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也膽敢阻礙中國統一大業?

2021-02-24 環球時報

美澳外長和防長「2+2」磋商28日結束。一場在「美澳各自與中國關係最緊張時」的會談,也被毫不掩飾地開成了反華專場。

路透社乾脆說,「美澳就中國問題進行了高層磋商。」強化軍事同盟共抗中國,成了關鍵字眼。就連在跟自己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臺灣問題上,坎培拉都附和著美國。

美澳外長和防長「2+2」磋商28日結束。

兩國高官會面的這兩天,美國首都華盛頓及周邊地區的疫情突然急劇反彈,數據顯示已恢復到五六月份高峰時的水平,但兩位澳大利亞部長仍按美方要求,親自赴美參加會談。

坎培拉這個投名狀,遞得可謂「誠意」滿滿。

一場在「美澳各自與中國關係最緊張時」的會談,也被毫不掩飾地開成了反華專場。

路透社乾脆說,「美澳就中國問題進行了高層磋商。」強化軍事同盟共抗中國,成了關鍵字眼。

就連在跟自己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臺灣問題上,坎培拉都附和著美國。

美聯社等一些美媒對美澳第30次「2+2」部長級磋商的報導相當「全面」,詳細介紹了雙方談及的系列議題:

加強衛生安全合作,推動疫後集體復甦,還有維持印太繁榮、安全,加強與東協、日韓印度等的區域協調等等。

其中,「關注中國」在一些報導中被單獨列了出來,貌似只是「話題之一」。

但話題廣泛的表象下,這場會談的真正目的和主題,就是如何「應對中國」。

美澳會後的聯合聲明顯示,兩國部長在所謂加強美澳同盟、共抗疫情影響、維護印太安全的「大議題」下,實際討論的是如何在香港、新疆、南海、臺灣和5G等諸多問題上,聯手對抗北京。

商量半天,主要結論就是強化軍事同盟。

在會後記者會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防長埃斯珀竭力對著兩位澳大利亞同行展示「盟友情誼」。一個拍著胸脯說美國永遠與坎培拉站在一起,一個誇讚澳大利亞,說坎培拉上周派遣5艘軍艦參與美日在菲律賓海的軍演,說這捍衛了「盟國和夥伴的權利」。

對盟友越來越苛刻的華盛頓,怎麼對澳大利亞如此溫和友好?

因為澳大利亞表現好啊!

法新社說,兩位澳方外長明確表示支持華盛頓對中國進行「鷹派轉變」。光說還不夠,在美方最希望盟友有所表現的軍事投入領域,澳大利亞也做出了「明確表示」。

澳大利亞防長雷諾茲說,澳美兩國將在包括高超音速、電子、海底和空天作戰等一系列國防領域建立聯繫。

一項更據可操作性的軍事合作,是在達爾文港。

早在2012年,澳大利亞北部城市達爾文港就成了美軍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海軍基地,一直有海軍陸戰隊輪換駐紮。按照美澳最新商討的結果,美國將在達爾文港建立一個戰略軍事燃料儲備,以便未來與「志趣相投的盟友」在那附近舉行聯合軍演。

就連部署美國中導,都可能會出現轉機。

坎培拉去年曾說,不會允許美國在澳大利亞領土上部署中導,以免引火燒身。但這次磋商後,美防長埃斯珀被問到這個問題時說,美澳「將在未來幾年共同推出更多軍事策略和實力」,引發不少媒體猜測。

一位長期關注美澳關係的學者說,這次美澳高層磋商,內容和口徑顯然都是美方提前設計好了。

美國疫情洶湧,會談本可視頻舉行。但現在的美國政府怎會同意?

國內麻煩一堆,國際號召力減弱屢遭難堪,都讓華盛頓對於「獲得其他國家面對面的支持」有著強烈政治需求。

但現在隊伍確實不好帶了,德國等國帶頭言辭聚聚參加美方召集的G7線下峰會,在5G等問題上「圍堵中國」的盟友動員一直沒有達到預期...

