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方反華勢力「亂拳」頻出,眼見中國不為所動,又開始攛掇「搓堆」這招。一貫反華的美國參議員馬克·盧比奧,費盡心機拉來美、英、日、德、澳、加拿大、挪威、瑞典八個國家的17位「資深議員」,組成18人「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號稱「八國聯盟」。
「新八國聯軍」來勢洶洶,意欲何為?據美媒報導,其目標是「在與中國有關的議題上,構建適當與協調的對策,幫助制定一個積極與戰略性的方法」。該「聯盟」宣稱,中國的經濟崛起正在對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施加壓力,而試圖與中國對抗的國家大多「單獨行動」且「付出巨大代價。」
樹一個莫須有的靶子,添油加醋渲染「威脅」,再拉幫結夥壯大聲勢。熟悉的劇本,熟悉的丑角,盧比奧為遏制中國可謂使出了洪荒之力。自阻擊川普入主白宮失敗後,曾經的黨內新寵盧比奧迅速變成了政治跟班,為通過渲染「中國威脅論」撈取政治資本,一再顛倒黑白、大放厥詞:華為準備向美國企業收取專利費,他跳出來要「立法」禁止這一商業行為;中國的安防產業享有盛名,他又是致函又是發推警告美國「多米尼加信息已被中國竊取」;中國反擊外部勢力幹涉香港,他發表神論「中國抗議是幹涉美國內政」……言論之荒唐,一再突破認知底線。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投機政客盧比奧攢成的「聯盟」,其成員的含金量又有多高?據悉,在其他17人中,有英國近20年來唯一一個被「信任表決」轟下臺的前保守黨黨魁鄧肯·史密斯;有鼓動「自衛隊」更名「自衛軍」而不得的日本前防相中谷元;有試圖偷偷混入數字議程委員會代表團訪華卻被拒的德國人權發言人麥可•布蘭德;有曾被美國司法部指控貪汙腐敗的參議員梅嫩德斯;還有一些其他國家政壇的「邊緣人」……這哪是什麼政治組織,分明就是「失敗者聯盟」,還煞有介事地錄製英語、日語和中文視頻妄圖策動「顏色革命」,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話說回來,即便盧比奧真想重組當年的「八國聯軍」,中國也早已不是120年前那個積貧積弱、民心渙散的羔羊。當年「八國聯軍」以區區幾萬人就攻入中國「政治中心」,而現在「鷹都飛不過去」的喜馬拉雅「詹娘舍」哨所都有中國哨兵守衛;120年前,某侵華軍官在日記中「流露悲憫」:「做19世紀的中國人太悲慘」,而如今「來世還生種花家」已成國人共同心聲……反倒是當年的八國,榮光不再、一路走衰,民怨積壓、矛盾重重。就算「酸葡萄」心理作祟,見不得中國好,變著法兒使絆子,我們也完全有能力有底氣與其周旋抗衡,絕不會對損害自身正當利益的行為無動於衷。
幾年來,美國總想結成「反華同盟」,但無一例外均以失敗告終。想開G7峰會團結一下內部,默克爾看清美國「小算盤」拒絕出席;拉上澳大利亞、韓國、印度三國搞「G11」,盟友敷衍應付、行動不足;想利用最鐵桿的「五眼聯盟」反華,紐西蘭「一時間無法贊同」搞成「五眼秒變四眼」……如今八隻屎殼郎湊一桌,還能湊出朵花嗎?
論抗疫,美國是全球疫情「震中」,論人權保護,美國少數族裔「無法呼吸」;論國際合作,美國「退群」上癮。「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一國也好,八國也罷,奉勸一些西方政客早點認清這個道理,否則不知道將來還要鬧出多少「國際笑話」。
北京日報客戶端評論員 鮑南
監製:張力
編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