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外長和防長「2+2」磋商28日結束。一場在「美澳各自與中國關係最緊張時」的會談,也被毫不掩飾地開成了反華專場。
路透社乾脆說,「美澳就中國問題進行了高層磋商。」強化軍事同盟共抗中國,成了關鍵字眼。就連在跟自己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臺灣問題上,坎培拉都附和著美國。
美澳外長和防長「2+2」磋商28日結束。
兩國高官會面的這兩天,美國首都華盛頓及周邊地區的疫情突然急劇反彈,數據顯示已恢復到五六月份高峰時的水平,但兩位澳大利亞部長仍按美方要求,親自赴美參加會談。
坎培拉這個投名狀,遞得可謂「誠意」滿滿。
一場在「美澳各自與中國關係最緊張時」的會談,也被毫不掩飾地開成了反華專場。
路透社乾脆說,「美澳就中國問題進行了高層磋商。」強化軍事同盟共抗中國,成了關鍵字眼。
就連在跟自己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臺灣問題上,坎培拉都附和著美國。
美聯社等一些美媒對美澳第30次「2+2」部長級磋商的報導相當「全面」,詳細介紹了雙方談及的系列議題:
加強衛生安全合作,推動疫後集體復甦,還有維持印太繁榮、安全,加強與東協、日韓印度等的區域協調等等。
其中,「關注中國」在一些報導中被單獨列了出來,貌似只是「話題之一」。
但話題廣泛的表象下,這場會談的真正目的和主題,就是如何「應對中國」。
美澳會後的聯合聲明顯示,兩國部長在所謂加強美澳同盟、共抗疫情影響、維護印太安全的「大議題」下,實際討論的是如何在香港、新疆、南海、臺灣和5G等諸多問題上,聯手對抗北京。
商量半天,主要結論就是強化軍事同盟。
在會後記者會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防長埃斯珀竭力對著兩位澳大利亞同行展示「盟友情誼」。一個拍著胸脯說美國永遠與坎培拉站在一起,一個誇讚澳大利亞,說坎培拉上周派遣5艘軍艦參與美日在菲律賓海的軍演,說這捍衛了「盟國和夥伴的權利」。
對盟友越來越苛刻的華盛頓,怎麼對澳大利亞如此溫和友好?
因為澳大利亞表現好啊!
法新社說,兩位澳方外長明確表示支持華盛頓對中國進行「鷹派轉變」。光說還不夠,在美方最希望盟友有所表現的軍事投入領域,澳大利亞也做出了「明確表示」。
澳大利亞防長雷諾茲說,澳美兩國將在包括高超音速、電子、海底和空天作戰等一系列國防領域建立聯繫。
一項更據可操作性的軍事合作,是在達爾文港。
早在2012年,澳大利亞北部城市達爾文港就成了美軍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海軍基地,一直有海軍陸戰隊輪換駐紮。按照美澳最新商討的結果,美國將在達爾文港建立一個戰略軍事燃料儲備,以便未來與「志趣相投的盟友」在那附近舉行聯合軍演。
就連部署美國中導,都可能會出現轉機。
坎培拉去年曾說,不會允許美國在澳大利亞領土上部署中導,以免引火燒身。但這次磋商後,美防長埃斯珀被問到這個問題時說,美澳「將在未來幾年共同推出更多軍事策略和實力」,引發不少媒體猜測。
一位長期關注美澳關係的學者說,這次美澳高層磋商,內容和口徑顯然都是美方提前設計好了。
美國疫情洶湧,會談本可視頻舉行。但現在的美國政府怎會同意?
國內麻煩一堆,國際號召力減弱屢遭難堪,都讓華盛頓對於「獲得其他國家面對面的支持」有著強烈政治需求。
但現在隊伍確實不好帶了,德國等國帶頭言辭聚聚參加美方召集的G7線下峰會,在5G等問題上「圍堵中國」的盟友動員一直沒有達到預期...
