戳記於武器表面,關於驗收章的內容在此不再展開,因為實在是過於複雜,幾本書都講不完。

戳記在一把魯格P08手槍表面的武器局驗收章

從1939年開始驗收章的圖案由皇冠變成了帝國鷹

戳記在一把毛瑟98K步槍機匣上面的兩個武器局驗收章

武器局的驗收章戳記是如今的軍品收藏家判斷二戰德軍軍品年份、廠別、品相和真偽的有力依據

波蘭拉多姆兵工廠為德軍生產的VIS-wz.35手槍 在德國監管下進行生產活動的佔領國工廠,或是接受德國訂貨的其他軸心國兵工廠的產品最後都要經過驗收員的驗收並打上戳記。

皮革製品上也會帶有武器局驗收章戳記,這是一個P08手槍槍套的背面。

保存至今的一門3.7cm Pak 36反坦克炮,幾乎每個組件上都帶有武器局驗收章戳記。

刺刀這一類冷兵器也會帶有武器局的驗收章戳記。

一枚2cm機關炮炮彈底火,也同樣帶有武器局驗收章戳記。為德軍生產的每一枚彈藥,無論大小,都要通過武器局的驗收才能下發給部隊。

就算是工兵用的剪線鉗也同樣會帶有武器局驗收章戳記。

某些武器和裝備上面的驗收章不是戳記,而是漆章。

武器局和其上下級單位 以及科研單位、軍工廠之間的關係

卡爾·貝克爾炮兵上將1938.03.1-1940.04.08(1940年4月8日因抑鬱發作自殺身亡)埃米爾·裡布少將1940.04.16-1945.02.01瓦爾特·布勒步兵上將1945.02.01-1945.05.08·企業管理處/ Betreibwirtschaftliche Abteilung (Wa Z 3)·規章編制處 負責印發局內各類指令、手冊、訂單等。·房屋建築及安保辦事處 負責武器局建築的基礎用地購置,建築工程以及安保事宜。·彈道與彈藥測試處(測試1處) 負責各類彈藥的開發與測試工作,下轄多個科室,分別負責各類常規彈藥、特種彈藥、射表編制、爆炸物和各類彈藥相關技術事宜。·炮兵裝備測試處(測試4處) 負責各類火炮和炮兵武器(包括坦克炮)的開發測試工作。·工兵和鐵道兵裝備測試處(測試5處) 下轄各科室分別負責工兵戰鬥裝備、架橋和渡河設備、工程機械、供水設備、工具、工兵運輸車輛、特殊建築設備、鐵路與水上設備的開發與測試。·要塞工兵裝備測試處 負責要塞工兵武器裝備的開發測試。·戰車與機動裝備測試處(測試6處) 下轄兩個科室分別負責坦克與機動車輛的開發與測試。·通訊器材測試處(測試7處 負責測試開發電臺等通訊器材。·光學、氣象、觀測、炮兵引導及製圖設備測試處(測試8處)·化學戰防禦裝備測試處(測試9處) 下轄位於斯潘道的陸軍毒氣防禦實驗室。·特種裝備測試處(測試11處 負責V-1,V-2等遠程火箭武器的開發、測試與部署。·試驗場管理處(測試12處)負責管理陸軍各個武器試驗場。·陸軍常規裝備處(生產管理1處) 負責管理一切裝備的生產採購事宜,包括醫療和獸醫器材。·陸軍武器裝備處(生產管理2處) 其下有若干科室負責管理不同種類武器的生產採購事宜。·光學與精密儀器處(生產管理8處)管理陸海空三軍的光學裝備,包括特種光學儀器、高射炮瞄準與校準設備、以及火炮指揮儀等設備的生產採購。·主設計師處(總監分局1處)其中包括一個和帝國專利局保持往來的科室·生產處(總監分局4處)下設科室負責研究武器裝備和車輛的生產製造。·記錄機械處(總監分局5處)負責管理穿孔卡片機(一種原始的計算機)以及其他辦公機械設備。

