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軍武戰爭重演真人秀全網直播,敬請關注!
話說近些日子真是好事連連,大飽眼福啊,中國的國之重器頻繁亮相,從天上飛的到陸上跑的,甚至還有海裡遊的都出了最新的消息,看著裝備日新月異,不得不讓人感嘆我們的軍工速度真牛。
前不久剛提到我們的055大驅,這就來了最新消息,正在建造中的中國055大驅艦艏疑似曝光,而且有分段合攏的消息,預計最新的055大驅下水指日可待。
▲055大驅是否跟此圖相像,
不久就能揭開謎底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天讓我們先來看看本子的海軍新一代秋月級通用驅逐艦的實力如何。
進入本世紀以來,日本海上力量的活動範圍與日俱增、所承擔的任務不斷拓展。為了不再沉溺於過去「反潛至上」的偏科,海上自衛隊(以下簡稱「海自」)急需建造一種作為艦隊基幹力量的通用型驅逐艦,將過去以反潛為主的戰術指標修正為吸收最新軍事科技進步成果,兼具較強反潛、防空和反艦能力的新型艦艇。在這樣的作戰指導的指引下,2012年3月,通用型驅逐艦「秋月」級首艦「秋月」號服役,之後「秋月」級就像「下餃子」一樣,其2號艦至4號艦「照月」號、「清月」號、「冬月」號保持每年1艘的節奏投入現役。
◆總體設計
作為「村雨」級、「高波」級的防空強化版,「秋月」級在總體設計是仍保持了前者的特徵,在艦體設計上繼續沿用海自浸淫多年的高幹舷平甲板船型、深「V」型艦體,艦橋到艦艏明顯呈上揚態勢。自艦艏向後分為前部艦橋、主桅杆、前煙囪和後部的後煙囪、直升機機庫兩大構成,彼此之間以一層甲板式相連。值得一提的是,直升機機庫前部增加了FCS-3A雷達天線的安裝平臺。
「秋月」級主要幾何數據為長150.5米、寬13.4米、型深10.9米,標準排水量5000噸,滿載排水量6800噸,比「村雨」級、「高波」級增加了400噸左右。在動力系統方面,「秋月」級仍沿用從「」級DDG開始的全燃動力模式(COCAG),不過主機統一換成了4臺由石川島播磨重工按許可證實現國產化的英制「斯貝」SM-1C燃氣輪機,雙軸雙槳推進。與「愛宕」級動力系統的布局相同,4臺主機每2臺一組分別布置在2個機艙內,巡航時啟動其中的2臺,高速航行時則開足馬力,4臺並聯。為了降低水下聲噪,「秋月」級也採用了氣幕降噪技術的5葉變距螺旋槳。
◆艦載戰鬥系統
「秋月」級直接採用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研發的「先進技術戰鬥系統」(ATECS),成為繼「日向」級搭載後第二種裝備該系統的海自艦艇。這款系統是海自多年潛心研究的集大成者,主要包括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CDS)、火控指揮系統、反潛戰情報處理系統(ASWCS)和電子戰管制系統(EWCS)4個子系統,個子系統間以光纖網絡連接,再通過艦載網絡與艦上其他系統相連。在4個子系統中,作為戰術情報處理中心的ACDS是ATECS整個系統的核心,全艦或友艦的雷達、紅外探測儀、聲納等搜集到的信息將由其統一處理,而後在和火控系統相配合,指揮艦載武器進行相應的作戰行動。而ASWCS則負責整合艦上所有反潛傳感器和反潛兵器,構成艦載反潛戰系統。
◆防空效能
防空能力是「秋月」級的研製重點,該級驅逐艦也被稱作「迷你宙斯盾」,可見其防空效能不會是浪得虛名。「秋月」級搭載了日本最新國產的FCS-3A型主動相控陣雷達,取代了此前裝備於「村雨」級的OPS-24型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FCS-3A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使用的主動相控陣雷達,其研製始於1986年,歷經前後14年的艱苦努力,到2000年方告定型。該雷達採用4組固定式相控陣雷達天線,分別被布置於艦橋頂部桅杆基座平臺和艦體後部直升機機庫前部的安裝平臺上,前後各2組,每組覆蓋90度方位,4組天線即可實現360度全方位覆蓋,一套FCS-3A能同時控制10枚以上艦對空飛彈攔截多個空中目標。