只有已被綁在美國賊船上的澳大利亞最好使喚。兩位澳大利亞防長以身赴險,配合華盛頓演了一出反華大戲。
在一些臺灣媒體炒作下,美澳「2+2」會談的重點,除了加強軍事同盟共抗中國,還有一個「力挺臺灣」。
美澳部長們「重申臺灣在印太地區的重要作用,承諾維持與臺灣的強健關係,支持臺灣參與國際活動。」
不過,對比美媒,一眾綠媒明顯「遺漏」了幾個重點表述:
與臺灣維持關係,美澳雙方的聯合聲明中明確表示是「非官方關係」;支持臺灣國際參與,也強調是以「非主權國家」身份。
除了口頭上的「重申、承諾、支持」,美澳在聲明中還提出一個很具體的對臺合作領域:
強化與臺灣的「捐助協調關係」,著重面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發展援助。
這是啥意思?一些島內網友一下就明白了:捐助協調,實質就是美澳負責「協調」,臺灣負責「捐助」,出錢。
而且,美國操縱臺灣問題大家都知道了,但這跟澳大利亞要啥關係?
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實中,澳大利亞都沒介入臺灣問題的任何藉口。就能力而言,它對臺灣問題也是鞭長莫及。
一位臺灣網友說,「這些人從沒訪問過臺灣,跟臺灣也沒什麼淵源,以前也沒替臺灣做過什麼,現在這個時刻卻口口聲聲說支持臺灣,實在令人害怕!」
還有人直接對美澳這波操作爆了粗口,說這就是想「推臺灣上戰場。」
推臺灣上戰場、騙臺灣人錢,島內不少網友一下就識破了美澳面目,但蔡英文當局仍在引以為榮。
已於上周抵達華盛頓的新任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過去兩天終於獲得首次公開「表演」機會。
27日,她在美國國務院與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會面。美國務院東亞局對美臺關係,也用上了美澳聯合聲明中的辭令:「強健」,而且還是「從未如此強健」。
這明顯讓蕭美琴很受用。第二天出席一個向美國退伍軍人協會捐口罩的儀式時,她主動對媒體提及前一天與史達偉的會面,說戴著口罩也遮擋不住他倆「相見甚歡的微笑」。
美聯社說,一個以親臺反華著稱的共和黨眾議員特德·約霍,當天特地趕往口罩捐贈現場「捧場」。
散場後,約霍突然對媒體證實了一個大料:美東時間29日,他將正式提出所謂的「反制臺灣遭侵略法案」。
據媒體了解到的內容,法案尋求授權美國總統動用武力,「阻止中國大陸侵略臺灣」。
一位臺灣問題學者說,約霍是美國會中最極端的親臺派之一,一直明確支持「臺獨」。但他炮製一個以「臺灣遭侵略」為名的法案,這是公開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即便華盛頓近兩年在臺灣問題上的做法越來越惡劣,但一時半會還不可能走到突破底線的地步。
這個法案,很難走上國會審議的立法程序。到頭來,不過是約霍給蕭美琴以及民進黨當局的一個「口惠」而已。
美澳「力挺臺灣」,蕭美琴華盛頓「首秀」,美共和黨眾議員約霍將推新的涉臺法案,構成了美臺最近的新一波「熱絡」互動。
但前面說了,澳大利亞在臺灣問題上既沒歷史瓜葛,也沒直接現實利益,更沒能力介入。它只是跟著美國演戲起鬨,不會對臺灣產生什麼實質性影響。
共和黨眾議員要提親臺反華法案,也只是一種表演。
美國國會內部向來就有一批死硬親臺議員,他們時不時地在臺灣問題上發出刺耳聲音,一來迎合所謂「政治正確」,二來可以藉機在臺灣那裡拿錢。對他們來說,這是不用付出代價,穩賺不賠的買賣。
在蕭美琴確定出任臺灣駐美代表時,有人誇她,會用「美國人的思維脈絡去分析臺灣的政情局勢。」
不知對約霍和華盛頓更多親臺反華政客的這個「思維脈絡」,她是否也了如指掌並故作不知。
在美澳的這次會談中,華盛頓又給「臺獨」畫好了餅,但即便這些「口惠」,也從來不是免費的,都得付出真金白銀:
想在印太地區發揮重要作用?那你得買武器啊,而且得在美國賣,貨不一定好但價錢一定是最貴的。
想獲得美澳「力挺」,那你真得幫著美澳「搞援助」啊,幫著美澳鞏固它們的南太「後院」。
來源:補壹刀/執筆:刀劍笑(圖片來自網絡)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or回到文章頂部,點擊環球時報 (微信公眾號ID: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