在庫默斯多夫試驗場上,鼠式V1樣車正在經過一輛KV-1,這個試驗場是陸軍最重要的試驗場,也是離柏林最近的試驗場。

武器局正在庫默斯多夫試驗場上對從突尼西亞繳獲的M4A1謝爾曼進行測試,這輛謝爾曼的名字叫做「戰爹2」。對外軍武器的測試分析也是武器局的職責之一。

軍備部長施佩爾親自參加針對「戰爹2」的測試。

1941年在武器局佩內明德火箭試驗場拍攝的照片,左一為時任武器局局長埃米爾·勒布,左二為軍備部長託特。

1943年1月7日,在佩內明德進行發射實驗的一枚A4飛彈一級推進部燃燒室在點火2.5秒後發生爆炸,導致實驗失敗。

1944年,「龍膽草」防空飛彈正在佩內明德接受測試。


尼伯龍根之歌:一座奧地利戰車工廠的興衰歷程


相關焦點

  • 為何二戰德國陸軍戰鬥力那麼強悍?
    創作不易呀,評論兩句和加個關注吧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整個世界來說,是災難性的,而帶給世界人民災難的就有當時的納粹德國,雖然當時的德國是在納粹主義的蠱惑下,認為德國德軍打的是一場為日耳曼民族的生存而戰的但是為什麼一個納粹德國,幾百萬的軍隊會帶給整個歐洲如此大的災難?為什麼德軍的戰鬥力如此的強悍?如果不是德國的高層屢犯致命的戰略錯誤,二戰會怎麼樣?會打到什麼時候?不敢設想。1.先進的武器裝備及軍事理論和戰術說到戰鬥力還得先說說兵器裝備,說到二戰時的德軍的武器裝備,無論陸海空都有先進的,領先世界的。A.陸軍。
  • 二戰納粹德國的垂死掙扎:跨時代的科幻噴氣式轟炸機Ho-229
    B-2所載炸彈如果我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就造出過如此科幻的隱形轟炸機,你是不是會覺得不可思議!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夸父逐星空,關注我!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下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科幻隱形轟炸機,德國納粹Ho-229。
  • 蓋世太保在納粹德國「一手遮天」,但對這個非納粹組織,卻不敢惹
    而手段不限於對異己者進行殺戮,肆意抓捕不同意見者,是納粹黨維持其納粹帝國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時因為蓋世太保在執行任務中,可以不經過德國既有的司法體系。對那些可能不滿意納粹德國統治的人,進行有罪定刑。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蓋世太保在德國做到了「一手遮天」的概念。納粹帝國統治下的百姓,無不擔心自己,在哪一天不小心,就被蓋世太保安上「不滿納粹政府」而被剝奪人權。
  • 二戰前德國納粹在美國的顛覆活動
    德國裔美國人自二戰前直到如今都是美國佔人口比例最大的移民族群,二戰之前已佔美國總人口1.31億的比例約為17%,族群人口約為2200萬(1990年人口統計中確定有德國血統及部分德國血統的美國人為5800萬)。
  • 「帝國之鷹」二戰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閃電利劍"--曼施坦因曼施坦因(1887--1973)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間曾任德國A集團軍群參謀長、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等職。曼施坦因精通戰略戰術,聰明過人,反應機敏,有超人的軍事想像力,他被公認為德國陸軍中能力最強的指揮官,也有人把他評為二戰最出色的將領。
  • 【魚鷹社】二戰德國陸軍(4)
    他還攜帶了綁在M1941式帆布麵包袋上的M1931式水壺和餐具,而他的武器則是Karabiner 98k步槍——德國國防軍的標準步槍裝備。 F2:駕駛員,第1/227馬車連,圖庫姆斯,拉脫維亞中部,1944年12月這個師剛剛從德國調過來,師屬供給團馬車連的這名年輕駕駛員行納粹軍禮,按1944年7月以後的規定這是必需的。這名軍人戴舊式的M1934式士兵野戰帽,帽子上配來自舊有庫存的鼠灰色帽徽。
  • 二戰德國的黑科技,「飛碟」、「納粹鍾」及「太陽炮」
    一,納粹飛碟。在二戰期間,盟軍飛行員曾多次在空中目睹飛碟,並為其取了「太空戰士」的代號。1944年始盟軍對飛碟目擊事件進行了正式記錄,並懷疑這是敵方開發的秘密武器。(科幻電影中威力強大的太陽反射鏡,原型就是「太陽炮」三,第三帝國狂想曲——毀滅一切的「太陽炮」1929年德國著名的火箭科學家赫爾曼·奧伯特突發奇想:將一副直徑為100米的巨大反射鏡發射到太空,它可以在夜間將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
  • 二戰時候納粹德國單挑蘇聯,結果會怎樣?(上)
    經常有同學為二戰時候,到底是納粹德國厲害還是蘇聯厲害這個問題,爭得臉紅脖子粗。
  • 納粹德國黨衛隊的管理體系介紹
    喜歡二戰的朋友請關注我,我的寫作題材是二戰德國的人和事,介紹歷史僅供學習批判,認清法西斯的罪惡。更多內容請點擊我的用戶名,在「文章」裡查看。
  • 納粹德國那些黑科技武器,最後一個留下未解之謎