只有已被綁在美國賊船上的澳大利亞最好使喚。兩位澳大利亞防長以身赴險,配合華盛頓演了一出反華大戲。

在一些臺灣媒體炒作下,美澳「2+2」會談的重點,除了加強軍事同盟共抗中國,還有一個「力挺臺灣」。

美澳部長們「重申臺灣在印太地區的重要作用,承諾維持與臺灣的強健關係,支持臺灣參與國際活動。」

不過,對比美媒,一眾綠媒明顯「遺漏」了幾個重點表述:

與臺灣維持關係,美澳雙方的聯合聲明中明確表示是「非官方關係」;支持臺灣國際參與,也強調是以「非主權國家」身份。

除了口頭上的「重申、承諾、支持」,美澳在聲明中還提出一個很具體的對臺合作領域:

強化與臺灣的「捐助協調關係」,著重面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發展援助。

這是啥意思?一些島內網友一下就明白了:捐助協調,實質就是美澳負責「協調」,臺灣負責「捐助」,出錢。

而且,美國操縱臺灣問題大家都知道了,但這跟澳大利亞要啥關係?

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實中,澳大利亞都沒介入臺灣問題的任何藉口。就能力而言,它對臺灣問題也是鞭長莫及。

一位臺灣網友說,「這些人從沒訪問過臺灣,跟臺灣也沒什麼淵源,以前也沒替臺灣做過什麼,現在這個時刻卻口口聲聲說支持臺灣,實在令人害怕!」

還有人直接對美澳這波操作爆了粗口,說這就是想「推臺灣上戰場。」

推臺灣上戰場、騙臺灣人錢,島內不少網友一下就識破了美澳面目,但蔡英文當局仍在引以為榮。

已於上周抵達華盛頓的新任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過去兩天終於獲得首次公開「表演」機會。

27日,她在美國國務院與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會面。美國務院東亞局對美臺關係,也用上了美澳聯合聲明中的辭令:「強健」,而且還是「從未如此強健」。

這明顯讓蕭美琴很受用。第二天出席一個向美國退伍軍人協會捐口罩的儀式時,她主動對媒體提及前一天與史達偉的會面,說戴著口罩也遮擋不住他倆「相見甚歡的微笑」。

美聯社說,一個以親臺反華著稱的共和黨眾議員特德·約霍,當天特地趕往口罩捐贈現場「捧場」。

散場後,約霍突然對媒體證實了一個大料:美東時間29日,他將正式提出所謂的「反制臺灣遭侵略法案」。

據媒體了解到的內容,法案尋求授權美國總統動用武力,「阻止中國大陸侵略臺灣」。

一位臺灣問題學者說,約霍是美國會中最極端的親臺派之一,一直明確支持「臺獨」。但他炮製一個以「臺灣遭侵略」為名的法案,這是公開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即便華盛頓近兩年在臺灣問題上的做法越來越惡劣,但一時半會還不可能走到突破底線的地步。

這個法案,很難走上國會審議的立法程序。到頭來,不過是約霍給蕭美琴以及民進黨當局的一個「口惠」而已。

美澳「力挺臺灣」,蕭美琴華盛頓「首秀」,美共和黨眾議員約霍將推新的涉臺法案,構成了美臺最近的新一波「熱絡」互動。

但前面說了,澳大利亞在臺灣問題上既沒歷史瓜葛,也沒直接現實利益,更沒能力介入。它只是跟著美國演戲起鬨,不會對臺灣產生什麼實質性影響。

共和黨眾議員要提親臺反華法案,也只是一種表演。

美國國會內部向來就有一批死硬親臺議員,他們時不時地在臺灣問題上發出刺耳聲音,一來迎合所謂「政治正確」,二來可以藉機在臺灣那裡拿錢。對他們來說,這是不用付出代價,穩賺不賠的買賣。

在蕭美琴確定出任臺灣駐美代表時,有人誇她,會用「美國人的思維脈絡去分析臺灣的政情局勢。」

不知對約霍和華盛頓更多親臺反華政客的這個「思維脈絡」,她是否也了如指掌並故作不知。

在美澳的這次會談中,華盛頓又給「臺獨」畫好了餅,但即便這些「口惠」,也從來不是免費的,都得付出真金白銀:

想在印太地區發揮重要作用?那你得買武器啊,而且得在美國賣,貨不一定好但價錢一定是最貴的。

想獲得美澳「力挺」,那你真得幫著美澳「搞援助」啊,幫著美澳鞏固它們的南太「後院」。



來源:補壹刀/執筆:刀劍笑(圖片來自網絡)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or回到文章頂部,點擊環球時報 (微信公眾號ID:hqsbwx)

相關焦點

  • 【小刀雜談】小丑跳梁,美臺親切互動;統一大業,中國「溫柔」一刀!——如何理解即將到來的臺海大博弈背後邏輯?
    與此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家安全觀,中國經濟對接世界引領世界發展的態勢,中國在國際影響力上的提升,中國和傳統強國英、德、法,中國和亞洲地區國家,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經貿、人文、政治、軍事互動與合作,中國在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上,逐漸讓美國感受到了一個漸漸崛起的大國力量。
  • 華盛頓又往中國統一大業前扔路障
    不用說,這個號稱要提議案的共和黨議員自然被臺媒塑造成了「抗陸護臺」的「友臺人士」。的確,遊賀曾在不同場合鼓動美國承認臺灣所謂「主權」地位,也多次與民進黨高層會面、合影,其率領的眾議院外委會亞太事務小組還是「臺灣旅行法」的主要推手。去年3月,這個「友臺」議員與蔡英文通了視頻電話。好笑的是,一見著蔡英文的臉,遊賀竟然用韓語打了聲招呼:安寧哈撒呦。
  • 誰上臺對中國統一大業更有利?
    ▲川普這回能凍蒜嗎?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總體觀點是,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他們在內部利益分配上可能立場相左,但盡一切可能遏制中國崛起是美國精英階層的共識。無論誰上臺,都不會改變敵視中國、插手幹擾阻撓中國統一大業的基本立場。
  • 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處於分裂狀態?德國至今也沒有完成統一大業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分裂和統一的時代。本文主要介紹一下目前世界上還處於大分裂狀態的國家。
  • 蓬佩奧的「最後瘋狂」:如躥訪臺北,將打開中華民族統一的最佳窗口
    未來它們可以藉助這個局來榨取我中國多少利益?美國民主黨政客甚至會通過此次踐踏、碾碎我國臺灣問題的底線,製造出真正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讓中國徹底分裂,讓中國統一變成不可能!而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對我們「解釋」時,卻只需要聳聳肩,把責任全部推給蓬佩奧,然後開心的大笑!
  • 阻礙中國統一,美國會把F-35租借給臺灣嗎?
    在這366個涉華議案裡,其中涉及經貿問題的70個,涉及供應鏈的58個,涉及信息通訊的52個,涉及人權和民主的46個,涉及中國影響力的44個,涉及新冠疫情的23個,涉及到移民問題的16個,涉及氣候變化和環境的10個。 美國政府還組建了中國行動小組。這是在川普領導下,一個特別的針對中國政府的行動小組。
  • 中國核專家:美國正助力我們完成統一大業.
    凡是參加環太演習的基本上都是主權國家,美國現在從邀請中國改為邀請臺灣,實際上想把臺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把臺灣非建交的準盟國地位給抬升起來,這明顯是在挑釁一個中國的原則底線,同時很明顯會對中美關係造成破壞。這種對中美關係的破壞,川普政府是下了決心的,由於疫情控制不得當,並且美國經濟復甦也無望,導致這個時候他的基本盤可能受到動搖。
  • 臺灣統一倒計時....
    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臨著這麼多的問題,我們黨敢不敢負起責任來?」勝利在望,毛主席卻冷峻的提出這個十分尖銳的問題。因為只有解決了很多人心裡的「敢不敢」的問題,才能真正貫徹、執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任務。問題是存在,困難是有的,但是解放全中國這個偉大目標必須實現。隨後,毛主席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開篇第一句就是「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
  • 統一大業!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
    在過去,臺灣是亞洲四小龍,而大陸就是那個「窮親戚」,在兩岸開放「三通」之後,總有許多人帶著羨慕前往臺灣;現如今,我們早已走向富強,而曾經的四小龍之一的臺灣不復輝煌,不過在笑談背後,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為統一而努力。其實,在1996年的臺海飛彈危機中,是距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統一大業可謂近在咫尺,但最終還是無果。
  • 中國終於宣布制裁美國了!
    與此同時,通過大打臺灣牌,在南海搞所謂「自由航行」,在軍事上不斷挑釁中國,為臺獨分子打氣,為域內反華勢力張目。 三是阻礙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美國及其國際反華勢力,絕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國,與臺獨勢力同流合汙,加之蔡英文當局跪舔美國,挾美自重,以為買幾件美國武器就能與大陸抗衡,阻礙統一,真是痴人說夢,痴心妄想! 3 中美兩國1979年正式建交後,美國對臺軍售問題一直是困擾中美關係發展的痼疾。
  • 國防部長魏鳳和: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不惜一戰