得益於大幅提升的探測能力和多目標攔截能力,「秋月」級搭載的新型RIM-162B「改進型海麻雀」艦對空飛彈(ESSM)的防空作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發揮。艦艇艦艏炮位處安裝了4座8單元發射裝置,合計32個發射單元。按照海自重視反潛戰的傳統,其中16個單元裝備了以許可證生產的垂直發射型「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另外16個單元則搭載了64枚ESSM。除了主要防空武器的ESSM外,「秋月」級也裝備了必要的近距防禦武器CIWS,其艦橋前部和後部直升機機庫上方的2座Mk-15「密集陣」Block ⅠB近距防禦系統是海自所有主戰艦艇上的標配模式。
◆反潛能力
在反潛能力上,「秋月」級延續了海自一貫的「反潛之上」的傳統,也延續了通用型驅逐艦標準的由艦載反潛直升機、垂直發射型「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和輕型反潛魚雷構成的遠、中、近三位一體的反潛網絡。其中,擔綱中距反潛任務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系在美制同款飛彈升級改造而來。這款飛彈飛行速度為0.9馬赫,最大射程20公裡,可自動搜索、識別和攻擊水深40-1000米的水中目標,使敵潛艇無處遁尋。近距反潛主要由安裝在艦體中部的2部HOS-303型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的97式輕型反潛魚雷負責,該魚雷最大航速40節,作戰深度600米。
反潛直升機主要承擔遠距反潛任務,反潛機對於艦艇的價值已經越來越為海自所重視,甚至認為1架反潛直升機的作戰能力不亞於1艘驅逐艦本身,這個主題後文會詳述。由於採用雙機庫設計,使得「秋月」級成為第一款具備能同時攜帶和使用2架反潛直升機的驅逐艦,雖然此前「村雨」級號稱在緊急狀態下可容納2架直升機,但其機庫內卻只有維護1架直升機的設備,給人以「務虛」之嫌,而「秋月」級雙機庫設計卻是設備齊全的。不過從實際運用來看,為節約經費,「秋月」級一般只搭載1架最新型SH-60K型艦載機。
◆反艦能力
在反艦能力方面,「秋月」級裝備的SSM-1B型艦對艦飛彈系參考美制「魚叉」飛彈基礎上研製出來的國產型號,主尺度和性能都與「魚叉」相似,具備攻擊視距外目標的能力,搭載量也是2部四聯裝發射裝置,合計8枚飛彈。「秋月」級還搭載1門美制Mk45 Mod4型127毫米艦炮,該炮為美國海軍Mk45系列最新改進型,炮塔採用隱形多面體設計,炮重25噸,發射普通炮彈時最大射速20發/分,對地對艦射程39公裡,對空射程15公裡,具有很強的對艦和對地攻擊和支援能力,也可用於打擊低速飛行的飛機,被公認為國際先進的大口徑艦炮。在電子戰方面,「秋月」級裝備海自標準的NOLQ-3綜合電子戰系統,另有4座Mk36 Mod12箔條誘餌發射裝置以及4型拖曳式魚雷誘餌。
「秋月」級的建造基本上可以被視為是海自遠洋艦隊由反潛型向綜合型過渡的一個縮影。縱觀「秋月」級全艦,從總體設計布局到各個子系統,計劃無一不是海自使用多年的成熟裝備,其最核心的艦載戰鬥系統也有著在「日向」級上運用的經驗。常年軍事科研積累所表現出來的雄厚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讓人佩服。隨著「日向」級和「出雲」級的陸續入役以及空自F-35即將引入,海自綜合作戰力量與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編隊之間已經不存在多少距離。即使海自艦載航空兵建設還不具備條件,不過隨著新型「八·八艦隊」體制的成熟和「愛宕」級、「秋月」級新型主戰艦艇的新舊更替,不遠的將來,海自水面艦艇編隊戰鬥效能可能會迎來質變的日子,這是我們海軍必須時刻關注的事情。
後面我們將給大家看下,日本的一些軍事專家是如何看待我國的055大驅,敬請關注。
作者簡介:
Natak,長期從事日本自衛隊研究,著有暢銷書《日本自衛隊》、《戰爭特典:無刃之刀》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