    其中,納粹德國能夠肆掠在二戰戰場,靠的不僅是強大的軍隊,還有先進的科技水平。今天一起回顧下納粹德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黑科技武器。1、V-2火箭    V-2火箭是一種地對地彈道飛彈,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火箭,是納粹德國為襲擊英國所製造的。V-2火箭是德國科學家韋恩赫-馮布勞恩博士的團隊設計製造。
  • 納粹早就擁有致命化學武器,二戰中為何沒有使用?
    納粹德國完全有能力研發、製造和使用化學武器。1938年末,德國科學家施拉德在將磷與氰化物混合用來研製果園殺蟲劑的過程中,意外發明了一種新的神經毒氣——沙林,這種毒氣起效迅速而且極其致命,在將這一發明結果報告給軍方後,很快引起了納粹的重視。為了這一發現,軍隊給施拉德等人一筆5萬馬克的獎勵(當時約為2萬美元)。
  • 納粹德國的五種超前"黑科技"武器,最後一個是飛碟
    其中,納粹德國能夠肆掠在二戰戰場,靠的不僅是強大的軍隊,還有先進的科技水平。今天一起回顧下納粹德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黑科技武器。1944年9月8日,納粹德國向英國發射了第一枚V-2火箭,襲擊地點是英國倫敦,飛彈落在了市區中,造成很大傷害和恐慌。
  • 二戰之前,各國為何不能團結起來抵禦納粹德國?
    當時,納粹還沒有在德國上臺,英美等國認為德國是可操縱的最理想的反蘇工具。1926年4月,德國與蘇聯籤定了《拉巴洛協議》,承諾兩國願意進行貿易合作,德國宣布(外交照會)自己不會參與任何對蘇聯的經濟制裁。德國非常精明,它清楚英美給它安排的角色,但它要利用這個角色為自己積蓄力量。
  • 二戰德軍的中國旅——德國陸軍第一九五旅
    當時馮萊希瑙曾建議,以德國之軍備全面裝備國軍六十個完全德制的陸軍野戰師,並派遣正式之軍職人員前往中國協助新制陸軍的編成。這個計劃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的不成熟與各種限制而未能付諸實施。在他的熱心推動下,德國軍方高層同意以德國武器、器材、火炮、車輛、甚至包含德造軍服裝具,裝備一整個中華民國陸軍步兵旅,並且接受德國各級教官的密集訓練,以真正建立一支名符其實的純正「德制」之新式陸軍。
  • 二戰德國的經典槍械:第一款被稱為納粹屠刀,也是最早的狙擊步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很多國家都展現了自己武器裝備的實力,對於納粹德國來說,只能提升自己的武器裝備的實力,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 二戰德國國防軍聯手美軍,對戰納粹黨衛軍,這是什麼劇情?
    李上尉成為了二戰中唯一一名指揮德軍行動的美軍軍官。5月4日下午,伊特爾城堡的法國守衛目睹了一支奇特的隊伍駛來:兩輛美軍謝爾曼坦克開道,後面跟著兩輛德國國防軍軍車。由於大部分美軍留守在沃格爾,這支隊伍僅由14名美軍士兵,10名德國國防軍士兵和幾名奧地利人組成。進入城堡時,一名德軍手裡還舉著一面白旗。隊伍雖小,卻是二戰期間美德第一次聯合組隊。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七十期】二戰德國成功進行過三次核試驗?1943年11月16日空襲納粹重水工廠(軍事系列第427講)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二戰德國成功進行過三次核試驗?1943年11月16日二戰美國空襲納粹德國設在挪威的重水工廠,成功地延緩了德國對原子彈的開發。陸軍軍械局雖名義上是負責人,實際上包括各個大學、教育部、研究會都有自己的團隊和研究班子。在建造第一臺回旋加速器的時候,各團隊互相搶奪,甚至拆臺。西門子公司首先負責這個加速器的製造,提供給帝國郵政部。而陸軍軍備局則出於合作考慮,沒有從西門子公司購買。除了研究力量分散以外,軍費日益壓垮財政的德國,也不願意為這個虛無的項目投入太大資金。
  • 變態的德國納粹!發明的23種武器,一個比一個瘋狂!
    然而,這個詞所意味著的,並非是什麼充滿喜劇效果的武器,而是納粹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可怕玩意兒。從大炮,飛彈到坦克,納粹研究了了數十種古怪的武器。除了他們,人類歷史上的任何陣營大概都沒法搗鼓出這麼多的殺傷性武器。如果納粹真的能夠完成這些武器,或者至少能夠可靠地大規模生產這些武器,那麼歷史將可能徹底被改變。但大部分時間裡,希特勒的野心遠遠超出了其掌控。
  • 納粹德國為什麼沒能造出核武器? | 循跡曉講
    「情景虛擬」討論中,「如果納粹德國搶先於美國造出了核武器」是一個熱議的話題。 雖然納粹德國在總體物資與人力資源上無法與美國相比,但德國工業製造技術,以及在基礎研究領域上的先進性也不容忽視,然而,為什麼納粹德國最終無法將這些相對優勢最終落地,變成現實中可使用的武器,卻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 二戰德國陸軍制式標準單兵武器裝備!
    德國士兵在二戰中有一句名言:「只要機槍在響,一切目標都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