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是《絕地求生》裡的槍械成員——DP輕機槍,在中國被音譯為德普式輕機槍。
靶場上的DP輕機槍
DP機槍誕生於上世紀20年代,設計師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瓦西裡·傑格加廖夫,於1921年開始設計,歷經5年定型,於1928年起正式裝備蘇聯紅軍。DP輕機槍作為蘇聯紅軍的制式輕機槍參加了蘇芬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年輕時的瓦西裡·傑格加廖夫
Dshk高射機槍
DS-39氣冷式重機槍
RPD輕機槍
傑格加廖夫為蘇軍設計了多款機槍,如Dshk高射機槍、DS-39氣冷式重機槍、DP輕機槍、RPD輕機槍等。他的設計有自己的鮮明特徵:
1、長活塞行程導氣結構
傑格加廖夫設計的三種機槍槍機:12.7mmDshk高射機槍(上)、7.62mmDP輕機槍(中)和7.62mmRPD輕機槍,其結構有很大的繼承性2、魚鰓板式槍機閉鎖方式,就是當槍機向前推彈進槍膛時,槍機兩側有兩塊閉鎖塊像魚鰓一樣張開,卡在機匣兩側的閉鎖槽內的閉鎖方式。
DP輕機槍使用47發彈盤供彈
DP輕機槍在設計的時候,中間威力步槍彈尚未問世,步兵用的輕機槍發射的還是全威力步槍彈;蘇軍使用的7.62x54mmR步槍彈又是一種凸緣步槍彈,凸緣的存在對自動武器供彈是不利的。在這些條件的掣肘下,DP輕機槍使用了一種47發彈盤供彈,彈盤中的子彈彈頭向著圓心圍繞成一圈。因為這個特徵鮮明的彈盤,DP機槍在中國也被稱為轉盤機槍。
有趣的是,在設計之初DP輕機槍還考慮過類似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機槍,也就是歪把子輕機槍的漏鬥式供彈具。
早期使用漏鬥式供彈具的DP輕機槍樣槍
DP輕機槍進入蘇軍服役後,整體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缺陷也挺多,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47發的彈盤式供彈具裝填困難,可靠性差,怕磕碰,磕碰後就有可能發生供彈故障。而且重量重、橫向尺寸大,攜帶不便。
1964年「大練兵」運動的先進典型郭興福在演示DP輕機槍抵近射擊,由於DP輕機槍既沒有提把也沒有護木,抵近射擊時前手無處可抓,只能這樣抓住腳架以彆扭的姿勢射擊。2、DP輕機槍全槍重量並不算重,空槍重9.12kg,比捷克ZB-26機槍的空槍重10.5kg還略輕一些,但是全槍重量分配不合理,重心靠前,又沒有提槍的提把和護木,無法方便地提槍躍進,也不便於腰際姿勢抵近射擊。在以腰際姿勢抵近射擊時,前手既沒有提把也沒有護木可以抓,只能抓住腳架以非常彆扭的姿勢射擊。
3、腳架高度不可調,不便於靈活利用地形臥姿射擊。
4、DP機槍的槍機復進簧纏繞在導氣活塞上,又位於槍管下方,屬於高熱區,長時間射擊後溫度升高復進簧彈力下降,會出現射擊故障。
因為在使用中暴露的這些缺點,1944年出現了DP的改進型DPM,這種DPM中國於50年代初仿製,叫53式輕機槍。
DPM輕機槍和DP相比,DPM有這樣一些改進:
DP(前)和DPM(後)輕機槍1、為了解決復進簧受熱失去彈性的問題,把復進簧從導氣活塞處移到機匣末端,所以機匣末端有一個突出的圓柱體
2、增加小握把,提高了握持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3、兩腳架固定位置從槍管護筒下方改為上方,方便攜行
DPM解決了DP機槍在使用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但解決得不徹底,比如那個廣受詬病的47發彈盤就沒有解決。為解決機槍供彈具不合理的問題,DP家族的最後一個成員RP-46連用機槍於1946年誕生。RP-46有蘇聯模仿學習二戰中納粹德國MG34/42通用機槍輕機槍狀態的成分,用彈鏈供彈代替彈盤供彈,槍管改為可更換設計,增加提把,全槍橫向尺寸縮小了,火力強度也提高了。RP-46也保留了使用彈盤的功能,但使用彈盤時要拆掉彈鏈受彈機,換上彈盤插口,所以實際當中極少這麼用。
RP-46連用機槍有了槍提把以後,RP-46連用機槍的攜行性能比DP、DPM輕機槍有所提高,便於士兵提槍做各種戰術動作
RP-46連用機槍使用250發不可散彈鏈供彈,供彈靈活性差,用槍和轉移陣地時都需要副射手協助收攏彈鏈
但是這種機槍的缺點還是比較多:
1、RP-46使用250發不可散金屬彈鏈供彈,供彈靈活性差,拖著一條長彈鏈轉移陣地不方便。
2、其採用了槍管可更換設計,但是準星還是安裝在套筒上,更換槍管後會影響射擊精度。
RP-46連用機槍在蘇軍中裝備步兵連機槍班,每個連有2挺,到PK通用機槍服役以後,RP-46連用機槍被輕機槍狀態的PK機槍代替,從蘇軍中撤裝。
除了步兵用輕機槍,DP系列還有坦克機槍和航空機槍的變種,坦克機槍叫DT,有小握把,用金屬伸縮槍託代替木槍託,使用63發的大彈盤,也可以從坦克上拆下裝上兩腳架後當地面機槍使用。中國仿製的DT叫55式坦克機槍。
DT坦克機槍DT坦克機槍使用的63發彈盤供彈,這個彈盤和DP步兵用機槍的47發彈盤差不多,就是由1層變成3層。
DT坦克機槍的63發彈鼓使用彈盤供彈需要頻繁更換彈盤,在空間狹小的坦克內很不方便,所以戰後被彈鏈供彈的SGT/SGMT坦克機槍代替了。
航空機槍型號叫DA,較多地裝在轟炸機、偵察機旋轉槍架上作為自衛武器,換用了更硬的復進簧,理論射速比DP要高。
但是因為是彈盤供彈,在空中裝填不便,所以到二戰初期也被淘汰了。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