    6月2日上午,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在「中國與國際安全合作」議題作大會發言。李曉偉 攝第18屆香格裡拉對話會5月31日至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約4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軍隊高官和專家學者與會,就亞太地區熱點安全議題展開討論。
  • 訪臺取消,老美慫了,統一又要延期?未必!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為美國人提供了大量的物美價廉的商品,極大的壓低了美國的消費成本。一方面,美國人霸佔著世界上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產業,另一方面讓中國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提供者低價的商品。
  • 臺灣回歸、東南亞爭奪與大業將成
    臺灣回歸、東南亞爭奪,大業將成         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與民族強大過程中都需要依賴經濟、外交、情報、交通、人力資源等逐步加強
  • 英國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膽敢挑釁中國主權?
    英艦如果膽敢如此,那麼中國海軍或空軍會不會像俄羅斯一樣,對挑戰中國領海主權的英國艦艇採用實彈射擊方式對英艦進行警告?目前除了美艦,還沒有其它國家的艦艇敢於闖入中國島礁十二海裡範圍挑釁中國,包括日本、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印度等國都不敢進行這種挑釁。
  • 擲地有聲論戰:為什麼統一臺灣不傳下一代?
    ,相信這個視頻。否則為什麼要主張和平統一?我們主張和平統一,當然不希望採取非和平方式。《反分裂國家法》明確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只有在下列三種情況下才採取非和平手段: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 李毅答陳孔立:統一臺灣不傳下一代
    第七個輝煌成就是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明確如果和平統一已無可能就武統。2004年陳水扁連任,和平統一可能性更小了,武力統一可能性更大了,軍事鬥爭的準備加快了。究竟什麼時候從和平統一轉向武力統一,就是一個重大現實問題。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和平統一已無可能的時候,就是武統的時候。
  • 【盛會】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18周年慶,「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成功舉行!
    由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周五(12月8日)下午在溫哥華隆重舉行。以韓曉光副秘書長為團長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訪問團應邀出席,並與近200位來自加拿大各界的僑領共同探討和推進新時代下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與會者在論壇上聯合籤署了《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聯盟宣言》。
  • 高安國將軍:《蔡英文讓中國統一的腳步加快了》
    高安國將軍撰文表示《蔡英文讓中國統一的腳步加快了》。他認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是有遠見的。而蔡英文的倒行逆施,使統一不費一兵一卒就可達成:讓臺灣經濟蕭條、承受一時經濟頓挫,進而實現和平統一,比「武統」損失小。文章摘編如下:30年前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政策是有遠見的。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要了解這一點,包括想以武力達成統一的所謂鷹派人士,「武統」將會造成臺灣人民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痛,不符合兩岸中華民族長遠共同的利益!
  • 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行2020年年會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五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召開了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020年年會(線上會議),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隊伍不斷擴大,愛國的和統人數越來越多,我們要團結更多的海外華人華僑與臺灣同胞,不斷與時俱進,開創新時期下中國和平統一大業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新局面。
  • 平局 實話實說,美日已無能力阻止中國完成統一大業了!
    對此,本月17日,臺灣島內知名戰略學者及臺「防務部」前主管林中斌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兩岸統一是未來定局。林中斌在「防務部」和「陸委會」呆過,也被島內外認為是非常聰明的戰略專家。他曾經非常準確地預測出96年爆發的臺海危機,以及美國的多次大選結果和國家戰略走向。他對國內外事務,尤其是解放軍有相當獨到的見解。而且,他沒有任何政黨背景派系,因此觀點可以說非常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